作為避險資產,本輪黃金為什麼不受青睞

近一段時間以來,相對於疫情引發的全球金融市場動態,黃金雖然上漲,但並未表現出藐視一切的避險屬性,有幾個交易日甚至與股票市場同跌的局面。


投資者不禁好奇,黃金不是避險資產嗎?為什麼在市場動盪的時候,沒有大幅上漲,甚至表現平平,甚至還不如A股的科技股。

作為避險資產,本輪黃金為什麼不受青睞

黃金並沒有成為核心避險資產

在很多人的心目當中,黃金是和“避險”畫上等號的,也就是“亂世買黃金”之說。


近期現貨黃金的走勢,並未證實這一點。疫情擴散到全球之前,國際現貨黃金在1550平臺盤整,即便算上本輪上漲的高點1703計算,也僅有10%的漲幅不到。要知道,在過去的半個多月時間,道瓊斯跌近5862.5點,接近20%,日本、歐洲股市多國股市也是哀鴻一片。黃金的漲幅,明顯與股票市場的跌幅對接不上,甚至在2月28日,國際金價還出現一日跌幅3.57%的大陰線,明顯沒有任何避險屬性可言。(當日道瓊斯跌幅4.42%)


而在亞太股市稍有好轉的時候,黃金即從1700美元調整,顯示出上攻的力道並不足。


事實上,過去四十幾年,戰爭、金融危機等全球風險事件,對黃金價格的影響並不是那麼簡單直接——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黃金也暴跌了30%之多。


黃金並不是大家想的那樣,買入就可以高枕無憂的東西。它本質是不產生現金流的資產,也就是想要獲利只能靠別人以更高價從自己手裡買走,巴菲特就非常討厭不生息的資產。

作為避險資產,本輪黃金為什麼不受青睞

理由揣測

市場動盪,投資者關於黃金下跌的幾個理由有以下兩種揣測:


一、流動性危機,被動減持黃金以獲取流動性,以補上其它股票倉位因為這次暴跌產生的補頭寸的需求。


三菱日聯分析師Jonathan Butler表示,金價表現不佳令人有點意外——3月9日早盤金價的確觸及1700美元的大關,但現在已經回落,且似乎所有資產都被出售;下跌部份原因可能是其它大宗商品或資產類別追繳保證金,這意味著要結清黃金來應對。


從交易層面來說,市場一般在悲觀的時候買黃金,在絕望的時候賣黃金(以及其它一切非現金資產)這就是黃金避險屬性的兩面性。


二、人為操縱。黃金的特殊金融屬性,決定了其與貨幣、股票等資產等的相關性,更多的體現為爭奪流動性,在這種高風險時刻,如果都去黃金避險,只怕會產生虹吸現象,風險資產裡的資金會更加加速流出,這會加劇危機。

作為避險資產,本輪黃金為什麼不受青睞

黃金後市展望

對於黃金後市,該如何客觀定義呢?


高盛全球大宗商品研究主管Jeff Currie表示,這是最後的貨幣,避免了紙質貨幣可能成為公共衛生事件傳播媒介的擔憂。因此,黃金錶現優於日元或瑞郎等其他避險資產,只要圍繞公共衛生事件衝擊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這種趨勢就會持續。


此前,高盛將其12個月金價預期上調200美元,至1800美元/盎司。該行認為,對公共衛生事件的擔憂、低迷的實際利率和對美國大選的日益關注將繼續推動投資者對這一作為避險資產的貴金屬的需求。


而據財信國際經濟研究院觀點,避險情緒僅影響短期黃金價格,中長期黃金牛市則需要低利率、弱美元基本面支撐。從歷史經驗上看,突發事件引起的避險情緒只能引起黃金價格的短期波動,無法支撐黃金長期上漲,黃金中長期牛市總是在低利率、弱美元環境中形成。本輪因一系列突發事件引起的黃金牛市能否延續,關鍵看未來美國和全球經濟中長期走勢,是否有利於形成低利率、弱美元環境。


美聯儲已經於3月3日緊急降息50個基點,後續可能進一步調降。財信國際經濟研究院預計2020年上半年實際利率、美元指數中樞下行,黃金具備進一步升值空間。疫情全球擴散或成為全球經濟下行導火索,預計2020年上半年全球總需求疲軟。美國作為頭號經濟體首當其衝,製造業與消費受影響較大,美元指數由強轉弱趨勢逐步形成。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下,低利率環境或成常態,美聯儲打開全球降息空間,美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亦頻創新低。未來低利率、弱美元環境下,黃金仍將走牛。


對於黃金接下來走勢,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大宗商品研究主管Harry Tchilinguirian稱,由於目前的利率很低,現在是“持有一些黃金的最佳時機”;在3月18日的貨幣政策會議之後,美聯儲將再降息50個基點。受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的推動,黃金將繼續吸引投資者的興趣。在沒有機會成本的情況下,黃金看起來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