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新冠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2月26號,復工後的第七天。

下班的時候,感覺喉嚨有些痛,按照過往的經驗,我知道,這是感冒發燒的前奏。果然,在晚上十點多的時候,感覺體溫上來了,拿體溫計一量,38°C。翻出六神丸和水服下後,繼續睡覺,但願明天溫度能降下來。

2月27號,陰。

一早醒來,喉嚨還是有些痛,但感覺身上已經不那麼燙了。為了保險起見,我還是量了一下體溫,37°.5C。

想了想,還是給公司的防疫小組發了條微信,詢問是否能上班。半晌對方回覆道:“那還是先休息一天吧。”

末了不放心,又追來一條:“要確定是感冒哦。”

回道:“應該是的。”

放下手機,呆坐在沙發上,糾結著是再睡個回籠覺還是去醫院。


與新冠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若是平時喉嚨發炎,我頂多是睡上一天,再多喝點水便熬過去了,只是在這樣的一個時間節點,我竟有些猶豫了,雖然知道自己應該不會有感染的風險,可是心裡依然還是有些嘀咕。

糾結了好一會,還是決定去趟醫院,就當給自己吃個定心丸吧。

收拾妥當,戴上口罩,出了門。

公交車人不多,上車後便徑直走到車門處站著,想,還是與他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吧。

掏出手機掃了一下,輸入各種資料後一點擊,出來個綠色的界面,說明我是安全的。

當醫院大門處坐著的兩位穿著一次性防護服的醫生聽到我說有些發熱後,似乎有些緊張,隨即拿出體溫計讓我測體溫。

五分鐘後,女醫生看了看溫度計,嘀咕了一句:“正常體溫,那還帶她去不去。”

男醫生堅定回道:“帶她過去。”

於是我緊跟著女醫生,來到了醫院的一個角落裡,那裡,正是這所醫院的新冠隔離檢查病房所在。

又是一位戴上口罩後看不清面目的男醫生,在詢問了我一些基本情況後,開了檢查單,讓做檢查。

在醫院,我體驗到了人生第一次在醫院裡有專人帶路的待遇。

付費、咽試、抽血、CT,第一次不用排隊便完成了所有的檢查。檢查完後,護士又把我帶回到隔離病房,單獨讓我呆在一間病房後便走了。


與新冠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等待的時間最是難熬。

刷著手機上關於疫情的新聞,心裡卻在想著檢查的結果怎樣。一會想著自己一定是咽喉發炎,一會又在想自己這段時間接觸過的人中會不會有潛伏者。

也不知過了多久,久到我以為自己中招了。

這時,護士推開門,告訴我說:“你過來吧,給你開些藥就可以了。”

我長舒一口氣,還好,還好。

醫生開好藥,又寫份了急性咽喉炎的診斷證明,並在診斷書上加了一句:建議居家隔離二週。

出了醫院,我打了個電話給老張,告訴他說:“沒事,就是喉嚨發炎。醫生說建議居家隔離二週,不過我還是不準備接受這個建議。”

放下手機,看著周圍行色匆匆的行人,都戴著口罩,看不清楚他們面容,也不清楚他們在想些什麼。

只是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人都在想,這該死的新冠疫情快點滾蛋吧!


與新冠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