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貫之……(江前進)

一以貫之……

江前進

“文化是活在一個人身上不那麼容易改變的古老痕跡”。

一、南北國人

中國的南北分界線以秦嶺淮河為界,此線南北,無論是政治軍事、文化經濟、自然環境、耕種方式,地理風貌,還是生活習俗等都有著明顯的差別。但國人隠沒的不在意的思維及舉止經深思極慮後,也別有一番天地和因果。“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豈止口口相傳?

“在咖啡館的過道上被一把椅子擋住了路,你會選擇挪開還是繞開?”

美國心理學專家托馬斯·塔爾漢姆(Thomas Talhelm)和同事們給出了在中國的研究結論。南方人會傾向繞開,北方人更傾向於把椅子挪開。上升到“大米理論”則是受祖先的耕作習慣影響,(協作的)南方人願意改變自己,而(獨立的)北方人願意改變環境。

當你問路時,南方人多數會告訴你前行再朝左或右走,而北方人則會讓你出門後往東或南走。

比較喜樂的場景有,北方人親熱地笑眯眯說:“前面路口往東走,下一個路口再往西走,你就看到了要找的地方了。”此時,問路的南方人基本上都是皺著眉苦兮兮地以“啊、啊”為主……

在方向上,為什麼南方人分前後左右,而北方人認東南西北呢?這拜自古以來就有的地形和氣候所賜!

北方平原、草原、高原比較多,地域開闊平整,日照足,“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便是極好的寫照。觀察太陽的升落,也就確定了方位,所以坐北朝南指東打西習以為常了。

南方高山多、丘陵多,地形崎嶇,降水量豐富,抬眸四顧多是“五嶺逶迤”或“雨雪菲菲”,太陽去哪兒了常存疑。找不到北時,說前後左右猶如醍醐灌頂。

導航儀的出現解決了路盲的尷尬和困撓,而導航的語音播報是“下一個紅綠燈路口或前方100米往左拐或右拐”的提示,甚好!否則,蠢蠢地分不清東南西北的駕車南方人在造成交通堵塞的同時,憤怒的內心將會有一萬隻羊駝奔騰而過!

二、正冠

在漢服的歷史上,只有有身份者才能帶冠,平民只將髮髻包在布巾中。士大夫稱為“衣冠”,而平民則稱為“布衣”。故歷史上中原文明的三次大規模遷徙被冠以“衣冠南渡”的名號。

在筆者的閱知世界裡,與“冠”有直接緊密聯繫的著名人物有三位,即子路、君陌、陸謙。子路史上確有其人,而君陌、陸謙則是小說家言。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時期魯國卞人(今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孔門十哲”之一,受儒教祭祀。

君陌是貓膩著《將夜》中人物,(穿越的)唐朝人,夫子的高徒,人稱二師兄。

陸謙是施耐庵著《水滸傳》中人物,北宋人,林沖雪夜上梁山重要推手之一。

《左傳·哀公五年》:“石乞、孟黶敵子路(就是仲由),以戈擊之。斷纓。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兔。’結纓而死。”

君陌性格直爽又方正嚴謹,戴高冠,行古禮。舉世伐唐時,一柄寬直的鐵劍“平分了青峽前的秋色”、擋住了大唐帝國的世仇宿敵。戰劍聖柳白落冠、斷臂,傷敵、退敵後,(七師姐)木柚把冠帽重新戴到他頭頂,認真地理正。君陌說道:“正冠而死,合禮。”……

香港電影《水滸傳之英雄本色》結尾,陸謙陸虞侯被忍無可忍的豹子頭林沖的長槍凌空釘在旗杆上。莫大諷刺的是,這個為一己之私陷害朋友的惡毒小人死到臨頭,仍極力掙扎著,用最後的一口氣,雙手扶正了自己的官帽,方低首銜恨而去。

儒家認為“士可殺,不可辱”,冠是身份的象徵,也代表著信仰,而寄託這種信仰的形式就是漢冠威儀……

子路抱義守禮,因正冠而死;君陌奉君子之道,始終頭頂高冠;陸謙心有執念,臨死正冠。令人驚奇/喜的是,這些人等概莫能外地表現出了對“漢冠威儀”的崇敬以及對士的堅守!

嗟乎!地雖分南北,人亦有忠奸,但吾鄉吾土在茲念茲的依舊是一以貫之的中華文華血脈的生生不息!

2019年2月2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