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鯽魚打窩一些講究

不管是大米、小米、小麥還是玉米顆粒,都是很適合用來打窩誘魚的,它們都是天然的農作物,自然水域中長大的魚兒對它們並沒有太大的抵抗力。在實際的垂釣過程中,尤其是在垂釣鯽魚時,小米的出場率則最高,究其緣由無非也就以下幾點。

野釣鯽魚打窩一些講究

魚兒在水體中迅遊覓食,它們主要通過嗅覺來發現食物的所在,由於視力較差,因此只能發現離它們很近的食物。而自然水域中的魚兒,從小到大都是以各種天然的食物為食,對於那些有刺激性的餌料有著強烈的抗拒性,尤其是在垂釣鯽魚這種小型魚種時,大米、小米、小麥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對於我們垂釣者而言,我們常以為大米、小米、小麥等天然農作物作為原材料配置窩料,這些天然的農作物本身也帶有一定的穀物香味,有著一定的誘魚效果,同時在經過我們垂釣者的配置,這些穀物也有了相同的誘魚效果。我們將製作好的窩料投放到窩點裡之後,魚兒們會順著氣味過來覓食,而窩料散落在水底,也具備了留魚的效果。

野釣鯽魚打窩一些講究


魚兒們在覓食時,通常都是用嘴“吸食”食物,不論大米、小米、小麥還是玉米顆粒,它們在單純的誘魚效果上其實是沒有太大區別的,但在體型個頭上小米則最小。在自然水域中,水底的地形往往是凹凸不平的,窩料在入水之後會落到水底的一些凹縫中,小米的體型相對較小,因此魚兒們想要成功地吃到小米,則往往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相比於其他大顆粒的窩料,小米在留魚效果上自然更具優勢。

野釣鯽魚打窩一些講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