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親不在了,春節還有回老家的必要嗎?

木然彈嘗


本人1953年離開農村老家至今已有六十六年,小學是在家鄉就讀的。

算起來離家也有六十六年了。老人健在時,春節都是陪老人度過的。自九三年老人家去世始,我仍然堅持每年的清明節時回去祭掃,已了卻思念故鄉之情。同時也可與親鄰和小學同學們相聚,此時此景,可以用過去寫的打油詩為證:古稀老翁故鄉行,親朋摯友門外迎;四目相視兩行淚,此時無聲勝有聲。


老朽求是


父母不在了,那片熱土上還有兄弟姐妹,還有熟悉的鄉親,回去看看他們,說明你有情有味兒。

老朽離鄉近40年了,父母親前幾年去世後回不回去看看親戚們,也糾結過,但那裡有親戚們在召喚,有生養的熱土在吸引,還有姐弟在心裡惦念,所以每年都回去。冬至,也就是今天,姐姐發來消息,歡迎我們,希望我早點回去過年,我告訴她正準備購買禮物,屆時給她打電話確定時間,元旦後十五前,我去拜年!只要走的出去為什麼不回老家呢?


半窗明月


我同事,多年前有次回家過年,買的是站票,自己拿了小凳子,結果在火車上,連腳都不能舒服的移動,更別說有放凳子的地方了。在一個氣味難聞,擁擠不堪的車廂裡,憋著尿站了十幾個小時。從此,她很少過年回家了,經管家裡還有父母。她每年錯過春節高峰,或年前,或年後,修年假回去陪父母,父母也是理解的。

我弟弟一家,上個星期六,就是1月26號,自駕車回老家,結果在廣東境內的高速路上堵了10個小時,我弟媳說;做了平生第一件最不雅的事。在高速路邊,撐傘擋著小便了一次,因為她感覺再不小便膀胱就要炸了。

所以,我說;如果父母都離開了,就沒有必要去給春運添堵了,就算老家還有其他長輩親戚,完全可以利用其他時間去看望他們。


一葉草73


我的父親母親年僅六十餘歲就不在了,過年了還是要回老家的,老家是永遠的根,有我牽掛的兄弟姐妹,老家是永遠的思念,有我知心的親戚朋友,老家是永遠的鄉愁,有我依戀的老房老屋,老家是永遠的故鄉,有我曾經的美好記憶,老家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木,都有我的烙印,老家的每片土地,都留有我的足跡,所以說,父母不在了,只要我能走動,就一定會回去。


yangliuli楊柳麗


老家是自己孩時的地方,是一個抹不去記憶,童年的味道在老家,不管你身在何處,總有思念。家鄉話,家鄉菜,家鄉人是多麼的親切,讓人多麼的懷念。生我養我的地方,就是身無分文也能有口飯吃,就算做錯事回到家鄉心情也舒暢,所以有必要回。


廣州阿鑫


怎麼說呢,如果老家的其他親戚親近的話還是要回去的,也再說回去也可以給父母上個香,我爸爸也不在了十多年了,幾年前媽媽就來和我們一起住了,過年就沒有回去了,因為家裡沒人,只有清明節才回去,給爸爸上墳。


日光傾城卻暖不了


雙親不在了記得去上個香。血緣在現在這個社會已經越來越遠,親戚間輩分都理不清,甚至自己家裡反目成仇,比如說我跟我媽倆人。

我親外婆在1992年因為白血病去世的,從我記事的時候開始每年清明去給外婆上香;上小學高年級後就沒再去過。2010年8月份爸媽離婚後,我跟我媽倆人就因為要給外婆換個新墓碑這事吵了一架:我媽要把我爸的名字換成我的名字。我聽了不同意往上放


海韻椰城



新丁小林子


232-1

不管父母還是否健在,老家永遠是你的根,過年還是得回去的。

即使父母已逝去,至少還有墳塋,還有兄弟姐妹,還有姑舅叔伯等等等等,怎麼能就這樣放棄老家,過年都不回去?


而且,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對於老家會有更多的神往,這些,年輕人恐怕都無法理解。我有個堂二伯,他年輕的時候也是我小的時候,印象中只有一次是回老家過年的。可是現在,我長大了,他也變成年近古稀的老人了。自從他的母親逝世後,大哥大嫂也相繼去世,從那以後,每天春節、清明節必回老家。不管是上墳掃墓還是大家拉拉家常,都能感受到一個老人對於親情、對於故鄉深深的眷戀!


俗話說“葉落歸根”,也許,在所有人的內心,都有著一份對於生他養他的故土以及親情最真的感情。只是,當你年幼時,當你年輕時,你忙著成長、忙著生活把這份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等你回頭看時,親人都已離去,那該是何等的悲哀啊!

古語有句“子欲養而親不待”,請珍惜現在的時間,多多陪伴我們的父母親人罷!如果父母已經不在了,請多多回老家,緬懷先人的同時,也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淨化!


妙妙一角


父母不在,親情還在。有句古話說:“人生一世,不過百年”,“父母在世,尚有來處,父母不在,只剩歸途”,這兩句話直擊我疼痛的心口,同時也讓我有更深的體會。
真實故事分享,非本人:
我的家是雲貴高原上一個偏僻的山區民族村寨,父母生養了我們兄妹四人,含辛茹苦把我們撫養大,貸款供我們讀書,讓我們走出大山,在城市裡安家立業。可是,還沒等我們回報孝養他們,父母還未跨進老年人的行業就因勞累成疾相繼病逝,留給我們的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深深遺憾。
父母走後,我們把按照父母的遺願把他們安葬在故鄉的山坡上,他們說,山坡是村裡最高點,也是我們回家必經之路,只要我們回家,他們就會第一個看見。每每想起這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和藉口不回農村的家?正如家裡的親戚朋友說的,雖然我們的父母不在了,但是家鄉的山還在,水還在,故鄉的人還在,故鄉的這份親情就永遠不會斷。
父母不在,鄉愁還在。掐指一算,父母去世到如今也十多年了,這些年來,我們和家鄉人特別是村裡人還是有來有往,一點不生疏,這也取決於我們常回家看看的態度和行動。“三八節”、“老年節”、“春節”這三個節日是我們當地農村人最重要的節日,我們村不大,只有幾十戶人家,鄉里鄉親的都是親戚。


每到這些節日,村裡就會組織全村人一起過節,在外打工、上班、外嫁的,只要願意都可以回家過節。過節也沒什麼大的節目,莫過於大家在一起吃頓飯,聊聊天,嘮嘮家常什麼的,給老年們買點禮物,敬杯酒,像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一樣,溫馨而歡樂。
父母不在,記憶還在。我打小在農村長大,家鄉的一草一木皆深深地牽動我的心絃。每次回家,那熟悉的小路、田地、花草樹木,都勾起我往日的回憶。
每次回到村裡的大媽大伯家,總是想往外跑,東家看看,西家瞧瞧,看看阿婆身體好不好,看看侄兒侄女是否又長高了,也和童年的小夥們聊過去的趣事、當年的收成和時下有些什麼好政策等,他們說,讀書人懂的東西多,對他們有幫助,那時候,心裡就有滿滿的成就感,如當年回家和父母嘮嗑的感覺。
總之,我認為故鄉是每個人的心靈家園,無論這個家園在偏遠的農村還是在喧囂的城市,它都是你心底最無法抹去也最不願意捨棄的美好。所以,雖然父母去世了,但請記得,有事沒事,有節沒節,趁你還走得動,常回農村老家看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16,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0254627abdff42158c8a8b38baf4059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