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寨八月初八古廟會的由來

西寨八月初八北極宮古廟會古來有之,產生起源年代相當久遠,它是隨著古老的祭祀活動的“社火”而逐漸形成。內容包括鄉村祭神的集會、迎神送祟的廟會、朝頂進香的香會,都屬於“社火”。 “社”老百姓指得也就是各個街道,“火”就是各個街道的“紅火”。西寨村有旗杆街、南門街、西門街、后街、小街、前街、樓子街七個社的鐵棍,每個社還有社家鼓、龍燈、跑旱船、劉三推車、跑場秧歌、大頭娃娃等。每逢節日慶典、酬神祭祀、趕會唱戲都要進行隆重的表演活動。

西寨八月初八古廟會的由來


早年西寨八月初八北極宮廟會與抬鐵棍表演,多用於祭神祈雨的祭掃活動,為的是取悅於龍王雨師,給人間降下喜雨甘露。關於西寨古會的歷史淵源還有一段鄉人津津樂道的動人傳說。

西寨村地處汾河和古黑水河之間,到了雨季,汾水經常越過河堤淹沒莊稼,甚至危及到村裡百姓的安全,村民出於對神由來已久的敬重,遇旱澇之年都要把北極宮東耳廳龍王殿中的木雕龍王爺,放置在一個方型木桌上並配有童男童女侍奉,用兩根長木杆抬著遊街串巷,以祈求龍王爺護佑村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到了明代萬曆年間,村裡出了一個八府巡按馬朝陽,曾官任陝西布政使。有一年馬朝陽迴歸故鄉,正逢雨季汾水暴漲,眼看洪水就要越堤衝入村裡,馬朝陽站在河堤遠視汪洋河面,默不作聲心中不悅。這時洪水咆哮卷雜著泥沙,濺在了馬巡按蟒袍官服上,巡按怒視滔滔洪水,提起手中金鞭向河中猛打三鞭,只見水中出現了三道紅印,不時河水即退,鄉人笑說:“河神被巡按大人抽了三鞭,流著血哭著走了。”後來馬朝陽為了家鄉遇旱澇之年百姓都能有好的收成,於是請旨開挖了長七十餘里的西寨獨村渠,渠源直達上蘭村崛圍山汾河烈石口,灌溉汾西千傾良田,又疏通了汾河水道。從此百姓不必再為水澇乾旱的困擾而擔心,每年每到正月或八月初八都要供馬朝陽牌位,大鬧紅火抬鐵棍,用少兒扮成戲曲裝飾的古典巾幗英雄和其它人們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及民間傳說故事,並有名家晉劇連場演出。之後村民為緬懷敬拜馬朝陽修渠利民治理水患,惠澤鄉梓的功德,從此每年正月和八月初八都要在北極宮廣場隆重舉行鐵棍拜廟儀式,一路沿街拜觀音堂(馬氏宗祠)、閻氏宗祠、關帝廟、魁星樓、西墨樓(李氏宗祠)、閻若璩祖居鐵門、馬朝陽故居和各街的五道廟照壁等。加之西寨村明清兩朝出了八位進士和一代國學宗師閻若璩,每遇鄉人有中舉、中進士之年,村裡更是大鬧鐵棍社火等,於是八月初八北極宮廟會這一古老鄉俗經久不衰相傳至今。

特別一提的是日寇侵華期間,內憂外患戰亂年代,由於烽煙四起民不聊生,再加汾水氾濫困擾村民,西寨八月初八古廟會幾盡消失!隨著全國解放人民當家做主,國家強大、民族振興、村民富庶,傳統文化的逐步復興,絕跡了多年的古廟會在村民的祈盼中,於一九九二年在關帝廟復會,之後又遷真武廟(北極宮),從此每年農曆八月初八都要在北極宮廣場酬神唱戲,以祝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在這幾天各地大商小販雲集,形成了規模超前的八月初八古廟會。一時間請朋會友熱鬧非凡。由於西寨人自古就愛看戲,愛鬧紅火,有時不趕會,為了豐富村民文化生活一年中也會在農閒之時唱幾臺戲,故而有順口溜說:“老百姓要快活。趕會唱戲鬧紅火;西寨了,好看戲,一年唱下幾臺戲,要發財,西寨八八會上走一回。”古會見證滄桑歷史,廟會促進時代繁華,而今伴隨著西寨人美好記憶的八月初八古廟會,因城中村改造村民搬遷散居各地,不得不在二零一四年無奈取消!慶幸的是今年西寨安置樓現已竣工發放村民,大部分村民已開始裝修,回遷指日可待,村民回遷之日,即西寨村大鬧紅火之日,在此期盼西寨學校、西寨幼兒園、西寨公園、西寨劇場早日建成,八月初八大會再現昔日輝煌!


西寨古蹟現狀


農曆八月初八是西寨一年一度的的北極宮古廟會,為了弘揚三晉文化,保護文物古蹟,也為圓村民虔誠敬神夙願,保留傳統文化促進社會和諧,在村委會的關心領導下,對西寨三座古廟進行了有史以來的大規模重修增建。

西寨北極宮、觀音堂、關帝廟,自二零一二年動工重修,歷時近四載,已全部基本完工,後續修建將逐步完善。特別是北極宮在第二任主持劉羅鵬道長的精心修繕中,將真武大帝,十二天君諸神全部貼金,僅北極宮就有大小塑像九十尊,加上觀音堂、關帝廟、魁星樓、閻氏宗祠等,共計塑像一百四十七尊。佛、儒、道三教應有,宮、廟、樓、堂俱全。是西寨現存的古八景之五。而今在城中村改造關鍵之時能得到省、市、區領導的關注和當屆村支領導對“文化強村”、“旅遊興村”的認識與支持,將西寨帝師閻若璩祖居“御賜鐵門”及後花園“蓮花池”,李家街“西墨樓”,八府巡按馬朝陽故居在整體規劃中保留恢復,打造“帝師故里”、“御史家鄉”的文化品牌,恢復“西寨古八景”,到那時更是人文薈萃,錦上添花。

西寨村三座古廟現已重修完 畢,西寨公園前期工程已初具規模,在八月初八古廟會之際,西寨人熱烈歡迎專家、學者及文物愛好者前來參觀考察!

西寨古會與馬巡按傳說

西寨古會歷史長追根溯源拜廟堂宮中正坐真武帝十二元帥站兩旁龍王雨師掌風雨送子娘娘賜兒郎呂祖文昌皆靈應東嶽城隍善惡管善男信女把香敬祈求康泰福祿安人山人海來相聚八月初八趕大會廟前廣場唱古戲酬神祭祀有前因古會祭祀一名人八府巡按馬朝陽明代神宗萬曆朝西寨走出好兒男官居御史稱巡按心繫百姓為家邦一日奉旨回故鄉正逢雨季鬧災荒汾水咆哮卷沙石百姓生命危在旦巡按馬公河堤站雙目怒視面汪洋洪水泥沙官袍濺順提金鞭抽三響只見水中三紅印洪水不久退河槽莊稼村舍得以保父老感恩古話傳馬公奉旨心血大河神水怪怕巡按痛遭金鞭三次打抱頭哭喪見龍王水患根除河堤築開渠利民萬戶村從此旱澇五穀豐河汾永固百姓安功惠汾川四百載鐵棍鑼鼓廟前拜感念方伯馬朝陽八月初八萬人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