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物種承傳的中華麋鹿苑——江蘇鹽城行隨筆之一

徜徉在物種承傳的中華麋鹿苑——江蘇鹽城行隨筆之一

鹿,對於我這個從北京成長起來的人來說,並不陌生的。不要說少年時在北京動物園裡,常常可以看見悠閒的梅花鹿,就是青年時到故宮的儲秀宮、頤和園的樂壽堂,都會仔細端詳臺階上下都有青銅鑄造的鹿。在民間,不論甲子如何更替,除夕的年畫上,仙鹿、壽桃和蝙蝠都是恆久不變的主題。

可是,真要論起來,除了那些程式化了的藝術形象,活生生的麋鹿還是難得一見的。曾幾何時,作為中國特有的物種的麋鹿被奉為“神鹿”。但是,由於種種自然和歷史的原因,麋鹿逐漸面臨瀕危,到了清朝末年,在中國大地上已經找不到麋鹿的蹤跡。今天北京大興南苑的鹿苑,以往曾是大清皇家狩獵的場所。麋鹿,就在那裡留下了最後的足跡。

幸好,在中國的麋鹿絕跡之後,有一位從心底裡痴迷麋鹿的英國人把分散在歐洲的麋鹿彙集到自己的城堡中,從而避免了這一物種的滅絕。考古發現證明了古時候大豐——今天江蘇省鹽城市的市轄區,就是麋鹿樂居之地,這裡的溫度、溼度、植被類型都非常適合麋鹿的生長繁殖。於是,在1986年,中國從英國引進了39頭麋鹿,他們漂洋過海來到大豐,回家了,回到它們祖先們生活了千萬年的地方。就這樣,一箇中華麋鹿園悄然出現。大豐,這個城市名字本身就寓意吉祥,又於我的名字切合有緣;麋鹿,又是寓意吉祥的神鹿,三祥雲集。我呢,沒有畏懼2018年的三伏天,在江蘇省鹽城市僑辦的安排下欣然前往。

果不其然,這是一個吉祥的地方!一進園區,滿眼綠意,又有湖泊、溼地點綴在綠野之中,讓園區的溫度比市區低了好幾度。“呦呦鹿鳴,食野之萍”,當年高考前曾背熟的詩句,就這樣還原在眼前。走近中華麋鹿園,知道它有三個“世界第一”:面積最大,基因庫最大,野生種群數量最大。據說,全世界近一半的麋鹿都生活在中華麋鹿園。

今天的昇平祥和,來之不易。三十多年前,那39只遠渡重洋的“華裔英籍”麋鹿緊張的瞪大眼睛、惶恐不安的面對這個已經全然陌生的故鄉,發出第一聲幽鳴。如今,經過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園區內已有麋鹿四千多頭。乘坐電瓶車曲折蜿蜒而行,可以看到遠處,麋鹿三三兩兩的分佈在草地上,有的低頭覓食,有的在站立而睡,有的在抵角戲耍,好一幅清平樂世的景象。“樹下流杯客,沙頭渡水人”,真想立即與同車好友,行曲水流觴之樂。

徜徉在物種承傳的中華麋鹿苑——江蘇鹽城行隨筆之一

據說,每年初夏的5月,中華麋鹿園都會上演一場“鹿王爭霸賽”,族群裡的公鹿靠實力說話,用戰鬥結果決定自己在鹿群中的身份和地位,以及那份“交配權”。這場武林大會的結果是殘酷的,“獎金”也是豐厚的。戰敗的公鹿,要打一輩子的光棍,最終勝出的鹿王則可以擁有整個族群的母鹿。

地位越高,責任越大,“鹿王”也不是那麼容易當的。聽了工作人員的介紹才知道,麋鹿的發情期只有短短的三個月,豔福不淺的“鹿王”要同時應付一大群母鹿。那位2012年“鹿王爭霸賽”的霸主,曾同時要面對兩百多位“妃嬪”。即使是“不好女色”的鹿王,後宮佳麗也有一百多位。“唯有班龍頂上珠,能補玉堂關下穴”,鹿角能夠益陽養血強健精神,唐朝人就有記載。此刻,我突然明白了為什麼保健品市場上和鹿有關的產品會那般的暢銷!

徜徉在物種承傳的中華麋鹿苑——江蘇鹽城行隨筆之一

園區內可以與麋鹿親密接觸。在電瓶車上花10元錢買一小籃胡蘿蔔,就可以沿線餵養靠近車邊的麋鹿。那些還沒有長出鹿角的幼鹿扭動著小腦袋,撲簌著長長的睫毛,流著口水眼巴巴的看著遊客手中的胡蘿蔔,真是說不出的呆萌。已過知天命之年,我可以放縱大方的說一句“富貴於我如浮雲”,來鹿園並不是要求什麼福祿(鹿),可看到麋鹿溫順乖巧的樣子,也會心生歡喜,怡然自樂的。

我在中華麋鹿園裡走了一趟,沒有服用龍肝鳳膽山參鹿茸,也覺得神清氣爽,情不自禁地吟出“班龍迢迢返故里,鹿苑孜孜惠福豐。勤耕卅歲添瑞祥,綠意風雅樂清平”這樣不算是詩句的詩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