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戰機“三劍客”——“颱風”戰鬥機

20世紀七八十年代,歐洲各國相繼研製了多款中型和輕型第三代超音速戰鬥機。其中包括瑞典JAS-39“鷹獅”輕型多用途戰鬥機、法國“陣風”中型多用途戰鬥機以及英國、意大利、德國和西班牙四國聯合研製的“颱風”中型多用途戰鬥機,號稱歐洲戰機“三劍客”。

歐洲戰機“三劍客”——“颱風”戰鬥機

歐洲“颱風”戰鬥機,曾命名為EF-2000,是一款由歐洲戰機公司設計的雙發、三角翼、鴨式佈局、高機動性的多用途第四代半戰鬥機。參與設計與生產的歐洲戰機公司(Eurofighter GmbH)是由英、德、意和西班牙4國於1986年時組成,而相關的研發計劃則在更早的1979年時就已展開。颱風戰鬥機已經投入量產,並且首先在意大利空軍和西班牙空軍形成戰鬥力。英國和德國也在2006年宣佈將颱風投入使用。英國232架、德國180架、意大利121架、西班牙87架。沙特阿拉伯在2006年8月18日簽訂合同,訂購了72架。

歐洲戰機“三劍客”——“颱風”戰鬥機

颱風戰鬥機,乘員1-2人,長度16米,翼展11米,高度5.3米,機翼面積51.2平方米,最大起飛重量23.5噸,載油量內部油箱4.5噸,外掛量7.5噸,最大飛行速度2馬赫,實用升限1.7萬米,航程2900千米,作戰半徑600至1400千米。

歐洲戰機“三劍客”——“颱風”戰鬥機

颱風戰鬥機主要用於防空和空中格鬥任務,兼具對地攻擊。總體上講,該機是一型主要側重於空中作戰的多用途戰鬥機,具有較好地超視距、空中超機動攻擊和格鬥性能,同時具備短距起降、超音速巡航和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

該型機採用前置鴨式三角翼、雙發、單垂尾、機腹進氣道佈局,這一佈局使得其具有較好的機動性,但是隱身能力則相應被削弱。有關專家認為,其總體性能在四代戰鬥機之中並不出眾,尤其在隱身性、武器和執行多種任務能力等方面,與美俄水平仍有較大差距,甚至與法國陣風相比,也並沒有太大的優勢。目前,為了進一步提高戰力,並與陣風爭奪歐洲戰鬥機的市場,在“颱風2020”計劃中,颱風戰鬥機將實施系統的升級改進,如增加保形油箱提高航程,更換更為先進的武器和航電系統等,以期進一步增強颱風戰鬥機的綜合作戰能力。

歐洲戰機“三劍客”——“颱風”戰鬥機

“颱風”和許多第四代戰鬥機一樣,可以通過簡單地切換開關來完成對地和對空任務。“颱風”不僅擁有玻璃駕駛艙,飛行員還佩戴有獨特的HMSS頭盔顯示器,類似美國的JHMCS頭盔,可以把飛行和武器數據投影在頭盔上供飛行員參考。“颱風”甚至配備有語音識別系統,可以識別飛行員語音並執行,大大降低了飛行員的工作量。

歐洲戰機“三劍客”——“颱風”戰鬥機


2012年,“颱風”開始大規模參加美國空軍“紅旗”演習,並在模擬對抗中展現出了極高的性能。其中一架“颱風”甚至三次“擊落”了美國空軍

F-22“猛禽”戰鬥機。這架“颱風”上驕傲地塗上了三架F-22的“擊落”標識,分別是當時F-22被“颱風”機炮準星瞄準瞬間的姿態。
2012年底開始,“颱風”隨多國部隊參與了對敘利亞的空襲行動。行動中“颱風”的任務效能和快速部署能力令人印象深刻,但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在對地攻擊任務中,“颱風”曾因與“狂風”戰鬥機編隊作戰而被質疑對地攻擊能力不足。作為一種剛服役的新型戰鬥機,“颱風”無疑需要更多的磨合和開發。經過時間和實戰洗禮的“颱風”將成為現實世界和Strangereal世界中不可小視的出色戰鬥機。

歡迎繼續關注歐洲戰機“三劍客”之“鷹獅”、“陣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