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貪財、不好色、不納妾、不嫖娼:男人中的正人君子

不貪財、不好色、不納妾、不嫖娼:男人中的正人君子

在當時的軍閥中,吳佩孚是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他不僅寫得一手好字,還經常在茶餘飯後繪畫和作詩。可見,吳佩孚不僅有軍人範兒,更有文藝青年範兒。吳佩孚的《虯龍破雪》《竹石圖四條屏》《梅花》等作品在今天仍然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吳佩孚的書法也渾然天成、大方得體、氣勢磅礴;吳佩孚的詩《黃州早春登城》:“兩字功名百戰哀,江山無改此登臺。舉杯獨酌看周易,樊口江魚下酒來。”在當時廣為傳唱。就算今天看來,吳佩孚也絕對是一個才子。

吳佩孚雖然才情甚佳,又是直係軍閥的老大,但是一輩子堅持不貪財、不好色、不納妾、不嫖娼,是男人中的正人君子。

吳佩孚一生最崇拜的人物就是關羽和岳飛,這兩位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痛恨貪官汙吏並且生活作風極其簡樸清廉。吳佩孚崇拜關羽的斬將殺敵,岳飛的所向披靡。軍閥混戰的年代,各大軍閥都腰纏萬貫,唯獨吳佩孚是直係軍閥中最窮酸的一個,手裡不僅沒有田產,就連自己的小金庫也沒有,平時只靠軍餉過日子,而且軍餉全都交給家裡的老太太管理。吳佩孚在軍閥裡的清廉作風是遠近聞名的。吳佩孚雖然是直係軍閥的首領,身居高位,但是生活十分簡樸,這可能與他童年與母相依為命養成的良好習慣有關。在中國大地上,很多軍閥頭子熱衷窮奢極欲的日子,金線軍裝和亮牛皮靴成了這些軍閥身份的象徵。但是吳佩孚與其他軍閥不同,他樸素得不能再樸素了,一身舊灰布軍衣和一雙舊青布鞋並不妨礙他指揮千軍萬馬。吳佩孚每日的餐食也十分節儉,通常是家常菜加米飯或者白麵。雖然吳佩孚喜歡喝酒,但是他每頓飯規定自己只許喝少許的山東黃酒和紹興酒。1924年,從英國留學回來的錢昌照,曾記述他與吳佩孚初次見面的情景:“吳大帥喜歡穿布衣布鞋,白薯碎屑落了一身,他招呼我一起吃烤白薯,還大談自己的做人哲學。”1927年5月的某天,吳佩孚率衛隊經河南鄧縣構林關逃往四川,得到當地鄉紳的熱情款待。面對滿桌子的酒肉,吳佩孚沉重地說:“免了吧!戰火連綿,百姓不得溫飽,我們還要這麼多菜乾什麼?”說罷,只留四個小菜,其餘全叫人撤下。

吳佩孚沒有私蓄,也沒置田產,他兵敗後,先後寄居過當時四川的奉節、大足、達縣等地,衛隊、隨員也逐漸作鳥獸散,他不得不依附當地軍閥,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多次威脅並利誘吳佩孚當漢奸,但他堅決不從。1932年,吳佩孚離開四川,定居北京,生活費用主要依靠老朋友張學良資助。1936年,張學良因西安事變被囚禁後,吳佩孚生活費用的主要來源被掐斷,只得依靠自己的老部下齊燮元接濟,吳佩孚在他那兒掛了個“顧問”的職位,每月杯水車薪,艱難度日。

吳佩孚的不好色在軍閥中可以說是極具個性的。這還要從他參加科舉考試說起,當年也不知道哪個考官出了這樣一道題——《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題目一出,許多風流倜儻的富家子弟和官宦子弟都傻眼了,不知從何下筆,這題目明顯與他們的紈絝生活不沾邊。而吳佩孚則文筆一抖,洋洋灑灑寫下幾千字,這對於那些常常沉浸於夜夜笙簫生活中的紈絝子弟來說,絕對是個奇蹟。吳佩孚在參加科舉考試之前就著有《戒淫說》一文,文中的觀點對吳佩孚這次考試答題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吳佩孚在他的答卷中這樣寫道:“食色為天性,男女之大欲也。率性而節慾,可庶幾於聖賢;縱慾而滅性,則近於禽獸……”吳佩孚對於女性的觀念與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不謀而合,主考官看了這樣的文章,自是拍手稱快,吳佩孚因為這篇出色的文章位居此屆院試的第三名,成了秀才。

吳佩孚當年迫於生計,不得不在14歲那年去當學兵,以圖謀口飯吃。當時蓬萊的清軍水師營招收16至20歲的學子當學兵,要求每隔五天集訓一天,每月發餉銀二兩四錢。吳佩孚虛報了兩歲,才得以通過。兵營裡各種兵痞拉幫結派,狂嫖濫賭成了兵痞們最大的樂趣。有一天,班長拉著吳佩孚去了妓院。班長一到妓院就消失在煙花柳綠之中,而年紀輕輕的吳佩孚不諳世事地站在牆角處。這時一幫妓女圍了過來,對著吳佩孚一陣淫笑:“小小年紀就想吃葷啊?”這幫妓女的嘲笑惹得吳佩孚火冒三丈,他咬牙切齒地對這幫妓女說了三個字:“臭婊子!”這幫妓女一聽,這毛頭小子竟敢罵起姐姐來,於是三五個人你推我抓地把吳佩孚當作發洩的工具。吳佩孚的手腕處被抓出好幾道印子,外衣也被這幫妓女撕破了。吳佩孚被這幫妓女欺負,心生痛惡,在小小的心靈裡便留下了“最毒婦人心”的陰影。

從這次“召妓門”事件後,吳佩孚堅決抵制軍營裡的各種不正之風,不與兵痞們的一切惡習沾邊。當其他士兵都沉浸在燈紅酒綠之中時,吳佩孚卻在發奮讀書,並且將寫有激勵自己話語的紙條放在床頭:“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對於吳佩孚的發奮,兵營裡的長官看在眼裡,暗自誇讚吳佩孚以後肯定會有出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吳佩孚不貪財、不好色的品德以及卓越的軍事才能,使他成為中國第一個上《時代》週刊封面的人。

對軍閥來講,有個三妻四妾是再尋常不過的事兒了。袁世凱有一妻九妾,兒女多得超乎想象,他有17個兒子、15個女兒,17個兒子又為袁世凱生了22個孫子和25個孫女;曹錕、張作霖等權貴人物也都有三妻四妾。唯獨吳佩孚只有一個合法的妻子張佩蘭,並且他從不尋花問柳、拈花惹草。相傳當年德國駐華公使的千金露娜小姐把丘比特之箭射向了吳佩孚,她對吳佩孚徹夜相思,並且大膽地向吳佩孚寫信求婚。吳佩孚很迅速地躲過了這一箭,他將這位德國小姐的情書當成公文批示,以“老妻尚在”回覆,斷了這個金髮美女的相思之路。

吳佩孚與妻子張佩蘭相敬如賓,只可惜兩人一直沒有子嗣。張佩蘭多次勸吳佩孚納妾,不想讓吳家香火就這麼斷了,但是吳佩孚堅決不答應。吳佩孚當時就有現代社會的“一夫一妻制”觀念,這在當時軍閥妻妾成群的年代是十分罕見的。

吳佩孚作為直係軍閥的首領,具有極強的自制力,他時刻嚴格要求自己,曾經給自己寫了一副對聯,掛在客廳裡,用來警示自己。這副對聯的上聯是“得意時清白乃心,不納妾,不積金錢,飲酒賦詩,猶是書生本色”,下聯是“失敗後倔犟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園怡性,真個解甲歸田”。不貪財、不好色、不納妾、不嫖娼是吳佩孚一生的真實寫照,他不愧是男人中的正人君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