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水電鋁發展迅猛,豐水期有電用,枯水期怎麼辦?

雲南綠色能源豐富,水電資源可開發量居全國第三位,風光資源突出。經過多年發展,到2017年底,全省電力裝機8550萬千瓦時,在全國排第6位。其中,水電6076萬千瓦時,風電819萬千瓦時,光伏233萬千瓦時,綠色能源裝機佔比達83%,綠色電力發電量佔比92%。但云南水力發電量分豐水期和枯水期,電力供應存在不穩定性,豐水期有電用,枯水期怎麼辦?

雲南水電鋁發展迅猛,豐水期有電用,枯水期怎麼辦?

2017年豐水期(6至11月)水電發電量為1272.47億千瓦時,佔全年水電發電量高達64%。也就是說,在12月至次年5月的半年期間,水電發電量僅佔全年發電量的36%左右。這意味著,枯期時必須補充大量其他電源來平衡負荷用電,滿足用電需求平穩、持續的清潔載能產業用電。一旦在枯水期缺電停槽,重啟損失慘重(一條25萬噸的電解鋁生產線停產,損失在2億左右)。枯水期的64%的電量需要依靠其它電力來補充。試問:如果電解鋁64%(437萬噸)的產量受影響停產,會是什麼結果?

解決措施:

1、發揮風水互補特點,減少枯水期電力枯竭的問題影響

根據數據統計,每年10月至次年4月為風電主要出力期,與雲南省枯水期基本吻合,期間發電量佔風電全年發電量的34%,與雲南省水電枯水期發電佔比基本吻合。這意味著,如果風電裝機規模與水電裝機規模越接近,則風水互補性越強。當然,雲南省是以水電為主的清潔能源大省,風電裝機規模佔比不高,但通過科學合理開發風電資源,仍然可一定程度平衡水電枯豐期的電力季節性差異,尤其是防範枯水期清潔電力供應不足的風險。

2、發展“煤電鋁”優點,增加煤電的補充電量

電解鋁對煤電的依賴有其合理性,主要是電力穩定。但在雲南發展煤電鋁,顯然是違背了國家產能轉移的初衷,也不是發展“水電鋁”的目標。

3、分階段、謹慎電解鋁產能的佈局

雲南可分階段建設、引進,不要盲目擴張產能是最穩妥的方式。437萬噸的電解鋁需煤電補充電力(4370000×13700=600億千瓦時的電量);不光是電力的問題,後續的環境容量(包括氧化鋁)也是最大的問題。對於電解鋁企業而言,誰家項目先上、上得快、手續合法,誰家就會在最後是贏家,當規劃產能飽和後必然會有陣痛、會有停減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