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佛、道家三大傳世寶典,囊括中華千年思想精髓

儒、佛、道家三大傳世寶典,囊括中華千年思想精髓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包容萬千,源遠流長。養育出了頑強拼搏,自強不息,團結奮進的中華民族。

在這歷史的進程中,儒、佛、道三家的思想耀耀生輝。

儒家和道家皆起源於中國,傳播於世界。佛家起源於古印度,流傳到國內後,融合了本土文化的特點,形成了中國佛家--禪宗。

儒釋道三家的經典著作,無論何時讀來,都會給予人生無限啟迪。

儒、佛、道家三大傳世寶典,囊括中華千年思想精髓

儒家《論語》:教給你人生智慧

《論語》作為儒家的代表著作,是孔子及其弟子生活經歷和理性思考的結晶,蘊藏著深刻的人生智慧。

宋朝開國宰相趙普曾言,自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北大教授季羨林先生則說,僅僅是《論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八個字,就足以讓人受用一生。

我們從小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生活中,都接觸過許多關於《論語》的經典語錄,耳濡目染之下,提升了我們的認知。

儒家以“仁義”為核心理念,在《論語》中有大量關於如何做人處世的論述。比如,“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人生的智慧從何而來?從我們把自己的疑惑解開,弄清事情的原由,豐富自己學識中得來。

《論語》以語錄體為主,以孔子解答學生問題的角度,給予後人思想上的啟示。

儒家講究“入世”,《論語》也是從實踐中得來。所以,如今我們再翻開《論語》時,除了讀懂,更重要是運用到實踐中去。

如此,才能“溫故而知新”,獲得我們自己的人生智慧。

儒、佛、道家三大傳世寶典,囊括中華千年思想精髓


佛家《金剛經》:助你脫苦離難

佛家作為外傳宗教,《金剛經》本是梵文。內容記錄了佛家創始人釋迦牟尼與弟子須菩提的對話。流傳最廣的譯本是高僧鳩摩羅什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波羅蜜意為到達彼岸,常譯為“度”,般若意為終極智慧,是佛家通過自身修煉而獲得的一種空性智慧。

《金剛經》中有偈語:“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在佛家看來,人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世間有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六根與六塵相遇則生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舍識、身識、意識。

佛家認為,世間沒有永恆的事物,萬事萬物都在不斷變化;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六根、六塵與六識在因緣和合的作用下所呈現出的“相”。

萬相因緣而生,因緣而滅。一旦失去了因緣和合的作用,萬相皆不存在,是故為“凡所有相,皆為虛妄”。

因此,人生的苦難都是短暫的,如何讓人生脫離苦難,求得圓滿,在於自我的修煉,即是佛家說的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而這一切,其實就是一個修心的過程,正如《西遊記》第八十五回所言: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自在汝心頭,

人人有座靈山塔,心向靈山塔下修。

修心以求得“般若”,若能以“般若智慧”來洞察世事,那麼所有的行為就超越了本“相”。

不住相而行持,才能成為真正的“度”,拋下煩惱苦難的此岸達到徹底覺悟的彼岸。

儒、佛、道家三大傳世寶典,囊括中華千年思想精髓


道家《老子》:給你人生幸福

《老子》,既《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五千言》,是道家創始人老子所著。

《道德經》主要闡述的是人與自然之道,萬物在大道面前,都是陰陽變化,不以人的喜惡轉移。其核心思想可以概述為:“天道運行,陰陽消長,福禍相依,善惡並存。”

在老子看來,“德”是為人的基礎,做任何事,不可缺“德”;“道”是在有“德”後的昇華,做到知“道”,方可得“道”。

因此,人不應貪戀過多,衣食住行也不用追求過分奢華。讓身心得以充分休息,才能體悟自然之道。

順應自然,擺正心態,不以聰明為傲,不以勢力為尊,不以富貴逼人,才能感知到人生的幸福。

所以,《道德經》結尾講:“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在老子看來,上天的規律是滋養萬物,而不會帶去傷害;聖人的準則是為大眾謀取福利,而不會為私利去明爭暗鬥。

活得幸福,是一種能力。當我們專注提升自己,不刻意追求過多的名利時,心生富足,自感幸福。

如今,我們常提到文化自信。中國人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中華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之上。

對待中華文化的精粹,瞭解是基礎,運用是過程,發揚才是目的。

儒釋道的思想光芒,穿越數千年,引領著人們走向光明的未來。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京博國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