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一向淡雅樸素的薛寶釵,為何戴上了元春賞賜的首飾?

江名丹


《紅樓夢》用筆常常很含蓄隱晦,這一段就非常典型。

故事情節概括如下:

端午節元妃給大家送來了禮物,寶玉的禮物和寶釵的一樣,和黛玉的有所不同。寶玉覺得奇怪,懷疑是不是弄錯了,襲人強調沒有弄錯。寶玉把東西收起來,然後林黛玉來了。倆人之間來了一段像是口角又像是打情罵俏的對話,見寶釵來了,倆人就走開了。寶釵看見了卻裝作沒看見,到王夫人那裡坐了一會又到賈母這裡來。寶玉也在這裡,見寶釵手腕上戴著元妃賞賜的紅麝串珠,就要求看一看。寶釵肌膚豐盈,褪手串頗花了些時間。寶玉在旁邊看著她雪白的手臂,再看看她的嫵媚臉龐,不覺看呆了。寶釵有些不好意思,丟下手串就要走,卻看見門口站著林黛玉。寶釵問黛玉怎麼站在那裡,黛玉說聽見天上有呆雁叫,出來瞧瞧。寶釵問呆雁在哪裡呢,黛玉說飛走了,一邊說一邊把手帕甩過來,正打在寶玉眼睛上。

很多人讀這一段,把重點都放在“元妃端午賜禮,唯獨寶玉跟寶釵的一樣”,然後解讀這是否意味著元春表明態度:她贊同寶玉和寶釵成一對。

我倒覺得這個並不重要。因為元春在此之後再沒有任何對寶黛釵關係的表態,而賈府眾人也從未拿這次賜禮來說事。寶黛之間感情該慢慢升溫還是慢慢升溫,賈母該疼愛兩個玉兒還是疼愛兩個玉兒,王熙鳳該調侃倆人還是調侃倆人,元春卻再也沒有任何戲份……所以這次賜禮的用意到底是什麼,權威程度有多大,都是很可以打個問號的。

那這一段故事重點在哪裡呢?我覺得寶黛釵三人的明爭暗鬥才有意思,從中更可以看出三個人的性格和心理特點。

首先是寶玉。他的心裡毫無疑問,最在乎的就是黛玉。見到禮物,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怎麼自己的禮物和寶釵的一樣而不是和黛玉的一樣,是不是弄錯了?待到黛玉有意在他面前提起金玉之說,故意說自己是“草木之人”,比不上寶姑娘,寶玉就馬上發誓:

“除了別人說什麼金什麼玉,我心裡要有這個想頭,天誅地滅,萬世不得人身!”

之後又恨不得對黛玉剖白心跡:我心裡除了祖母、父親、母親,第四個就是你了!而且,再沒有第五個!

寶玉對黛玉的緊張,溢於言表。

但也是寶玉,見到寶釵年輕少女的雪白肌膚、豐美容顏,還是忍不住發了呆。這個舉動,非常符合年輕男孩子見到漂亮異性的本能反應,和前面對黛玉賭咒發誓的一幕相映照,可以看出寶玉此時心性的不穩定。正如黛玉對他一針見血的評語:

“你也不用說誓,我很知道你心裡有‘妹妹’,但只是見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

再來說黛玉。黛玉冰雪聰明,元春賜禮的特別,連神經大條的寶玉都能看出來,黛玉怎麼可能沒感覺?所以她見到寶玉,字字句句都在懟他,一會說自己是草木之人比不上“金的玉的”寶姑娘,一會說寶玉見了姐姐就忘了妹妹,急得寶玉不停賭咒發誓自己絕不這樣。

但黛玉是真的憤怒或者傷心嗎?不見得。寶玉一發誓,黛玉就攔住了他:

林黛玉聽他這話,便知他心裡動了疑,忙又笑道:“好沒意思,白白的說什麼誓?管你什麼金什麼玉的呢!”

分明就是在乎寶玉啊,並不是真的想讓他著急上火。她要的其實只是寶玉的心,所以才會語帶機鋒。而寶玉的表現安了她的心,對於所謂元妃賜禮的用意,她也就不放在心上了。

接著看到寶釵“羞籠紅麝串”那一幕,黛玉有生氣吃醋的樣子嗎?沒有。寶玉發呆的樣子看在她眼裡,她用“呆雁”來形容。一條手帕甩過去,被打中眼睛的寶玉“噯喲”一聲。此情此情,分明就是兩個小冤家在表演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旁人看了都會心照不宣,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在發糖啊。

但也有人在一旁會尷尬。誰呢?就是寶釵了。

最後要說的重點,就是寶釵。

題目問,平日淡雅樸素的寶釵為什麼會戴上元春賞賜的紅麝串。前面很多答主說,這是表示對元妃的尊重。

果真如此嗎?表面看這個理由是成立的。雖然禮物大家都有,但只有寶釵一個人戴上了,說明按照禮儀來說這份賞賜不是非戴出來不可的,但依然可以解釋成寶釵比別人都格外重視禮節嘛。

問題是,別人都不戴,就她戴,是不是格外顯眼?題主也說了,寶釵平時可是很樸素的,從不愛什麼花兒粉兒,現在這麼隆而重之地把元妃的賞賜戴在手上,那就更加顯眼了。再加上,人人都知道只有她和寶玉的禮物一樣,也知道這樣有著非同一般的含義,她還非要戴出來,那簡直就是顯眼得不能再顯眼。

所以,不用寶釵說,大家都能看出來她是多麼重視這份賜禮。但重視的理由僅僅是因為賞賜者是皇妃?恐怕不能服眾。前面那麼多答主都看出來了,這其實就是寶釵急於向人昭示“金玉良姻”得到元妃支持的意思。

寶釵的舉動,流露出她內心對“金玉良姻”的期待和企圖。

有意思的是,書裡特地插了一句寶釵的心理活動:

薛寶釵因往日母親對王夫人等曾提過“金鎖是個和尚給的,等日後有玉的方可結為婚姻”等語,所以總遠著寶玉。昨兒見元春所賜的東西,獨他與寶玉一樣,心裡越發沒意思起來。

寶釵真的是這麼想的嗎?

是不是總遠著寶玉就不說了,反正書裡有很多次,都是寶釵主動去找寶玉,甚至連“金玉”的說法,也是寶釵主動要看寶玉的通靈玉才惹出來的(詳見之前回答的《中,比通靈金鶯微露意,是寶釵授意的嗎?》)。金玉良姻的說法,薛姨媽對王夫人提了,那誰對寶玉提的呢?誰在寶玉心裡種下“金玉之說”的種子?不言而喻。

見元春賜禮和寶玉的一樣,“心裡越發沒意思起來”?既然這樣為什麼還要巴巴地戴出來?沒人規定受禮者必須把首飾戴出來啊。寶玉自己不待見元春這份賜禮的安排,他對禮物的處理方式就是收起來。那同樣覺得“沒意思”的另一個當事人寶釵,為什麼偏要戴出來呢?

戴出來,大家都看到了,你還想辯解說你覺得“金玉之說”沒意思,元妃這份賜禮安排沒意思,你壓根沒想跟寶玉拉扯在一起,大家都很難相信吧?

後面還有一個細節,可以說明寶釵戴這紅麝串的原因,根本不是表示對元妃身份的尊敬。因為當寶玉對著她看“呆了”之後,寶釵覺得不好意思,“丟下串子,回身才要走”。這串子可是元妃的賜禮,如果不戴出來是對元妃不尊重,那丟下串子自己走開算什麼?這麼重要的賜禮可以隨便丟下?

所以,寶釵根本不是重視這串紅麝珠,而是希望藉由這串紅麝珠的展示,提醒人們注意,“金玉良姻”得到元妃支持。她更希望寶玉能夠接收到這個信息,把注意力從黛玉那裡移到她身上。

表面上,她也幾乎成功了。寶玉果然被她的紅麝串吸引住,在要求看這串珠的時候,也被她的外貌吸引住,書裡甚至還寫了一段寶玉的心理活動:

……寶玉在旁看著雪白一段酥臂,不覺動了羨慕之心,暗暗想道:“這個膀子要長在林妹妹身上,或者還得摸一摸,偏生長在他身上。”正是恨沒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來,再看看寶釵形容,只見臉若銀盆,眼似水杏,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種嫵媚風流,不覺就呆了……

寶釵成功地讓寶玉想起了“金玉”一說,並且伴隨著這個念頭,仔細地打量了在這個說法裡會和自己配對的寶釵,還真打量出一絲心動……

這就是寶釵希望達到的效果或者說目的吧。為了達到這個效果,寶釵這個紅麝串戴得可是相當有講究。

先是一定要戴出來,這樣才能引來寶玉的興趣,要求觀看。

還要戴得不容易褪下來,這樣才能有足夠時間展示那“雪白一段酥臂”,讓寶玉有足夠時間看到發呆,看到動心……

說實話,我是不大能想象,一串戴在手上的紅麝串珠,褪下來怎麼會這麼費勁。就算是像手鐲那樣沒有絲毫彈性的圈狀物吧,褪下來不也是手腕那裡費勁麼?關手臂什麼事呢?除非是一開始就箍在手臂上。但誰會那樣戴手串?不又累又疼麼?尤其是肌膚豐盈的寶釵,明知箍上去了就很難褪下來,更不可能戴成這個怪樣子吧。

所以,只能說這一段寫得含蓄隱晦,矛盾之處請讀者自行腦補。假作真時真亦假,正如寶釵一邊一本正經地覺得金玉之說“沒意思”,一邊用一種常人很難辦到的方式大大地在寶玉面前展示了一把戴著紅麝串的自己,哪個真哪個假?讀者可以自己判斷。

大部分讀者看到這一段,都會自動忽略寶釵覺得“沒意思”的心理活動,而判斷寶釵就是對金玉良姻有意。從頭到尾在旁邊看了這一幕的林黛玉又會有怎樣的判斷呢?

她的“呆雁”是嘲笑寶玉,但嘲笑的僅僅只有寶玉嗎?黛玉是何等聰明的人,寶玉在美人寶釵面前的失態,黛玉盡收眼底。而這失態的由來,難道黛玉就看不清楚嗎?

試想一下,假如是黛玉戴了紅麝串,寶玉想看,黛玉會是怎樣的反應呢?

我覺得最有可能的就是:一邊去!你自己不是有嗎?要看自己回去看!

斷然不會給寶玉產生“妹妹這段雪白酥臂,能否讓我摸一摸”這個念頭的機會。當然,身材瘦削的林黛玉,也不會因為手串褪不下而露出手臂來。

所以,對寶玉從來都不客氣的林黛玉,和一向端莊穩重的寶姐姐,表現是大相徑庭的。

綜上所述,總結如下:

1.寶釵戴紅麝串,是為了讓大家知道,“金玉良姻”之說得到了元妃的認證。更希望寶玉意識到這一點,在心裡和自己達成“官配”;

2.無奈寶玉和黛玉心有靈犀,兩個人都不在乎元妃的表態,只在乎對方的心意。通過一個冷嘲熱諷、一個賭咒發誓的互動,兩個人達成默契,金玉之說被倆人拋到腦後;

3.寶釵看到了倆人的親熱,卻只能裝作沒看見。然後默默轉回來,煞費苦心讓寶玉重新注意到紅麝串,注意到“金玉”之說,注意到自己;

4.怎奈一切被林黛玉看穿,隨後黛玉和寶玉自然流露的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親熱,更讓一旁的寶釵陷入難言的尷尬。

明明很在乎“金玉良姻”,卻要裝作不在乎;明明煞費苦心要寶玉轉向自己,卻要裝作端莊大氣不介意;明明主動到了不惜降格至生理吸引的地步,卻被牙尖嘴利的“情敵”看在眼裡……這讓從來只有她教育人,沒有人看不起她的道德典範寶姐姐情何以堪啊?

以上是頭條號“海闊天空詩酒花”的回答。歡迎在今日頭條APP關注“海闊天空詩酒花”,圖文、問答、視頻,海闊天空隨便聊。


海闊天空詩酒花


薛寶釵給元春禮物加上了多重願望


元春元宵節給眾姐妹和寶玉禮物,最終寶玉和寶釵的都是紅麝串,

這個原本是小說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由於涉及了三角戀愛,最終引起大家的猜測,我認為大可不必


關於《紅樓夢》,從本質講就是普普通通一部長篇小說,但有人尤其是近代從胡適開始的文人,把小說當經書研究,開創了“紅學”與“曹學”,實在很無聊,但卻是當前小說研究領域的顯學。


回到小說情節本事,元春這個禮物,究竟是湊巧,還是有意撮合,反正對寶釵想嫁給寶玉,對她以前就首飾鼓吹的“金玉良緣”,確實有了進一步推進的效果。


不得不承認,薛寶釵是《紅樓夢》最有心計的女人,正如王熙鳳判詞“機關算盡太聰明。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就他追賈寶玉,還要逆襲林黛玉,一般人玩不轉。


江湖視野


薛寶釵,《紅樓夢》裡的和林黛玉齊名並列十二釵之首的女子,但是身為大家閨秀,卻不怎麼喜歡花兒粉兒,就連房間佈置也是空洞的很。



就是這麼一個不施粉黛,淡雅樸素的薛寶釵,面對元春端午節賞賜,她卻是得了紅麝串就戴上了。這是為什麼呢?

元春賜予的紅麝串是和賈寶玉的一樣,寶釵一下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當時薛姨媽散佈“金玉良緣”之說,而元春的這個賜節禮寶釵寶玉一樣,這也印證著元春對“金玉良緣”的支持。

但是一向不喜歡戴首飾的薛寶釵卻立刻將紅麝串戴上,並不是對寶玉多麼有情或者是多麼認同“金玉良緣”

寶釵因往日母親對王夫人等曾提過,“金鎖是個和尚給的,等日後有玉的方可結為婚姻”等語,所以,總遠著寶玉。昨日見了元妃所賜的東西,獨她與寶玉一樣,心裡越發沒意思起來。幸虧寶玉被一個黛玉纏綿住了,心心念念只記掛著黛玉,並不理論這事。

看到這我們就知道,其實她並不太贊同母親的所謂“金玉良緣”,所以才遠著寶玉,甚至在知道寶黛之間情愫之後還感到慶幸,寶釵的志向還是宮中的,並不在這個紈絝子弟身上。但是這麼一份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想表達什麼意思的節禮,寶釵接著第二天就戴上,其一是出於禮貌,元妃賜禮是大事,整個賈府能和元春比肩的也就是賈母了,寶釵戴上紅麝串是對元春和賈府的敬重,寶釵出身皇商之家,不可能連這點規矩也不懂,所以她才戴上紅麝串前去拜訪賈母、王夫人等人,就是為了表示自己對賞賜的看重,否則就是嚴重的失禮。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羨慕元春這個人,也只有元春的賜禮,才值得寶釵這樣。


風轉了幾個彎


薛寶釵初進賈府,給人印象是“品格端方,容貌豐美”,“而且行為豁達,隨分從時”。在賈寶玉眼裡“臉若銀盆,眼同水杏,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

可就是這位一向“唇不點”、“眉不畫”,淡雅樸素的寶姑娘,“可巧”就戴著元妃賞賜給她的手飾,還在賈母那裡褪了下來給寶玉看!


薛寶釵來賈府之前,是要應徵進選妃嬪的,可惜沒被選上。之後,“王夫人和薛姨媽長篇大套的說些家務人情等話”。“等”話是什麼話呢?第二十八回說得明白——“薛寶釵因往日母親對王夫人等曾提過金鎖是個和尚給的,等日後有玉的方可結為婚姻等話,所以總遠著寶玉”。也就是說,薛姨媽和王夫人達成了寶玉和寶釵結為“金玉良緣”的一致意見。

按說,有雙方父母之命,金玉姻緣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事!可王夫人頭上有賈母啊!賈母才是一家之主,她更希望她的孫子寶玉跟外孫女黛玉結合在一起,親上加親!王夫人可以以父母之命替寶玉作主配婚,而賈母可以一票否決!


一物降一物!王夫人想到了用皇權應對家法,搬出了賈元妃;元妃當然聽母親的。所以在端午節到來之際,元賈賜來了特殊的禮物:寶玉和寶釵一樣,有“上等宮扇兩柄,紅麝香珠二串,鳳尾羅二端,芙蓉簟一領”,“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單有扇子和數珠兒”——這是明擺著元妃支持“金玉良緣”了。

所以,薛寶釵左腕上“可巧”籠著一串紅麝串子,決不是因為它高貴,也決不是因為她愛美,只能說明寶釵要高調宣揚元妃支持她和寶玉的金玉姻緣,表明她要“好風頻借力”,登上“寶二奶奶”的寶座,擺明要破壞寶黛的木石姻緣,鳩佔鵲巢,奪人所愛!


可是,沒有愛情的婚姻會幸福嗎?

“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復年年”——這就是薛寶釵婚後生活的寫照!


鹹魚論翻身


我想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當你送一件東西給別人時,如果別人說“太好了,我早就想要這個了,你怎麼會知道我喜歡它?”你心裡應該是很開心吧。如果對方這樣說:“不要不要,我家裡放著好多呢,拿著也沒用”,你是不是會有點小失落?雖然他可能只是表示客氣。

寶釵佩戴紅麝串,暗暗地也有“我喜歡這個,貴妃娘娘的眼光真好,對我真好”的心思,雖然宮禁森嚴,元春未必能領會她的心思,到底是寶釵的一點心意。就像省親寫詩,“睿藻仙才盈彩筆,自慚何敢再為辭”,誠惶誠恐,溢於言表,雖然元春的本意是讓大家寫景抒情。

寶釵一向體察人心,善於揣摸別人心意。但她對元春,多少有點使力太猛的過火。之所以有這樣的小失態,想必還是元春的風光,恰恰符合寶釵的理想。寶釵是想著“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的。整部書中看來,除了元春,還有誰能符合寶釵的“青雲”之志?

由元春的地位,而羨慕元春這個人,再到重視元春所送的禮物。寶釵的心理,說穿了也是很平常的。


棲鴻看紅樓


薛姨媽說寶釵不愛什麼花兒粉兒。薛寶釵對邢岫煙說,她不帶富麗閒妝,她身上除了金鎖就是紅麝串。

這兩件裝飾品說到底都和賈寶玉有關係。

金鎖是為了配合通靈寶玉的,象徵著金玉良緣。

紅麝串是元春賞的,這次的賞賜暗示元春支持金玉良緣,元春的暗示就是上方寶劍,寶釵自然要帶著。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賜禮,寶釵和寶玉一樣,黛玉和三春一樣。

那麼元春都賜給他們什麼禮物了呢?

襲人告訴寶玉:

上等宮扇兩柄,紅麝香珠二串,鳳尾羅二端,芙蓉簟一領。寶玉見了,喜不自勝,問:“別人的也都是這個嗎?”襲人道:“……你的和寶姑娘的一樣。林姑娘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單有扇子和數珠兒,別的都沒有。

黛玉等人也有扇子和紅麝串,寶玉和寶釵多了“鳳尾羅二端,芙蓉簟一領”。因為鳳尾羅是絲織品,芙蓉簟的涼蓆,不能穿和戴。如果這兩件禮物可以戴,寶釵定然不會戴與大家一樣的紅麝串。

別人都不拿娘娘賞的扇子,如果寶釵馬上就拿出來,顯得太招搖了。寶釵想低調一些,只有紅麝串可以戴在手腕上,不顯山不露水的,因此寶釵戴上了。

古代的衣服袖子都很長,戴上手串一般是看不到的。可是寶釵卻故意讓寶玉看到了,她也帶著紅麝串。於是寶玉請求寶釵把紅麝串給他看看。

寶釵一聽寶兄弟要看紅麝串,就當著寶玉的面,挽起袖子,露出一段雪白的酥臂,這段酥臂豐滿、細膩,對青春年少的寶玉非常有誘惑力。寶釵摘呀,摘呀,怎麼也摘不下來。

寶玉在旁邊看著雪白的胳膊,不覺動了羨慕之心。暗暗想道:“這個膀子若長在林姑娘身上,或者還得摸一摸;偏長在他身上,正是恨我沒福。”忽然想起“金玉”一事來,再看看寶釵形容,只見臉若銀盆,眼同水杏,唇不點而含丹,眉不畫而橫翠,比黛玉另具一種嫵媚風流,不覺又呆了。寶釵褪下串子來給他,他也忘了接。

其實,寶釵滿可以背對寶玉,往下摘紅麝串。然而,寶釵沒有揹著寶玉,而是當面露出雪白的膀子。寶釵的做法著實不妥。

寶釵當著寶玉的面解衣服不是第一次。在她要看寶玉的通靈寶玉那回,就讓鶯兒透露了她的金鎖和寶玉的玉是一對。當寶玉要看她的金鎖時,寶釵也沒有拒絕。我們看看原文:

一面說,一面解了排扣,從裡面大紅襖兒上將那珠寶晶瑩、黃金燦爛的瓔珞摘出來。

寶釵當著寶玉的面解開衣服,從裡面的大紅襖上拿出金鎖。

如今寶釵又故技重施,當著寶玉的面露出胳膊。寶釵的膀子令寶玉動心了,使寶玉想起了金玉良緣。又見寶釵如此之美,寶玉不覺愛上了寶釵。

此時的寶玉,黛玉不是唯一。寶玉在黛玉和寶玉之間遊離,見了妹妹喜歡妹妹;見了姐姐,忘了妹妹。

寶釵在寶玉面前,第一次解開紐扣,讓寶玉看到了金鎖,寶玉知道了金玉良緣。

寶釵在寶玉面前,第二次挽起衣袖,讓寶玉看到了酥臂,寶玉再次想起金玉良緣,而且明白了姐姐元春賜禮的用意,更讓寶玉對自己動情。

可以說,寶釵這兩次出手,都成功了。

寶釵經常表示金玉良緣沒意思,要遠著寶玉。事實是這樣嗎?脂硯齋這樣評論寶玉和寶釵之間的關係,【……故二人之遠,實相近之至矣。】

我是潤楊,歡迎關注:潤楊的紅樓筆記!


潤楊的紅樓筆記


薛寶釵自來不愛“花兒粉兒”,一身素雅,清淡平和。得到的宮花自己不戴都送了別人。但第二十八回賈元春賜節禮第二天,寶釵卻堂而皇之的戴上了“紅麝串”,又是為什麼呢?其實得到主人家禮物,戴上給主人看一下表示感謝是人之常情。反倒是禮貌之外紅麝串背後,影射的是薛寶釵身不由己的一生。


薛寶釵是個物質慾望極低的人,從“雪洞”一般的房間看,她若到現代是“斷舍離”的高手,也是極簡主義的擁躉。但放在古代,曹雪芹如此描寫薛寶釵,其實是隱喻她守活寡的一生,註定像李紈一樣,遠離這些“脂粉”裝飾之物。

(第二十八回)此刻忽見寶玉笑問道:“寶姐姐,我瞧瞧你的紅麝串子?”可巧寶釵左腕上籠著一串,見寶玉問他,少不得褪了下來。寶釵生的肌膚豐澤,容易褪不下來。

賈元春賜節禮,獨薛寶釵與賈寶玉一樣。扇子和紅麝串之外,比其他人多出“鳳尾羅二端,芙蓉簟一領”。林黛玉對此心中不快,第二天就與賈寶玉鬧起脾氣。

(第二十八回)正說著,只見寶釵從那邊來了,二人便走開了。寶釵分明看見,只裝看不見,低著頭過去了,到了王夫人那裡,坐了一回,然後到了賈母這邊,只見寶玉在這裡呢。

原文這段描寫將薛寶釵為什麼佩戴“紅麝串”的原因交代清楚。

賈元春賜節禮是給賈家人的。薛寶釵作為客人也得到一份。於情於理要拿過去給王夫人和賈母看看。就像趙姨娘收到薛寶釵贈送禮物,想討個好去王夫人面前獻殷勤一樣,都是人情。只不過王夫人討厭趙姨娘,讓她碰了一鼻子灰。薛寶釵帶著節禮去給賈母王夫人看,既能表示感謝,又能表達重視。這是知禮的人都應該做的,連趙姨娘都懂,何況薛寶釵。

(第二十八回)薛寶釵因往日母親對王夫人等曾提過“金鎖是個和尚給的,等日後有玉的方可結為婚姻”等語,所以總遠著寶玉。昨兒見元春所賜的東西,獨他與寶玉一樣,心裡越發沒意思起來。

薛寶釵平時被“金玉良姻”的說法弄的沒意思,當然不會拿著扇子、更不可能抱著“鳳尾羅、芙蓉簟”去給賈母王夫人看,紅麝串人人都有,還可以攏在袖子裡不顯眼,不惹人注意。

薛寶釵先去王夫人處,正是感謝收到禮物,順便給王夫人看一下她的紅麝串。

此處有兩個誤解要多解釋下。

第一,並非只有薛寶釵佩戴了紅麝串。紅麝串是賈元春所賜節禮,姐妹們出於尊重和禮貌應該都戴上了。否則賈寶玉也不會見到寶釵就要看她的紅麝串子。只是寶釵乖巧,戴過去主動給長輩看過。

第二,《紅樓夢》那個年代女孩子的身體肌膚除了手以外,都會被衣服遮住。寶釵的紅麝串攏在袖中,賈寶玉篤定薛寶釵會戴才會要求看。薛寶釵在擼取紅麝串時,露出一截手臂給賈寶玉看見,絕非故意輕狂展示給賈寶玉。

薛寶釵戴上紅麝串最應該說的不是她為什麼戴,而是戴上後為什麼只有她去了先後去王夫人和賈母那裡。

薛家來到賈家圖謀金玉良姻,是舅舅王子騰給她們母女安排的任務,不成功便成仁。薛寶釵輸不起,哪怕她是黃花大姑娘,哪怕她覺得“沒意思”,都要硬著頭皮裝聾作啞面對別人背後對她的非議。

薛家倒了,岌岌可危。哥哥薛蟠靠不上,需要她找一門強有力的婆家反哺薛家。她戴著紅麝串周旋在賈母和王夫人面前,單純為了“討好”,給長輩留下好印象?



薛寶釵對賈寶玉確實有點情意,但救家族是她的使命。京城權貴沒有看上她的,若有寶釵也會嫁。林黛玉總感嘆身不由己,薛寶釵比她還要身不由己。第二十二回薛寶釵面對賈母替她過生日表達攆人之意時,是薛寶釵最後一次為自己辯解:

“漫搵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臺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那裡討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

魯智深對五臺山文殊院的驅逐表現出豁達,薛寶釵對賈家的驅逐如何表現豁達?認命罷了!

以上觀點基於《紅樓夢》80迴文本為基礎,80回後續書僅供參考,不作評論依據。文中觀點為君箋雅侃紅樓主觀理解,線索都為原文所引用見仁見智,多歧為貴。歡迎大家多提意見。

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君箋雅侃紅樓,每天都有新內容更新。歡迎收藏,歡迎轉發,感謝讚賞。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

《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80回本 ;

《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1990/2018 ;

《紅樓夢》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紅樓夢》繪全本·清·孫溫 ;

《紅樓夢》程乙本


君箋雅侃紅樓


"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二句,寫盡寶釵不飾而美……

元妃節禮,獨寶玉與寶釵一樣,說明元妃在寶玉婚姻上有屬意於寶釵之心,只算敕賜為夫妻之意。

此回寫寶玉、玉函、襲人汗巾之後,接寫寶玉寶釵賜物,若論吉兆皆吉,若論凶兆皆兇。事異而兆同也。

薛姨媽入住榮國府己有攀兒女親家之意。元妃賜物時機恰逢,寶釵戴元妃賜首飾有"招告天下"之意。


大豐205065954


一向淡雅樸素的薛寶釵接過娘娘的御賜就帶上了。

這個原因主要與林黛玉和賈寶玉有關。林黛玉進賈府早於薛寶釵,與賈寶玉可算的上是青梅竹馬,在眾人眼裡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所有人都能看出賈寶玉對林黛玉的感情。

而薛寶釵進賈府後又有金玉良緣只說,薛寶釵明裡暗裡都在和林黛玉掙,立馬帶上娘娘的御賜,一方面表示對娘娘的尊重,另一方面向所有人宣佈這金玉良緣是娘娘所賜,個人認為,主要是給寶玉和林黛玉看。


醜樹


貴妃賜的禮物,是來自皇權的榮譽,必須帶!同時也是對貴妃的感謝!難道因為寶釵淡雅素靜,就拒絕貴妃的恩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