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抑鬱症家人?

Wild-Fire


“我的親人(或朋友)患有抑鬱症,我該做些什麼呢?”這是陪同患者治療的家人及朋友常問的一句話。

對於過去

一個人會陷入理想化自我的幻想之中,和他童年的經歷及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正是因為現實難於面對,所以他才沉溺於理想化自我之中以逃避殘酷的實。


家人應該怎麼做?

如果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那麼就需要放棄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

當然,過去的一切都無法改變,現在所做的僅僅是彌補。不要指望自己改變了,對方就一定要改變,這不是交換的條件,而是作為家長的本分。要有耐心,但不縱容。在治療中會發現一些家長,因為過去沒有學會如何愛孩子,當孩子陷入抑鬱之後就拼命地彌補,結果讓他的依賴性變得更強,更沒有勇氣去面對生活的挑戰。最後,成為了一個離開父母就不能活的“寄生蟲”。不要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當然,當孩子出現問題後,一些家長也會很快地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並且停止了對他的苛責與否定,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而不是一錯再錯。這時,父母能做的就是支持孩子接受治療,幫他從內心的掙扎中走出來。當他陷入絕望的時候父母要給予他鼓勵,當他動搖的時候父母要成為他最後的依靠,當他否定自己的時候父母要成為那最後一個依然接納他的人,當他看不到自己進步的時候父母要從他點滴的進步中看到希望……

我身邊最好的例子

一位戰勝抑鬱症的患者的自述

當我陷入抑鬱的時候給我幫助最大的就是親人,無論我對自己多不滿意,無論我認為自己多麼失敗,親人並沒有把我當成一個失敗者。外婆經常因為我小的努力和成績鼓勵我,我可以感受到這種肯定不是為了肯定而肯定,而是由衷地因為我的努力而驕傲。這種真摯的鼓勵是很難用語言表達出來的,只是每當想到她慈愛的目光,我就會更加有力量面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而我的母親無論我的狀態有多麼糟糕,她依然對我不離不棄,即使當我拋棄了全世界,全世界也拋棄我的時候,我知道她就是那最後一個還愛著我的人。

雖然這一切不是治療,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卻是最好的治療。從她們身上,我知道了就算全世界都拋棄了你,你也要成為那最後還愛自己的人。因為愛沒有條件,並且為了愛,也值得奮力走出抑鬱,也值得在苦難中繼續前行。


精神科李文惠


餘輝,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問:我有一個弟弟,感覺他讀了研究生後總是鬱鬱寡歡,甚至有輕生的念頭!本科時候選擇英語教師,去了才發現全班只有一個男生!大二時候參加演講比賽對中文很感興趣!大三時候開始準備考中文研究生!可是大四時候覺得很難,心情一度焦慮,把目標一而再再而三下降最後考了小學教育研究生!


考上之後似乎也沒有改觀,最近寫論文也是時不時冒出輕生念頭!家人十分關心,尤其是父母也是一再表示只要他快樂不用太辛苦不要焦慮!而弟弟似乎一再質疑從高中之後種種選擇!感覺他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尤其別人有負面評價比如說一個男的教小學之類的,他總是沒辦法正確處理這些!不知道作為家人的我該做些什麼呢?好怕有那麼一天!希望能聽聽專家的意見!打擾了

答:當抑鬱的烏雲有一天飄到了家人的頭頂,對任何一個人而言,都像是自己也在這雲下或旁邊,感受著它帶來的陰沉,壓力,焦慮和無力。而當這個家人是自己的親弟弟,手足之間的這種血脈相連,輩分相同,甚至可能年齡相似,在家庭中有著相似的位置,都會讓這樣的情緒感受更容易也影響到自己。


這也帶來了一個新的角度,當我們自己能夠走出這樣的擔憂和無力感,無形中,我們也給家人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那麼如何幫助家人也幫助自己呢?首先我們需要去辨別弟弟的狀況,究竟是抑鬱的情緒呢還是到達了抑鬱症狀,這也決定了什麼樣的幫助對他來說最合適。


從文中描述的內容來看,他的這種狀態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這段時間,情緒是否一直處於低落的狀態,飲食和睡眠是否也受到了影響,最重要的是對他的社會功能是否造成了影響,這裡弟弟的學習和工作的選擇,和他的心境是不是有著直接的關係,就很重要了。而開頭提到的輕生的念頭,具體是怎樣地一個狀況,你又是怎麼知道的?


他是僅僅有這樣的想法,還是有具體的計劃,甚至行動,是不是有傷害自己的行為,這些對於判斷他的狀況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說他確實已經到了傷害自己的地步,那麼可能儘快到精神衛生機構就診,就是比較合適的選擇了,如果僅僅是情緒低落,並沒有對生活工作造成影響,當事人也沒有主觀的痛苦感受,那麼可能需要我們自己來考慮,為什麼我們會擔心他,這個擔心從哪裡來?對於這一部分,以及如何對弟弟有更深入的瞭解,可以通過你尋找諮詢師的幫助來進一步確定。

那我們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驗,那就是作為親人,我們會非常擔心某一個家人的狀況,甚至眼看著他的狀況不如人意,卻感到無能為力,當這種情緒變得強烈的時候,我們需要先警惕自己的情緒是否影響了心境,


更由於家庭是一個系統,家庭中的每個人互相影響,那麼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境都會對家人有著影響,同樣的,如果說我們的心境有了改變,看待問題的方式,溝通的方式有所變化,那麼,家庭這個系統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我們擔心的家人也會在這個變化之中。


所以有時候我們不妨可以從自己的改變先開始,而這個改變,可以通過與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一起工作來發現自身的動力和資源,從而影響到整個家庭系統。而在這個工作過程中,對於家人的看法感受也會有更精細的發展,從而也會找到更好的幫助家人的方式。

作者介紹:餘輝,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OH卡執行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諮詢師,以精神分析動力學為本,分析心理學意象及夢境分析,以及人本聚焦為方向,提供婚姻情感,人際溝通,情緒困擾,職場壓力,個人成長等方面的個體諮詢,並提供夫妻和家庭諮詢。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作為一名精神科醫生,也有很多患者問過我類似的問題,“怎麼就抑鬱了呢,我們能做點什麼啊?”我也深深的思考過這樣的問題,設身處地的想想家屬們的困境,我總結出這樣幾點。

督促他(她)按時服藥

如果您的親人確診為抑鬱症,相信醫生一定會讓其按時服藥,但服藥一段時間後,有些患者認為“我的病好了,抑鬱情緒沒有了,我可以不吃藥了。”隨後出現的就是抑鬱症狀反覆,再次復發治療難度加大。作為抑鬱症患者的親人,一定要督促她按照醫囑服藥。我常常將抑鬱症比喻成高血壓、糖尿病,服藥期間症狀好轉了是藥物在體內起作用,如果突然停藥,症狀不到控制不住,而且會出現反跳,再次復發時可能比首次發病更加嚴重。


多陪伴、多關注

抑鬱症患者的內心是孤獨的,他們不願接觸外界,不願將內心的想法告訴別人,更多的陪伴與關心,會讓抑鬱症患者有戰勝疾病的勇氣。有些抑鬱症患者甚至會出現自殺的想法或行為,作為家屬,一定要多關注,關注他的情緒變化,一旦發現有什麼波動,及時干預,防止患者出現危險行為。

多參加集體活動,迴歸社會

有些抑鬱症患者,不能繼續工作,不願參加人多的活動,應該多鼓勵抑鬱症患者參加集體活動,不能脫離社會,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也是對認知的一種恢復。

規律的作息,健康的生活方式

應該幫助抑鬱症患者養成一個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作息規律,尤其是睡眠,有很多患者病情反覆的預警就是睡眠差,良好的生活規律也有助於健康的身軀,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能百毒不侵。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祝您和家人生活愉快,早日擺脫抑鬱症。


精神科小趙醫生


抑鬱症患者是我們生活中常見一種狀態。如果加上輕度抑鬱症或精神焦慮症狀的人,那就更多了,所以,我們要做一個善良友善對待抑鬱症親友,還要擴展到周圍朋友和同事。

抑鬱症是精神病的一種,主要特徵是焦慮,膽怯,缺少自信,悲觀等情緒,嚴重的有自殺傾象。因此,第一,我們要正視抑鬱病人疾病的客觀性,對患者多份理解。第二,我們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年齡性別等特點,以及和患者之間的關係,確定好自己的責任以及義務。第三,防止抑鬱症患者自殺是最大的政治,也是底線。特別是至親和主要責任人,必須明確自己的責任和擔當。時刻盯著抑鬱症患者的情緒,動作和行為,要做到了如指掌。有時要有意識的試探患者精神狀態和程度。有針對性的制定治療方法,輕度的時候就要帶患者到專門的醫院,讓醫生診斷,按醫矚,辦理。第四,加大對抑鬱症患者精神撫慰和關心開導。抑鬱症患者都有患病的誘因也叫病原體。當病原體得到治療和好轉時,患者的病情就會好轉和減輕也會自愈。第五,鬱抑症患者的親朋好友至親,對患者要有耐心,患者的表現是一種病態,不能自拔。我們要用患者的角度看問題,用科學的,正確方法去關心患者,相信患者是能夠一定會治癒的。

總之,生活節湊的加快和壓力,抑鬱症患者數量也在加大,我們要用愛心去關心關愛他們,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時剛軍


當家人和朋友患上抑鬱症時,你的支持、鼓勵對他們非常重要。然而,你也需要關注自己的需求,避免走入抑鬱症的陰雲。

1.如何與親人討論抑鬱症

有時你不知道和患有抑鬱症的親人說些什麼。你總是害怕自己的擔憂使得親人憤怒、感到屈辱或者忽略你。你不知道問他什麼問題,或者如何才能幫助到他。

如果你毫無辦法,請嘗試遵循下面的建議。一個積極的傾聽者比建議者更重要。 你不要嘗試去修復他,你只需要做一個好的傾聽者。通常,面對面的交談能夠給抑鬱症患者巨大的幫助,鼓勵患者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只要傾聽不要做判斷。

2.不要期盼一次談話就起效。抑鬱症患者傾向於離群、自我封閉。你需要不斷的表達關注和傾聽的想法。請溫和、持續。

1)開啟談話的方式

“我很擔憂你最近的狀況。”

“最近,我發現你有些不同,你最近怎麼了?”

“我想和你聊聊,因為你最近情緒一直很低落。”

2)你能問的問題

“你什麼時候有這樣的感受的?”

“是發生了什麼事情,讓你變得這樣嗎?”

“我現在能為你做些什麼?”

“你需要幫助嗎?”

記住,表達鼓勵和期盼是一種有效的支持。通常,在這種溝通方式下,抑鬱症患者才能夠理解和做出回應。

3)你應該說什麼

你不是一個人,我會在這裡陪你。

你可能不再相信生活,但是你一定能改變過來。

我也許無法完全感受到你的狀態,但是我關心你,希望幫助你。

當你想放棄時,無論怎麼樣,請告訴自己可以在多堅持一分鐘、一小時或者一天。

你對我很重要,你的生命對我也很重要。

告訴我,如何才能幫助你。

4)你應該避免說什麼

我們都是這麼過來的。

關注積極的一面。

你還有許多事情可以做,為什麼要死呢?

我對你狀況毫無辦法。

振作起來。

你不是應該比現在更好嗎?

如果您還有問題想諮詢,可以通過好心情app,諮詢一下,上面都是專業的精神心理科專家。


好心情精神心理平臺


你能在感到壓力很大的情況下依然想要幫助爸爸,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想法,但是聽上去你的爸爸的一些行為確實對你們存在困擾。從你的問題中不是很能瞭解你爸爸的具體情況是如何,因為抑鬱症和雙向情感障礙是兩種不同的疾病,如果是後者的話,那麼你爸爸的抑鬱和躁狂是會交替出現的,家人幫助他的方法可能也會有所不同。

但是通常來說,如果你的爸爸已經確診了病情,那麼家人需要做的首先還是要勸爸爸戒酒,因為飲酒無論是對他的身體健康,或是藥物服用的效果都會有影響,不利於他的病情。另一方面,聽上去你和媽媽並沒有和爸爸生活在一起,所以他會不停的打電話給你們,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家人的支持和陪伴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和媽媽有機會或是條件的話,也許多在爸爸身邊,一方面監督、督促他改變一下不好的生活習慣,一方面也給與他一些家人情感方面的支持。此外,定期去醫生處複診也是很重要的,在發病階段需要依靠藥物的作用去調節他的情緒狀態,當他的狀態穩定一點的時候,也許你們可以幫助他尋找心理治療或是家庭治療的幫助。精神疾病的治療與康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家人需要有很多的耐心和付出,在這過程中也要多瞭解一些與之相關的專業知識,能夠幫助你們理解爸爸一些舉動背後的含義,希望你們能夠早日幫助爸爸走出病魔。


鵜鶘心理陳小康


家屬做點什麼呢?

1、增加抑鬱症的知識,這個知識很重要。有家屬認為沒事找事,亂想,不想就好了啊。哪有這樣簡單啊,一定要科學理解抑鬱症的痛苦,不要輕易就否定TA的感受。

2、多聽少講。家屬做到傾聽吧,先聽,多聽,讓TA排解出來。

3、協助,鼓勵TA多運動,安排家務活,安排事情給TA做。

4、當正常人看待TA,不要過於照顧,影響TA的自尊心,這是心病,不是身體,越幹活越好,不要端吃端喝地扶持著,正常生活協助TA保持住,鼓勵為主。

5、支持TA找專業醫生做治療,不能怕花錢,早治療早好起來。TA本人不捨得花錢看醫生,家屬再一猶豫,TA更沒主見了。這個時候TA很脆弱,一切為了好起來,請家屬多支持TA吧,理解TA吧。

6、遇到不同意見,看法,多分析,不要輕易打擊。人抑鬱的時候,很不舒服,性格也變化了,家屬需要重新適應TA的狀態,耐心,再耐心,陪伴TA康復。

祝好


心岸姐姐


當今社會人們生活壓力大,得抑鬱症的人越來越多,如果我們的親人得了抑鬱症,我們作為親屬應該要怎麼辦呢?當然是要積極地給予幫助,使他們早日康復。

1、抑鬱症患者常常會出現悲哀、憤怒、低自尊的的情緒,對家人的關心也會覺得是有目的性的舉動從而不理解這份關愛,家人在照顧抑鬱症親屬時要儘量給予寬容和關懷,理解、同情他,鼓勵、陪伴他。

2、要儘量給病人創造良好的環境,抑鬱症大多睡眠質量差,飲食不好,沒有食慾。家屬要耐心積極勸導,照顧患者身體健康:給病人創造良好的休息環境可以改善病人的睡眠情況,買些病人喜歡吃的食物,改善病人的食慾。

3、鼓勵抑鬱症家屬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如果有條件可以一起參加一些簡單的、感興趣的活動,最好能使患者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收穫成功體驗和滿足感,讓他變得積極起來。

4、親人要給與寬容和關懷,幫助患者料理家務及個人衛生。抑鬱症患者生活懶散、被動、對生活缺乏興趣和不願與外界進行交流。此時,家人應給予寬容和關懷,耐心地引導、督促、鼓勵和協助患者做好家務以及照顧好其個人衛生等。

5、正確地看待抑鬱症,認真瞭解抑鬱症相關知識,抑鬱症病人的心理狀態是非常複雜微妙的,家人要正確地使用“言語”工具,有助於解除抑鬱症患者的思想顧慮,從而也能提高患者疾病痊癒的信心,對其恢復心理健康有很大幫助。


健識局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關愛是最好的良藥!

抑鬱症患者所經歷的內心掙扎和絕望遠超乎我們的想象。作為親人,我們無法做到感同身受,但至少可以用正確的方式面對他們,幫助他們戰勝疾病。

一、瞭解

增加對抑鬱症基本知識的瞭解,幫助患者正確面對疾病。


二、服藥

叮囑患者堅持服用抗抑鬱藥物。


三、關心

理解患者的痛苦,儘可能關心患者,而不是一味的批評指責。


四、鼓勵

鼓勵患者勇敢表達自己的痛苦,及時幫其排解。


五、計劃

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與患者一起制定康復計劃,並督促完成。


六、溝通

多與患者進行溝通,講述一些美好的事情,一起欣賞美妙的音樂、電影。共讀一些美好的文章。一起去遠足,感受美好的自然、山水、人文。


七、就診

安排時間定期陪患者就診,對於有自殺意念或計劃的患者,家人應確保專人全程看護,對病情嚴重的,一定要及時送至專業的精神專科醫院就診。


趣這裡



這樣的回答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