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鉤已足明天下,何況清輝滿十分

—— 王明輝先生對聯摭談

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潕溪書院。 劉德靖 攝

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灣溪風雨橋聯。 王明輝 攝

邱 亮

說起湘西,千百年來,一直長養於深閨之內,雨滯雲埋,山水幽奇。而文化也如壁花巖樹,生髮其間,有著泠然世外的形容和姿態。湘西文化傳承居其首功者,則非潕溪書院莫屬,五百年來幽室傳燈,卓犖不絕。書院之內所懸對聯尤夥,前壁“頂天立地;繼往開來”便如君子正襟危坐,凜然莫犯。門聯“讀法書畏刑,讀兵書畏戰,讀儒書刑戰不畏;耕堯田憂水,耕舜田憂旱,耕硯田水旱無憂”,二聯皆有三嘆之調,儒墨之興廢,耕讀之憂樂,含咀不盡。

王明輝先生便執教於此,他早年負笈江漢,求學於華中師範大學,饜飫中外,熔鑄古今。學成返湘,執教於吉首大學,亦擁書萬卷,咿哦不輟。登樓即能作賦,呵壁便可成詩,吟鞭所指,皆成佳構,所撰楹聯幾乎遍於閭巷。他嘗自制一聯,懸於書房:“前賢教訓唯行善;上等功夫是讀書。”上聯修之在德,下聯礪之在業。這是先生的自勉,所謂德藝雙馨者是也。

先生敬人愛人,皆是如此,如《敬賀餘德泉先生八十大壽聯》:

先讀其書,後見其人,復知其世,素心者喜登八秩,亮節高風,堪從大作瞻龍首;

天無私覆,地難私載,學禁私藏,方塊文愛配雙行,博聞強識,永葆童真進馬蹄。

餘先生為聯界泰斗,人所共仰。明輝先生上下二聯,分用典故,述其德業。上聯典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下聯典出《呂氏春秋·去私》:“天無私覆也,地無私載也……行其德而萬物得遂長焉。”上下二聯一經熔鑄,便覺圓融無界。眾所周知,賀壽之詞本不易作,清吳仰賢《小匏庵詩話》:“生日祝嘏,起於後代……自宋以來,此禮盛行,施之達官居多,連篇累牘,附會獻諛,真惡趣也。”前人之頌章可謂夥矣,別開生面,洵非易事。先生乃以聯述聯,所謂“書”者,乃餘先生所撰之《對聯譜·對聯格律》,所謂“永葆童真進馬蹄”乃餘先生所力倡之馬蹄韻,王師亦馬蹄韻的積極踐行者,該聯即馬蹄之變格。切其情,切其事,切其德業,可謂聯壇佳什。

而對於晚輩,明輝先生亦是諄諄教誨,試觀以下數聯: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東魯浴沂,南華展翼;

對山間明月以絃歌也,金風送爽,丹桂飄香。

東山聳翠,武水發祥,風月無邊,負笈求知好去處;

言可人師,行堪世範,文章有味,登高作賦正當時。

千里湘西,景象如畫如詩,德必有鄰,且喜金風共醉;

三秋名校,師生載歌載舞,教而無類,何妨化雨同沾。

此為吉首大學迎新而作,“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對山間明月以絃歌也”,上聯典出《孟子·盡心上》,下聯化裁蘇軾《赤壁賦》,竟似偶一得之,渾成可喜。“德必有鄰”,典出《論語·里仁》:“德不孤,必有鄰。”“教而無類”,典出《論語·衛靈公》:“有教無類。”皆用聖人之言,斐然成章。

先生作聯,善於化裁,亦善描摹,聯句之間頗多聲色:

對江上清風,山間明月,街頭燈影,樓外歌聲,邀來朋友而慰嚶鳴,何其盛也;

聯漢時樂府,晉世駢文,唐代律詩,元朝散曲,撮合語言以成眷屬,豈不快哉!

此為湖南省楹聯家協會第六次代表大會賀聯,上切於景,下切於事。上聯首句“山間明月,江上清風”取自《赤壁賦》,餘每念及此,多聯想劉辰翁“山中歲月,海上心情”,又見街頭燈影,又聞樓外歌聲,桃李春風,引人遐思。而末一句鳴者嚶嚶,雅誦宴樂之盛如在目前。下聯則取王國維《宋元戲曲史序》之意,舉凡漢之樂府,晉之駢文,唐之詩,元之曲,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末一句乃引自錢鍾書《談藝錄》,撮合語言,配成眷屬,使不類為類,而愈見心手之妙。

湘西一地,風物自成佳絕,皆可攝入毫端,如湘西風情聯:

往事越千年,可嘆裡耶秦簡,溪州銅柱,無非物換星移,能壯我邊城景色;

今宵同一醉,何妨擂鼓苗姑,擺手土郎,也就風流浪漫,且聽她小翠歌聲。

上聯述過往,下聯寫今日,裡耶秦簡為秦代兵燹之劫餘,出土於龍山;溪州銅柱為溪州刺史彭士愁與楚王馬希範溪州之戰議和的見證,今矗立於永順芙蓉鎮;而邊城為沈從文筆下的茶峒小鎮,小河、白塔、拉拉渡,歷歷在目。湘西為土家族、苗族雜處之地,翠翠則為田園牧歌生活之代表,居其地,睹其景,述其事,想其人,含情慾見,能無慨乎?

又如湘西民族文化園灣溪風雨橋聯:

三炮臺,一品侯,史中無史;

兩河嘴,九重塔,天外有天。

三炮臺為地名,傳說因乾嘉苗民大起義而得名;一品侯,指清末民族英雄楊嶽斌,傳說曾官封一品。因正史無載,故云史中無史。但魯迅說過,野史可能更接近真實歷史,不可忽視。兩河嘴,地名;九重塔,塔名。兩河嘴開闊,九重塔高聳,登高望遠,所以說天外有天。以數字入聯,自見工巧。史中無史,天外有天,皆具深意,如頰上三毛,神采倍增。

湘西瀘溪,為苗民世居之地,多見盤瓠廟,先生亦曾為之撰:

千秋血祀黜非議;

萬里蠻風有正源。

盤瓠神話見於《山海經》《風俗通義》《後漢書》《搜神記》等諸多古籍,在今南方苗、瑤、畲等少數民族中亦廣泛流傳,盤瓠源於何地,尚存爭議。而瀘溪一地盤瓠廟隨處可見,正是此地盤瓠原始圖騰崇拜的生動反映。當然,此聯指明現象,不必以正史視之,茅盾、聞一多、顧頡剛等諸先生,於神話產生、傳播途徑多有討論,各分南北,至今未獲定讞,故神話之形態,存其本真可矣。

諸聯之作,以嵌名為難,不論地名、人名,剖珠分玉,正在分合之間,尤多妙趣。如吉首東山一心閣聯:

一如既往;

心有所歸。

上嵌“一”字,下嵌“心”字,如登高望遠,而來往精神,圓融無滯,通達無礙。又如贈北大蔣洪生教授聯:

洪荒開境界;

生命放光輝。

短短十字,渾然寫出,則已開闢鴻蒙。又如贈楊眉博士聯:

何須問姓,隋為帝,唐作妃,高路順風,宋成大將;

應以知名,既可描,又堪畫,檀郎如意,且上心頭。

上聯“何須問姓”,切其姓。隋切文、煬二帝之姓,唐切楊玉環,宋切楊家將。下聯“應以知名”,切其名。切張敞畫眉之典,又切鳥名,而末一句化裁李清照《一剪梅》:“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自然照應,毫無刀斧之痕。

聯句之語,在能熟,更在能生,在能收,也在能放,如吉首大學師範學院團代會會場聯:

馬列誠吾黨所宗,百年以降,創新為本;

群團更後生可畏,萬里之行,展翼在斯。

此類題材的聯作,太過因循,則易入格套;太過激切,則易觸拘忌,方寸之間,尤難把握。先生則意匠自運,多收四兩千斤之效,上聯以一“宗”字領括,述其過往,則團之淵源,一語闡明。下聯以一“畏”字轉折,寄寓來者,典出《論語·子罕》: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則舉重若輕,更見龍馬精神。

再如節日對聯,應其時節物候方為切中肯綮,如春聯:

雅人多種吉祥草;

盛世常開富貴花。

迎春納祥,花草扶疏,正一派晴明氣象。再如中秋月聯:

既上東坡,照稼軒,光赤示蕭紅,始觀小小;

復穿北島,吻田漢,自清因太白,終嘆圓圓。

此聯亦巧而新。以人物穿插其中,東坡對北島,稼軒對田漢,蔣光赤對朱自清,蕭紅對太白,蘇小小對陳圓圓,古今人名,皆記誦於心目之間,譜點鴛鴦,一氣呵成。而中秋之時,月亮東昇西落,由小而圓之過程,亦如雲爛星陳,宛然目前。

再如聖誕節聯:

聖人辨夷夏,四書而外,方塊字獨詣孤懷,風雨雞鳴,曠古隱憂惟袒左;

誕日耐追尋,百載之中,豆芽菜全球通吃,湖田龍蟄,如今天體盡偏西?

此聯亦為嵌名之作,言辭之間多寓春秋褒貶,上聯以夷夏之辨,而思百年之變局,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誠如梁啟超所謂中國史之三階段,即“中國之中國”“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時代之幽思,躍然筆端。下聯述西方文化之流行,亦如英文字母,龍蝦之入境,其利焉?其弊焉?一言難盡。

對聯之妙,在能諭,更在能諷,如代作裁縫店聯:

夜月曉雞,為君專制;

霞光雲色,讓我獨裁。

聯中之意,無用多申,誠可與“問天下頭顱幾許,看老夫手段如何”比肩而論。

又如讀《袁世凱新傳》有感一聯:

二秩援朝,三秩維新,四秩推憲政,五秩興民國,苦心勸退位清君,一半功勳在共和,誰曾記憶?

決然保路,毅然立警,欣然辦工商,突然下臭棋,迷夢破登基大典,百般謗毀於眾口,我要唏噓。

縱觀中國歷史,眾毀銷骨之例不少,然可誅之人,未必無可取之處。上下聯轉折正在成敗之間,袁氏早年總督朝鮮,而後參與戊戌政變,主持清末新政,逼迫清帝遜位,組建中華民國,經歷保路運動,建立國家警察制度,大力發展工商,最終因恢復帝制而死於天下悠悠之口。真耶?偽耶?是耶?非耶?成耶?敗耶?興耶?亡耶?亦如白居易《放言》:“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興亡哀樂,真加一倍寫法。

寫史難,而寫時事尤難。如武漢新冠肺炎抗擊聯:

亥豬述職,子鼠值班,時勢維艱,全球同矚目,千年道統,為何黑霧沉沉,偏是武昌起疫;

黃鶴鳴空,白雲追月,晴川安在,大劫總關心,萬里神州,看我紅旗獵獵,再興文化狂飈。

疫情遷延,愁霖不止,實為吾國恥痛之事,筆下頓挫,則奏作變徵之音。睹之心痛,聞之鼻酸,所悵萬千,殆難名狀。

先生挽人之作,哀思沉慟,如挽唐意誠先生聯:

早晉聯壇十老,本屬宗師,恰遇初秋,想來是,晴空一鶴排雲上;

幸瞻道範兩回,未親馬帳,何言程雪,豈忍聞,山頂千門次第開。

唐先生為當代著名學者、聯家,上聯述平生之事,下聯表景仰之情。用二事典,“馬帳”典出《後漢書·馬融傳》:“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弟子以次相傳,鮮有入其室者。”“程雪”典出《宋史·楊時傳》:“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風悲雪泣,深表之哀。亦用二語典,一為劉禹錫《秋詞》:“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杜牧《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活用恰到好處。

先生對聯固佳,詩詞亦造詣頗高,為湘西州詩詞楹聯協會會長,初任湘西《詩詞月刊》湘西工作站總站長之職,嘗自撰一聯:

木鐸風高,十五國詩章,興觀群怨尊先聖;

玉樓人醉,百千年道統,唱和切磋看後昆。

上聯言湘西工作站之設,似承詩經振鐸採風之遺,寓興觀群怨、溫柔敦厚之旨;下聯述千百年詩教傳統之延續,更需繼往開來,推陳出新。上聯切地,下聯切時,上聯言前賢,下聯言後學,錯落有致。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內編》嘗言:“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言作文之先,當以意行,以先生之聯觀之,皆行間茂密,秩序井然。

先生擅長集句之作,詩聯皆然,如:

女子無才便是德;

男兒有淚不輕彈。

皆為平常謠諺,舊者翻新,平者出奇。一經熔鍊,渾然如生鐵鑄成。又如:

文章經國之大業;

富貴於我若浮雲。

上聯典出曹丕《典論·論文》:“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下聯典出《論語·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一如天造地設,圓融無界。

數年之前先生嘗贈我一聯:“邱道士煉丹塞外;亮先生對策隆中。”上切丘處機,下切諸葛亮,內容自然是愧不敢當,然前日相識,翌日即以該聯相貽,先生捷才,足令我輩深為仰嘆。餘無以為報,聊以清人成句答之:“一鉤已足明天下,何況清輝滿十分。”今先生之聯,或選或遺,遠未全備,然文中所見,已成巨觀。作為晚輩,我們也真誠期待著,有朝一日先生之詩之聯如中天皓月,輝滿十分,朗照乾坤。

(湘西網-團結報)

(邱 亮)

(黃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