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失控”:大吃特吃,崩潰大哭,生活偏離了軌道,怎麼辦

這幾天,網絡上隨處可見人們吐槽自己“失控”的生活,有很多人表示,本來自己計劃好的一切,被這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影響了,知乎上有一個留學生是這樣說的:

“我已經三年沒有回國了,今年是我實習工作的第一年,所以我攢了一年的帶薪假,也就是兩個星期,提前兩個月買機票回國過年,可是誰也沒有想到,新冠肺炎在我落地的那一天爆發了,我在家的兩個星期哪兒也沒去,頭髮沒有剪成,指甲也沒做,約好的去看醫生也沒有去成,忍了好久的肩疼和腰疼也沒有去按摩,一個朋友也沒有見到,我連一碗麻辣燙都沒有吃到,花光了攢的機票錢,每天除了睡覺刷抖音,還有就是陪家裡人了。這還不算最慘的,最慘的是航空公司把我返航航班取消了,客服打不通,歷盡千辛和到處求助更改航線臨走前一天又被取消了,一直沒有辦法回去工作,還要繼續支付國外高額的房租,現在不知如何是好,這份工作真的很不錯,所以不想丟掉,怎麼辦才好呢?”

疫情下的“失控”:大吃特吃,崩潰大哭,生活偏離了軌道,怎麼辦

還有一些人,在疫情來臨之前,原本經濟實力不俗,人生的一切都彷彿欣欣向榮,沒想到卻被疫情顛覆了生活,甚至變得負債累累,一切都脫離了正常的生活軌道,讓他們無所適從。我身邊的朋友們也有切身體會,很多朋友都私信我讓我寫寫這方面的小科普,所以我就帶著乾貨來了哦,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疫情下的“失控”:一口吃成了“小胖子”

我朋友梓童(化名),前兩天給我打了個視頻電話,我這一接不要緊,愣是給我嚇了一大跳,心想著這人誰啊,本來我就是個臉盲,我試探性的問了一句“梓童?”,她要不說是本人我還以為是她媽在和我視頻呢,她本人整整胖了兩圈!

想當年,在我們學校,梓童可是校花級別的存在,大學畢業後的她在澳洲讀研,身材也一直保持的很不錯,回國後疫情爆發之前,我們還見過一面,怎麼才一個月不見就胖成了這樣,我欲言又止。但她直言到:“唉,我也知道我長胖了,可是這不是沒辦法嘛。前一陣子,澳洲政府那邊宣佈禁止中國留學生入境了,我想著我的天價房租我就頭疼,而且重點是學校要開學了我卻回不去,而且學校也沒有網課,我們那邊你知道的,某些課第一學期上不了的話,後面兩個學期就徹底涼了,現在學校給出的辦法就是轉學,退學或休學,我都要急死了,所以體重什麼的我也不管了,就瘋狂的吃,再加上過年攢下的脂肪,一不小心就這樣了,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吧。”

疫情下的“失控”:大吃特吃,崩潰大哭,生活偏離了軌道,怎麼辦

疫情的突然“到訪”,讓原本規劃好的一切都被打破了,而這種“失控感”也恰恰是使得梓童開始自我放縱的元兇。失控感是指一種失去自我調整的感覺,這種感覺會讓我們感覺到無比的恐懼與焦慮,因為當我們處於失控感中時,我們會發現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相對於失控感,人們更喜歡,更希望自己對自己的生活和未來有很多的控制感。心理學家Shapiro, Schwartz和Astin研究表明,當一個人覺得環境與自身都在掌控之中時,Ta便會感覺到未來對自己而言是可以預知的,從而獲得一種安全感,而這種由控制帶來的安全感,是人們對抗未知與不確定性的重要武器之一。比如,在疫情發生之前,人們對於自己有一定的規劃,只要按計劃進行就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並且外界環境也是比較穩定的,所以就會有一種確定和安全的感覺。

而疫情發生時,控制感的喪失則會帶來不安全感和焦慮情緒。對於梓童來說,原本的計劃是過完年後繼續回到澳洲上學,然而疫情導致她無法回去上學,這種失控感使得她十分焦慮,而且這種由外界突發事件導致的生活脫軌是自己無法改變的,她的認知也受到了打擊,從原來的“只要努力就能改變現狀”變成了“感覺自己很無力”,於是她開始自我放縱,一不小心吃成了“胖子”。

疫情下的“失控”:婚禮延期的“她”痛哭不止

郝美(化名)最近留言說,因為疫情,她的婚事延期了,她表示自己積極的籌備了一年多,現在什麼都沒了,她感覺很失落很傷心。

原來,由於疫情的突然爆發,讓原本要舉行的婚禮延遲了。本來只是延遲結婚,但男方家裡很迷信,開始說要重選日子,後來又表示吉日選好不能改,要如期舉行,但最後由於外界因素還是取消了。她和男朋友溝通了幾次,詢問重新選什麼時間,但對方態度並不是很明確,她覺得女生一輩子就穿一次婚紗,需要認真地舉行一次婚禮。在多次溝通不佳後,她崩潰得大哭。她這段時間變得很恐懼,情緒低落,不敢想這些事情,可又不能不面對,她一去想就忍不住痛哭,家人勸她想開點,可是她還是覺得這件事情讓她覺得很煎熬很痛苦,現在一看到疫情相關的消息就十分抗拒,認為都是疫情害的自己夢寐以求的婚禮泡湯了。

疫情下的“失控”:大吃特吃,崩潰大哭,生活偏離了軌道,怎麼辦

郝美女士產生的情緒低落雖然是由於疫情突襲,生活失控直接導致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她的認知。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即“費斯汀格法則”:生活中大部份所發生的一件不好或負面的事情,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對於郝美女士來說,婚禮延遲是她無法掌控的10%,而剩下的90%完全是她可以掌控的,也是她如何看待這件事情。但她的認知是比較消極的,她在對於舉辦婚禮這件事情上消耗了太多的心理能量,以至於婚禮沒有成功舉辦使她十分難過,認為自己付出了卻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並且男友也沒有給她切實可行的方案,進一步增加了她的失控感和不安全感,所以最後產生了一些低落的情緒,夜不能寐。假如她換一個角度思考這個問題,也許自己的情緒就不會如此糟糕,事情可能也會向好的一面發展,比如,在疫情過後,再舉辦婚禮可能大家會更願意參加,甚至會舉辦的更完美。

“失控”的人生,如何找回方向盤?

這一次新冠肺炎的發生,宏觀來說,相當於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場瘟疫。槍響之後沒有贏家,所有的一切都會受到影響,並不只是你自己,而我們需要做的是,如何找回自己的方向盤。

疫情下的“失控”:大吃特吃,崩潰大哭,生活偏離了軌道,怎麼辦

1.允許失控的存在,察覺自己的情緒和想法

其實,一切悲劇和苦難,已內置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新生,也有死亡,只不過我們沒有看到而已。而在疫情未至時,我們生活中也會有很多事情讓我們產生一種失控感,只是我們從未察覺到,比如說,一次考試失利,喜歡的人卻不喜歡自己,工作很努力卻沒有晉升成功......人生處處有“驚喜”,事情的發展總是在我們意料之外,所以我們需要試著接納失控的存在,並且察覺自己的情緒和想法,允許自己負面情緒的存在,與之共存,最後找到自己真正恐懼的根源。比如,前面案例中的郝美女士,她真正恐懼的可能是怕男友不夠愛自己,重視自己或者簡單的舉行婚禮會讓自己沒有面子。

2.正念訓練,想象自己正在努力克服失控

選擇一個舒服的坐姿,閉上眼睛,進行一個簡單的腹部呼吸放鬆練習(不超過一分鐘),然後調整呼吸,將注意力集中於頭腦中的想法,想象自己在登山中突然遇到了困難,可能是暴雨,也可能是暴雪,而自己需要克服困境爬到山頂,可以仔細的想象自己克服失控的過程。

3.管理自己的注意力,從失控轉向可控

要知道,出現突發事件後,並不代表我們自己的人生會完全失控,我們需要把自己注意力從不可控事件中轉移出來,找到一些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比如,我們可以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節奏,規律的生活和作息會幫助我們從失控感中拉回來,讓自己感受到“我仍然在做應該做的事情,我的生活還存在,我還活著”。

疫情下的“失控”:大吃特吃,崩潰大哭,生活偏離了軌道,怎麼辦

我們所經歷的一切,在歷史長河中,不過飄渺一瞬,並不代表著現在就是世界末日,任何朝代,任何時間,危機和生機都並存著。

丘吉爾曾說:“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告訴你們一些眾所周知的秘密,牛頓被蘋果砸了腦袋,發現牛頓定律的契機是倫敦鼠疫爆發,他回到了家鄉;淘寶網就是在非典病毒下的產物;順豐如此之快是因為在非典時期王衛低價包了五架飛機搞快遞...這未來會怎麼樣我不知道,但我確定的是,高手已經開始了新一輪的腦洞大開。你是願意做一直等待疫情解除的人?還是下一個牛頓?


你在什麼情況下會感覺失控?

▷私信我,獲取9.9元專屬你的心理測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