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現在的年輕人不願意進廠了


有讀者問我,你進過工廠嗎?我說沒有,儘管幹過不少行業,工廠是沒待過的。其實有機會去的,但我也在刻意迴避。

我對於工廠的印象,大抵是童年時,去父母的工廠去玩,雖然不是流水線,車間裡的機油味道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當時就心想:今後可不能來這種地方工作。

多年以後,有一次到客戶單位,工廠車間裡的味道再一次喚醒我童年的記憶,我發現自己特別不能忍受機油發散的那種味道。

當然,現在的年輕人不進工廠自然有著各種理由,但並非是現在的年輕人不能吃苦。在我看來,現在年輕人與以前的年輕人吃的苦大抵是不一樣的,我們父母輩,上山下鄉,生活的苦與辛勤勞作的苦皆有;現在的年輕人,生活上的苦大抵和過去比,是好很多了,除了辛勤勞作的苦,還有追求創意的苦等,不說幹一行愛一行,能不幹一行恨一行,已經算不錯了。

那麼,現在的年輕人為何不肯進工廠呢?

為何現在的年輕人不願意進廠了

(一)待遇低,強度大,環境差

雖然工廠強調多勞多得,但講真,情願從事製造業的青年可謂寥寥無幾。待遇低、強度大是首要原因。

有人會說,在公司裡面待遇也低。的確,公司裡面待遇也低,但公司與工廠相比,大抵是有著一絲“尊嚴”與“地位”的。雖然也有人說,現在的公司與父母輩的工廠其實也差不多,只不過社會產業結構發生了變化而已。

其實不管怎樣,在公司工作,說出去總歸是要比工廠的地位要高一些的,這也是不爭的事實,雖然很可能公司的上升渠道還不如工廠。

待在流水線上,人就如同一架機器,沒了思想,沒了自我,你眼中只有你的活,你要快速高效完成你的任務,一點也不能添漏。每當看到流水線,我就想起古代的“連坐”制度,你的一個小疏漏,可能會影響所有人的功效。所以,每個人不得不卯足了勁,不給集體拖後腿。

如果工廠接到訂單,需要加班加點完成任務,熬夜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有的工廠就是24小時開機,工人需要上大夜班的。的確是很辛苦,年輕時還能熬的住,倘若上了年紀,真的有些力不從心。

為何現在的年輕人不願意進廠了

(二)不自由,無尊嚴

小時候看《外來妹》,印象最深的就是如果要去衛生間,還得舉手和領班彙報,領班同意了來替你,你才能去。也就是說,去衛生間還得一個個來。我當時就心想:這也太不自由了吧。

雖然公司裡坐在格子間也不自由,但不管怎樣,公司的基層,大抵不必一天去幾次衛生間還需要舉手彙報的。

《格調:生活品味與社會等級》作者保羅.福塞爾說過:衡量一個社會工種的地位高低,就是看去上衛生間自不自由,沒人會去管一個大學教授一個下午去了幾趟衛生間,但是流水線工人的確沒有這樣的自由。

除此之外,工廠也是挺沒尊嚴的地方。前些年經常看見丟了啥物件,就讓保安來搜工人身的事,工人全都敢怒不敢言。每每看到這樣的新聞,總是讓人憤慨:這也太沒尊嚴了吧?早些年,不管是韓國老闆還是臺灣老闆,經常爆出負面新聞,更加讓人覺得工廠不是個好去處。

昨天有個讀者非常憤慨地給我留言:流水線很好地體現了工廠對剩餘價值的拼命壓榨,你說是壓榨嘛都還好理解。除此之外還沒尊嚴,說罵就罵,說扣工資就扣工資(用調休的名義),誰去誰知道!

還有個讀者說:自由對人來說太可貴了!工廠整天看上面的臉色。


(三)福利差

工廠的待遇強調多勞多得,其實在公司裡,很多時候加班等於白加,義務加班。

我以前待過一公司,去的時候正好趕上師傅離職,他跟我說準備去流水線上上班,因為羨慕工廠多勞多得。我當時就說,你都坐了多少年的辦公室了,再去流水線,吃得消嗎?他說,想趁年輕時多賺點。結果沒幾個月,就聽到他從工廠辭職的消息。其實我這師傅還算能吃苦,在公司裡也是個勤快的主,他都在流水線待不住,可見工廠的工作強度之大。

就算是有人收入高,那也是加班加出來的。

我還有個同事,985畢業,是她們村上第一個大學生。她有回過年回老家,遇見鄰居,問她收入多少,她想了一下,說了實話;結果鄰居一臉的不屑:我家女兒小學畢業,現在上海的工廠流水線,一個月賺的都是你的翻倍。

她後來頗為鬱悶跟我說起這事,鄰居言下之意是她這些年的書都白讀了,我說這怎麼能一樣呢?我們多舒服,我們一人一個辦公室,你就算趴在桌上睡一個下午都沒人管你,工廠流水線行嗎?就算我們收入不如人家,但是工作強度和自由度也不一樣啊。如果光是看錢,如果是為錢,那就乾脆做銷售得了,提成還更高呢。

公司裡倘若請一個下午的假,大抵是不扣錢的,或者扣工時,工廠裡想要請假可沒那麼容易,層層申報,層層申批,還得找個人來頂替你的活才行。


(四)環境惡劣

環境問題也惡劣,很多工廠棉絮灰塵到處飛,工人連個口罩都沒有,簡直拿命在拼。

現在年輕人可不像過去,不是說為了錢拿命在拼,而是說,從小物質相對富足的他們,考慮問題一定比過去長遠,就算現在有口飯吃,將來萬一得了塵肺病,我這掙的錢大抵還不夠不夠看病的?如果不夠,將來我這身子也無處養老,那麼我現在賣命到底值不值?

不是說從前的人沒想到這一層,而是說想到了也沒用,先要把眼前糊弄過去再說,眼前先有口飯吃不錯了,奢談未來;現在的年輕人,大抵是不差那一口飯的,想的自然長遠些,考慮到未來發展之類。

還有個環境惡劣的標準就是——周圍人的不思上進。

我以前待過一公司,大部分人學歷很低,他們認為我半工半讀純粹是浪費時間和精力,還一個勁嘲笑我,為了考試我不得不請假,領導也趁機打壓我,我就認為這家單位自己待不長,三觀不合。

當然,從公司層面來考慮,員工提升學歷當然不是好事,意味著會佔用個人精力,也意味著會請假,更意味著將來跳槽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但是全員這麼抵制,實在有些鼠目寸光。現在有些工廠和有些行業,大抵也是如此。


(五)社會地位低

父母那個年代,工人老大哥,進了工廠等於鐵飯碗,倍有面子。當然,工廠裡的設施放現在看來也是不錯的。比如我跟著父母去上班,可以進廠辦幼兒園,中午還管飯,父母下了班來接,再坐廠車一塊回家;要是一不小心調皮受了傷,廠辦醫務室也是有的。現在的工廠,大抵是沒這個條件的。

現在的年輕人,倘若進了工廠,估計連對象都難找。社會地位低,造成大部分年輕人不願進廠。

其實不光工廠,好多看起來“不太體面”的活兒,也都招工難。

早幾年我家裝修,裝修的張師傅就說,其實幹這一行挺賺錢,可惜他兒子寧可去公司找個文職都不願意接他的班。我心想你這工作雖然賺錢,但是說出去總歸“不上臺面”,年輕人當然追求一份“高大上”的工作。當然,也許過幾年,他發現表面光鮮,實際工資“不上臺面”,也許會改變主意。

家門口有個王師傅,開了多年燒餅店,生意紅火,他家做的燒餅香脆可口。王師傅和愛人兩人,靠著這門手藝,在大城市也買了兩套房。可惜,他的三個兒子沒有一個願意“繼承家業”,寧可去公司上班。對此,王師傅也頗為無奈。他說:我這工作雖然“不上臺面”,大抵是賺的了錢的,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唉!不但吃不了苦,連手藝都不想學。

老一輩一心紮根城市的手藝人,大抵想把自己的看家寶傳給下一代,可是下一代根本不領情。讀過書的他們以為,如果再子承父業,那這些年的書豈不是白讀了?

為何現在的年輕人不願意進廠了

我們當年拼了命的讀書,就是為了不進工廠,這工廠的不好之處是顯而易見的。公司大抵也是有不好之處的,而且這不好之處也頗多,以後我再詳敘。

昨天有個讀者說:都是錢惹的禍,倘若一個月2萬,看看還有沒有人進廠?

如果真到那個水平,估計工廠也會像當年一樣,成為“鐵飯碗”了。

巴黎街頭那些掃大街的清潔工一樣很有尊嚴,人家月入2萬,當然乾的毫無怨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