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漲價潮已至,電容、電阻等元器件無一倖免?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對電子產業的影響正在持續。據分析機構預測,受疫情蔓延至全球的因素影響,電子元器件新一輪漲價潮降至,MLCC、電阻、硅片、晶振、CCL、存儲、面板、LED芯片等均無一倖免。實際上,疫情導致供需缺口拉大,促使原廠漲價合乎邏輯。代理商也頻頻放出漲價傳聞,如果原廠漲價屬實,涉及什麼產品,漲幅約為多少,時間持續多久?

新一轮涨价潮已至,电容、电阻等元器件无一幸免?

疫情導致短期內供需缺口加大

·全球疫情數據不容樂觀

新冠疫情正在全球大規模爆發。在中國,雖然疫情已經得到緩解,但是境外其他國家的疫情開始爆發。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6日10時01分,境外國家累計確診17512例,其中韓國6284例,意大利3858例、伊朗3513例,日本1056例,剩餘2801例分散在其他國家。這表明,全球疫情形式不容樂觀。

深陷疫情風暴中心的中日韓,是全球半導體、電子產業重鎮,一旦三國的供應鏈受到衝擊,將會引發整個電子產業的波動,這一跡象在中國開始顯現。

·供應鏈4月份才能恢復正常

具體來看,疫情擴大了國內電子行業的供需缺口。

從供給端來分析,大陸是全球製造業基地,佔據全球約一半的產能。疫情爆發時,中國正處於春運期間,我國政府選擇採取封城、限行、延長假期等措施,短期內無疑會減弱產業的供給能力。

近期,《國際電子商情》針對電子產業復工情況做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月10日,38%的企業復工率僅為10%-20%,20%的企業復工率為20%-30%,12%的企業復工率為30%-50%,23%的企業復工率50%-80%,只有7%的企業有80%-100%的復工率。據此,有業內人士推測,預計到3月份,電子產業才能全面復工;到4月,相關供應鏈才能恢復正常。

從需求端來分析,大陸市場的需求約佔全球市場需求的20%。疫情期間,雖然消費類終端產品的總需求會減少,但是市場供給減弱的幅度要大於需求減少的幅度。同時,紅外測溫儀類產品需求迅速提升,進一步拉大了電子產業的供需缺口。

疫情加速電子產業漲價潮到來?

在供需缺口拉大的背景下,因員工復工率低、醫療防護物資緊缺,物流/交通及政策影響,人工成本、辦公室/廠房租金壓力,客戶訂單流失,上游原材料緊缺,現金流緊張,經營管理困境,原廠產能方面受到較大挑戰。因此,各渠道手中的現貨,成為稀缺資源,漲價也在現貨市場最先顯現。某業內採購告訴《國際電子商情》,目前該公司採購的現貨電阻比以往漲了五成左右,還一貨難求。

·日韓爆發疫情,存在供需失衡風險

疫情剛出現時,主要在中國肆虐。受復工率低的影響,雖然國內原廠供需不足,但是從國外進口渠道並未被切斷。據《國際電子商情》瞭解,疫情爆發的初期,元器件出口受限,但進口渠道正常流通。而現在,疫情已經蔓延至日韓等國——日本是全球電子材料和被動元器件大國,韓國是全球Memory和FPD產能大國。可預見的是,一旦疫情發展不可控,全球電子產業就面臨供需失衡的風險,5G終端、IoT終端、電動汽車等下游應用,也會受到影響。

·新一輪元器件漲價週期或已到來

分析機構天風證券表示,從長週期來看,電子行業表現出週期規律。其中,通用元器件的產品價格週期規律顯著。在2016-2017年價格景氣週期中,全球的Memory、LCD、Wafer、CCL、MLCC、LED 芯片價格均有上漲,在2018-2019年期間,這些芯片的行業價格進入持續下行週期。2019年下半年,或許是新的價格反轉大週期的開始。

新一轮涨价潮已至,电容、电阻等元器件无一幸免?

圖1 疫情前後電子元器件行業元器件漲價趨勢預估 圖片來源:天風證券

該機構也強調,從疫情對大陸的供需,以及對日韓產業供給潛在影響來看,擴大了中期和短期供需缺口。與沒有疫情的情況相比,電子元器件的漲價邏輯得到強化:潛在漲價的幅度提升,漲價的時間節點提前,漲價的節奏得到提速。這意味著,如果沒有此次疫情,電子元器件的漲價幅度更低、漲價的時間點更晚、漲價節奏也更慢。

·疫情結束得越快,對價格的影響越小

根據這個模型可知,與上一輪週期相比,本輪週期的啟動和加速更快,進入到2021年,本輪週期的持續上行速度也更緩慢。到2021年,才會超越上一輪2018年初的峰值水平。可以肯定的是,該預測數據與疫情息息相關,疫情結束得越快,對價格的影響也就越小。

漲價已經開始?原廠漲幅受關注

以被動元器件為例,早在2019年下半年,業內就開始出現MLCC、電感、電阻漲價的消息。業內人士稱,原廠針對部分規格的器件,發佈了漲價通知函。業內採購也對《國際電子商情》表示,一些型號的被動元器件交期拉長。不過,當時的主流觀點認為,經歷過大漲大跌後的市場,不會快速進入下一輪漲價週期。

·據傳國巨調整芯片電阻器、MLCC價格

大家未曾預料到,2020年春節期間,新冠疫情在全國爆發。業內再度傳來被動元器件即將大漲的消息。

據臺媒報道,受疫情影響,全球被動元器件供給缺口持續放大,國巨3月將把芯片電阻器的價格提高7~8成,MLCC產品也將上漲5成。《國際電子商情》向該公司聯繫人求證,截至發稿日,並未得到回應。

據悉,在芯片電阻方面,國巨的月產能約為1,200億顆,全球市佔率高達34%;中低端MLCC方面,國巨約佔30%的全球市場。國巨蘇州工廠的產能,約佔其總產能的70%。由此可見,國巨蘇州工廠具備影響全球電阻、電容產品供給和報價的能力。如果國巨大漲價屬實,將可能帶動其他同類廠商一起漲價,最終會增加下游終端產品的成本。

·其他原廠暫無激進漲價策略

2020年2月26日,風華高科發佈公告稱,截至目前,該公司無法確認臺灣國巨產品漲價及其幅度的真實性,公司將密切關注市場需求變動,並綜合公司實際發展及產業鏈的健康成長需求,及時應對市場變化。據媒體報道,風華高科內部人士表示,公司暫無價格調整的情況,目前也沒有大幅漲價的方案。

針對近期的MLCC、電阻漲價傳聞,一家本土被動元器件廠商對《國際電子商情》表示,第一,2019年部分MLCC企業長期稼動率低,因為整體產出減少、人工不足、設備調整等原因,難以快速提升稼動率;第二,疫情直接影響廠家的生產和出貨,在企業恢復生產後,還面臨著短期內供應不足,人工、運輸、內部管理及上游成本上升等問題。

“當然,如果漲幅過大,比如超過50%,就可能存在炒貨嫌疑。這與廠商、分銷商、代理商的發展策略有關。”他補充說。

據瞭解,受上游和運營成本上升的影響,這家廠商對部分規格的MLCC做了調價,整體價格相對平穩。

實際上,自日系原廠專供高端MLCC之後,釋放的大眾尺寸型號MLCC的機會,讓臺系、韓系、國內原廠蠶食。針對臺系和國產原廠,該廠商犀利評價說:“在MLCC產業中,臺灣廠家是比較落後的,它們主要生產大尺寸MLCC,如0603尺寸。不過,臺灣廠家的電阻產能佔比大,在行業有影響力,企業整體規模大,有更多的操作空間。”

華新科在日前的法說會中表示,MLCC、芯片電阻的庫存,已經回到2018年的水平,部分規格出現了缺貨的情況。整體上看,MLCC與電阻尚未達到供不應求的狀態。據瞭解,截止到2月25日,華新科在中國的復工率達到了七成。

結合華新科的發言,《國際電子商情》認為,該公司在3月不會有太激進的漲價策略。

請理性看待漲價

值得注意的是,據規劃,2020年將會是中國5G正式商用的元年。在5G大規模應用的背景下,各類主被動元器件的需求會走上新的高峰,這一切要建立在完善的5G基站建設的前提下。現在的情況是,國內的5G基站建設,從去年下半年才開始,預計到今年年底才正式商用。當前的5G應用還處於萌芽階段,5G終端設備對元器件的需求還未到快速增長時期。

同時,各廠商也在逐年增加產能,如華新科計劃保持每年擴產15%-20%被動元器件,國巨近年來針對MLCC每年擴產15%等等,一般情況下,在需求增長的爬坡階段,不會突然出現產能嚴重不足的問題。

考慮了疫情因素之後,對價格趨勢的判斷顯得更加困難。我們現在能預判的是:漲價是年內的大概率事件,而漲多少、漲多快,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疫情多久結束,供應鏈何時能恢復正常。至少現在看來,明確表態的廠商並未有激進的漲價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