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賦能戰“疫”!看看阿里和這些科技企業有啥妙招?

AI賦能戰“疫”!看看阿里和這些科技企業有啥妙招?


近日,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Lancet)在一篇題為COVID-19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protecting health-care workers and curbing the spread的新聞中,介紹了人工智能在此次抗擊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比如Insilico公司宣佈其AI算法設計了6種可以阻止病毒複製的新分子結構,加拿大科技企業BlueDot通過AI驅動的算法去年12月31日就早早發出了疫情消息等等。 自新冠病毒疾病疫情爆發以來,全民“戰疫”也持續了一月有餘,個人、組織、企業等都積極而自發地對身處疫區傾力相幫、發起馳援,這期間當然也少不了科技公司的“身影”,本文將盤點一些科技企業在疫情期間的行動。


AI賦能戰“疫”!看看阿里和這些科技企業有啥妙招?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製圖



阿里達摩院醫療AI輔助診斷3萬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準確率達到96%


阿里方面最新消息,達摩院聯合阿里雲針對新冠肺炎臨床診斷研發了一套全新AI診斷技術,算法可在20秒內準確地對新冠疑似患者CT圖像集做出判斷,分析結果準確率達96%,大幅提升診斷效率。 根據國家衛健委公佈的診療方案第五版,臨床診斷無需依賴核酸檢測結果,CT圖像臨床診斷結果可作為新冠肺炎病例判斷的標準。而患者胸片的影像特徵表現為單肺或雙肺多發、斑片狀或節段性磨玻璃密度影等細微變化。一位新冠肺炎病人的CT圖像約在300張左右,會給醫生的臨床診斷帶來巨大壓力。換算來看,醫生對一個病例的CT圖像肉眼分析耗時大約為5-15分鐘。

根據阿里達摩院介紹,其醫療AI目前已在湖北、廣東、上海、河南等16個省市的26家醫院正式“上崗”,且已對3萬餘個臨床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胸片進行了識別,其診斷效力依舊不變。


AI賦能戰“疫”!看看阿里和這些科技企業有啥妙招?


依圖科技"新冠肺炎智能評價系統"投入疫情防控一線


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和依圖醫療展開合作,開發"新冠肺炎智能評價系統",基於 CT 圖像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病變進行智能定量分析和療效評價。 2月5日,該系統已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完成部署,投入疫情防控一線。目前,該評價系統已在湖北、上海、廣東、浙江等十幾個省份的幾十家定點收治醫院投入使用。臨床驗證表明,該系統的定量分析與醫生評價結果相似,顯示出較高穩定性的診斷質量。截至2月16日,該系統日均使用率超過90%,肺炎病變檢出率敏感性達97.3%,特異性達99%。


望石智慧共享RNA聚合酶核苷類抑制劑結構化數據,助力新冠藥物研發

AI新藥研發公司望石智慧宣佈共享已公開專利中部分涵蓋的RNA聚合酶核苷類抑制劑的可編輯結構化數據,以供研究人員用於靶向2019-nCoV的藥物研發。 望石智慧採用RNA polymerase inhibitor 和 nucleoside為關鍵詞,搜索得到了新化合物相關專利五十餘篇(包含Gilead開發GS-5734相關專利),並利用基於AI技術的知識圖譜平臺結合人工標註對其中的實施例化合物進行了提取和結構化處理,共獲得超過1400個化合物,並公開分享以幫助更廣大的科研人員,尤其是計算化學與計算生物學專家能快速便捷地使用到這些數據。 回顧過去幾十年,人類已合成了大量用於作為各種病毒的RDRP抑制劑的(類)核苷類小分子,且部分分子的藥效與毒性在很多實驗室被研究。這些包含Remdesivir(GS-5734)在內的分子結構具有相似性,因此也最有可能成為發現更“完美”分子的潛在高價值化合物庫。


AI賦能戰“疫”!看看阿里和這些科技企業有啥妙招?


Insilico用AI解析新冠病毒分子結構


Insilico Medicine宣佈將發佈靶向關鍵蛋白質2019-nCoV 3C樣蛋白酶的小分子結構。Insilico將利用自己以及合作伙伴的資源來合成和測試多達100個分子。其餘的分子結構在預印版論文數據庫(Biorxiv)發佈,希望對尋找這種病毒感染的潛在治療方法感興趣的人們可以合成和測試這些分子。 AI驅動的藥物發現的瓶頸之一是能夠快速合成和測試分子的能力。先進的合成化學方法允許設計具有多種特性作為生成條件的多種分子結構。但是,綜合和驗證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並且可能需要大量資源。因此,Insilico Medicine選擇了100多個分子進行合成和測試,其餘的生成結構均保存在網站上。


開發者“戰疫”挑戰賽,深度學習藥物挖掘,優勝成果將贈研究所


深度學習和藥物挖掘是醫療AI領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能夠解決傳統藥物研發週期長、成本高等痛點。由於本次疫情的爆發,挖掘潛在特效藥更是爭分奪秒,醫療數據初創公司Sage Health創始人發起一項深度學習藥物挖掘的挑戰賽,旨在尋找對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潛在藥物。同時該公司承諾,賽後所有有效項目都將捐贈給中國正在進行相關研究的研究所。 對於擅長碼代碼的開發者來說,疫苗研發和抗體研發的方式門檻過高,所以小分子挖掘便成為其發光發熱的領域。相較於前兩種方式,其速度更快、成本較低、對藥學的專業知識要求也相對更低一些,且目前有公共數據集可以加之利用,因此開發者們可在小分子挖掘領域“施展身手”。發起這項挑戰賽,Sage Health創始人希望能為“AI戰疫”貢獻一份力量。


AI賦能戰“疫”!看看阿里和這些科技企業有啥妙招?


精診科技賦能基層及社區醫院:推出新冠肺炎智能輔助診斷系統


北京精診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一款針對新型冠狀病毒CT及臨床數據智能輔助診斷的“多模態臨床數據的新冠肺炎智能診斷系統”。多模態臨床數據的新冠肺炎智能診斷系統基於患者肺部 CT 影像、流行病史、檢驗學、臨床特徵,輔助感染科、呼吸科等臨床醫生快速評價病情、定量評估和預測患者病程進展,進而對患者實現更精準、高效的處置。 該系統實現了一站式智能化影像診斷、臨床診斷及臨床分型三大功能,將用於輔助感染科及呼吸科臨床醫生快速評價病情,幫助缺乏診斷經驗的基層醫院和社區醫院應對接診前線的實際挑戰。



聯影智能“uAI新冠肺炎智能輔助分析系統”上線應用


聯影智能針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的“uAI新冠肺炎智能輔助分析系統”已在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等一線醫院部署完成,“戰疫”初期,5-10分鐘的CT讀片現已縮短為1分鐘,大部分影像報告的撰寫工作已轉交至AI完成。

  • 2月8日,聯影第一版“AI+CT”新冠肺炎智能輔助分析系統正式上線。在最初的版本之中,這款軟件能夠精準識別微小病變並自動勾勒,它運用深度學習算法對肺部CT影像進行分割、自動為醫生生成報告等,貫穿診斷到治療全流程。

  • 2月11日,聯影智能uAI新冠肺炎智能輔助分析系統率先落地武漢火神山醫院,並迅速投入使用。

  • 截至2月19日,該系統已在武漢同濟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武漢中南醫院、雷神山醫院等武漢抗疫一線醫院完成安裝。

  • 從上海市三甲醫院、武漢前線醫院的使用狀況來看,聯影智能的新冠肺炎AI系統已經能夠以超過90%的準確度檢測患者CT影像的疑似病灶,並對其進行勾畫(勾畫誤差<1%)。


清華推出新冠肺炎疫情AI話題分析平臺


上週,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聯合RealAI(瑞萊智慧)研發並推出“新冠肺炎疫情AI話題分析平臺”,幫助用戶隨時“觸手可得”疫情最新變化。此次疫情爆發以來,各大媒體網站、社交平臺上關於疫情的話題熱度持續高漲,社會各界都時刻關注著疫情的最新走向,因此信息的高效傳播成為重要訴求。 據介紹,該平臺通過對多渠道海量媒體信息進行自動抓取採集、識別分析,解決了傳統信息檢索過程中因消息源頭繁雜、消息過多、檢索意圖不明確而產生的困擾。


[1]即刻藥聞

[2]根據各公司官方新聞稿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