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克萊斯特的A集團軍群為何不願調兵給頓河集團軍群?

歷史扒糞機


首先可以確認的是A集團軍群司令克萊斯特本人並沒有擁兵自重,不願意放棄部隊指揮權的意思,之所以在抽調本集團軍群兵力歸屬曼施坦因的頓河集團軍群時表現的比較消極完全是因為希特勒某些命令的束縛,當然也存在一些客觀的原因,諸如交通不便、儲備物資太多、蘇軍的猛烈追擊等原因。



克萊斯特的A集團軍群從來都沒有收到陸軍總司令部明確而又堅定的撤退命令,希特勒希望克萊斯特只是進行局部的撤退以抽出一部分兵力去增援頓河集團軍群,他並不想完全退出高加索。而且希特勒嚴令必須儘可能的將作戰物資撤回,這使得克萊斯特不得不放緩前線的撤退行動,以為後方補給單位的撤退爭取時間,這種緩慢的撤退行動和頓河集團軍群的快速機動作戰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也給克萊斯特的作戰指揮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因為撤退的越慢意味著越容易遭到蘇軍的追擊,難以脫離,步兵在這種邊打邊撤的作戰中必然損失慘重,所以克萊斯特就愈發依靠裝甲師等機動部隊來支持他的撤退行動。而對於曼施坦因的頓河集團軍群來說,他們最需要的就是克萊斯特的裝甲師等快速部隊以挽救那裡的局勢,尤其是增強對第6集團軍的解圍部隊實力。


如果一開始希特勒就下令A集團軍群徹底撤出高加索,不再擔負建立庫班橋頭堡的任務,全部向羅斯托夫撤退,並且不要顧慮作戰物資的損失的話,那麼克萊斯特必然全力可以及時抽調出大量兵力去增援曼施坦因,首先放棄庫班橋頭堡向羅斯托夫撤退可以大大縮短A集團軍群的防線,使得克萊斯特可以節省出大量的部隊,其次在第17集團軍的步兵單位逐步接近羅斯托夫時即可逐步接替在附近進行掩護的第1裝甲集團軍的防線,從而解放出這支快速部隊,迅速轉隸給頓河集團軍群,以第17集團軍的兵力守住羅斯托夫附近防線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那條防線的寬度很窄,遠比庫班橋頭堡要窄多了,而且僅靠羅斯托夫這個交通樞紐也可以讓第17集團軍得到充分的物資補給。


在克萊斯特的回憶中,他本人也是傾向於整個集團軍群全部經羅斯托夫撤離,而不是留下一部分兵力去據守那個庫班橋頭堡,克萊斯特顯然無法做到在迅速向頓河集團軍群前調兵力的同時,維持住一條完整的防線,這是前後矛盾的,不可能兼得的。出於對本集團軍群安全的考慮,克萊斯特只能是放緩對頓河集團軍群的增援,克萊斯特的決策無可厚非,我們不能指責這位將領沒有全局意識,只能是說希特勒互相矛盾的命令嚴重干擾克萊斯特的作戰部署,使得在南翼關鍵的時刻,A集團軍群沒能為頓河集團軍群提供強大而又及時的援助。


戰略論


誰告訴題主A集團軍群不願調兵給頓河集團軍群的?沒從A集團軍群調兵,57裝甲軍發動進攻的右翼23裝甲師是哪兒來的?不就是從A集團軍群第1裝甲集團軍抽調出來轉隸頓河集團軍群的?



至於A集團軍群還能不能抽出更多部隊,很不幸,深入高加索的A集團軍群主力距離斯大林格勒戰場距離並不近,更糟糕的是高加索地區路況惡劣,A集團軍群要維持自己有秩序的迅速撤退都非常困難,遑論調動更多預備隊給頓河集團軍群,實際上,從德國本土趕來的齊裝滿員第6裝甲師在12月3-5日就陸續到位,但是為了等從高加索趕來的半殘的23裝到位並完成整補,冬季風暴行動開始時間推遲到了12月12日,而從中央集團軍群調來的17裝要到12月17日才姍姍來遲,就這種狀態,你要等A集團軍群抽調更多部隊,是打算讓蘇軍有時間徹底鞏固51集方向的防禦呢?還是打算讓第6集團軍的態勢進一步惡化呢?

A集團軍群距離戰場並不寂寞,而且交通條件惡劣,為了等23裝到位,頓河集團軍群已經把冬季風暴行動推遲了一週多時間,要從A集團軍群抽調更多部隊投入冬季風暴,大概會把保羅斯徹底餓死


DDG的老船塢


照甩鍋帝的回憶錄,他向陸軍總司令部要求抽調第1裝甲集團軍第3裝甲軍有兩個 時間點:12月18日前和18日後。克萊斯特不願再次抽調第3裝甲軍當然有個人因素,1941年11月17日甩鍋帝明目張膽的違抗南方集團軍群抽調第11集團軍第73、170步兵師給克萊斯特的命令。

冬季風暴行動原定12月3日開始,拖延到9日,最後確定為12日。甩鍋帝原計劃第48裝甲軍和57裝甲軍同時投入解圍行動,因8日第48裝甲軍陷入奇爾河防禦戰,兩鉗出擊變成單鉗,甩鍋帝應該要求過增強第57裝甲軍的兵力:“本集團軍群司令部一再請求,能將A集團軍群所屬第3裝甲軍及其在山區無用武之地的兩個裝甲師,劃歸本集團軍群,但屢遭拒絕,理由是A集團軍群聲稱,只有允許他們撤出位於高加索突出部位的陣地,他們才能抽調這個軍。”

但增加兵力要求即使得到認可,它也不可能立即加入第57裝甲軍作戰,除非甩鍋帝再次延遲進攻時間。第23裝甲師從11月24日開始調動,到薩爾河休整補充,到12月10日才進入出發陣地,原因之一是道路解凍只能鐵路運輸。



那麼甩鍋帝是否認為第57裝甲軍僅兩個裝甲師就能獲得成功呢?甩鍋帝應該是懷有信心的,不然最高統帥部12月12日的日誌不會如此記載“馮·曼施坦因元帥報告說他可以以兩個正在進攻的裝甲師的兵力達成決定性的勝利,但是他手中缺乏足夠的部隊去維繫他延伸的側翼。”

如此情況下要求A集團軍群以一步兵團替換駐埃利斯塔的第16摩步師也無可厚非。但克萊斯特敢放心以一個步兵團替代一個機動師嗎?埃利斯塔位處卡爾梅克草原,距科捷利尼科沃150公里,距捷列克河超過300公里!一旦有失,蘇軍將切斷頓河集團軍群和A集團軍群的聯繫,直撲羅斯托克。而正是第16摩步師在43年1月阻止了蘇軍渡過馬內奇河切斷第1裝甲集團軍後路和衝向羅斯托夫的企圖。



12月24日甩鍋帝致電陸軍總參謀部“如果我們希望成功,那就應該以最快的方式(自行)將霍特的第3裝甲軍和所屬兩個裝甲師調來,最後將第16摩步師調來。與此相應,要開始動用第 1裝甲集團軍作機動作戰。在天氣良好情況下,第3裝甲軍的調遣,6天的準備時間足夠了。”這是甩鍋帝23日抽調第6裝甲師去奇爾河防線,並命令第57裝甲軍後撤下所為,代表了他真實的意圖嗎?



這不過是甩鍋帝甩鍋藝術的表演,為推卸責任埋下伏筆!此時他應一如既往的更擔心的是意大利第8集團軍防禦的崩潰所帶來的霍利特集團軍級集群的危機!如果此段失守,蘇軍奪取羅斯托夫,他的頓河集團軍群和A集團軍群都會被關入鳥籠。而距羅斯托夫650公里之遙的第1裝甲集團軍在沒有黨衛軍第5維京摩步師和第3、13裝甲師後又談何機動作戰?希特勒和克萊斯特都應看到這點,才沒讓甩鍋帝由壯懷激烈的解圍失敗後的惱羞成怒得逞!

事後覆盤來看德軍誇大了當面蘇第51集團軍的實力(4-5萬人),導致霍特、第57裝甲軍軍長基希納與第6裝甲師師長勞斯一直髮生分歧。前兩者指責勞斯沉緬激戰而不是突向斯大林格勒由此浪費時間,後者認為“上庫姆斯基是解救斯大林格勒的真正起點,只有在打敗兩倍於德軍的蘇軍後才能打開一條通向第6集團軍的救援通道。”當18日德軍再次奪取上庫姆斯基時,蘇近衛第2集團軍已趕到梅次科瓦河佈防,最終該集團軍阻止了德軍進一步突破,並和第51集團軍一起壓迫讓第57裝甲軍步步後撤。28日科捷利尼科沃的失守也就意味著德軍再也不能發動第二次解救第6集團軍的行動,甩鍋帝也就賣賣嘴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