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新冠戰役的隊伍裡,有一支神祕的科技力量


打贏新冠戰役的隊伍裡,有一支神秘的科技力量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以下簡稱新冠病毒),人們除了依賴公共衛生策略進行全面抵抗外,還將不同領域的科技力量有機結合,使之產生協同效應,為打贏這場疫情戰爭而奮鬥。比如,高分子材料就做出了積極貢獻。高分子科學是一門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連、複雜又有趣的學科。當前,各類合成和天然的高分子材料早已在民生領域佔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

隨著高分子科學研究的不斷拓展和深入,以及新技術的運用和產業化進程的加快,各種先進的高分子材料不斷湧出,在建築、製藥、隔離防護裝備等方面大顯身手。在這次應對疫情過程中,高分子材料為人們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支撐。


從2003年北京小湯山醫院到2020年武漢蔡甸火神山醫院等,這些傳染病應急醫院的快速建設,都離不開高分子複合建築材料的全面支撐。

這些應急醫院的建築結構主體材料是由玻璃鋼纖維及不飽和聚酯樹脂複合而成,其加工性能優良、機械強度高、絕緣性能和環境耐受性能較好,再結合外部金屬骨架設計,可實現方便快捷的現場標準化組裝。

由於這些標準模箱式房材料無須內部塗刷即可投入使用,極大地加快了建設進程,也避免了塗料可能帶來的室內環境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高分子複合塗料的用武之地,更多地體現在整體建築的外部防水和防火等方面。

此外,傳染病應急醫院的建設還需要考慮廢水、廢氣等排汙問題,這也離不開高分子科學的助力。比如,高密度聚乙烯薄膜以其優良的化學穩定性、耐老化性能、防腐和防滲漏性能,以及較高的機械強度、相對便利的施工方式、相對低廉的價格,在火神山醫院建設中被用作環境防滲、防漏的材料,有力確保了臨時醫院的管道汙水與城市地下水資源的有效隔離。

根據國家相關部門發佈的《傳染病醫院建設標準》,對傳染病醫院通風系統的潔淨度、溼度、溫度以及淨化能力等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為此,需要利用先進的高分子複合材料來保障通風系統的絕熱保溫,以及確保耐微生物侵蝕、耐老化等。


高分子材料為個體防護做貢獻

防止疫情擴散的方法之一是阻隔病毒的傳播。在個體防護領域,高分子材料在切斷病毒傳播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SARS暴發時,人們所用的口罩絕大多數是具有吸水特性的多層紗布口罩。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醫用口罩由於經過了防水加工處理,能夠防飛沫,阻隔體液、血液等液體,成為人們必備的防疫武器。

這類醫用口罩一般具有三層結構。外層採用的是聚丙烯紡粘布,表面進行了抗靜電和防水處理,可有效阻隔灰塵和極性液滴的沉積滲透。中間層為聚丙烯熔噴無紡布過濾材料,用來過濾病毒、病菌。內層則是具有吸溼、抗菌性能的聚丙烯無紡布。

其中,中間層材料性能是決定口罩過濾性能的技術核心。目前,國內外口罩製造企業的技術水平差距,主要體現在針對中間層過濾材料的駐極處理工藝方面。

隨著高分子技術的發展,醫療防護服的性能也有所提升。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護人員大多使用的是由無紡布材料製成的一次性防護服。這類防護服多采用聚乙烯基複合材料製成,材料內部具有多孔通道,在一定壓力下具有透水透氣性能和病毒阻隔性能,從而起到了良好的隔離防護作用,給醫護人員提供了安全保障。



本文刊發於《科學畫報·新知版》2020年第3期。若需瞭解更多抗疫知識和觀點,請郵購或訂閱《科學畫報·新知版》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