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同源(十):用“書畫”書畫出你我人生

寫到第十篇了,我取為“書畫同源”,意思就是書寫和畫畫,在古人那裡最開始都是一樣的。古人根據生活經驗和見識,在沒有文字前都是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直到後面發展成為字,就叫書寫,書法。

今天我們就講下“書”與“畫”這兩個字的淵源

1.“書”和“畫”的相同點

古人很聰明,畫一隻手,然後提著一支筆,就是“聿”(yu)字,用來表示書寫畫圖的工具。“書”和“畫”的上半部就是這個字。表示書畫都需要用手執筆。遠古時代沒有筆,可能指的是樹枝或者可以塗抹的工具。

書畫同源(十):用“書畫”書畫出你我人生


2.“書”和“畫”的不同點

我們來看看這兩個字的下半部分。“書”的下半部分是一個口的形狀,什麼意思呢?口就是嘴,用手拿著筆,記錄下嘴裡說的,這就是“書”的本義。“畫”的下半部分是花紋的形狀,用手拿著筆勾勒出帶花的形。

書畫同源(十):用“書畫”書畫出你我人生


接下來我們分別具體講一下“書”和“畫”兩個字的演變過程。

“書”的演變

剛才我們已經瞭解了他的本義,就是拿著筆記錄下說的話。金文裡面有了些變化,除了下面的口,增加了一點內容,我們來看一下圖。圖裡增加的就表示說出來的很多話。

書畫同源(十):用“書畫”書畫出你我人生


《說文》:書,箸(著)也,者聲。著就是顯明,就是表示用筆使文字顯明,這裡是一個動詞。者與著音近,所以者有表意作用。到小篆時期,把者省略成曰,並且筆畫規範化。讓“書”這個字既是形聲字,又是會意字。作形聲字的時候,從聿,者聲。從會意字的時候,聿字+者字。

形聲字:由兩個文或字複合成體,由形旁和聲旁組合而成。

會意字: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獨體漢字組成一個新漢字。


書畫同源(十):用“書畫”書畫出你我人生


到隸書時期,人們把稍顯複雜的小篆弧形筆畫簡化,寫成扁平規整平直,就成了今天的繁體字“書”。再後來經過草書的演化就成為了今天的簡體字“書”,古文字裡手握著筆以外的其他部位都簡化成了右上角的一點。

書畫同源(十):用“書畫”書畫出你我人生


“畫”的演變

寫到這裡,估計朋友們忘了剛才畫的意思了,來複習一下,上面部分是手拿筆,下面和“書”的口不同的是變成了花紋。《說文》:“畫,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畫之。”到金文的時候,把花紋形狀改為田地,描繪的是劃分田界(因為在古代,部落之間經常因為土地發生爭執,為了減少衝突,人們就通過在土地上劃下印記來表示領地所有權。)我們注意到,金文裡有一種寫法是在右邊加上了一把刀,表示將東西分開,這裡就形成了和畫畫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個字“劃”。後來在隸書中,將小篆作了簡化,把弧形筆畫平直處理,失去了本來的特徵,正式成為今文。

書畫同源(十):用“書畫”書畫出你我人生


書畫的融合:

書和畫從最初的動詞慢慢引申到名詞。現在一提到書畫,人們的第一印象便是書法和繪畫作品,書法和國畫密不可分,記得大學裡面分專業的時候,國畫系裡面兩個基礎課程就是書法和國畫。練心練力,沒有幾十年功底達不到想要。動詞“書”和“畫”都是手上的創作過程,胸有成竹才能完成一幅好畫好書。古人講究琴棋書畫,書畫佔一半,也說明了在文人心中的地位,即是對藝術的高追求,又是抒發情感的好載體。名詞的“書”,“畫”都是手上動作加工以後的藝術作品,好的作品被後人收藏,珍惜,欣賞,即可以陶冶情操,還可以借鑑學習。有書有畫,書畫結合才是一幅完美的作品!

有意思的變化:

(一)從最開始的筆畫如此接近,到現在兩個字看上去風馬牛不相,如果我們不去深究他們的最初寫法或者畫法,肯定覺得這兩個字怎麼差這麼大還相提並論,這其實還是要歸結到到簡化字的原因。現在流行的簡化漢字起源於太平天國時期為了提高認字效率而改編,當時只改編了有100多個漢字,在太平天國的玉璽和官方文件裡都書寫為簡體字。

後來五四運動到來,許多人提出白話運動,提升國人知識水平,於是就把複雜的繁體字作了簡化,它的優點就是:

  1. 減少了筆畫數,節省時間。
  2. 減少了通用漢字的字數。
  3. 降低了記憶難度。

(二)1971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之前,繁體字和簡體字並存于格式文件,恢復之後由於沒有成語使用繁體字,2008年以後就不再發行兩種漢字文本,只保留簡體。

書畫同源(十):用“書畫”書畫出你我人生


所以最後才造成這兩個字差別現在這麼大,以至於我們現在完全看不出他們之間的聯繫。雖然看不出聯繫,不過這兩個字還是經常用在一起,既可以作為動詞,又可以作為名詞。如:讓我們用“書畫”書畫出我們的人生。文字,真的是很好玩的東西,你讀懂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