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风暴》当政权需要大量秘密警察维持的时候,离破灭就不远了

《窃听风暴》是一部德国电影,曾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豆瓣评分高达9.1。该片的中文译名和《窃听风云》有点像,但是却是完全不同类型的电影,前者是历史题材,后者是港式商业片。

《窃听风暴》当政权需要大量秘密警察维持的时候,离破灭就不远了

故事梗概

《窃听风暴》讲述的是1984年,柏林围墙倒塌前5年,发生在东德的故事。秘密警察窃听专家卫斯勒奉命监听著名剧作家德瑞曼和他的女友西兰。在监听的过程中卫斯勒发现这次的监听任务其实部长是带着私人目的,他是贪图西兰的美色,想找把柄通过威胁手段得到西兰而已。

《窃听风暴》当政权需要大量秘密警察维持的时候,离破灭就不远了

随着监听工作的深入卫斯勒逐渐对民主德国的腐败强权越发反感,而逐渐被德瑞曼和西兰的爱情和新思想所感染。最终卫斯勒帮助了他们,虽然西兰最后还是死了,但是德瑞曼成功度过了难关。

历史背景

1、东西德的由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柏林分别被英美法苏占领。1949年5月10日,西占区立宪议会决定以波恩为首都建立联邦国家,5月23日通过《基本法》,即临时宪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俗称西德,或者联邦德国。

1949年10月7日,苏占区的德国人民委员会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俗称东德,或者民主德国。

《窃听风暴》当政权需要大量秘密警察维持的时候,离破灭就不远了

2、最初并没有柏林围墙

东西德的政治形态是完全不一样的,东德受苏联的影响很大,走的是强权政治路线。同一个国家,东德学苏联搞政治为主,而西德则以发展经济为主,所以你可以想象,人民肯定更加向往西德的生活,因此有大量的东德人民开始涌向西德。

据资料估估算,东德人均GDP仅为西德的1/4,职工收入为西德的1/3,劳动生产率仅为西德的30%,进出口贸易为西德的1/10,科技水平落后于西德20年。

眼看着自己的公民全都跑到对面去了,1961年东德构筑长达40公里的柏林墙,东西德彻底隔离。

《窃听风暴》当政权需要大量秘密警察维持的时候,离破灭就不远了

3、柏林墙倒塌前的东德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柏林墙倒塌前的东德和我国全面解放前的国民政府很类似,都是依靠秘密警察制造威吓维持自己民心不向的统治。

据统计,当时的东德有多达85000名秘密警察,还不包括藏于市井之中的平民线人,可以说到处都是特务。

《窃听风暴》当政权需要大量秘密警察维持的时候,离破灭就不远了

这是不是和北平解放前的状况有点像?北平和平解放前,各种势力盘踞,当时的国民党特务也达到了惊人的45000人,也是到处都是特务,到处都是他们制造的白色恐怖。

电影的多个精彩瞬间

1、卫斯勒在教学怎么审讯犯人

卫斯勒不是普通的秘密警察,他已经可以做别人的老师,经验丰富。然而在教授学生怎么通过不让犯人睡觉,重复审讯,疲劳轰炸,问同一个问题的方式去敲开嫌疑人的嘴的时候,卫斯勒的做法受到了一位学生的质疑,那名学生表示这样侵犯人权。

《窃听风暴》当政权需要大量秘密警察维持的时候,离破灭就不远了

而卫斯勒根本不多做解释,在记录本该名学生的名字背后打了个小叉。

这个桥段一方面反映当时的年轻人其实都有自己的思想,不是强权所能控制的,柏林墙倒塌是社会内部作用的结果,只是迟早的事情。

另一方面也能看出来秘密警察的冷酷无情,这个小叉会带来什么后果,可以想像,而卫斯勒作出判断的时候可以说是轻描淡写。

《窃听风暴》当政权需要大量秘密警察维持的时候,离破灭就不远了

2、那位部长先生就那样赤裸裸地盯着一个女演员看

西兰表演结束,和男朋友德瑞曼共舞,而那位文化部长就在场边直勾勾地盯着美丽的女演员看,完全不掩饰自己眼中的欲望。

这一幕的背后其实反映了当时的强权政治阶层已经嚣张到了什么程度,他们如狼似虎,而且想吃谁就吃谁,而且可以利用手中的特权去达到目的,甚至可以让秘密警察配合自己。

《窃听风暴》当政权需要大量秘密警察维持的时候,离破灭就不远了

当一个政权腐烂到这种程度,灭亡已经是不能挽回的事情。

3、卫斯勒在德瑞曼家中布置窃听器材的时候,被邻居发现

卫斯勒带着人马秘密进入德瑞曼的家中布置窃听系统,监听室就在楼顶的阁楼之中。当卫斯勒做好一切的时候,发现德瑞曼的邻居通过防盗眼看到了一切。

卫斯勒直接敲门,并且威胁该邻居,要保密,否则她的孩子会立刻被大学退学。这是完全赤裸裸的威胁,而从邻居的表情,你可以感觉到恐惧,说明东德的强权政治已经让当时的公民普遍感觉到了压迫和恐惧。

《窃听风暴》当政权需要大量秘密警察维持的时候,离破灭就不远了

4、德瑞曼的一位朋友自杀,一首钢琴曲让卫斯勒感动落泪

也许被德瑞曼的精神世界所感染,他读了德瑞曼桌面上的一本布莱西特的诗集。

随后德瑞曼知道自己的一位好朋友自杀身亡,非常伤心地深情弹奏了一首钢琴曲,监听器背后的卫斯勒忍不住热泪盈眶。

这一段也反映着卫斯勒的觉醒,他不再是之前冷酷无情的他了。

《窃听风暴》当政权需要大量秘密警察维持的时候,离破灭就不远了

5、德瑞曼打算把东德的自杀率问题写成文章在西德发表,卫斯勒帮助了他们

东德的强权政治之下,自杀率高企,很多人受不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感觉到压抑和绝望,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德瑞曼受朋友的死的刺激,决定把这些信息公诸于世。

他找到了有这方面渠道的朋友,但是他们决定测试一下德瑞曼的家中是否被监听,毕竟那个年代,被窃听是家常便饭。他们做了一个测试,大大方方说出了一条假消息,看看会不会受到警察的盘问。

《窃听风暴》当政权需要大量秘密警察维持的时候,离破灭就不远了

卫斯勒并不知道这是圈套,但是觉醒的他选择了帮助德瑞曼,并没有上报,因此德瑞曼他们还误以为房子是安全的。

这一幕是卫斯勒作出了决定性的选择,当他选择帮助德瑞曼的时候,他已经不再是东德政府的帮凶了。

《窃听风暴》当政权需要大量秘密警察维持的时候,离破灭就不远了

6、西兰被秘密警察抓捕,并且被迫出卖了德瑞曼,关键时刻卫斯勒再次救了德瑞曼

文章成功在西德发表,引起了震动。而东德政府也开始追查文章的出处,因为当时打印机是管制的,而德瑞曼用的是一台没有登记的新款打印机,而且就把打印机藏在门槛之下。

《窃听风暴》当政权需要大量秘密警察维持的时候,离破灭就不远了

西兰因为滥用药物被捕,在秘密警察的威逼利诱之下,出卖了德瑞曼。然而当警察进屋搜索的时候,发现暗格里什么都没有。在暗格打开之前,西兰以为自己害了德瑞曼,最终悲愤交加,冲向了马路让车撞身亡。

其实打印机已经被卫斯勒提前拿走了,然而德瑞曼以为是西兰帮了自己。

7、结局最精彩的一幕

《窃听风暴》当政权需要大量秘密警察维持的时候,离破灭就不远了

柏林墙倒塌以后,德瑞曼偶然的机会遇到了原来那位文化部长,才知道自己一直都被监听,但是为什么自己安然无恙呢?通过查阅资料,才知道卫斯勒帮助了自己。

后来德瑞曼写了一本书《献给好人的奏鸣曲》感谢卫斯勒,卫斯勒在书店买下了,对店员说书不用包装,这本书就是给他的。

《窃听风暴》当政权需要大量秘密警察维持的时候,离破灭就不远了

对于卫斯勒来说,自己到底是不是好人呢?估计他看到这本书,回忆自己的过去,肯定是百感交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观看这部影片,会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柏林墙倒塌前的东德,和解放前的北平,都是处于大量秘密警察充斥的强权政治之下。

当一个政权,需要依靠大量的秘密警察去维持的时候,离政权倒塌也就不远了,这似乎是一个真理,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如此。

《窃听风暴》当政权需要大量秘密警察维持的时候,离破灭就不远了

美好结局背后的残酷现实

卫斯勒因为一个窃听任务觉醒,最后成为好人阵营的一份子,结局虽然不是完满,但是也算是美好的。但是真实的历史,可能要比影视更残酷。

该片正式拍摄时,很多情景都是在前东德的机关大楼实地拍摄。而唯一拒绝了导演拍摄请求的,是前东德监狱博物馆的馆长,这位馆长说,因为这个剧本不符合史实,整个东德历史,像卫斯勒这样“良心发现”的秘密警察,一个都没有。

《窃听风暴》当政权需要大量秘密警察维持的时候,离破灭就不远了

​结语

《窃听风暴》通过秘密警察卫斯勒的一个窃听任务故事,反映了柏林墙倒塌之前东德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也通过卫斯勒的觉醒,探讨了性本善的人性话题,让人想起了电影《狂怒》里最后放过美国大兵诺曼的德国士兵。

只是卫斯勒的这种善良觉醒真的过于珍贵和罕有,虽然监狱博览馆的馆长说一个都没有,但是我相信,世界上即使最黑暗之时,还是有可以燎原的光明星火存在,只是稀少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