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跌跌不休”成品熔噴布卻暴漲數十倍 產業鏈薄弱環節卡殼“口罩期權”生而尷尬

本報記者 陳嘉玲 北京報道

全球市場急需口罩。

一時間口罩產能劇增、價格也水漲船高。不過,比口罩價格漲得更猛的是原材料,口罩“心臟層”熔噴布漲價超20倍,口罩機漲價6倍。

然而,2月份以來,熔噴布的原材料塑料聚丙烯(PP)期貨和現貨價格都在走低,價格中樞相較年前已下移近1000元/噸。

上游原材料跌價,下游產品價格卻在暴漲。問題出在哪裡?口罩產業鏈哪裡出問題了?

實際上,為了平抑原材料價格,方便口罩生產商和熔噴布生產商控制風險,期貨公司和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還專門創設了一種場外期權合約,業內稱之為“口罩期權”,指的是口罩原材料塑料聚丙烯(PP)的看漲期權。

然而,這種“口罩期權”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失衡的口罩產業鏈

3月1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稱,目前,市場監管總局已摸排到2條線索,一條是現貨交易、一條是期貨交易,從這2條線索中查辦了5起鬨抬熔噴布價格典型案例。

引起中央部門關注的“哄抬熔噴布價格”背後是口罩的失衡產業鏈。

據記者瞭解,完整的口罩產業鏈包括上游原材料;中游無紡布、熔噴布、鼻樑條、耳帶材料以及口罩機等設備;下游則包括口罩組裝生產及市場流通。

多位受訪者提及,熔噴布的緊缺和高價是口罩生產的最大障礙。根據國務院客戶端重點醫療防控物資生產供需對接專區上發佈的信息,截至3月6日,共有1597則企業或個人的需求信息,其中九成需求是熔噴布。

廣東的口罩廠老闆3月6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熔噴布一天一個價,最新的報價是35萬元。”

據記者瞭解到,熔噴布價格也一路飆升,從此前的每噸2萬元已上漲至每噸40萬元左右,單價上漲近20倍。該老闆認為,有的中間商層層加價倒手,囤積居奇,“更加推高了熔噴布的價格”。

“上游原材料供應相對穩定,最大的問題是熔噴布產能和口罩產能不匹配。”上述熔噴布生產商告訴記者,大批的企業擴產、轉產生產口罩,熔噴布的需求激增,以致造成缺口。

記者此前以口罩生產商身份聯繫一位熔噴布銷售商購買熔噴布,對方表示:“只換(口罩)不賣(熔噴布)。”若按照口罩售價3.5元/只、一噸熔噴佈置換20萬隻口罩計算,則相當於70萬元/噸。

據記者瞭解,醫用口罩最重要的是中間的熔噴層,主要隔離飛沫、顆粒物、酸霧、微生物等,是整個口罩的“心臟層”。其原材料主要是聚丙烯,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期貨品種。

在口罩產業鏈的中上游,往往先從石油等行業獲得聚丙烯專用樹脂,生產成口罩布聚丙烯熔噴專用料,製成熔噴布。上海地區某熔噴布生產商高管告訴本報記者,每噸聚丙烯熔噴專用料,能做成30萬~50萬個N95口罩或100萬個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另外,防護服也需要聚丙烯熔噴料。

而記者注意到,3月12日,熔噴布的核心原材料聚丙烯期貨主力合約(PP2005)收報6844元/噸,跌幅1.50%。相較於春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1月23日的收盤價7324元/噸,下跌了480元/噸。

新“噱頭”

事實上,敏銳的期貨市場早就對口罩價格暴漲存在預判,並做出了反應。

“口罩需求量快速上升,如果口罩原材料價格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不僅會增加生產商的資金壓力,更會影響口罩的產能。”某大型期貨公司相關負責人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通常的做法是,期貨公司向企業提供一份PP2005的亞式看漲期權,規避PP價格上漲的風險,保證口罩生產企業在採購原材料PP時不承受價格上漲的風險。”申萬期貨能化分析師賀曉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通過“口罩期權”可以為生產廠家規避原材料價格上漲風險。

浙江浙期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彬彬向記者分析,“口罩期權”可以理解為“價格保險”。也就是說,若保險期間PP價格上漲,上漲產生的額外成本將由風險管理公司進行補償,以此對沖可能面臨的原料價格上漲風險。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單從防疫用品主要原料之一的PP來看,目前已經有7家期貨公司及其風險管理子公司利用PP期權,為生產企業提供至少5300噸PP原料價格保險服務。此外,期貨業內還推出了“防護服期權”“酒精期權”“手套期權”等場外期權工具。

近日,新湖期貨場外衍生品總監廖翔雲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這周外盤原油大跌,PP本身的價格週一(3月9日)跌得比較多,週二有所迴歸。目前“口罩期權”合約正在運行過程中,還要看後期價格怎麼走,決定最後產生的賠付具體是如何。

對於“口罩期權”等的實際作用,“一方面能在企業價格風險管理上起到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能為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乃至整個期貨行業樹立正面的市場形象。”廖翔雲坦言,“在公眾觀感中期貨業的形象不是太正面,比如存在風險太高、客戶虧損等印象。”

從記者採訪來看,業內人士更多是對原材料暴漲存有預期,然而“口罩期權”最終並未能如願起到調節市場供需關係的作用。原材料價格繼續暴跌,而口罩價格依然高企。

“市場的”歸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造成上述現象的重要原因在於,口罩等醫療用品的需求對聚丙烯市場影響有限。

根據發改委2月29日最新數據,包括普通口罩、醫用口罩、醫用N95口罩在內,全國日產量1.1億隻。

以日產1.1億隻口罩計算,結合1噸聚丙烯纖維原料可生產近100萬個醫用防護口罩,若全部口罩使用聚丙烯高熔纖維料,日需求量為110噸,月需求量3300噸左右,僅佔2月高熔纖維產量1.65%左右。

“3300萬噸/月的用量相對月度產量超過200萬噸的PP來說,影響確實不大。”賀曉勤如是表示。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聚丙烯PP產能2549萬噸,產量2096.3萬噸,其中,高熔指PP纖維產量88萬噸,佔總產量的4.2%,遠遠大於口罩的PP需求量。

此外,多位受訪分析師認為,“聚丙烯近期仍然面臨原油下跌帶來的利空影響。”

3月9日,國內大宗商品市場開盤即大面積跌停。截至當天下午收盤時,國內商品期貨市場共13個品種跌停。其中,燃料油、原油、瀝青、塑料、PTA、乙二醇、甲醇、聚丙烯(PP)、苯乙烯(EB)等9個能源化工品種主力合約全部跌停。

截至記者發稿時,上期所原油期貨主力合約(SC2005)自3月9日起連續四日大跌,價格從357.3元/桶跌至3月12日收盤時的261.1元/桶,跌近27%。與此同時,整個能化板塊也全線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有投資者開始抄底能化品種。“最近兩個交易日原油已經超跌,應該反彈了。”一位投資者表示,將考慮買入燃油和瀝青等品種,以等待市場反彈。

賀曉勤對記者指出,“巨大的庫存壓力下,現貨期貨同時走跌,基差下行至最低-200元/噸,PP價格中樞下移近1000元/噸。”

“除了庫存的季節性累積外,由於新冠疫情影響,節後下遊採購和物流都處於停滯狀態,導致庫存在2月中旬一度累積到160萬噸歷史高位。”賀曉勤分析道,隨著下游工廠陸續開工、物流好轉,下游客戶逐漸維持剛需採購。

“根據我們年前的統計,2020年,國內PP將繼續新增產能超過700萬噸。”賀曉勤提醒道:“如果所有的新增產能落地,那麼,過剩的產能如何消化將成為一個問題。”

另一方面,熔噴布市場也在歸於理性。

“熔噴布哄抬的高價已經被監管部門關注了,這對我們而言是好事。”某口罩廠老闆表示,“大批的國企、上市公司轉產,熔噴布產能有所轉好。”據《證券時報》報道,浙江地區3月11日的熔噴布成交價是35萬元/噸,較前些天的40多萬元/噸下降明顯。

在打壓物價哄抬的同時,近期由於國企、上市公司等各路資本的擴產,熔噴材料產能也正在放量。比如,中國石化在前期上馬10條熔噴布生產線的基礎上,再增加6條生產線,以增加12噸/天的熔噴布產能。

就在中石化、上海石化等紛紛轉產熔噴布後,道恩股份(002838.SZ)、沃特股份(002886.SZ)、南京聚隆(300644.SZ)等上市公司陸續發佈公告,提示聚丙烯噴熔專用料產能過剩的風險。

“隨著熔噴材料不斷擴產,以及疫情好轉帶來的需求回落,中下游快速擴容的產業鏈,將會出現產能過剩的局面。”廣東一位1993年開始從事口罩等醫療用品生產的老闆對本報記者表示,比如,一些口罩廠加大生產而購買的設備可能要打折出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