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怎麼在影視劇方面實現突破,擺脫“爛片”的標籤?

相聲演員也是演員,雖然不像電影學院畢業的演員們那樣有紮實的演技,但是多多少少也是有一點表演基礎的,所以拍個電視劇什麼的,根本不在話下。

德雲社怎麼在影視劇方面實現突破,擺脫“爛片”的標籤?

德雲社自從2005年火了以後,影視劇可沒少拍,比如《相聲演義》、《小房東》、《濟公傳》、《郭縣令軼事》、《清官難斷家務事》、《雞毛蒜皮沒小事》、《知縣葉光明》、《地下交通站》、《追著幸福跑》、《我是大偵探》等等,還有這兩年拍的網劇《林子大了》和《能耐大了》,電影《我要幸福》和《祖宗十九代》等,以及正在籌拍的《醜娘娘》、《相聲演義》第二版和《德雲茶樓》等,絕對是一個高產的團體。

德雲社怎麼在影視劇方面實現突破,擺脫“爛片”的標籤?

縱觀德雲社拍的這些影視劇,主要就是三種類型,一是輕喜劇,畢竟搞笑是他們的專業;二是根據相聲IP改編的影視劇,進一步挖掘其價值,比如《我要幸福》和《醜娘娘》等;三是和相聲歷史相關的作品,契合他們的專業,比如《相聲演義》。

德雲社怎麼在影視劇方面實現突破,擺脫“爛片”的標籤?

未來德雲社拍攝影視劇的話,肯定還是這三個大方向,因為只有這些才和相聲相關,能夠體現他們專業性的一面。如果偏離本職工作太遠的話,更要被人指責為不務正業了,德雲社這些年可沒少受指責。

德雲社怎麼在影視劇方面實現突破,擺脫“爛片”的標籤?

即便是和本職工作的聯繫那麼緊密,德雲社所拍攝的影視劇還是一個接一個的遭遇滑鐵盧,郭德綱更是被封為“爛片之王”,恐怕這輩子很難擺脫“爛片”的陰影了。其背後的原因到底何在呢?

德雲社怎麼在影視劇方面實現突破,擺脫“爛片”的標籤?

看了很多德雲社的影視劇,發現絕大部分作品的編劇都是郭德綱,這可能是不賣座的一個重要原因。

德雲社怎麼在影視劇方面實現突破,擺脫“爛片”的標籤?

雖然郭德綱寫相聲很厲害,做編劇也很有經驗,但是事實已經多次證明,郭德綱寫的劇本吸引力不夠。這不是說他的能力不夠,而是因為這不是他的專業。

德雲社怎麼在影視劇方面實現突破,擺脫“爛片”的標籤?

正所謂術業有專攻,郭德綱如果想要在影視劇方面有大的突破,就必須大大方方的承認德雲社在編劇、導演、宣發等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必須請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這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一步,否則就只能在原地打轉。

德雲社怎麼在影視劇方面實現突破,擺脫“爛片”的標籤?

大家怎麼看郭德綱的劇呢?歡迎留言評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