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揮師15萬集結到強敵眼皮底下而未被發現創奇蹟,後成開國上將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

到處煽風點火的美國立即出兵干涉。6月26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駐日本的美國遠東空軍協助韓國作戰。

9月15日,美軍在仁川港登陸,對朝鮮悍然發動了侵略戰爭,10月1日,美軍越過“三八線”,19日強佔了平壤,並公然聲稱:“在歷史上,鴨綠江並不是中朝兩國截然劃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礙。”

同時,美國飛機多次侵入中國領空,轟炸丹東地區,戰火燃燒到中國的鴨綠江邊。

新中國的安全受到了直接的威脅。

唇亡齒寒,歷來是地緣政治之要義。

10月8日,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援助。中國應朝鮮政府的請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迅速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

10月19日晚,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第39、第40、第42軍(以後又增調了第50、第66軍)和炮兵第1、第2、第8師以及一個高射炮團、兩個工兵團,先後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北部地區。

10月25日,志願軍打響了駐軍朝鮮後的第一仗。志願軍以1個軍的主力配合朝鮮人民軍在東線進行阻擊,集中5個軍另1個師於西線給“聯合國軍”以突然性打擊,將其從鴨綠江邊驅逐到清川江以南,挫敗了“聯合國軍”企圖在感恩節(11月23日)前佔領全朝鮮的計劃,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

這場戰役於11月5日結束,史稱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志願軍共殲敵15000多人。

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很快也開始了,時間是11月7日至12月24日,這是扭轉朝鮮戰局的一次戰役。

志願軍兩線作戰,西線六個軍主力在清川江地區、東線3個軍在長津湖地區發起反擊,給美軍為主的所謂的“聯合國軍”以出其不意的打擊。

東線3個軍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司令員兼政委是宋時輪,副司令員是陶勇,下轄第20、26和27三個軍共15萬人。

他揮師15萬集結到強敵眼皮底下而未被發現創奇蹟,後成開國上將

宋時輪

志願軍第九兵團是11月5日接到入朝命令的。6日,彭德懷致電宋時輪、陶勇:東線戰場宋兵團應誘敵深入至舊津裡、長津線,以消滅美陸戰第一師兩個團為目的。

11月7日,宋時輪指揮第九兵團開始隱蔽入朝,第20軍、第26軍、第27軍及兵團指揮部迅速全部秘密完成戰役集結行動。

矇在鼓裡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在視察其領導的西線第八集團軍後,乘飛機經鴨綠江口掉頭向東,他在空中清楚地看到白雪皚皚的朝鮮和中國東北地區,沒有大部隊運動和集結的痕跡,自豪地向隨行人員宣佈:經長時間飛機轟炸,交通已徹底被摧毀,鴨綠江兩岸並無中共大部隊運動跡象。

美陸戰第一師師長奧利弗·史密斯少將也親自乘直升機偵查,只見東線戰場白雪覆蓋著的高山、溝壑一覽無遺,他未見志願軍部隊運動和集結跡象。

宋時輪指揮第九兵團15萬將士運動至美軍眼皮底下而未被發現,被西方史學家稱讚為“當代戰爭史上的奇蹟之一”。

此役,“聯合國軍”兵敗於西部戰線的清川江兩岸和東部戰線的長津湖畔,放棄平壤、元山,退至“三八線”以南,志願軍共殲敵36000多人。其中美軍2.4萬,俘虜3千多人。

東線的長津湖戰役,志願軍第9兵團苦戰多個晝夜,從11月27日打到12月13日,斃傷俘敵1.39萬餘人。

曾任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的遲浩田上將親歷過這場戰役,當時他是志願軍第二十七軍七十九師二三五團三營教導員,激戰之慘烈,遲浩田感慨萬千,他後來曾說過:“長津湖戰役已經過去60多年了,卻至今讓我刻骨銘心。”

志願軍第9兵團第27軍在著名的新興裡戰鬥中,全殲美軍第7師第31團(加強團),開創了志願軍一次戰鬥殲滅美軍一個建制團的紀錄,使整個朝鮮戰局發生了很大變化。

毛主席盛讚:“第9兵團在極困難條件之下,完成了巨大的戰略任務”。

1950年12月,美國《時代週刊》評價長津湖戰役為"對美國來說從未有過的最大的敗北",

長津湖戰後僅10天,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就勝利結束,志願軍進抵三八線。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在敗退途中,其座車與韓國潰軍的汽車相撞,當場身亡。 

緊接著,志願軍就佔領了漢城,美軍顏面丟盡。

長津湖戰役期間,也就是1950年的12月6日,志願軍第39軍(軍長吳信泉)第116師346團率先進入了平壤,而平壤也是在被“聯合國軍”佔領47天后,再次回到了北朝鮮的手中。中國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當時正在東歐參加“保衛世界和平大會”,他後來激動地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當志願軍收復平壤的消息傳來,幾千名各國與會代表邊鼓掌邊高呼“新中國萬歲”,時間竟長達十餘分鐘……

長津湖戰役之後,宋時輪後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兼第9兵團司令員和政委,又參與指揮了第五次戰役和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等,於1952年秋回國,任解放軍總高級步兵學校校長兼政委,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他揮師15萬集結到強敵眼皮底下而未被發現創奇蹟,後成開國上將

上世紀50年代,宋時輪夫婦和女兒在青島

宋時輪是湖南醴陵人,生於1907年,與林彪、粟裕、蕭克等開國將帥同齡。

醴陵近現代出了很多傑出的軍事人才,如左權、蔡申熙、楊得志、耿飆、陳明仁等。程潛與李立三,也是醴陵人。

宋時輪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五期。

黃埔軍校第五期除了宋時輪外,還出了幾個重量級人物,如建國後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陶鑄,抗聯“靈魂人物”趙尚志,開國上將許光達,開國上將張宗遜、楊至成,開國中將譚希林等。

宋時輪的革命經歷很坎坷,曾先後三次入黨。紅軍後期,宋時輪先後任紅30軍、紅28軍軍長。紅28軍的首任軍長是劉志丹,劉志丹犧牲後,政委宋任窮接任軍長,但時間很短暫。隨後的軍長,就是宋時輪。

抗日戰爭爆發後,宋時輪任八路軍第120師358旅716團團長,率部進軍雁門關以北地區開闢抗日根據地,任雁北支隊支隊長兼政委。

雁北支隊,就是抗戰中著名的宋時輪支隊,以716團2營的力量為基礎而發展壯大起來的。

宋時輪支隊是八路軍建立的第一個支隊,戰功卓著,同日軍進行大小戰鬥百餘次,擊毀日軍汽車390餘輛,殲滅日軍2000餘人,繳獲各種武器1000餘支(挺),多次粉碎了日軍的進攻。

宋時輪支隊後來與鄧華支隊合編為了八路軍第四縱隊,宋時輪任司令員,鄧華任政委。1938年8月,宋時輪兼任冀察熱遼軍區司令員。

解放戰爭開始後,宋時輪任山東野戰軍參謀長、渤海軍區副司令員,後任華東野戰軍第10縱隊司令員,率部參加了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梁山阻擊戰、宛西和宛東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

建國後,宋時輪長期在軍事科學院工作,初任第一副院長,後任院長。

他揮師15萬集結到強敵眼皮底下而未被發現創奇蹟,後成開國上將

1963年, 軍事科學院領導合影。宋時輪(左三)、葉劍英(左四)

1991年9月17日,宋時輪在上海病逝,終年84歲。

宋時輪共有三個孩子,且都是女兒。分別是宋蘭英、宋崇實和宋百一。這三個孩子分別是宋時輪的三位妻子所生。

原配妻子是鄒氏。兩人1925年結婚,1927年離婚。鄒氏為宋時輪生下了一個女兒,叫宋蘭英。宋蘭英長大後,是南京鉛筆廠的一位普通幹部。

第二任夫人是鄭繼斯,二人於1941年在延安結婚。鄭繼斯為宋時輪生的女兒叫宋崇實,後來是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

第三任夫人是鄭曉存。鄭曉存是鄭繼斯的親妹妹,她嫁給姐夫宋時輪時,才29歲,宋時輪已62歲,年齡相差33歲。其時,姐姐鄭繼斯病故已好幾年了。鄭曉存為宋時輪生的女兒叫宋百一。為何叫這個奇怪的名字呢?是因為宋百一出生時,父母的年紀加在一起剛好是110歲,故名百一。宋百一工作後,一直在醫院做普通護士。

開國上將的三個女兒從事的都是普通人的工作,這一點就讓人對宋時輪無法不崇敬了。那一代人,真是了不起。(劉繼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