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戰後十年,韓國貧窮家庭兒童的真實世界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歷時三年,戰火遍及整個半島,城市鄉村均未能倖免。大戰過後,只剩下倒塌的房屋、殘破的家園,以及重新站起來的期盼。1964年,美籍牧師薛培德在韓國傳教期間,拍攝了上千張照片,生動地反映了韓國百姓生活的艱苦,以及在困頓中力爭上游的精神。賣魚的漢城婦女,揹著孩子,捱過生活的艱辛。

貧民窟裡兒童成群。不僅韓國,戰後嬰兒潮在很多國家都出現過。

韓國漢城貧民窟裡的孩子,生活條件極其惡劣,沒有電和自來水的供應,食物亦不足,靠著外界的救濟生存,但並沒有減弱他們追求幸福的心願。

韓國漢城貧民窟裡的孩子們圍觀傳統甜食的製作。對於貧窮的孩子來說,甜食是珍貴的食品,每個孩子都盯著鐵鍋,嘴角露出要流口水的樣子。

韓國漢城貧民窟的兩個女孩正在玩跳板,這是朝鮮民族傳統遊戲。女孩們雖然生活困苦,仍然以傳統民俗為樂。

當時有位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李潤福用日記描述了他每天的生活瑣事。由於生活無著,母親和父親吵架後出走,李潤福每天放學後,必須出去賣口香糖、喂山羊、擦皮鞋、拿著罐子要飯,以養活生病的父親和三個年幼的弟妹。他在謀生的過程中常被欺負,然而,年少的他並沒有自暴自棄。他渴望母愛、渴望幸福,但沒有怪罪離家的母親,也沒有記恨社會的不公,而是努力地改善環境,勇敢地活著。圖為一名新生的韓國幼兒。

日記裡樸實的文字流露著人性的善良:“為了尋找失落的幸福,即使流淚,也要努力追尋;就算拿著乞食罐子的手在發抖,也要走下去,幸福一定在不遠的地方。”“天空不停地飄著雨絲,離家的媽媽是否還想著我們呢?抬頭望著雨水漏進屋裡,餓肚子的我仍然需要堅強地活著。”“全世界的爸爸們啊,請不要喝酒!喝酒容易吵架,吵架容易爭執流血,知道別人怎麼說嗎?‘那傢伙愛喝酒,喝死了活該!’”圖為揹著孫兒的韓國婦女,是民族特色。


李潤福的日記反映了韓國貧窮家庭兒童的真實世界,以及不怨不悔的勵志精神,這在當時是具有普遍性的。在李潤福的老師協助下,這本日記得以出版。沒想到,書一面世立刻激起韓國社會強烈的共鳴,許多人被這個孩子善良的本性以及向上的精神深深地打動。隨後中文版在中國臺灣發行,一時洛陽紙貴,成為學校指定的課外教材,中文譯名為《秋霜寸草心》。圖為韓國漢城貧民窟裡的母親幫女兒剪頭髮,遠處是毀於戰火中的教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