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嘉靖皇帝20多年不上朝而天下不亂?

南渡唐後人


大明的皇帝有一句叫一個傻X,又一個傻X,一群傻X....

能延續二百七十多年的大明王朝,是一個名臣最多的時代!


謹慎的蘿蔔


一、背景簡介:

嘉靖皇帝14歲登基,在位46年,縱觀整個嘉靖朝,可以大致分為2個階段。

1.前20年,勵精圖治,開創“嘉靖中興”

嘉靖即位之初,對於朝臣:他打擊封建貴族勢力,誅殺了錢寧、江彬這些奸臣;重用張璁、夏言等賢臣,並吸取前朝經驗,對宦官嚴加管束。對於百姓:他重新整頓賦役,賑濟災荒,減輕租銀,體恤民情,治理水災,還地於民,鼓勵耕織,深受百姓擁戴。

2.後20多年,不思進取,沉迷煉丹修仙

當國家安定富足後,逐漸讓嘉靖喪失了進取精神,他開始沉迷於道教,煉製長生不老藥,讓自己成為千古一帝。之後20多年裡再也沒有上過朝,在這20年裡首輔嚴嵩專國。

二、20年不上朝,國家為何不亂,原因有以下幾點:

1.固權手段高超,建立個人絕對權威

著名的“大禮議”事件:明武宗駕崩後,沒有子嗣,楊廷和等人擁立明武宗的堂弟也就是嘉靖為帝,按照禮法,嘉靖應當認明武宗的父母為宗,當時嘉靖為了登位滿口答應,但登上皇位後立刻為自己親生父親追封帝王諡號,並且罷免了楊廷和等一群稱他踐踏法理的臣子,一時間,朝廷成員大規模洗牌,皇帝意志成為無上威嚴,這也為嘉靖在此後的國家管理打下了堅實基礎。

2.沿用宦官代理和特務機構

朱元璋在洪武后期,撤掉宰相,建立直接隸屬於皇帝的權力機構,並交由宦官掌控,嘉靖帝對於這條統治路線,堅定不移的執行著,皇帝專權達到頂峰,無人能與之爭奪。

特務是明朝的特色之一,嘉靖即位後,沿襲前例,在全國各地明裡暗裡到處安插特務,通過一整套特務機構廠衛,實時監視朝臣的言行舉動,朝臣們謹言慎行、戰戰兢兢,嘉靖便能大致掌控整個朝廷局勢。

3.國富民足,無內亂之憂

嘉靖皇帝經過20的中興之治,國富民足,百姓安居樂業,內部沒有發生大的暴亂和起義。

4.會識人用人,大事不糊塗

嘉靖在識人用人方面還是有一套的,雖說嚴嵩有貪腐行為,但總體來說,嚴嵩還是有治世之才能的,以及後來徐階、高拱、張居正等人,都可稱得上是棟樑之材。

而且,嘉靖雖不上朝,並不代表他不問事,他白天修仙,晚上還是要批閱奏章的,對天下之事也是瞭如指掌。尤其是重要大事,更是認真對待,如東南沿海抗倭,也是不敢輕視,盡心盡力,宏觀把控。

三、結語

有人曾專門為嘉靖皇帝寫了一副對聯:

上聯:頭腦絕頂聰明,從儀禮到修道,萬里江山社稷,何事不在掌控內。

下聯:權術極其高明,從文臣到武將,多年勞苦功高,幾人能脫手心中。

橫批:你奈我何?


小諸葛歷史觀


明朝嘉靖皇帝二十年不上朝,首先要聲明的不是他不愛權利,沒有哪個皇帝不愛權利。

那麼嘉靖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的原因是什麼呢?


一個原因是長達三年的大禮儀之爭之後,君臣失和,嘉靖皇帝對於那些跟他作對的臣子非常反感,繼而選擇了退居幕後,但這並不代表嘉靖皇帝放棄了權利的掌控,相反,嘉靖皇帝扶持了嚴嵩,嚴嵩能掌權長達二十年,其實是跟嘉靖皇帝有意為之脫不了關係,因為他需要一個文官對立面的人站出來替他解決問題。要知道在明中後期的文官集團已然發展成龐然大物,他們希望皇帝做一個吉祥物,所以嘉靖皇帝能由小宗入大宗當上皇帝,然而嘉靖皇帝卻靠著妖孽的智商,玩弄那些老臣,到後來扶持嚴嵩,雖然躲在西苑修道,但是帝國的大事從來沒有脫離他的掌控範圍,這也是他能二十年不上朝而不會擔心有一天會被篡權的資本。

第二個原因就是嘉靖皇帝的身體並不是很好,這也是他後期一直崇道原因。而嘉靖二十一年的壬寅宮變,更是使得嘉靖皇帝躲到西苑萬壽宮修仙去了,開始了二十幾年不上朝。可是,縱觀嘉靖後期,其實文治武功還是挺不錯的,嘉靖時期湧現出許多名將,像戚繼光等人。所以說,嘉靖皇帝只是跳出了紫禁城的束縛,把帝國的中心轉移到了西苑而已。


熙歲悔


對於明代嘉靖皇帝歷來的爭議很大,但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嘉靖是一個擅於權謀的皇帝。換句話說即使二十多年不上朝,朝中飛過的一隻蒼蠅都在他的掌握中。至於嘉靖為什麼不上朝,是有一下原因的:

一、“少年天才”的嘉靖對於能力的自信


嘉靖的才能從他十五歲登基就表現出來了。他這個“撿來的”天子,登基時楊廷和要求他走側門,但他以不上位為要挾,毅然走了正門,給當時的朝廷大臣們極大的震撼。他執政的後二十多年雖然沒有上朝,但他對於朝廷大臣的掌握是史無前例的。朝堂上一切的決策,都是他幕後推動的,可以說無論是誰在明面上做的決定,都是嘉靖授意的,這裡離不開東廠與錦衣衛的作用。

二、“壬寅宮變”的刺激轉變了嘉靖的性情


由於嘉靖迷信方士,為了修道大量採補宮女的處女血,強迫宮女不得進食時常鞭撻虐待導致在嘉靖二十一年的時候,十幾個宮女發動宮變,差點就把嘉靖給勒死了,從此以後嘉靖皇帝性情大變,從此獨居西苑再也不理朝堂之事,開始了隱居的生活。

三、“劫後餘生”的嘉靖對於修道事業的熱愛


九死一生的嘉靖認為之所以沒死是得到了上天的庇佑。這之後就開始了他二十多年不上朝,專心於自己修道成仙的事業中。他開始到處尋找採集靈藥,由道士們煉製丹藥。為了早日飛昇,嘉靖大興土木建設了許多的祭壇,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以上就是嘉靖二十多年不上朝的原因,內容純屬原創,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少俠看歷史


嘉靖皇帝二十年不上朝的目的就是暗箱操作,因為在古代封建王朝制度統治下,無論是上到九五至尊的一國之君,還是下到貧民百姓,有國就有家,有家就有主,這個一家之主確實不好當。



經過風雨洗禮的大明王朝到了嘉靖這一代,雖然說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但是曾幾何時有多少歷代皇子皇孫為了爭奪名利而互相殘殺。嘉靖甚至其中的利害,因此他絕對不上朝,以此來杜絕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發生。


嘉靖不上朝不等於不理朝政,試問一下天底下有幾個不理朝政的皇帝能執政那麼多年,可以說沒有。嘉靖皇帝雖然表面上看我不上朝了,大臣們見不到皇上的面,一些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事也少了很多。因為看不見皇帝,也就沒有機會上奏,當然也避免了一些所謂的權利之爭。

嘉靖不露面自有他的計劃,作為一國之君,他不可能至國家大事於不顧。因此,他成立了一個特別部門,也就是一個專門受理奏本的一個內閣組織,這裡簡稱“內閣院”,也叫“內務府”。

這個部門說白了就是替嘉靖處理一些簡單的國家事務,也就是說將白天早朝上的奏摺按輕重緩急做出處理。如果涉及到需要皇帝批閱的一些國家大事,那就要轉奏到嘉靖皇帝那裡,等待嘉靖皇帝審閱和抉擇。

嘉靖皇帝的這種執政方法確實是高,不但避免了不少潛在的隱患,而且還杜絕了一些腐敗的發生。他的這種不上朝的做法,一直堅持了二十多年。

在世人的眼裡,大家都認為嘉靖是個碌碌無為,昏庸無道,虔心與修道而不理朝政的君子主。可事實卻恰恰相反,嘉靖不僅聰明過人,而且做事縝密,他獨到專橫的性格,掌控大局的能力讓人刮目相看。



實際上嘉靖皇帝也是明朝16位皇帝中最出名的一個,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皇帝。


任馳贏天下


明朝皇帝嘉靖足足有20多年的時間不理朝政,但是整個天下卻並沒有出現什麼亂子,這是為何呢?

很多時候,我們品味明朝皇帝的時候,總是會發現這樣看似奇葩的事情,就是明朝的天子越是不幹活,而明朝就越是安穩。

朱佑樘勤勤懇懇一輩子吧,給自己的兒子留下了一個不穩定的江山,而崇禎更是把所有的權勢都集中自己的手中,結果連明朝都滅亡了。

反而是嘉靖與天啟這種不務正業的皇帝,反而給予了明朝新生,這又是怎麼個情況呢?

說白了明朝的皇帝不稱職,或者說明朝的臣子跟皇帝是兩條心。

也許是朱元璋認為宰相的位置可能會影響到大明的江山,於是宰相被廢除了,之後出現了內閣這樣的制度。

於是朝中的大臣開始跟皇帝長達幾百年的爭奪大明的權勢,我們從頭到尾全部捋一遍,然後發現,每當大明天子不務正業的時候,朝中的臣子是最操心的時候,也是整個大明最穩定的時候。

說白了就是個利益問題,如果大明的天子當家作主,朝中的臣子們權勢就會被削弱,於是大多數臣子就成了擺設,大家幹活的積極性就會大幅度下降。

因為幹了活也是吃力不討好,還不如當個什麼也不幹的米蟲,說不定還可以混得很好,因為天子最怕朝中大臣們權勢過高。

可是我們也明白,任何時候,大明的天下都不是一個人的努力可以搞定的,當大明的天子把自己放在朝臣們的對立面的時候,就會很累,明明很努力了,可是結果卻跟自己南轅北轍。

比如崇禎就是如此,身為大明的天子,崇禎相當的努力,為了國家大事幾乎是操碎了心,可以說把自己的大多數愛好都給扔掉了,不近女色,不貪圖享受,但是大明反而敗的更快。

但是在嘉靖的時期,足足20多年不上朝,但是朝中的大臣們,比如說嚴嵩等人卻為整個大明操著心哪,再說了朝中的大臣又不是光他一個。

所以說這是一群人在為大明努力,別看嚴嵩是一個大貪官,只能說他屬於當時鬥爭的失敗者而已。

就比如徐階、楊廷和等人當真就是清官嗎?自己的家裡良田萬頃難道是大風颳來的?

只能說當時的嚴嵩實在是太老了,腦子已經不能跟這些新生代的朝臣們相比了,所以他敗了,於是落下了一身的壞名聲而已。

但是不得不說,這些人的才能都是數一數二,反正比大明天子這樣的半瓶子水要好使的多了。

雖說這些朝臣們之間也是有著各種的利益,但是他們已經掌握了大明的權勢,從某個方面來講,已經屬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

為了自己的位置可以坐得更牢,所以就會想盡一切辦法,把大明打造到最強,因為大明越強,這些人得到的好處也越多。

說白了這些人也會貪汙,但是你再怎麼貪,總要有東西貪汙吧,就好像你想吃山珍海味,但是總要有人給你弄出來吧,只有百姓們富餘了,才會有如此多的花樣。

也就是說這些人為了讓自己享受達到最高層次,所以就開始想辦法讓大明天子更富餘,因為自己已經走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步,哪麼天下的一切就相當於自己的一切。

所以這些臣子們才會上心,為了大明的繁榮昌盛而努力,說白了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私利,只是也變相的提高了百姓生活而已。

所以當嘉靖足足二十年沒上朝的時候,並不是大明的天下就出現問題了,可以說這一切的後果卻恰恰相反,正是因為嘉靖沒有胡亂插手,所在大明的實力更上一層樓,而整個天下的百姓都有飯吃了,自然就不會出現什麼天下大亂。


虎頭山小妖


明朝歷史上有兩個皇帝不上朝,一個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一個是萬曆皇帝朱翊鈞。我來給你簡單說說為什麼嘉靖皇帝二十多年深居西苑,不問朝政,至於萬曆,你沒問,我就不說了。



朱厚熜15歲繼位,在位45年,在上臺前期,他非常勤奮,英明果斷,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就此看來,他是一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他減輕賦稅,整頓朝綱,外擊倭寇,也是歷史上有作為的一個皇帝。後來張居正的改革也是他打下的基礎。

史書評價他是“中興之主”,“有不世之奇謨六,無競之偉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獨行五”。

那他為啥後期不問朝政,不上朝20多年呢?

嘉靖皇帝后來沉迷修道煉丹,信奉玄學,這是主要的原因。因此他在位的後來二十年間,幾乎是從不上朝。
即便如此,他仍然緊緊掌握著權利,對天下事瞭如指掌,皇權權威一點也沒被影響。後期,官僚腐敗、任用奸臣,嚴嵩掌權20年。後來嚴嵩被革職還鄉,國家才漸漸迴歸正軌。


淺讀淺知


明朝嘉靖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並沒有說明嘉靖就懶惰不理朝政,反而嘉靖皇帝被後世認為是明朝最聰明的皇帝。在嘉靖當政時,文武百官對嘉靖的評價都是“英武之主”可見嘉靖皇帝御下權謀的高超。其實嘉靖不上朝手裡卻牢牢的控制著朝堂的運作,所有的官員都被嘉靖玩弄於股掌之間,所以嘉靖不需要上朝就可以控制朝堂,因為嘉靖手裡有三張王牌,有了這三張王牌,對嘉靖來說上不上朝無關緊要。

第一張王牌,就是嘉靖皇帝的高超權謀之術。明朝後期朝堂的運作基本都是內閣的大學士把擬好對政務的意見的奏章送給皇帝,皇帝根據意見最後作出意見進行“批紅”,內閣根據批紅把具體的操作發給六部執行就可以了。所以這個流程,只要嘉靖皇帝控制好內閣各個大學士基本上就控制了朝堂的運作了。內閣首輔被稱為宰相,後面還有次輔,後面還有幾個大學士,總之內閣是按部排班的。一般內閣大學士都是隻有幾個人,不會超過兩位數。嘉靖的權謀就是讓內閣裡面的大學士爭鬥不休,自己則是漁翁得利。嘉靖每次任命一個內閣首輔,都會在這個首輔背後安插一個有能力的次輔,而次輔背後又安插一個有野心的內閣學士,總之就是讓內閣大學士們都不是一個派系的人。內閣裡面的大學士誰都想做宰相首輔啊,於是一個個大學士明爭暗鬥,希望把前面的搬倒,自己上位,而嘉靖只要控制後節奏就行了。無論哪個內閣首輔多麼有能力,沒到幾年的時候,嘉靖就會暗示次輔要搞掉首輔,目的就是不讓首輔當的時間長了建立自己的勢力。嘉靖就是玩的這麼一套,來回循環,來回折騰,而內閣官員也吃這一套。在皇帝和內閣官員長期的鬥爭中,大家對彼此的手段也熟悉不過了,內閣也學會了忽悠嘉靖皇帝了,不過嘉靖還是佔了上風,因為他是皇帝,有最終的決定權,所以內閣官員在嘉靖的眼皮子底下只好服服帖帖,戰戰兢兢。既然用自己的手段可以控制朝廷官員,嘉靖就沒必要上朝了,這多浪費時間啊,就像一個公司的董事長,沒必要天天上班,幕後操控就行了,所以嘉靖也是這樣做的,省心又省力,多好啊!

第二張王牌,就是嘉靖手裡的錦衣衛特務,所謂皇帝不出門,便知天下事了,靠的就是錦衣衛。錦衣衛特務大家都非常熟悉了,這個組織那可以說是囂張的可以,只要有懷疑,不管是多高的官員,還是平頭老百姓,都可以不用審問直接抓你。至於能夠從錦衣衛監獄裡出來的基本上還沒有。嘉靖皇帝就牢牢的把錦衣衛特務組織掌握在手裡,因為錦衣衛就是皇帝的私人機構嘛!當時的錦衣衛指揮使是嘉靖皇帝的奶兄弟陸炳,陸炳的母親是嘉靖皇帝的奶媽。他們兩人是一起喝著同樣的奶長大,一起玩到大的夥伴,可見他們的關係有多深了,甚至陸炳還從火災裡救過嘉靖的命呢!嘉靖是很信任自己這個奶兄弟,自己做皇帝了就讓陸炳當錦衣衛的指揮使。錦衣衛的任務就是監察文武百官喝點對外情報,基本上每個官員的家裡都會有安插錦衣衛的特務,而官員卻不知道的。所以嘉靖晚上批改奏章時,旁邊都會有一份文武百官官員的黑材料,所有文武官員的私隱事都在錦衣衛的報告裡,嘉靖通過報告對官員的活動都一目瞭然,所有官員的把柄都在嘉靖手裡。明朝的官員工資低,幾乎每個官員不多不少都會幹點貪汙受賄的事,嘉靖心裡都知道。如果哪個官員不聽話,嘉靖就讓錦衣衛拿著材料抓人就行了,一抓一個準。所以嘉靖很容易想讓哪個官員滾蛋就讓哪個官員滾蛋,誰不服就讓他去監獄裡待幾天。因此嘉靖通過錦衣衛牢牢的把官員控制在手裡,畢竟做官的都怕死啊,也只好服從嘉靖皇帝了。當然有例外,就是海瑞,海瑞是清官,他沒有把柄在嘉靖手裡,海瑞就狠狠的罵了嘉靖,嘉靖還真沒辦法對付他,最後海瑞還是被放了出來。

第三張王牌,就是嘉靖是皇帝也是科舉官員的恩師。要知道在明朝,底層老百姓想要出人頭地,成為上流社會的人,就必須要考科舉去當官,沒有第二條路可走。那些讀書人通過層層考試,終於到了殿試,最後的名次由皇帝決定,那些有了功名的學子就拜皇帝為老師,就是天子門生了,皇帝就給這些門生官職和發工資了。在儒家的思想裡,天地君親師,皇帝既然是君也是恩師,那些官員怎麼也要服從啊,你可以內心不服,表面還要裝出一副尊敬的樣子啊,不然就是大不敬了。官大一級壓死人,何況還是皇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可以隨便找個藉口把官員查辦,你還不得不接受,這就是皇帝佔有道德的制高點的好處,當然啦那些官員也有手段反制,其實就是出書把皇帝的名聲搞臭,總的來說皇帝是佔有上風的。嘉靖是皇帝,所以他在名義上就可以隨便的控制文武官員,就牢牢的把朝堂運作抓在手裡,因此不用上朝就可以安心掌控朝局了。

就是因為嘉靖手裡有了這三張王牌,嘉靖可以很輕鬆的把握好朝局的方向,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既然這樣何必要天天上朝浪費時間和精力呢,幕後操控就很好嘛!還有就是嘉靖皇帝喜歡修道煉丹,要修道煉丹哪有時間去上朝啊,有多餘的時間還不如研究研究長生不老呢,所以嘉靖二十多年不上朝,因為他已經把朝堂掌控在手裡,上朝這個形式可以去掉了。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明朝的第十一個皇帝朱厚熜,年號嘉靖,因其堂兄武宗朱厚照無兒無兄弟,幸而做了皇帝。


嘉靖皇帝好靜不好動,自嘉靖十八年母親死後,二十年不上朝,不理朝政。他一生最感興趣的就是成仙成道,長生不老,因而嘉靖時期是明朝火災最為頻繁的時期。

他在乾清宮、坤寧宮前均建了道場,道士們整天的進進出出,好不熱鬧。大臣們極力勸阻,他非但不聽,還在它處又建了多處道場,把紫禁城弄得如同一座大廟。嘉靖對道士們寄託著無限的希望,不僅給道士封官,還拜道士為師。
在當時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嘉者,家也;靖著,盡也。值到後來病重了,他才終於不敢再服金丹,開始悔悟,但已經為時過晚。


蕾姆西瓜


嘉靖不理朝政,修了17年仙后,公元1589年,看不過去的大理寺評事雒於仁給嘉靖上了一封奏疏:

臣為官6年,僅見過陛下三次。我聽說陛下不上朝的理由是“頭暈眼黑,力乏不興”,我看陛下其實是沉迷酒色,被掏空了身體!

今陛下春秋鼎盛,猶經年不朝,過此以往,更當何如?

臣今敢以四箴獻上,假若陛下肯聽臣言,即使立即誅殺臣,臣雖死猶生!

一、二十年不上朝的嘉靖

雒於仁還是低估了嘉靖罷工的能力,畢竟他才當值六年,早在17年前,嘉靖便開始罷工了。

1542年“壬寅宮變”中,嘉靖差點被幾個宮女殺死,在此之後,他藉口身體不舒服,便移居到西苑修仙去了。

嘉靖看到這封信後,表情很精彩,古往今來,敢指著皇帝說“你貪財好色”的人,雒於仁算頭一個了吧?

嘉靖沒有殺他,也沒敢讓這封奏摺擺在朝堂上去,他給截留了。

內閣首輔申時行看到嘉靖保留這封奏摺,委婉問道:“此疏不可發外,恐外人信以為真。願陛下曲賜優容,臣等即傳諭寺卿,令於仁去位可也(讓其辭職)。”

聞言,嘉靖點了點頭。

在申時行的操作下,雒於仁領會了領導的意思,主動辭職了,嘉靖順勢滿足了他的請求,把他貶官,放回老家了。

二、嘉靖帝不上朝為何還能夠大權在握

嘉靖能夠在二十年不上朝的基礎上,還能夠保證大權在握,最主要的原因是大明朝制度優勢,以及嘉靖自身卓越的馭人能力。

1、任用奸臣

嚴嵩父子,便是嘉靖手中一把極為鋒利的刀劍。

別看嚴嵩貌似濫用職權、拉幫結黨,壞事做盡的樣子,在嘉靖面前,嚴嵩把自己的地位擺得非常端正,他深知自己這個內閣首輔在別人面前是個人物,可實際上,他不過是嘉靖手下的一顆棋子而已。

《明史》對嚴嵩的評價很有意思:“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

翻譯過來的意思便是,嚴嵩行事,一切以讓嘉靖高興為目的。

所以,對於大臣們而言嚴嵩是個誤國奸臣,但對於一心修仙的嘉靖而言,卻是手中最聽話的棋子,他可以藉由嚴嵩這個媒介,把控朝政。

2、特務機構錦衣衛

如果說嚴嵩是嘉靖掌控朝政的武器,那錦衣衛就是嘉靖給這把武器上的保險了。

錦衣衛這個特務機構,大家都很明白,它完全就是皇帝手中的一把刀。

嘉靖雖然人不在朝中,錦衣衛卻能隨時給他報道他想了解的一切,甚至於,在嚴嵩不能用的時候,他可以藉助錦衣衛,一把推開嚴嵩。

3、內閣制度

明代的內閣制度在收攏君權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使得首輔雖然名義上起到了宰相的作用,但實際上,首輔的權力遠遠比不上宰相。

內閣就如同嘉靖的秘書處,這裡包含了各地大臣們送上來的奏疏,嘉靖雖不上朝,卻能夠影響到重大政務的決斷。

所以,他只是相當於換了個辦公地點罷了,並不影響他掌控權力。

精明的嘉靖,靠著這一系列的手段,哪怕二十年不上朝,依然讓朝政正常運行。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精明、可怕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