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教育》命運饋贈給你的禮物早已標好了價碼

不經人事的女孩子是容易被外表光鮮亮麗的老男人所吸引。--珍妮

前言:

2009年在英國上映的《成長教育》是根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記者琳·巴貝爾(Lynn Barber)的回憶錄改編,劇本由尼克·霍恩比編寫,在未上映前該劇本曾被《綜藝》雜誌評為“2007年未被拍出的最優秀的英國劇本”之一。在2009年的聖丹斯電影節上大放異彩,榮獲了觀眾選擇獎和攝影獎,被提名劇情片陪審團大獎。以及2009年金球獎最佳女主角提名和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改編劇本三項提名。女主凱瑞·穆里根獲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成長教育》命運饋贈給你的禮物早已標好了價碼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16歲的學霸少女珍妮被父母反覆督促學好拉丁文上牛津大學而厭煩,父母的期許像塊石頭壓的她難以呼吸。在一個下雨天,珍妮遇到了一個風度翩翩的中年男人大衛,兩人交談甚歡。大衛開始帶著珍妮出入各種高級場所,一下打開花花世界的大門,讓平時生活壓抑的珍妮逐漸迷失自我。她輟學想嫁給大衛,發現大衛已有家室。決定重返學校,用了一年的努力考上牛津。

有人說這是一部女性的成長電影,而我更覺得這是一部教你如何識別中年色狼的乾貨電影。這部電影的敘事非常平靜,自信而有底氣。波瀾不驚,故事平而不淡,在平靜無波的敘述中,讓人引發思考。為什麼那麼優秀的珍妮會一步步陷入這場婚姻騙局?本文將從珍妮的家庭和大衛的招數入手,來分析這個問題。

第一步:父母錯誤的價值觀和壓抑的生活氛圍,促使珍妮想逃出這個環境

  • 父母的固執讓生活變得壓抑無趣

珍妮漂亮又自信,多才多藝。她熱愛大提琴和法文,更渴望在巴黎的街頭遊走。可是她的父親不讓她去法國和學習法文,並反覆督促她一定要考上牛津大學和學拉丁文。學校有喜歡珍妮的男同學,卻被父親嫌棄為“毛頭小子”而無疾而終。面對父母的在青春期叛逆期的她,開始討厭父親的固執和一成不變。想逃離這個壓抑的生活環境,去嘗試新鮮刺激的生活挑戰。

《成長教育》命運饋贈給你的禮物早已標好了價碼

  • 父母錯誤的價值觀和功利心,為珍妮被騙做下鋪墊。

父母讓珍妮讀牛津大學,不是為了珍妮能有更好的學歷後可以靠自己過更好的生活,而是為了讓珍妮有一張進入更上流社會的門票,認識更有錢的丈夫,這就是父母所理解的教育。

《成長教育》命運饋贈給你的禮物早已標好了價碼

父親看到有錢人裝扮的大衛,對這個談吐舉止得體的“紳士”表示很滿意,就放心珍妮跟著他出去。因為父親的勢力眼給大衛創造了先要條件。後來大衛求婚,父親讓珍妮不用上牛津大學了,去安心做大衛的妻子。

在《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書裡提到一個觀點:人的性格由遺傳和環境共同決定。珍妮的父母一直向珍妮灌輸錯誤的價值觀,讓珍妮在小小的年紀就有了虛榮心。她喜歡法國的名牌,對海倫身上價值不菲的衣服感興趣,對各種燈紅酒綠的生活表示羨慕。因為這樣,珍妮對外面的誘惑沒有了抵抗力,容易迷失自我。

第二步:認識情場老手大衛,他的“高情商”彌補了珍妮的情感空白

  • 初次相遇,大衛表現出風趣又靠譜的一面。讓珍妮放下戒心

珍妮練完大提琴出教室後,外面開始下雨了。沒帶傘的珍妮在等車時,偶遇了開豪車的大衛,大衛的出現滿足了所有小女生對於大叔的美好幻想。眼前這個面容和善的風趣的男人讓珍妮放下了戒心,上了大衛的車。初次見面,大家給彼此都留下不錯的印象。第二天,大衛在珍妮家門口放了一束花,表示這束花是給即將去演奏會的珍妮加油打氣。

《成長教育》命運饋贈給你的禮物早已標好了價碼

  • 慢慢熟悉後,大衛帶珍妮參加了各種高級場合,展示自己多金又有品味。

珍妮跟同學走出咖啡廳後,她碰見了大衛。大衛順便提出去音樂會和餐廳吃飯的邀請。有句話是這樣說,若她涉世未深,就帶她看盡人間繁華; 若她心已滄桑,就帶她坐旋轉木馬。珍妮第一次進入這種高級場所後,她喜歡上音樂會的藝術薰陶,高級餐廳的紙醉金迷。大衛還帶珍妮去她熱愛的法國,在法國度過了一個美好浪漫時光。

《成長教育》命運饋贈給你的禮物早已標好了價碼

  • 懂女人,懂得投其所好

實際上,珍妮並不是一個那種天真爛漫的女孩,她很聰明,有文學藝術素養,對那個浪漫之都一直表示憧憬。大衛投其所好,帶著珍妮去拍賣會自行拍下自己喜歡的名畫,又帶著珍妮去巴黎過她17歲的生日。每一樣都是珍妮的最愛,在極短的時間裡,大衛讓她一一得到滿足。

  • 滿足了珍妮的虛榮心
《成長教育》命運饋贈給你的禮物早已標好了價碼

珍妮把大衛買給她的進口煙分享給好友,並告訴他們要去法國。不少的同學都想找她代購法國的名牌,同學間流露了羨慕的眼神,滿足了珍妮的虛榮心。

可以說,大衛的出現給珍妮的平淡生活增添了一點調味劑,彌補了她的感情空白。大衛把珍妮的心思看的透徹,按照她所喜歡的,捏造出一個完美的人設。不緊不慢,讓這個涉世未深的少女中了套。開始以為成長有捷徑,她不用認真學習考上牛津也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她想要的一切,大衛都可以給她。

《成長教育》命運饋贈給你的禮物早已標好了價碼

之前看到一個採訪職業紅娘的報道,說90後想要相親的女孩都熱衷於找“爸爸”。希望另一半能在生活上照顧自己,並給予她事業上的扶持。總得來說,喜歡找大叔做男朋友無非是這兩種理由:經濟依賴和精神依賴。經濟依賴,大衛可以帶她去她喜歡的地方買她喜歡的東西。同時大衛溫暖體貼,能給珍妮安全感。一直在扮演“父親”的角色,讓珍妮可以安心做個小公主。這就是精神依賴。

三、成長沒有捷徑,實際命運饋贈給你的禮物早已標好了價碼

大衛跟珍妮求婚了,學校知道了這件事,老師勸她一定要按原定計劃考牛津大學。可青春期叛逆的她哪裡聽的進去,諷刺老師讀了名校後依舊過著無趣的生活。決定輟學,安心準備結婚。

在一家人開開心心去吃飯時,珍妮無意發現了大衛已有家室,他的妻子就住在轉角處。大衛安慰她,他可以離婚。珍妮心軟了,讓他去給父母一個解釋。

《成長教育》命運饋贈給你的禮物早已標好了價碼

我們常說,“日久見人心”,一個人是衣冠禽獸,還是無良人渣,分開時,就能看透。正應了那句話:分手見人品。看清一個人,不要看他開始時多麼完美,要看他分開時是否依然負責任。

果然,換來的汽車的發動聲,大衛走了,他從珍妮的世界裡消失了。後來珍妮找到他的妻子,他的妻子一看就知道她是下一個受害者。因為在珍妮之前,已經有好幾個女人找上門。用的都是慣用伎倆。

奢侈優越上等生活的誘惑實在太大,讓這個涉世未深的少女一再退讓自己的底線。她以為自己走上了成長的捷徑,然而命運饋贈給你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碼。這一切的選擇權自始至終都在她手裡,面對這樣的誘惑,她終究還是太年輕。

《成長教育》命運饋贈給你的禮物早已標好了價碼

珍妮心如死灰,決定重返學校讀書。她去老師家請求幫忙,原本以為生活枯燥平庸的老師家竟佈置的如此雅緻和有藝術氣息。老師家只有平裝書和明信片,卻是珍妮一直想要的生活。原來好的生活不一定要有名牌傍身和出入各種高級的場合。像老師那樣,依舊生活的灑脫自如。

《成長教育》命運饋贈給你的禮物早已標好了價碼

在老師的幫助下,珍妮重返校園努力讀書,用了一年的時間考上牛津大學。

事實上,現實中很多人只有經歷了電影上部分的事情,卻沒有像珍妮一樣有勇氣和運氣去改變生活。電影終究只是電影,很多人耗費了多年的青春,換來的是無情的拋棄。

女孩要如何不被已婚男人騙?我認為女孩本身就要自愛,不要相信男人的甜言蜜語,少一點對中年男人抱有美好的幻想。亂桃花通常會漸欲迷人眼,要弄清楚心之所向。找尋自己的人生意義,你的生活必然是自己給的。多讀書讓你在思維和物質上都不用成為別人的附屬品,不僅僅只是一張通往上層社會的門票。

結語:

電影的最後,珍妮在牛津大學找到一個同齡且優秀的男朋友。導演想通過電影的後半段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用通過男人才能得到,中年的有錢男人不一定靠譜,那些在酒會跳個舞就認識的人就像玻璃一樣易碎。有時候越容易得到的東西,付出的代價會越大。

這部電影現在看起來,情節會有些老套。但是導演羅勒·莎菲把電影裡的人性的缺點和優點把握的非常到位,在情緒上的把控也是剛剛好。是一部值得女性去觀看的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