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日本人和蒙古國人的國土交換位置,日本的GDP能不能突破10萬億美元?

東南西北shuo


當然能,具體來說就是能個山藥!

作為世界上相當勤勞的民族之一,日本能夠在火山地震頻發的鳥不拉屎之地養活1.27億的人口,並創造出人均GDP達3.93萬美元,GDP總量達4.97萬億美元的經濟成就。

這樣一個相對勤勞且聰明的民族,主觀能動性無可挑剔。理論上將他們放在國土面積更廣大,資源更豐富的地區,必然能夠創造比當下更輝煌的成就,比如GDP總量達成10萬億美元的小目標。而讓日本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廣闊天地,可以是世界上任何國家和地區,包括蒙古。

但我們在肯定日本人“勤勞致富”能力的同時,也不應該否定蒙古人能把一切好事都辦砸的能力,作為一個擅長將一首好牌打得稀爛的國家,蒙古從來都是當之無愧的學渣。這樣一片散發著羊羶味和牛糞味的熱土,能不能讓日本更上一層樓不好說,讓日本死無葬身之地還是很有信心的。

在世界近現代史上,國土搬家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葡萄牙曾想搬到巴西、英國曾想在加拿大另起爐灶、法國曾想在阿爾及利亞再續輝煌。但這樣的舉國搬家計劃最後無不以夭折告終,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靜夜史認為根本原因在於:

一旦搬家,必將國之不國,簡稱亡國。

為何這麼說呢?因為一國的興亡盛衰,除了自身的努力,自身的環境,地緣因素也是影響國家發展走向的重要因素。比如英國的崛起,首先是靠著島國被海洋保護的區位優勢,而崛起後又因為英吉利海峽的存在,可以在歐洲大陸之外隔岸觀火,大玩離岸平衡手,做一個問心無愧的歐洲攪屎棍。

而一旦英國離開英倫三島,到任何一片豐腴之地,都沒有了原來的“樂趣”。更要命的是,新環境裡的英國人需要適應新的地緣環境,比如移民加拿大就要學習如何跟美國人打交道,簡稱當馬仔。

而不攪屎的英國,是完全沒有靈魂的英國,且這個國家也會隨著靈魂的缺失而迷失自我,最終成為全新面貌的外國人。

對應到日本身上又何嘗不是如此?雖然和蒙古的空間距離並不遙遠,都在東亞政治板塊的範疇內,但日本和蒙古無論自然條件還是地緣環境都千差萬別,在日本人都成為套馬的漢子前,這個國土搬家且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計劃就基本沒戲。

雖然位於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的日本群島火山地震災害頻發,比如國山富士山就是一座休眠火山,日本全國每年有感地震多達1500多次。

但,正因為自然條件如此惡劣,生於憂患的日本才不敢懈怠,並最終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經濟成就。而且作為島國的日本,不僅海洋性氣候相對適宜,海洋帶來的豐富資源也成為日本崛起的重要支撐。雖然日本的國土面積只有37.8萬平方公里,但其領海面積達到31萬平方公里,專屬經濟區範圍更是高達400多萬平方公里。北海道漁場每年為日本人提供大量海產品,可以說日本能夠養活大量人口並高度發達,海洋的作用功不可沒。

不僅如此,毗鄰大洋的日本還有著高度發達的外向型經濟條件,港口運輸業等發達,這使得地狹人稠的日本也能夠高度繁榮。

但一旦和蒙古置換,雖然陸地面積達到了157萬平方公里,但海洋麵積必然全部失去。而蒙古的陸地面積並不是貧瘠,而是非常貧瘠。雖然在高科技的輔助之下,可極大增加土地的承載能力,學習以色列在沙漠也能養活大量人口,但日本超過1億的人口,無論如何也無法在這一片青青草原上自得其樂。

想想蒙古當今的300萬人口和超過90%的荒漠化國土,日本就應該明白:如果搬家到這裡,日本絕不會暴屍街頭,因為死的時候連渣都不剩。

當然,惡劣的自然環境雖說讓日本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但作為習慣了“天降大任”的日本,這些都不算什麼。而且雖然環境是惡劣了些,但蒙古海量的礦產資源可以讓日本“因禍得福”啊,說難聽點,就是躺在金山上混吃等死,日本也能靠賣資源輕鬆衝擊10萬億。

但問題是,如此令人垂涎的資源,能夠賣給誰呢?要知道蒙古人雖然窮,但並不傻,他們之所以放棄了當狗大戶的掙扎,根本原因就在於無論左手邊的俄羅斯還是右手邊的東方大國,都是國土面積極其廣袤的國家,他們擁有的資源,讓蒙古都羨慕。

在這樣的情況下,因為蒙古沒有獨一無二的資源,這就讓蒙古資源的銷路無路可走。而比沒有市場更尷尬的是,蒙古是真的沒有“銷路”,中俄兩國嚴絲合縫的邊界線,讓夾在中間的蒙古從來就沒有外賣資源的熱情,畢竟過路費比本身還貴的資源,沒人消費得起。

雖然日本人很聰明,特別是小聰明,但要怎樣說服中俄兩個世仇國家讓開一條道路,或者直接豪擲千金呢?

日本:“我太難了!”

長期以來,蒙古的窮,除了蒙古人的懶散,導致寧可餓死也不勞動,更重要的原因在於蒙古從一開始就是作為中俄兩國的戰略緩衝而存在。

從1945年蘇聯迫使蒙古自立門戶後,隨著蘇聯的崛起和東方大國的復興,蒙古越來越像夾在兩個大國之間的受氣包。雖然有蘇聯經濟援助的幫忙,但對於整個蒙古的發展依然杯水車薪,而是因為戰略價值擺在這裡,蘇聯也未對蒙古的經濟發展寄予厚望,畢竟只要它不重新倒向東方大國就足夠了。

事實證明,這種夾板氣的狀態,反而成為當下蒙古生存和發展的最佳形式。雖然蒙古上躥下跳,瘋狂尋找第三鄰國,祈求西方國家援助,並和印度探討航天事業,但蒙古的尷尬地位無法改變,更不會因日本的到來而改變。

所以國土置換到蒙古的日本,首要工作就是要接受“中俄墊腳布”的設定,因為這是保證國土安全的首要前提,而一旦接受這樣的設定,就意味著經濟的膨脹無從談起。

在蒙古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令整個世界為之側目的經濟奇蹟,那就是在08年全球次貸危機後,蒙古在東方大國資本的幫助下迅速發展,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的經濟增速,被某些專家驚呼為“下一個迪拜”。然而隨著2012年蒙古《限制外國投資法》的出臺,蒙古經濟迅速剎車,並馬不停蹄地一夜回到解放前。

應該說,這樣的環境,尤其是對東方大國懼入骨髓的恐懼,使得蒙古對昔日的宗主始終保持著高度警惕,而對壓制蒙古的俄羅斯卻感恩戴德。這樣的死地環境,是蒙古應付不來的。

而日本人雖然比蒙古人聰明,但面對的環境相比蒙古只能是沒有最差,只有更差。因為日本除了和東方大國水火不容,跟俄羅斯也是勢不兩立,這會讓夾在中俄之間的日本時刻體會到同志般的溫暖。

當然,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地緣環境也並不是那麼難以調合,畢竟一切皆有可能。但比這兩座大山更要命的,是來自大哥美國的關懷,這會讓日本徹底被打回原形。

1985年的《廣場協議》雖然被證明並不是美國專門坑日本人的局,但日本的蓬勃發展,尤其是瘋狂在美國買地對美國造成的衝擊卻是前所未有的,所以美國對日本的打壓也是歷史的必然。

雖然10萬億美元的小目標並未達到美國20.49萬億美元的60%,也就是沒有觸及美國出手的紅線。但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為維持霸主地位的美國向來是至親可殺,什麼“人狗情未了”在美國的霸主地位面前都微不足道,所以只要日本通過國土置換獲得了更多的發展空間,不管日本更好還是更壞,美國都必然會出手,以“打是親罵是愛”的名義。

所以說,不要幻想通過國土置換就能夠一步登天,日本今日的發展,已經是非常好的發展狀態,在這樣的條件下無論怎麼置換都可能元氣大傷。概括起來,在中美俄三座大山面前,日本想要發展得更好,首先就需要接受自己是小國的事實,儘管日本人並不願意接受。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