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日本人和蒙古国人的国土交换位置,日本的GDP能不能突破10万亿美元?

东南西北shuo


当然能,具体来说就是能个山药!

作为世界上相当勤劳的民族之一,日本能够在火山地震频发的鸟不拉屎之地养活1.27亿的人口,并创造出人均GDP达3.93万美元,GDP总量达4.97万亿美元的经济成就。

这样一个相对勤劳且聪明的民族,主观能动性无可挑剔。理论上将他们放在国土面积更广大,资源更丰富的地区,必然能够创造比当下更辉煌的成就,比如GDP总量达成10万亿美元的小目标。而让日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广阔天地,可以是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包括蒙古。

但我们在肯定日本人“勤劳致富”能力的同时,也不应该否定蒙古人能把一切好事都办砸的能力,作为一个擅长将一首好牌打得稀烂的国家,蒙古从来都是当之无愧的学渣。这样一片散发着羊膻味和牛粪味的热土,能不能让日本更上一层楼不好说,让日本死无葬身之地还是很有信心的。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国土搬家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葡萄牙曾想搬到巴西、英国曾想在加拿大另起炉灶、法国曾想在阿尔及利亚再续辉煌。但这样的举国搬家计划最后无不以夭折告终,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静夜史认为根本原因在于:

一旦搬家,必将国之不国,简称亡国。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一国的兴亡盛衰,除了自身的努力,自身的环境,地缘因素也是影响国家发展走向的重要因素。比如英国的崛起,首先是靠着岛国被海洋保护的区位优势,而崛起后又因为英吉利海峡的存在,可以在欧洲大陆之外隔岸观火,大玩离岸平衡手,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欧洲搅屎棍。

而一旦英国离开英伦三岛,到任何一片丰腴之地,都没有了原来的“乐趣”。更要命的是,新环境里的英国人需要适应新的地缘环境,比如移民加拿大就要学习如何跟美国人打交道,简称当马仔。

而不搅屎的英国,是完全没有灵魂的英国,且这个国家也会随着灵魂的缺失而迷失自我,最终成为全新面貌的外国人。

对应到日本身上又何尝不是如此?虽然和蒙古的空间距离并不遥远,都在东亚政治板块的范畴内,但日本和蒙古无论自然条件还是地缘环境都千差万别,在日本人都成为套马的汉子前,这个国土搬家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计划就基本没戏。

虽然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的日本群岛火山地震灾害频发,比如国山富士山就是一座休眠火山,日本全国每年有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

但,正因为自然条件如此恶劣,生于忧患的日本才不敢懈怠,并最终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成就。而且作为岛国的日本,不仅海洋性气候相对适宜,海洋带来的丰富资源也成为日本崛起的重要支撑。虽然日本的国土面积只有37.8万平方公里,但其领海面积达到31万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范围更是高达400多万平方公里。北海道渔场每年为日本人提供大量海产品,可以说日本能够养活大量人口并高度发达,海洋的作用功不可没。

不仅如此,毗邻大洋的日本还有着高度发达的外向型经济条件,港口运输业等发达,这使得地狭人稠的日本也能够高度繁荣。

但一旦和蒙古置换,虽然陆地面积达到了157万平方公里,但海洋面积必然全部失去。而蒙古的陆地面积并不是贫瘠,而是非常贫瘠。虽然在高科技的辅助之下,可极大增加土地的承载能力,学习以色列在沙漠也能养活大量人口,但日本超过1亿的人口,无论如何也无法在这一片青青草原上自得其乐。

想想蒙古当今的300万人口和超过90%的荒漠化国土,日本就应该明白:如果搬家到这里,日本绝不会暴尸街头,因为死的时候连渣都不剩。

当然,恶劣的自然环境虽说让日本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但作为习惯了“天降大任”的日本,这些都不算什么。而且虽然环境是恶劣了些,但蒙古海量的矿产资源可以让日本“因祸得福”啊,说难听点,就是躺在金山上混吃等死,日本也能靠卖资源轻松冲击10万亿。

但问题是,如此令人垂涎的资源,能够卖给谁呢?要知道蒙古人虽然穷,但并不傻,他们之所以放弃了当狗大户的挣扎,根本原因就在于无论左手边的俄罗斯还是右手边的东方大国,都是国土面积极其广袤的国家,他们拥有的资源,让蒙古都羡慕。

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蒙古没有独一无二的资源,这就让蒙古资源的销路无路可走。而比没有市场更尴尬的是,蒙古是真的没有“销路”,中俄两国严丝合缝的边界线,让夹在中间的蒙古从来就没有外卖资源的热情,毕竟过路费比本身还贵的资源,没人消费得起。

虽然日本人很聪明,特别是小聪明,但要怎样说服中俄两个世仇国家让开一条道路,或者直接豪掷千金呢?

日本:“我太难了!”

长期以来,蒙古的穷,除了蒙古人的懒散,导致宁可饿死也不劳动,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蒙古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中俄两国的战略缓冲而存在。

从1945年苏联迫使蒙古自立门户后,随着苏联的崛起和东方大国的复兴,蒙古越来越像夹在两个大国之间的受气包。虽然有苏联经济援助的帮忙,但对于整个蒙古的发展依然杯水车薪,而是因为战略价值摆在这里,苏联也未对蒙古的经济发展寄予厚望,毕竟只要它不重新倒向东方大国就足够了。

事实证明,这种夹板气的状态,反而成为当下蒙古生存和发展的最佳形式。虽然蒙古上蹿下跳,疯狂寻找第三邻国,祈求西方国家援助,并和印度探讨航天事业,但蒙古的尴尬地位无法改变,更不会因日本的到来而改变。

所以国土置换到蒙古的日本,首要工作就是要接受“中俄垫脚布”的设定,因为这是保证国土安全的首要前提,而一旦接受这样的设定,就意味着经济的膨胀无从谈起。

在蒙古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令整个世界为之侧目的经济奇迹,那就是在08年全球次贷危机后,蒙古在东方大国资本的帮助下迅速发展,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速,被某些专家惊呼为“下一个迪拜”。然而随着2012年蒙古《限制外国投资法》的出台,蒙古经济迅速刹车,并马不停蹄地一夜回到解放前。

应该说,这样的环境,尤其是对东方大国惧入骨髓的恐惧,使得蒙古对昔日的宗主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而对压制蒙古的俄罗斯却感恩戴德。这样的死地环境,是蒙古应付不来的。

而日本人虽然比蒙古人聪明,但面对的环境相比蒙古只能是没有最差,只有更差。因为日本除了和东方大国水火不容,跟俄罗斯也是势不两立,这会让夹在中俄之间的日本时刻体会到同志般的温暖。

当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地缘环境也并不是那么难以调合,毕竟一切皆有可能。但比这两座大山更要命的,是来自大哥美国的关怀,这会让日本彻底被打回原形。

1985年的《广场协议》虽然被证明并不是美国专门坑日本人的局,但日本的蓬勃发展,尤其是疯狂在美国买地对美国造成的冲击却是前所未有的,所以美国对日本的打压也是历史的必然。

虽然10万亿美元的小目标并未达到美国20.49万亿美元的60%,也就是没有触及美国出手的红线。但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为维持霸主地位的美国向来是至亲可杀,什么“人狗情未了”在美国的霸主地位面前都微不足道,所以只要日本通过国土置换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不管日本更好还是更坏,美国都必然会出手,以“打是亲骂是爱”的名义。

所以说,不要幻想通过国土置换就能够一步登天,日本今日的发展,已经是非常好的发展状态,在这样的条件下无论怎么置换都可能元气大伤。概括起来,在中美俄三座大山面前,日本想要发展得更好,首先就需要接受自己是小国的事实,尽管日本人并不愿意接受。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