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娃,還記得那些報紙糊牆的日子嗎?

作為一名70後,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時候住過的房子――“板裝修”的四合院。

窗戶是用白紙糊的,牆裙、頂棚、門板都是用報紙糊的。我小時候就住在這樣的“書屋”裡,每天晚上睡覺時都要“精讀”牆上的文章,至今記憶猶新。今天提筆想寫一寫曾經報紙糊牆的歲月和那些伴隨著60、70後成長的故事。

蘭州娃,還記得那些報紙糊牆的日子嗎?

我們兄妹五個每天“讀報”,經常玩“找字遊戲”。冬天,窗外飄雪,我們經常圍坐在爺爺的熱炕上“捂熱炕”,會去看頂棚上的報紙,一個人說一個字或者圖,其他幾個人找,看誰找的快。因為從小父親不讓我們看電視,所以視力特別好,能看見整個堂屋頂棚上的字,很快就能找到。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年年都要用報紙糊牆,讓家裡乾淨整潔。每年春節前,母親都要帶領我們兄妹五個人一起大掃除,泡上石灰刷牆,刷白了再用報紙整齊的糊上牆裙,我總是要挑出一些我喜歡的“花報紙”糊在我和姐姐的閨房裡。在我的記憶裡就這樣年復一年的做著――撕去舊的,糊上新的。

糊頂棚是最難搞的事情,總是惹得我們哭笑不得。我負責刷漿糊,三哥負責用新笤帚傳遞我刷好漿糊的報紙給站在桌子上的大哥,由大哥糊上去――左手一按,右手一掃,報紙服服帖帖的糊上去了,幹了以後會越來越展。往報紙上刷漿糊,刷少了不粘,刷多了太溼,糊上會掉落。剛開始糊頂,由於手法不熟練常常出現搞笑的一幕,大哥剛剛糊上一張,一轉頭,稀巴爛的報紙脫落下來蓋他腦門上,惹得我哈哈大笑,這個時候,三哥就會說我沒刷好漿糊收拾我一頓,輕則唬我一下,重則一巴掌,惹得我又哭了,就這樣哭著笑著幹著……想想我那時也就4,5,6歲啊,就能和哥哥姐姐“在流水線上”一起幹活了,還擔任著重要的“刷漿糊”職位。當年我真是可憐的“童工”啊。

蘭州娃,還記得那些報紙糊牆的日子嗎?

“糊牆報紙”始終保持乾淨整潔,還需要經常打“補丁”。由於母親的勤勞,家裡總是保持著乾淨的牆面、工整的門板,即便是有撕破的一角,母親也會抓一小撮麵粉在盛飯用的鐵勺裡打點漿糊,及時補貼上,保證做到整潔。

用掛曆“裝飾”書屋。報紙糊了門板,潔白的牆上不能沒有裝飾,於是“張曼玉”“奧黛麗.赫本”“小帥虎”就被我們請上了牆面。當年我和姐姐就是在這樣的“書屋”裡說笑,學習,生活,一起編織著青春的夢想。

蘭州娃,還記得那些報紙糊牆的日子嗎?

看那糊在牆上的報紙,還會看出一個家庭的興旺和落魄。破敗的家庭往往是塵土滿牆,報紙邊角捲起,撕成一綹一綹的,“吊吊灰”掛在牆角,破碎的報紙耷拉著,顯得落魄和蒼涼,這樣的房子一般居住的都是又窮又懶的人。

蘭州娃,還記得那些報紙糊牆的日子嗎?

糊在門板上的報紙,曾經是我學前童蒙時期“煉字”的好地方。偷偷拿了哥哥們的鋼筆,藏在門後面,悄悄的“照貓畫虎”臨摹著報紙上的大字,書寫著自己的名字,畫著山,描著水,“揮毫潑墨”施展著幼年的才華。

也就是在這樣的“報紙糊牆房”裡,走出了一個又一個寒門貴子。有無數的孩子讀著牆上的報紙,用牛皮紙包著書皮,用字紙擦著屁股,揹著裝有“窩窩頭”的書包,走進了學校,戴上了鮮豔的紅領巾,在紅旗下快樂的成長,成為了祖國的棟樑。

蘭州娃,還記得那些報紙糊牆的日子嗎?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房子式樣的變化,80年代預製樓板搭建的平頂房逐步被人們接受和熱衷,報紙糊頂就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為了回憶。

如今“報紙糊牆”卻已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體驗。酒吧、書屋、茶社、居家都有這樣的裝飾。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曾經的簡樸農家“報紙牆”現如今呈現出了簡約時尚國際範。

時光飛逝,報紙糊牆已成為過去,但是那曾經的報紙頂棚和牆面永遠在我們的記憶中,揮之不去,成為那一代人的回憶和過往。回想往事,那不是貧瘠,那是今生的一筆財富。

蘭州娃,還記得那些報紙糊牆的日子嗎?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圖片的製作者。

蘭州娃,還記得那些報紙糊牆的日子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