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真寺淨土法門之先達——啟芳和玄果


悟真寺淨土法門之先達——啟芳和玄果

釋啟芳,華陰人。貞觀初年(公元626年),他和玄果法師曾到山西玄中寺道綽大師處遊學,在那裡,二人遇到了僧人僧炫。

僧炫是山西幷州人,他本來稱念彌勒菩薩名號,求生兜率內院,然而轉瞬到了年老,對於了生脫死仍無絲毫把握。在九十六歲時,他偶然讀到道綽大師所著《安樂集》,曉得唸佛法門的殊勝、安樂、易行,知道只要唸佛,必定能夠往生極樂世界,於是毅然放棄前所修法門,來到玄中寺,拜在道綽大師門下,安心專修唸佛。由於他年事已高,行將就木,旦夕近死,故而修行非常勇猛精進,每天禮佛一千拜,念南無阿彌陀佛八萬遍,五年間沒有絲毫懈怠。101歲那年的一天,他突然告訴身邊的人說:“阿彌陀佛授我香衣,來接我來了,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列在阿彌陀佛兩邊,虛空中遍滿了化佛菩薩,從這裡往西看去純是極樂世界的莊嚴景象。”說罷便往生了。

啟芳和玄果親眼目睹了這殊勝的往生一幕,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於是摒棄從前的修行觀念,完全接受了道綽大師的稱名唸佛法門。

貞觀九年(公元635年),啟芳和玄果回到悟真寺,兩人在悟真寺共同發願念南無阿彌陀佛、求生西方。他們共折一楊枝,放在觀世音菩薩像的手中,發誓說:“如果我們唸佛能夠最終得生西方極樂世界,願此楊枝七日不萎!”七天之後,楊枝仍然鮮活翠綠,兩人大為欣喜,從此唸佛更加精進勇猛。

在一次結夏安居時,二人閉關念佛,很快同時證得了唸佛三昧,屢見極樂勝境。

當時的佛教界,流行一種“別時意”的學說,即“攝論宗”的大德們在解釋淨土法門時,普遍認為凡夫唸佛並不能夠當生就往生西方淨土,唸佛不過是在今生種植一點善根、積累一些功德罷了,等功德積累足夠的久遠劫之後,方有可能往生——這種說法在當時非常盛行。然而佛在《觀經》中卻明言:善惡凡夫臨終唸佛,哪怕只有十聲、一聲,也當下往生西方。當時的淨土學人,無不糾結迷惑於此,欲修淨土,卻看不到當生得度的希望,心中難以決疑。


悟真寺淨土法門之先達——啟芳和玄果


啟芳依道綽大師之教,心知攝論宗人的解說是錯謬的;但欲為天下學人決斷此疑,故而發願在夢中見阿彌陀佛,親問此事。

啟芳發願的當夜,即三次夢入聖境。

第一次,他夢見一廣大的蓮池,池中有八功德水,水中開滿了四色蓮花。池的西南方有一個極高的樓閣,啟芳從閣樓上走下來,走到蓮池東北岸,見有一高約兩丈餘的寶帳。啟芳忽然一下飛進帳中,但只半身進入寶帳,須臾出來,向寶帳西方走去,那裡有一座宏大的殿宇,殿中有一位大德告訴啟芳:“只要修淨土法門,都能生到此寶帳之中。”

第二次夢中,也是前所夢見得廣大的蓮池,在池的北岸,啟芳看見觀世音菩薩全身金色,面朝北方,垂腳坐在池邊,莊嚴神聖而又優雅閒適。啟芳心大歡喜,感動莫名,走向前去,手捧著菩薩足而頂禮於地,起身時清楚地看見菩薩腳下有千輻輪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足下轂網輪紋,輻即車輪中之輻,如圖)。

第三次夢中,還是那個蓮池,啟芳來到蓮池的南邊,面西而立。蓮池往西,全是浩翰如大海的池水,水中開滿了微妙香潔的四色蓮花。此時,忽見阿彌陀佛自西而來,佛身金色,相好莊嚴,光明無量。啟芳即刻頭面著地頂禮彌陀,禮拜完後,即在佛前胡跪合掌,至誠地問阿彌陀佛說:“娑婆世界五濁惡世的眾生,依照淨土經典,一向專念您的名號,能夠往生您的極樂淨土嗎?”阿彌陀佛即刻回答說:“善男子,一切眾生,無論善惡,無論僧俗,無論淨穢,但能念我名者,皆得往生我土,切勿生疑也!”

啟芳三睹聖境之後,心大歡喜,佛於夢中證言唸佛定生,天下無數淨土學人之大疑由此而決。

啟芳還有一次夢見自己身在此娑婆世界,突然回頭向西望去,見極樂世界,大地平坦如鏡,純金而成,回首再看娑婆世界,則唯有山川、丘陵、坑坎,兩土淨穢粗妙之差別,無以言表。

啟芳還有次在定中見到一位叫法藏的僧人,駕著一輛大車來迎啟芳。啟芳則見自身坐在百寶蓮華上,一剎那間便成佛身。後來啟芳又見三道寶階也向西直去——第一道階上全是在家居士,第二道階有僧有俗,參差不齊,第三道階則只有出家僧人,法藏對啟芳說:“這些都是往生的唸佛人。”迦才大師在《淨土論》中記載這段文時說:“法藏者,阿彌陀佛是也;三道階者,即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也。”

五天之後,啟芳和圓果在一起唸佛時,忽然聽到空中有鐘聲響,二人同言:“鐘聲,我輩事也!”二人心如明鏡,一聞鐘聲,便知是佛來通知他們往生西方的時候到了,於是二人即刻同時坐化而去。


南無阿彌陀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