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B,这都能拍出来

牛B,这都能拍出来

文| 艾飞

那天和一个在一家大厂做程序员的朋友聊天,他说这一年过得可真累,一天天跟机器上的零件一样,不停运转,身体也出了问题,喝起了中药。


这些年,中国飞速发展,如果把这些年的官方口径放在一起看,俨然盛世之景,当然,老百姓也喜闻乐见这种集体意识。

只是,我一直觉得,一个人只能代表他自己。

最起码,从我私人的角度去观察的话,这时代,飞速发展的,只有那么一小撮人,只是那么几个大城市,这社会,放眼望去,更多的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底层皆苦。

在这趟飞速行驶的列车面前,人们的声音大多是被淹没的。

可是,不管多底层的人,都有他的喜好,有他的想法和尊严,只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他们就被冷酷的驱逐、遗忘,当成废物,变成时代的废墟。

刁亦男之前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觉得最卑贱的人身上有着更多别人不了解的、也不被别人了解的尊严,有超越主流道德观点上的高尚。

我一开始不是很理解这句话,直到最近看了杜海滨导演的纪录片《铁路沿线》,才恍然大悟。

《铁路沿线》记录的是2000年春节,聚集在宝鸡铁路沿线的流浪汉。

看起来,这片子谁都能拍,可《铁路沿线》可贵之处在于,它很真,很猛,它让这些被主流社会驱逐、遗忘的人开口,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这是大众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中国。

牛B,这都能拍出来

片子一开始就是他们在地上吃面的场景,周围狼藉一片,他们与垃圾融为一体,有人捡来盐,有人捡来油,大家捡来筷子,围着一小锅面迫不及待......

牛B,这都能拍出来

牛B,这都能拍出来

铁路沿线的流浪汉们来自全国各地,因此有的名叫大四川,有的叫小云南,有的叫甘肃小胖等等,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流落至此,靠捡破烂、卖废品、小偷小摸过日子。

我想,这些年,我们也都看过类似的流浪汉,但导演杜海滨让他们放下了戒心。

其中那个叫甘肃小胖的男孩,面对镜头害羞的说:

我给你说下我的身世吧。

牛B,这都能拍出来

甘肃小胖他爸娶了三个老婆,有五个儿子。

他妈是第二个老婆,因为他爸家暴,他妈跑了出来,后来跟了一个收瓶子的兰州人,没想到,兰州男人又把他妈卖给了安徽一个光棍。

甘肃小胖本来跟着他爸,但他爸也不管他,一个人去了新疆,甘肃小胖说:

我爸比较坏,家里粮食、驴都卖了,临走留了半袋麦子,二十斤面子,就走了。

因此,小胖他妈把他接到了安徽,可是安徽那个爸对他也不好,小胖就骗他们说出去打工。

出来后发现钱难赚,一天弄的钱只够吃,于是,流浪至今。

牛B,这都能拍出来

在这个片段中,有个神来之笔,当甘肃小胖在讲述他的苦难的时候,身边一辆列车吼鸣而来,盖住了一切人声。

小胖也尴尬的停住了,不过导演并没有切画面,整整几分钟,我们看到列车滚滚向前,而小人物越来越局促。

这世上有太多被洪流裹挟的人,无语只能问苍天。

牛B,这都能拍出来

牛B,这都能拍出来

在这群人里,有很多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出来流浪了,但即便这样,他们也有着自己的追求。

比如,有个男孩子说自己六岁半出来,现在就想慢慢捡瓶子,存些钱,回家开店。

牛B,这都能拍出来

流浪的人中,最讲究的是一个四川的,他穿的相对体面,还会捡来摩丝涂,大家叫他“大四川”。

大四川是个钢筋工,原本在天津,因为身份证掉了,去了收容所,过春节,收容所莫名其妙把他遣送到西安。

大四川来到宝鸡,也没钱回去,既来之则安之,就留下了,大四川经常掌勺,看得旁人垂涎三尺,片中有个场景是他在炒菜,边炒边说:

我煸我们四川的麻辣牛肉,就是没得花椒得。

牛B,这都能拍出来

牛B,这都能拍出来

在我看来,《铁路沿线》之所以有价值,在于它没有一味的呈现惨状,而是走进他们的生活,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这社会,真实存在这么一群人。

他们和我们一样,善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不断改变所处的场所和立场。

片中有个年龄较大的,叫凤翔,早年因为婚事跟家人意见不统一,跑了出来,后来去厂里打工,老板跑了。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这社会太多的教训,凤翔身上有很明显的阿Q精神。有一幕,大四川他们吃肉,没叫他,于是他走到一边对着镜头说:叫我吃我也不吃,都是偷来的(实际上不是)。

说完又看着导演说:

我们多少有点缘分,你多少帮助帮助我,我不会忘记你的......

牛B,这都能拍出来

全片最让我心痛的是一个9岁的小孩,他叫“火狐狸”,1992年生的。

虽然只有9岁,但火狐狸已经熟练的混迹在人群中,跟着抽烟,满嘴跑火车。

火狐狸说自己从小也没人管,自己就从收容所里跑出来。

前几天在夜市,要饭过的生日。

他说本来还要到20块钱,想着买点东西大家一起吃,却撞上了车站保安,钱被拿走,还被保安扇肿了脸......

火狐狸说自己做梦都是梦到自己被人打。

导演问他做过好梦吗。

这个9岁的小孩回答:

被人打,打不出血来,就是好梦。

牛B,这都能拍出来

在《铁路沿线》的江湖里,打架是家常便饭,但搞得头破血流也只是为了吃口饭。

对他们而言,都是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顽强的活着。

就像片中一个流浪多年的男人说的那样:

冷了没处呆,饿了没处吃,有病没处看,其实都是命苦的人。

牛B,这都能拍出来

忘了是谁说过,成功并不算伟大,伟大的是那些默默承受生活的人,那需要更大的勇气。

在片中,有个大家口中的“人物”,叫小龙。

小龙在铁路这块待得时间久,大家都不太敢惹他,他留着一头长发,经常摆弄手里那把玩具枪。

小龙说自己读书的时候,老被老师欺负,而且老师还经常侮辱他爸,于是有一次,他忍无可忍,一板凳把老师砸趴在地上,从此,跑了出来,开始流浪生涯。

牛B,这都能拍出来

新年的那天晚上,铁路沿线的这些流浪汉们围着火堆唱起了歌,有人自编了一首《我们是流浪人》,开头四句就是:我们都是流浪的人,长期流浪在外面,白天的端碗去要饭,晚上睡在火车站......

甘肃小胖跟着开心的唱了一首,他唱道:...我穿上新衣裳,坐上大客车,回呀么回家乡,从此不在到处流浪。

小龙也唱了,那首歌是他在广州听人唱了两遍,就学会的,而且他的嗓音很好听。

在他们唱歌的时候,头顶是呼啸而过的火车,一个正在加速的时代,一群被时代列车抛弃的人。

牛B,这都能拍出来

牛B,这都能拍出来

没过多久,导演杜海滨再去的时候,发现他们都不见了,周围居民告诉他,流浪汉们都被公安叫走了。

春节过后,大家又纷纷回来了,有的人已经离开。

甘肃小胖还在捡破烂卖。

牛B,这都能拍出来

大四川有点神神叨叨了,说要专心创作霹雳舞。

牛B,这都能拍出来

而小龙说自己在等一个人,是他老大。

一年前,小龙大哥带三个人抢劫,总共抢了三块八毛钱,判了两年,小龙答应等他出来,出来后再一起干笔大的,就各自回家去......

牛B,这都能拍出来

《铁路沿线》最后记录的,已经是半年后的事了。

甘肃小胖剃了光头,让杜海滨别拍他了,说不想上电视,万一哪天做了坏事就被认出来了。

最让我唏嘘的是大四川,一开始他是最在乎自我形象的,可到了最后他疯了,据说是光着身子,在大街上跳霹雳舞。

有阿Q精神的凤翔犯事,被抓了。

还有9岁的火狐狸让干爸领回家,又跑出去了。

运气最好的是小龙,他让一个公安收养了,找了工作,有了正常的生活......

牛B,这都能拍出来

算起来,到今天这些人的年纪也不大,不知道现在都在哪,过着怎样的生活。

我们这代人,口口声声说是在追求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认为艺术必须活生生的表达这个时代。

其实,鲜有人做到。

陈丹青有一次说,我对文艺的期待,就是把我们目击的真实说出来,同时,以一种真实的方式说出来,可是在三十年的中国电影中,真实仍然极度匮乏。

我那天在B站看这部片的时候,看到底下很多评论都在指责片中的人,有说他们懒的,也有说他们没想法的,要流浪也流浪到南方去。

事实上,真正完全处在弱势处在被审查地位的人,是没有机会和能力表达自己、审视自己的。

如今的中国,资本高于一切,这条鄙视链上,有几个人又能幸免不被鄙视呢。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改革开放像一阵风吹过,万物复苏的同时,飘满了炮灰。

这两年不是有部关于“三和大神”的纪录片么,讲的就是年轻人去深圳混日子的生活。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普通人生活的好,有时或许只是更幸运一些而已,因此当我们面对一些更弱者的时候,更多的,应该是理解,而不是判断。

在我看来,《铁路沿线》不仅在影史会留名,对中国社会也很重要。

因为它关怀对这个国家来说,不那么光彩的人们,它让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知道,即便是命如蝼蚁,也有丰富的人性,会散发光彩。

正如周星驰在《喜剧之王》说的那样,虽然你们是扮演路人甲乙丙丁,但是一样是有生命,有灵魂的......

牛B,这都能拍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