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封城的意大利,經濟也拉響警報

受疫情衝擊,意大利宣佈全國封城。在此之前,意大利的經濟已經開始出現衰退的苗頭,各項經濟數據均不樂觀,此時再遭遇疫情的打擊無疑是雪上加霜。

今天我們瞭解一下意大利目前的經濟狀況,以及過往歷程,希望這個以足球、時裝、藝術聞名於世的國家能成功阻斷疫情的衝擊,安全度過這個艱難的時期。

疫情碾壓經濟的警報響起


全國封城的意大利,經濟也拉響警報


當地時間9日夜間,意大利總理孔特宣佈,因新冠疫情嚴峻,人員流動緊急管控措施將推大至意大利全境。從10日開始,如非工作或健康需要,禁止人員跨區域流動。意大利全國學校繼續停課至4月3日,同時暫停體育賽事與活動。孔特表示,意大利政府認為這是必須採取的嚴厲措施,以避免疫情在全國範圍內進一步擴散。

作為一個歐洲國家,意大利全國封城的嚴厲措施已出乎意料。意大利的封城社會成本很高,美國等國家可能很難效仿。

意大利的全國封城對其經濟而言無疑是非常重力的實錘,影響之深目前還不可估算。

實際上,歐委會在近日發佈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歐洲經濟影響的簡報中就已提醒,疫情可能使意大利和法國經濟陷入衰退,如果任此下去,整個歐元區的經濟和金融市場將進入下滑的惡性循環。

該簡報指出,鑑於新冠肺炎疫情的長時間性和廣泛性,意大利部分企業或將停產、現金流告急。對於現金流量緊張且負債過重的公司,其不良貸款極有可能增加。如果這種情況持續超過三個月,意大利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價值將普遍下降,由此可能引發銀行的債務違約,進而傳導到歐盟整個金融市場上。

該簡報還表示,意大利和法國在經歷了去年年底經濟萎縮之後,受疫情影響,兩國的經濟或在未來的一兩個季度中迎來技術性衰退。

當前歐元集團的主席、葡萄牙財長馬里奧·森特諾表示,目前歐盟方面要儘可能地協調一切財政措施,以應對因疫情給意大利及歐盟經濟帶來的下行風險。他同時提醒,歐元區在過去十年來都面臨著主權債務危機,如果此次疫情在意大利的擴散得不到控制,將引爆新一輪危機,而這將使得銀行陷入癱瘓,並進一步威脅歐盟單一貨幣的完整性。

疫情之前已有經濟衰弱苗頭


全國封城的意大利,經濟也拉響警報


實際上,在疫情爆發之前,意大利的經濟就已陷入衰退風險中。2019年,意大利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僅為0.2%,在歐元區墊底。雖然意大利政府在2019年的財政赤字有所減少,但是仍揹負著高達135%的公共債務。

歐債危機後,意大利近幾年的經濟復甦滯後於其他南歐各國,其GDP總量至今未恢復至2007年危機前的水平。北部地區是意大利的經濟重鎮,每年為意大利貢獻約三分之一的GDP。其中,多數企業為規模為250人以下的中小型企業,且多為出口導向。該地區的進出口貿易份額佔全國的四分之一。

在歐盟主要經濟體中,意大利債務率相對偏高。據官方數據,意大利債務佔GDP比重接近140%,在歐元區僅次於希臘。

所以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遭遇疫情的衝擊,如今全國封城,對於意大利的經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目前最直觀能看到就是旅遊業,據意大利媒體2月27日報道,羅馬旅遊行業3月份的取消率高達90%。在疫情警報拉響還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裡,意大利賓館酒店、民宿、旅行社等的三月旅遊預定金已經蒸發約2億歐元,這對於旅遊業佔國內生產總值13%的意大利而言打擊巨大。意大利政府近日出臺了新的“抗疫”政策和措施,緊急撥款36億歐元並頒佈首個針對疫情嚴重地區的“抗疫”法案,用以支持經濟發展,重點扶持受到重創的旅遊業。

意大利政府正尋求布魯塞爾在歐元區預算規則上對意大利網開一面,以便該國有能力拿出一攬子計劃幫助企業抵禦經濟危機。意大利政府最初打算額外借款36億歐元,幫助受疫情影響的經濟領域,包括對企業實施稅收抵免。這筆錢相當於意大利國民生產總值的0.2%,這筆錢需要歐盟批准。

面對現在更加艱難的局面,最新消息是這筆特殊預算可能會提高到50億歐元。

但是這些對於意大利一個國家來說並不能根本上改變什麼,意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和前副總理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都認為這點錢只是杯水車薪。

發達的工業國家


全國封城的意大利,經濟也拉響警報


我們對意大利的第一印象,足球、時裝、藝術都是世界頂級的。在經濟層面上,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意大利的經濟全貌。

意大利主要由南歐的亞平寧半島及兩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島嶼西西里島與薩丁島所組成。國土面積為301333平方公里,人口6080萬。

意大利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一直都是西方文明的中心。古羅馬先後經歷羅馬王政時代(前753~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前509~前27年)、羅馬帝國(前27~476年)三個階段,存在時間長達一千年。羅馬共和時代基本完成疆域擴張,帝國時期成為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14世紀的意大利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的發源地。15世紀末,法國和西班牙爭奪亞平寧半島鬥爭激化,導致了持續數十年的意大利戰爭。18世紀民族主義開始覺醒。19世紀意大利復興運動興起,撒丁王國開始逐步統一南北,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國,1870年攻克教皇國首都羅馬,完成意大利統一。二戰戰敗後廢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國。

時間到了現代,目前的意大利是發達工業國家。私有經濟為主體,佔國內生產總值的80%以上。服務業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3。國內各大區經濟差距較大,南北差距明顯。中小企業佔企業總數的98%以上,堪稱“中小企業王國”。

同其他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意大利存在著資源貧乏、工業起步較晚的劣勢。但意大利注意適時調整經濟政策,重視研究和引進新技術,促進經濟發展。礦產資源僅有水力、地熱、天然氣、大理石、汞、硫磺等資源,還有少量鉛、鋁、鋅和鋁礬土等。

對外貿易是意經濟的主要支柱。外貿產值佔據意大利GDP40%以上。各種個人消費品、機器機械設備以及資本商品在世界市場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意大利曾經是世界最大的貿易順差國之一,年順差在百億美元以上,但自本世紀初,由於歐元堅挺,能源價格飛漲,以及產業結構僵化原因,逐漸淪為貿易逆差國。

工業方面主要以加工工業為主,所需能源和原料依賴外國進口,工業產品的1/3以上供出口。國家參與制企業比較發達,意大利的原油年加工能力為1億噸左右,有“歐洲煉油廠”之稱;鋼產量居歐洲第二;塑料工業、拖拉機制造業、電力工業等也位居世界前列。伊利、埃尼和埃菲姆三大國營財團掌握著經濟命脈,在全國工業產值中約佔1/3,經營範圍涉及鋼鐵、造船、機械、石油、化工、軍火等部門。中小企業在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近70%的國內生產總值由這些企業創造,因此被世人稱為“中小企業王國”。

在製革、製鞋、紡織、傢俱、首飾、釀酒、機械、大理石開採及電子工業等部門均佔優勢,具有專業化程度高、適應能力強、勞動力安排富於伸縮性和產品出口的比例大等優點。以家庭式微型企業為主的“地下經濟”十分繁榮,產值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5%。農業可耕地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0%。

意大利旅遊資源豐富,氣候溼潤,風景秀麗,文物古蹟很多,有良好的海灘和山區,公路四通入達,旅館多為中小型。主要旅遊城市是羅馬、佛羅倫薩和威尼斯。旅遊業發達,旅遊收入是彌補國家收支逆差的重要來源。

意大利經濟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政府對經濟有很強的指導作用;二是地區間經濟發展極不平衡。

意大利是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其經濟類型屬於私有制與公有制並存的混合型經濟,經濟公有化程度居全歐最高之列,許多重要經濟部門,從銀行、郵政到鐵路、航空等大都由政府控制。

這種政府控制經濟的產物之一就是意大利人的福利水平較高。例如在工傷、殘疾、生育、失業及退休等方面國家都提供福利保障。

意大利經濟的第二個顯著特點是地區差異十分顯著。

與前面的人口分佈不均一樣,意大利工、農業生產高度集中在北部人煙稠密的地區,那裡的面積只佔全國1/3,卻擁有全國半數以上的工人。其中以米蘭、都靈、熱那亞為中心的“工業三角地帶”尤其發達,是全國的經濟樞紐。不過意大利政府久已注意到了這種不平衡局面,為了扭轉之,國家花大把金錢來開發南部地區,在那裡興建了一大批各式企業,例如著名的塔蘭託鋼鐵聯合企業,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鋼鐵企業之一。

得益於二戰後的崛起


全國封城的意大利,經濟也拉響警報


意大利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二戰後建設,在時間不長的高速發展黃金期中,意大利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經濟奇蹟”。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意大利甚至超越了英國,成為歐洲名列前茅的主要經濟體。

究其原因,首先,雖然意大利也是二戰的主要參與者,但它並不是二戰的主戰場,在戰爭中期成為“叛徒”,因此損失相對較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除了米蘭和都靈,意大利遭受了相對嚴重的襲擊,其他主要城市幾乎完好無損,戰爭中損失甚微。意大利的大部分基礎設施和工業設施都得到了完全保護,戰後經濟形勢明顯好於其他國家。這為二戰後意大利經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其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作為一個深受革命影響的國家,美國對意大利進行了大規模援助,以穩定意大利局勢,防止其落入蘇聯的懷抱。意大利是馬歇爾復興歐洲計劃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從1947年到1951年,意大利獲得了12億美元的援助。上世紀50年代,蘇聯對華貸款總額不超過3億美元。美國援助資金佔馬歇爾計劃總資金的10%以上,佔意大利國民收入的5%,高於其他國家。此外,聯合國救濟署還幫助了意大利。1946年,聯合國救濟署向意大利提供了價值4.5億元人民幣的食品、燃料等物資。在美國的大力支持下,意大利經濟開始逐步復甦,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成為歐洲經濟的領頭羊之一。美國的幫助對意大利的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二戰後,意大利沒有走美國、美國等金融業衍生的發展道路,而是走上了以製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道路。意大利充分利用本國國情,大力發展中小企業,很快成為歐洲重要的製造業生產基地和世界製造強國。隨著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和歐共體的建立,意大利經濟發展勢頭強勁,走上了獨特的工業發展道路。意大利中小企業發展尤為顯著。意大利的冰箱、汽車、時裝等產品暢銷歐美。蘇聯學者曾評論說,中小企業是意大利經濟復甦的基礎。

最後,二戰後,意大利進行了激烈的政治和經濟改革。意大利不僅廢除了君主制,根除了法西斯主義的根基,而且賦予了地方政府更多的權力,增加了國家對市場經濟的干預,建立了一個新的自由經濟體系,刺激了意大利的經濟活力和發展潛力。同時,意大利建立了和平中立的外交路線,為意大利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正是在這些因素的共同推動下,意大利創造了舉世聞名的“經濟奇蹟”。1961年,美國總統肯尼迪也公開稱讚意大利:“一個國家曾經陷入廢墟,在西方世界創造就業和開闢新產業方面取得了無與倫比的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