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邑考是怎麼死的?

雨醉西風HU


伯邑考,姓姬,名考。伯,是排行老大的意思。邑,兩種解釋,一種說法是世子身份的意思;另一種說法是官職的意思,指他擔任“邑”這一官職。他是周文王(姬昌)的嫡長子,周武王同父同母的大哥,母親太姒(sì)。



商朝大臣崇侯虎向商紂王進言說:“西伯侯世代仁德,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歸附於他,長此以往,將不利於大王您啊。”商紂王聽後十分憂慮,就將周文王囚禁在羑(yǒu)裡。

周文王被商紂王囚禁後,伯邑考在商朝做人質,他負責給商紂王駕車。


後來商紂王與周文王關係更加惡化,就將伯邑考烹殺,做成肉羹,賜給周文王吃,並說:“聽說聖人是不會吃自己兒子的肉的。”最終周文王還是將肉羹吃了。商紂王高興的說:“誰說姬昌是聖人的?他把自己兒子的肉都吃了還不知道呢。”

周人為了救出周文王,於是向商紂王進獻美女、駿馬、各類奇珍異寶,商紂王見到美女財寶,迷失心智,將周文王放回,並賞賜他弓矢斧鉞(這是權利的象徵,從此能夠名正言順的征伐不法之徒),商紂王前面還懼怕周文王的實力,將他囚禁,現在卻給了他征伐之權,名副其實的昏君啊。

後來,周武王在太公望(姜子牙)、周公旦、召公、畢公的輔佐下成功滅掉商紂,終於為伯邑考報了仇。


伯邑考墓位於河南安陽羑里。老百姓稱為“兔兒冢”,也叫“吐兒冢”,當地有一個傳說,周文王每次吃完肉羹都會悄悄的吐出來,吐出的肉都變成了兔子。(謝謝閱讀,歡迎關注,圖片來源於網絡)


探索真歷史


伯邑考是周文王姬昌的長子,在小說《封神演義》中,伯邑考被做成肉餅,讓周文王姬昌給吃了。

《封神演義》中大概是這樣描寫的。商朝末年,西伯侯姬昌的長子伯邑考和冀州侯蘇護的女兒蘇妲己從小青梅竹馬。後來商紂王召蘇妲己進宮,途中被狐妖附身,性情大變,進入商朝後宮之後,害死了姜王后。之後又謀奪了後位,深受紂王的喜愛。紂王聽聞西伯侯姬昌術算天下人無出其右。所以故意試探他,召伯邑考進宮將他做成了肉餅,賞給西伯侯姬昌吃。西伯侯姬昌那時身陷囹圄,為自保不得已吃下兒子肉做的餅。待無人監視時,姬昌十分痛苦,將肉餅全都吐出來,伯邑考的肉餅變成了兔子。西伯侯姬昌“吐子”。

武王伐紂成功後,姜子牙代玉虛封神,念其忠孝之心,封為中天北極紫微大帝之神,命為尊貴之神,代表尊貴、權力、帝皇;此為紫微斗數以紫微星為首來源。

現今伯邑考墓在河南安陽境內。


半畝仙客


一哥“俗人讀史記”之——

伯邑考之死後人演義中美麗的傳說

武王弟兄十人,都姓姬名“某”,唯有老大以伯邑考之名傳世“同母昆弟十人,唯發、旦賢,左右輔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發為太子。及文王崩而發立,是為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見《史記-管蔡世家》),後人多有附會,說伯是老大的意思、邑是官名、考是其名,也有道理,人家本來就叫“姬考”嗎。關於其歷史存在,一說其被紂王所害,一說其早亡,一說其被廢,不一而足,這種事誰也別企圖想說服誰,一哥俗人,以俗人這心態度之。

其一、不可能被立為太子,姬考是長子是見於正史的,說文王十三歲得伯邑考、十五歲得武王發也是有後人考證的(《毛詩正義》),說其被立為太子而被廢的可能性是不大的,要知道以嫡長子為中心的宗法制是周公旦創立的,西伯時立太子當從殷商之法則,殷人是不是嫡長子繼承製,恐怕是要大打折扣的,母系部族的強大與否、天地神明的暗示如何等恐怕是殷人所熱衷的。況且西伯父親季歷的繼位就是兩個伯父“讓賢”而來的,《史記-周本紀》說“古公有長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歷,季歷娶太任,皆賢婦人”,是有點明白,人家文王的老孃、老奶奶好啊,那二位恐怕就不行了啊。

其二、死於紂王之手的可能性不大,從“唯發、旦賢,左右輔文王”的記載來看,其沒有參與討伐殷商的戰爭,至於說文王被囚前羑里,是大臣用賄賂的手段把文王買出來的,沒見伯邑考為紂王駕車的記載,如果紂王是你,用仇家的兒子為自己“開小車”,你放心嗎?至於做成肉包子之類,恐怕唯有封神之小說家言了。

其三,早死是有可能的。說“伯邑考既已前卒矣”應該是事實,在整個討伐殷商的過程中未見其縮影,文王死後,直接是“太子發立,是為武王”,沒有提及這位大哥,分封時也沒有見到分封其後人,要知道周公以所謂的“德”公行天下,連久遠的五帝后人都有封地,況自己的大哥侄子嗎?看來不僅是死了,而且是早死。

早死的人可以附會更多的今人傳奇,化作兔子也算美麗,後世不是有個早死的世子叫趙德芳的嗎?成了人們心中的“八賢王”婦孺皆知的噢。





一哥於一


正史上說其早亡,記載不詳。

野史、小說上說,因周國君主姬昌賢明,聞名天下,商紂王妒賢嫉能,將姬昌囚禁在羑里(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北)。伯邑考在商朝做人質,為商紂王駕車。紂王為了試探姬昌,命人殺伯邑考做成肉羹賜給姬昌吃。姬昌為逃命吃了兒子肉做的羹,麻痺紂王放了自己。

正史中記載,姬昌被紂王囚禁,周國大臣散宜生重金購得名馬、美女獻給紂王,紂王大悅,便放了姬昌,並賜給弓矢斧鉞,使姬昌取得專征大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