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劉備為啥會有那麼多人支持?他有什麼優點?

琲琲


我創立的平臺,既是我的也是大家的。用現代話說是親和度足夠好。用古人話說是“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可惜現在的企業管理者90%以上都是用人以徒。


之利830


三國時期為什麼劉備能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呢?因為劉備是英雄

在一般人心目中,劉備是很窩囊的。他的本事,一是會跑,二是會哭。這是《三國演義》給我們的印象。其實這是誤解。

那麼為什麼說劉備是英雄呢?首先,劉備有英雄之志。《三國志·陳登傳》記載,劉備在荊州的時候,曾經和劉表一起討論天下英雄,說到陳登。一個名叫許汜的人說,陳元龍(陳登字元龍)架子大,不講禮貌。鄙人到下邳見元龍,元龍半天不和鄙人說話,然後自己去睡大床,讓我睡小床。劉備說,足下素有國士之名,可惜並無國士之實。現在天下大亂,帝王失所,大家都希望足下“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然而足下怎麼樣呢?“求田問舍,言無可採”,這正是元龍所不齒的,他為什麼要和足下說話?這也就是碰上元龍了,還算客氣。如果是小人我,恨不得自己睡在百尺高樓,讓足下睡在地上,還說什麼大床小床!從這個事例可以看出,劉備不但有英雄之志,而且有英雄之氣。劉備也是個豪氣沖天的性情中人,也有怒髮衝冠拍案而起的時候。比方說那個“督郵”,就是劉備打的,不是張飛打的。同樣,

由於性格的原因,或者鬥爭的需要,劉備沉默寡言,不動聲色,不像曹操那樣高談闊論,眉飛色舞,肆無忌憚地表現出英雄本色。但這不等於說劉備就不是英雄。在他那沉默寡言不動聲色甚至忍氣吞聲的背後,仍然盪漾著一股英雄氣。這種英雄氣不是表面上的,而是骨子裡的。

劉備有英雄之氣,是因為他有英雄之魂。這個“魂”,表現為他的堅忍不拔。劉備起兵以來,一直不順,可以說是人不窩囊事窩囊,幾乎沒過過一天舒心的日子。但我們何曾見過他垂頭喪氣?只見他屢敗屢戰。可以說,赤壁之戰前,劉備一直寄人籬下,而且頻繁地更換投靠對象,不斷地在敵我友之間周旋。換了別人,尤其是那些以英雄自許的人,恐怕早就不耐煩了,甚至早就自殺了。然而劉備卻一直隱忍了下來。

劉備有英雄之志,英雄之氣,英雄之魂,也有英雄之義

據《三國志·先主傳》裴松之注引《獻帝春秋》,袁紹對劉備有一個評價:“劉玄德弘雅有信義。”這個評價,應該說是準確的。

劉備有英雄之志,英雄之氣,英雄之魂,英雄之義,難道還不是英雄嗎?

總結

正是因為劉備是英雄,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人支持他。


壹零壹肆


所謂開局一雙草鞋,竟能三分天下。劉備在三位開創三國鼎立局面的君主中,其出身背景是最低的。

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佔據了天時,孫權憑藉著長江天險自保,佔據了地利,而劉備則是吸引了很多人才投奔,甚至很多割據一方的軍閥也主動把基業讓給他,比如陶謙,所以劉備佔據了人和。

為何買草鞋出身、一貧如洗的劉備能獲得那麼多人支持呢?

最重要的一條,劉備自稱漢朝中山靖王之後,按輩分是天子的叔叔,所以人稱劉皇叔。當時漢室衰微,但和秦朝因無德失天下不同,漢朝是弱而仁德,並未失去天下士子之心,而劉備一副蓋世英雄之像,又是漢朝正統,當然收到很多有才能的士大夫的歡迎。

本來曹操是佔據了正統,但曹操位高權重,嚴重威脅了天子威信,特別是衣帶詔事件發生之後,世人已經把曹操看成是和漢朝皇帝對立的敵人,所以大失民心,就連曹操的心腹謀士荀彧也跟他決裂了,這時候就更凸顯了劉備的正義性。

匡扶漢室,這是劉備最高超的政治口號,而因為姓劉,又顯得這口號如此合情合理,所以無數能臣猛將投奔劉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至於誇劉備禮賢下士,他的表現還比不上曹操,這都不是根本原因。

至於劉備到底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後,甚至他到底姓不姓劉,在那三國亂世,誰又查的清呢?但是想要逐鹿天下,在極其重視仁義正統的中國,想個好理由實在是太重要了,而劉備,他做到了!





歷史有趣兒


從公元184年—公元207年的二十三年間,劉備人馬一直不過是千人、數千、萬餘。真正算的上一方諸侯的也只是據有徐州那一年多時間,人馬有數萬人。劉備收聚的文武人才有:關羽、張飛、趙雲、陳到、簡雍、劉琰、孫乾、麋竺、麋芳等。歷來成就霸業者明主加三傑缺一不可。劉備是明主,這個是不容質疑的。三傑是股肱、謀主、爪牙。股肱指的是輔佐帝王的重臣,如蕭何。謀主指的是出謀劃策的謀士,如張良。爪牙指的是戰克之戰,如韓信。劉備的這些人才中關羽、張飛、趙雲、陳到稱得上爪牙。但並沒有股肱和謀主。簡雍、劉琰、孫乾、麋竺、麋芳等人。雖然是人才,但並不是俊傑。簡雍、孫乾、麋竺的才能主要是在外交上。劉備就曾派孫乾、麋竺使袁紹、劉表。簡雍最大的功勞是勸降劉璋。麋芳倒是文武雙全,不然劉備不會讓他守江陵。



從公元184年——公元207年二十三年間,劉備還是一事無成。劉備是魚,一直不能鯉魚跌龍門,因為沒有水。就是劉備沒有股肱和謀主。沒有一個為其規劃戰略計劃的人。反觀曹操、孫權他們是有的,而且對將來的路是很清晰的。這也是劉備雖然有雄才,但終一事無成。劉備奪蜀時,曹操這邊就有人認為不能成功。丞相掾趙戩認為劉備不會用兵,每戰必敗,每經常逃跑,怎麼能奪下蜀地。而丞相參軍傅幹則認為以劉備之雄略,諸葛亮、關羽、張飛三位人傑輔佐,肯定能奪下蜀地。公元215年曹操攻下漢中,劉曄就勸說趁勝攻蜀。劉曄講: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既定,據險守要,則不可犯矣。就是說諸葛亮有丞相之才,能穩定蜀人心。關羽、張飛為將,據險而守。那樣我們就沒有辦法了。


曹操徵徐州時,呂布偷襲兗州。要不是程昱保住三城,曹操連家都沒有了。曹操就是讓程昱鎮守後方,足兵足食。劉備也是讓諸葛亮鎮守成都,足兵足食。而劉備當年據有徐州時是讓張飛、關羽守後方,結果徐州丟了。小說三國演義中司馬徽問劉備:吾久聞明公大名,何故至 今猶落魄不偶耶?劉備只得說命不好呀。司馬徽:不是。那是因為將軍您沒有俊傑輔佐。劉備講:我武有關、張、趙,文有孫、 糜等。司馬徽講:關、張、趙雲,皆萬人敵,惜無善用之之人。若孫乾、 糜竺輩,乃白面書生,非經綸濟世之才也。雖然是小說,但道理是對的。據襄陽記司馬徽向劉備舉薦的俊傑是諸葛亮和龐統。



劉備在荊州待了數年,有次上廁所看見大腿髀肉了,感慨而流淚。劉表感到奇怪,於是詢問。劉備講:我常常身不離鞍,大腿上的肉都消失。現在不能再騎,大腿內側肌肉生。時間飛逝,年紀也將老了,而功業沒有建立,所以悲傷。從劉備這段話是非常渴望功業,情感上非常失落。劉備一直沒有自己的戰略規劃,但在遇到諸葛亮之前從來沒有人對劉備這樣講過。諸葛亮的隆中對的規劃內容跟東吳、曹魏的謀士的一些規劃建議都有相同之處。那是因為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劉備於是跟諸葛亮情關係越來越好,好到關羽、張飛等舊人都有意見。劉備對他們講: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就是說劉備把自己比做魚,諸葛亮是水。魚有了水自然就活了,能暢遊。 那麼多人追隨當時非常弱小的劉備,我認為有以下原因,即劉備的優點。

劉備是英雄:

公元199年的時候有一天曹操突然對劉備講: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所以劉備馬上決定要跑了。在曹操看來整個天下能稱得上英雄的只是劉備跟他。而實力強大的袁紹,曹操根本看不上眼。曹操一生中看得上眼的只有劉備和孫權。劉備投曹操時,手下謀士也認為劉備是英雄。以程昱為代表主張除掉劉備,因為劉備有英雄之志。魏書:或謂太祖曰:備有英雄志,今不早圖,後必為患。曹操當時猶豫不決,於是詢問郭嘉的意見。郭嘉認為不能殺,劉備勢窮來投,卻殺之。以後還有誰願意歸附。當時曹操聽了大笑,說明曹操也不願意殺。公元199年袁術要北投袁紹,劉備請求去阻止。曹操當時答應了,郭嘉、程昱都趕來勸阻。當時劉備已經帶兵離開許昌。劉備到了徐州下邳,同行的紀靈回去後,劉備殺掉徐州刺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劉備則返回小沛。徐州諸郡縣皆叛曹操響應劉備,人馬數萬人。劉備派孫乾去見袁紹,兩家聯合。曹操派劉岱、王忠等率軍攻打劉備,敗而回。劉備要跑是因為他是英雄,不甘於居人下。當年曹操丟失兗州時不投袁紹的原因是一樣的。赤壁之戰前孫權不投降曹操也是這個原因。劉備、曹操、孫權投降,富貴一生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於他們都想建功立業,不會居於人下。諸葛亮使吳時,孫權就問劉備為何不投降。諸葛亮講劉備是英雄,就算功業不成。那是天意,怎麼能做曹操的下屬。



公元199年八月,曹操進軍進軍黎陽。派臧霸等入攻打青州。九月,曹操返回許都,分兵守官渡。十二月,曹操又率軍進駐官渡。公元200年正月曹操決定親征劉備。當時諸將都反對,他們對曹操講:跟主公爭天下的是袁紹,如果我們打劉備時,袁紹進攻該怎麼辦?曹操對他們講劉備才是真正的人傑,現在不趁他立足未穩時去打,一旦他在徐州建立穩固的政權。將來就是我的大敵了。郭嘉也力勸東征劉備:此存亡之機,不可失也。郭嘉當年也曾在袁紹手下效力,但認為袁紹不能成事才離開。郭嘉看不上袁紹,卻看重弱小的劉備。曹操打劉備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他跟袁紹開戰的時候,劉備很有可能在後面捅他一刀。曹操親征,劉備大敗而逃。按照魏書的記載劉備認為曹操不會打他,後來聽說曹操親自來了。劉備帶著數十騎去觀察,看見曹操旗幟。劉備馬上拋棄眾人跑了。我認為劉備確實去看了,也確實跑了。但不是還沒打就跑。當年劉備只有兩千人就敢援救徐州,現在數萬人難道不敢一戰乎?曹操打劉備時,袁紹真的沒有行動。 劉備在袁紹待了一段時間,覺得袁紹也不能成事。劉備對袁紹講去聯合劉表,於是帶著數千人去豫州汝南郡。



公元200年十月官渡之戰以曹操勝告終。曹操立馬調頭親自率軍去打劉備,可見曹操始終把劉備作為頭號對手。三國志:曹公既破紹,自南擊先主。公元207年曹操準備遠征烏丸,諸將皆反對。理由是劉備必定勸劉表偷襲許都。郭嘉力主徵烏丸,劉表也不會聽劉備的。而劉表也確實沒有聽劉備的。曹操遠征烏丸回來,劉表才後悔。如果當時據有荊州的是劉備,曹操必然也不敢遠征。劉備也必然會偷襲許都。曹操諸將不怕據有荊州的劉表,而懼實力弱的劉備。因為他們都把劉備視為英雄。公元208年七月曹操徵荊州,八月劉表去世。當時荊州文武皆勸劉琮投降。劉琮還是想保全荊州,傅巽說服了劉琮。傅巽當時講:如果劉備不能打敗曹操,敗不能保全荊州。如果劉備能打敗曹操,則劉備不會做將軍您的手下。荊州有十萬人不能拒曹,卻把包袱甩給只有數千人的劉備。 劉琮投降曹操,並不敢告訴劉備。後來才派宋忠告知。劉備只得率眾南逃,派關羽率水軍順漢水直下江陵。



曹操怕劉備佔據江陵這個要地,輕軍速進到襄陽。得知劉備已經走了,曹操親率五千騎兵急追,一日一夜行軍三百餘里。可見曹操始終把劉備作為大敵,在南郡當陽縣長坂追上了劉備。關羽率水軍接應劉備,到江夏郡夏口跟劉琦匯合。劉表去世時,東吳魯肅覺得形勢嚴峻。魯肅對孫權講:劉備是天下梟雄,如果劉備跟劉琮他們同心協力。我們就應該跟荊州結盟抗曹。請讓我去荊州弔喪,勸說劉備安撫荊州人跟我們一起抗曹。魯肅把劉備看作英雄,直接勿略劉琮。魯肅晨夜兼行在當陽長阪碰到劉備,勸說跟江東聯盟抗曹。 公元208年十月、十一月曹操安撫荊州人,大嘉封賞。這時無論是曹操也好,還是其謀士、諸將等,並不把江東放在眼裡。他們所顧慮的唯有劉備耳。當時眾人皆認為孫權必懼而殺劉備。程昱則認為孫權雖然有謀,但不能獨當一面。劉備有英雄名,關張都是萬人敵。孫權肯定會資助劉備以對抗我們。劉備得到孫權的資助,要擊敗就難了。十二月曹操親自率水陸軍打劉備,打江東只是順便的事。三國志:公自江陵徵備、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曹操是把劉備做為對手。曹操從華容道衝出時大喜,諸將皆問原因。曹操講:劉備確實是我的對手,但還是計劃不周,如果早點來華容道放火,我就死在這裡了。劉備確實放火了,只是曹操已經走了。


後來曹操給孫權書信講:我燒餘船自退,讓周瑜徒獲虛名。 赤壁之戰、烏林之役很多人認為功勞主要是周瑜,其實不然。當時周瑜是三萬人,劉備也有兩萬人。從三國志和其他史料的記載,劉備的功勞也不小。三國志: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併力。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劉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備(劉備)、瑜(周瑜)等復追至南郡。吳書曰:羽曰:烏林之役,左將軍身在行間,寢不脫介,戮力破魏,豈得徒勞,無一塊壤,而足下來欲收地邪?公元210年曹操得知孫權把半個南郡給劉備,並默認劉備據有荊州南部四郡。當時曹操正在書寫,筆都掉到地上。三國志: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劉備),方作書,落筆於地。曹操會如此緊張的原因在於劉備這個英雄一旦有了地盤,將來會成為大敵。所以當初劉備才據有徐州,曹操棄袁紹而東征。曹操擊敗袁紹,又立馬南征。在劉琮已投降時,立馬急追擊劉備。在荊州還沒有完全安撫,順江徵劉備。三國志:公(曹操)曰: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諸葛亮對劉備的評價是英才蓋世、雄才蓋世。當時無論是曹魏還是東吳那邊的人都認為劉備是英雄。

劉備得人心:

三國之主創立基業,劉備是最艱難的。因為他的起點最低。曹操其祖父曹騰三十年間侍候過四任皇帝,還推舉過不少賢士。其父曹嵩曾花一億錢買三公之一的太尉來當,說明曹家富的流油。曹操起兵誅董卓時,夏曹兩個家族相助。又有大批士人相助。豫州名士任峻帶著宗族跟隨。荀彧、程昱、毛玠、戲志才(郭嘉之前的謀士)等紛紛相投,鮑信把兗州送給曹操。孫權就更好了,父兄留下一批文武人才,又有現成的地盤。劉備雖然是漢室宗親,但已經是遠的不能再遠了。連爵位都沒有了。其祖父不過是縣令,其父不過小吏。到了劉備時已經淪落為販履織蓆。漢中之戰時劉備派劉封率軍挑戰,曹操就曾大罵:賣履舍兒。劉備有後來的成就,也得益於其母。家境雖然不好,其母還是讓劉備讀書。當時跟同族劉德然、公孫瓚一起在大儒盧植那裡學習。劉備並不喜歡讀書,反而喜歡狗馬、音樂、美衣服等。劉備不喜歡讀書並不是不讀,只是不是為成為大儒而讀。 劉備起點低,對人才更加渴望。諸葛亮在隆中對講思賢若渴。加上其出身不高,也不會有門第之見。


公元184年黃巾之亂暴發,朝廷無力征討,只得讓各州郡募兵征討。劉備集結了一些人馬跟隨校尉鄒靖討黃巾。鄒靖曾跟公孫瓚一起討胡人,也許是因為這層關係。關張也是在這時候跟隨劉備的。劉備跟關張同床而睡,跟兄弟一樣。關羽在曹操那裡時,曹操知道關羽不會留下。曾讓張遼詢問。關羽講我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會背棄。劉備依附公孫瓚時,結識了趙雲。趙雲也有意為劉備效力。後來趙雲以兄喪離開,劉備知道趙雲不會回來。劉備抓著趙雲的手告別,當時趙雲講:終不背德也。意思是講我肯定不會忘了你(劉備)的恩德。公元200年劉備在袁紹那裡時,趙雲馬上去鄴城。劉備對待趙雲也是同床眠臥,這跟關張的待遇是一樣的。趙雲不投袁紹和離開公孫瓚,卻選擇實力最弱的劉備。趙雲投公孫瓚時,兩人有一段對話。趙雲講我是從仁政所在,離開而投劉備也是如此。


公元208年在當陽長阪趙雲保劉禪和甘夫人,當時有人對劉備講趙雲已經投曹操。劉備認為趙雲不會背棄他。郭嘉、傅乾等人曾說劉備得眾心(寬仁),所以手下願意拼死效力。 劉備在擔任平原相時,郡民劉平曾派人刺殺。刺客不忍心下手,把劉平的事告訴劉備。魏書倒是記載了刺客不忍下手的原因。劉備當時不知道是刺客,對待他非常好。只要有人來投,無論出身劉備必然厚待。魏書:備(劉備)外禦寇難,內豐財施,士之下者,必與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無所簡擇。眾多歸焉。公元194年陶謙去世,臨終前交待麋竺等人讓劉備掌管徐州。麋家是徐州的大族,世代經商。在呂布偷襲徐州後,麋竺把家產都資助劉備。曹操為拉攏麋家,表麋竺為嬴郡太守,麋芳為彭城相。但兩兄弟都棄官,跟著劉備顛沛流離。關張、簡雍是公元184年左右開始跟隨,麋竺、芳、孫乾是公元194年開始跟隨,趙雲、陳到、劉琰是公元200年開始跟隨。這些人跟著劉備顛沛流離十多二十年。他們跟劉備依附鄒靖、毌丘毅、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等。劉備征戰多年功業不成,自己都感到悲傷。他的依然對劉備不離不棄。


劉備在荊州時,豪傑紛紛歸附劉備。劉琮投降時,劉琮部下紛紛投劉備。劉備往南逃時,荊州士人紛紛跟隨。三國志: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益多。琮(劉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先主奔江南,荊、楚群士從之如雲。劉備得到荊州四郡後,連淮南雷緒都帶著幾萬人相投。雷緒並沒有就近投孫權。三國志:廬江雷緒率部曲數萬口稽顙。既使是在曹魏效力人,曾經在劉備手下都感恩。不知道什麼時候北方流傳劉備死了,眾人皆賀。袁渙獨不賀。因為劉備擔任豫州牧時曾舉薦他為茂才。公元223年投降魏國的黃權得知劉備去世,也不賀。公元219年東吳偷襲荊州時,習珍宏兄弟偽降。公元220年時舉七縣起事,並聯合武陵太守樊胄。後糧、箭皆盡,習珍對部下講:受漢厚恩,不得不報之以死。諸君何為者?然後自殺。受漢厚恩當然不是漢朝,而是指漢中王劉備。



蜀漢雖然在三國之中最弱,但依然偏霸一方多年。蜀漢滅亡時諸葛亮子瞻孫尚、張飛孫遵、趙雲子廣、傅彤子僉、李恢侄球、黃權子崇等人皆戰死。司馬炎評價:天下之善一也。劉禪投降後霍峻子弋、羅蒙子憲各保一方。劉禪投降的消息傳來他們的反應:(羅憲)乃率所統臨于都亭三日。(霍弋)弋素服號哭,大臨三日。(姜維軍中)將士鹹怒,拔刀砍石。據漢晉春秋霍弋不投降的原因是要看魏國如何待劉禪。漢晉春秋:若主上與魏和,見遇以禮,則保境而降,不晚也。若萬一危辱,吾將以死拒之,何論遲速邪!當年霍弋他父親霍峻去世時,劉備帶著眾人親臨祭拜,並在墓地留宿。公元264年劉禪去了洛陽並封為安樂公。霍弋才率南中六郡上表投降。劉禪對他們並沒有多好。羅憲因得罪黃皓貶官。霍弋要北上勤王,劉禪不許。他們還在為劉禪著想,原因在諸葛亮出師表: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劉備)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意思是說他們這些受劉備之厚恩,想要報答在劉禪身上。


小鴻哥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關於劉備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支持,有以下幾個原因。

—.劉備是漢室宗親。劉備在跟別人介紹自己的時候,總是說自己是“山中靖王之後,孝景皇帝之玄孫”,並且得到漢獻帝的承認。劉備一直打著“復興漢室”為旗號,所謂名正言順。當然他的宗親問題一直都爭議,我們在此不做討論。

二.禮賢下士。亂世之中,諸侯之爭,也是人才之爭,能招募天下英才為已所用,自然能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劉備三請諸葛亮,因此的到“三顧茅廬”的古典,就是最好的證明。

三.不忘初心。劉備起兵後,相當長的時間裡勢力弱小,不得已先後屈身於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割據軍閥。征戰時,劉備也多次兵敗而面臨絕境。但其總能振奮精神,越挫越勇。

劉備的優點有以下幾點。

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仁德。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仁德。

以知人善用為例:劉備曾三顧茅廬請諸葛亮輔佐他,得到了諸葛亮,如魚得水,為三國鼎立的局面奠定基礎,還有就是劉備沒殺過大臣,沒殺過手下,在劉備手下的人可以隨意發表言論 。以感情用事舉例:因為想報二弟關羽被東吳殺害之仇,置江山社稷於不顧,不聽諸葛亮等謀臣的勸阻,貿然負氣出兵。結果被東吳打得大敗而歸,自己無顏再回成都見諸葛亮和文武百官,死在四川省東部奉節縣東的白帝城。


喜歡文學的小墨


劉備字玄德,前半生都在跑路當中,打著中山靖王之後拜師盧植,盧植曾言劉備此人文不成武不就。但架不住劉備的人生就想開掛一樣。

五虎上將,給他打工。沒有地盤的時候,得到公孫瓚的賞識,然後陶謙三讓徐州,有了棲息之地。

最關鍵的是還有龍鳳二人相助,諸葛亮和龐統,龐統死的早,主要靠諸葛亮。最初的時候劉備忽悠了關羽和張飛三人結拜,張飛變賣家產幫劉備籌兵。

對於劉備我倒是有幾點想法:

1,諸葛亮這種自比管仲樂毅,自視甚高。這樣的人不可能去曹操那,曹操手下將才太多,有關係的也不少,去了之後很難脫穎而出。

2,劉備的虛偽和假善滿足了其他人的虛榮。像大多數去到曹操處因為外貌被嫌棄,到劉備這裡,劉備說了點好話,就將蜀道正確的通往方法告訴劉備,還有徐庶。新野的時候拖著全縣的人逃跑。

3,劉備裝的比較接地氣,讓兄弟覺得好相處。時常和關羽,張飛一起睡覺,非常接地氣,也不高高在上,這讓兩兄弟對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4,借勢,冒充中山靖王之後,表現出求賢若渴,

三國的時候還是很注重家世的,很多讀書人很吃這一套,比如上面說的陶謙和關羽都在這一類。





單木子李


《三國演義》裡,劉備受歡迎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人們的正統觀念思想,劉備起初是以平黃巾起義起家,在當時人們的思想中,黃巾起義是反賊,是社會動亂的根源,劉備的所做所為是為國分憂,黃巾動亂後,劉備做平原縣令,後又以皇室宗親的名義,平動亂,攻董卓、伐曹操,在朝廷、民間都認為是正義之師,為民乞命,替天行道。

二是劉備仁慈善良,劉備治軍嚴謹,所到之處,不掠奪百姓,燒、殺、搶丶擄、嚴格禁止,在新野被攻破時不忘百姓,保護百姓一起逃亡,體恤百姓疾苦,同情弱小,正義辦事,逢惡必懲。

三是禮賢下士,通過桃園三結義,弟兄齊心不變,同甘共苦,肝膽相照,這在當時主公與臣下這種關係是決無僅有的,三顧茅廬也是眾所周知的。不以貌取人,如龐統、張松、等人投曹均遭閒棄,後為劉備所用,一時文臣武將雲集。

四是謙虛謹慎,知人善用,不忌賢妒能,虛心納柬,但凡大事,不私自主張,經眾議交付諸葛亮實施,做到了人盡其才。

從這幾個方面看,劉備在當時是相當受歡迎的,以至於三國評說劉備佔盡人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佔天時,孫權憑長江天險佔地利是有道理的。


木火燊輝


漢昭烈帝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稱其為先主。

劉備首先姓劉,三國演義發生的時代背景就是東漢末年,東漢是劉氏的江山,而劉備又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按輩分是當時漢獻帝的叔叔,他時常自稱是中山靖王的後代,打出要復興漢朝的旗幟,又被漢獻帝認為皇叔,讓他贏得不少人的支持,所謂的正統,中國自古以來都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又有皇帝的中央集權制,所以大家都覺得劉備是正根,而劉備身上確實也有很多優點,禮賢下士,待部下如手足,當年不惜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這就是為什麼諸葛亮最後要鞠躬盡瘁。

心胸寬闊,重情重義,這是很多王侯將相都難具備的品質,他卻能如此,所以剛起義就得到關張的輔佐,徐庶的忠心。

特別是仁德講信義 長坂坡那麼危險的情況都不忍捨棄百姓,得民心得天下也。

善於用人,自信,前半生屢戰屢敗卻屢敗屢戰,他沒有氣餒過,關羽、張飛、趙雲、魏延都是下級軍官出身,劉備卻重用他們。

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其臨死前舉國託付給諸葛亮的行為被陳壽贊為古今之盛軌,[1]後世眾多文藝作品以劉備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之紀念。



帝道老王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看看三國中其他人是如何評價劉備的。

一、司馬懿曾問他的兒子劉備,劉備一介布衣,織蓆販履之徒為何能夠成功,能割據一方,就是會淪落人心!

二、曹操第一次見到劉備是18路諸侯會盟,曹操問劉備是何許人也,劉備回答自己是鐘山靖王之後,現在並無一官半職,織蓆販履為生!曹操聽完絕的此人絕非一般,能在大廳廣眾一下把織蓆販履說的如此坦然,而不覺得是丟人的事情,可見此人心胸絕非一般俗人可比。還有後來煮酒論英雄時,遍數天下個諸侯,其他人都是繡花枕頭,外強中乾,甚至是冢中枯骨,曹操一個都看不上眼。唯獨認為劉備絕非一般人,說今天下英雄者,唯使君與操耳!

三、諸葛亮對劉備的評價,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

總而言之,劉備確實有很多優秀的品質,能識人,善於組織和團結各種人性格堅韌,一生的理想,就是要恢復漢室,成就霸業!




梅超風00


劉備這個人眼睛毒,看人很厲害。在他還沒發跡的時候,就能慧眼識英雄,結交到了關羽、張飛這兩個萬人敵,並使他倆心甘情願,死心踏地的追隨在自己的鞍前馬後,始終不離不棄。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張飛性如烈火,家境富裕,喜結交有地位的人。劉備在當時不過是一個賣草鞋的小販,雖打著皇家之後的旗號,畢竟身處底層,在這樣境況下的劉備,竟能讓眼皮向上翻的張飛服服貼貼,劉備的心機之深和手段之高可見一斑。

關公那更是戰神般的存在。他的脾氣同張飛正相反,″傲上而不忍下"。關羽生性孤傲,篾視權貴,反倒是對底層人等關愛有加。能同時得到關張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得力助手,說明了劉備有駕馭不同類型人才的過人領導能力。

諸葛亮隱身南陽,躬耕隴畝,不為世人所知。劉備就能從零碎的信息中,敏銳的捕捉到寶貴的閃光點,準確的判斷出諸葛亮的價值。劉備誠心誠意的三顧茅廬,終於感動了諸葛亮。劉備識別人才的獨到眼光,沒有人比得上。

劉備一生勤政愛民,即使在兵敗新野,自身難保的情況下,仍然不忘帶上大批新野的老百姓一同逃難。縱觀蜀漢政權從興到亡,從未發生過一起屠城事件,這在中國古代的軍閥混戰中實屬罕見。劉備稱得上是大仁大義之人。

託孤白帝城,讓人看到了劉備寬廣的胸懷。″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世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是劉備對三國形勢和世子劉禪的個人能力,做出正確判斷後的明智之言。雖然這是劉備的無奈之舉,但還是讓人很欽佩劉備的寬廣胸懷。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劉備的這句千古名言,是他一生行為的寫照。劉備知人善任,禮賢下士,寬厚待人,善待百姓。但做為君王,他也有善權謀工心計的一面,但他從不會主動去害人。這些特點成功的幫助劉備從一個小商販逆襲成為了一個開國君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