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經開區: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 助推農業產業化發展

陽春三月,春風拂面,大片大片的麥田在微風裡泛著綠浪,田間數十臺自走式噴杆機和植保噴霧飛機不間斷進行著除草噴霧作業。

渭南经开区: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 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

“目前正是麥田化學除草的關鍵時期,全區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春季化學除草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截止昨天,龍背街道前進村,信義街道陳南村、信義村、新莊村、任李村等10多個村,已全面完成了小麥化除工作。全區通過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組織開展化除面積已達6000餘畝。”農綜局幹部劉文婷說。

“這些機子基本一臺一小時就可以作業60畝地,機械化就是省時、省力、省工。我們一家村種糧大戶幾百畝地,半天時間就完成化學除草。這次噴藥,村民不用付作業費用,政府進行了補助,農民只需要付每畝15元的藥錢就行了。如果村民自己買藥基本每畝需要25元,再加上人工費用,就更高了。這樣算下來省了不少錢,村民們得到的真真切切的實惠。”陳灘村村主任陳天祥說。

渭南经开区: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 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

據瞭解,為全面提升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和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水平,2019年,渭南經開區依託區內眾創農機專業合作社、福康大田農事服務中心等3家社會組織,啟動了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建立服務內容“多元化”、服務機制“多形式”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堅持服務小農戶,推進農業產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自項目組織實施以來,通過定額補助農戶農業生產的“耕、種、防、收”四個關鍵生產環節,累計完成作業服務面積58000畝

據悉,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就是農戶等經營主體在不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條件下,通過生產託管,由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將農業生產中的“耕、種、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業環節,委託給農業生產性服務組織來完成的農業經營方式。項目通過統一深松整地、統一播種、統防統治、統一收割,有效解決小農戶規模化生產難題,解決了當前農村“無人種地”的問題。同時,有效地調動了服務組織的積極性,提高了農業生產機械化應用水平,解決了“種不好地”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