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最後銀匠:打製的銀鎖可以開啟,現在憂傷六代傳承卻後繼無人


在烏鎮的一條老街上,看到一位老人在敲敲打打,一時好奇湊過去看,原來老人是在打銀器,同來的程大哥說,這可是烏鎮唯一的銀器店了,而且是真正的傳承老店,他小時就有的。

打銀器的老人叫陳嘯伶,同程大哥年齡相仿,都已經是七十多歲的人了,倆人小時就認識,拉起話來,陳先生說,幹不了幾年了,現在年紀大,眼睛花,做什麼都吃力,但他不做,店鋪就要關門,沒有人繼承啊。

陳嘯伶先生所開的店叫“張寶源銀樓”,不同於現在一些旅遊景區開辦的那些新潮現代銀飾店,這個銀樓是烏鎮在1860年就有的,最早一輩據說是跟隨太平天國的打天下後來失敗了隱居與此的,到陳先生這一輩已經傳承了六代。陳先生是14歲同父親學的手藝,而他父親是張寶源字號老闆直接帶出的徒弟,也是“張寶源”字號的繼承者。


在“張寶源銀樓”鼎盛時,烏鎮就有四家分號,嘉興還有兩家店,在江浙滬地區有著非常好的信譽和口碑,只要打上“張寶源”字號的金銀,在其他地區金銀店可以任意兌換,根本不質疑。

陳嘯伶先生說“張寶源”信譽好,主要是前輩一直認真做事,金銀分量足,打造技術精湛。但過去學這門手藝是非常不容易的,不僅要人品好,還要相貌端正,基本功要紮實,至少要學習四年才能出徒,而要成為一個完全掌握打造技能師傅,需要八年以上,這是一門需要終生學習、鑽研的技術,需要不斷提高技能。

陳嘯伶先生給我展示他的代表作“銀鎖”,他說“過去講究鐵鎖掛門、銅鎖掛櫃、金銀鎖掛身”,銀鎖是吉祥鎖、平安鎖,也是生命鎖,過去小孩出生後為了消災避邪,父母或舅舅出資請銀匠打製一副銀鎖給小孩佩戴,意在“鎖”住生命。


雖然很多銀器店都有銀鎖賣,很多銀匠都號稱能打製銀鎖,但陳嘯伶先生的銀鎖是不同,他打製的銀鎖是“活鎖”,是可以自如打開的,這一打造技能現在掌握的銀匠師傅非常少了。

電視劇新版紅樓夢劇組在拍攝時特意趕到烏鎮,找到陳嘯伶先生,打造一些清代風格的金銀首飾,而這把能打開的銀鎖就是掛在了主角賈寶玉的身上。

陳嘯伶先生說銀匠師傅到了五六十歲就不好乾了,因為眼花,做活兒費力也容易出錯,但他七十多還不能停,後繼無人,如果他不幹了,不僅六代手藝失傳,“張寶源”這家傳承了快160年的銀器店也就銷聲匿跡了,老先生非常傷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