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烏鎮,江南六大古鎮之一,1300年建鎮史,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


烏鎮地處浙江省桐鄉市北端,西臨湖州市,北界江蘇蘇州市吳江區,為二省三市交界之處。

烏鎮原以市河為界,分為烏青二鎮,河西為烏鎮,屬湖州府烏程縣;河東為青鎮,屬嘉興府桐鄉縣。解放後,市河以西的烏鎮劃歸桐鄉縣,才統稱烏鎮。全鎮轄13個社區居委會和18個行政村。

烏鎮曾名烏墩和青墩,具有六千餘年悠久歷史。是全國二十個黃金週預報景點及江南六大古鎮之一。

烏鎮是典型的江南地區漢族水鄉古鎮,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1991年被評為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1999年開始古鎮保護和旅遊開發工程。

2014年11月19日始,烏鎮成為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

烏鎮古名烏墩、烏戍。烏鎮處於河流沖積平原,沼多淤積土,故地脈隆起高於四曠,色深而肥沃,遂有烏墩之名。

距烏鎮9公里處有一村叫紅墩,其鎮志上說:“紅墩在鎮西,地脈墳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又旁有一村名紫墩,就是因為多紫色石土的緣故。

烏鎮歷史淵源流長,根據鎮東“譚家灣古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獸骨等的鑑定,該處屬於馬家浜文化類型,處於新石器時代。可見,六千多年前,烏鎮的祖先繁衍、生息在這裡。

烏鎮是一個有1300年建鎮史的江南古鎮。十字形的內河水系將全鎮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區塊,當地人分別稱之為“東柵、南柵、西柵、北柵”。

烏鎮具有典型江南水鄉特徵,完整地保存著原有晚清和民國時期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

陳運和詩《烏鎮剪影》贊“一個現代文明影響不大的世界 一張古老色彩依然濃重的史頁”。以河成街,街橋相連,依河築屋,水鎮一體,組織起水閣、橋樑、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獨具江南韻味的建築因素,體現了中國古典民居“以和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和諧相處的整體美,呈現江南水鄉古鎮的空間魅力。

小橋流水,橋是江南水鄉古鎮不可或缺的。現30多座其中西柵有通濟橋、仁濟橋,中市及東柵有應家橋、太平橋、仁壽橋、永安橋、逢源雙橋;南柵有福興橋和浮瀾橋;北柵有梯雲橋和利濟橋。這些橋最早建於南宋,大多始建或重建於明清,有些橋還題有橋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