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儂智高和廣西壯族人有什麼淵源嗎?

騎蝸牛走高速


儂智高就是廣西壯族人,他是北宋時期仁宗時代的廣西壯族首領。

儂智高是廣西安德州人(現今廣西靖安縣安德鎮),成年後儂智高與其父儂全福常年在廣西廣源州(現今廣西靖安、田東一帶),儂智高祖上一直都是廣西壯族的豪門,後來儂智高成為廣西廣源州一帶的壯族領袖。

宋朝時期交趾(現今越南北部一帶)從中國獨立出去,越南李公蘊創立越南大一統的李氏王朝,這一時期交趾王朝比較強盛,多次掠奪廣源州、儻猶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縣,當時轄安德等州,不屬廣源州管轄)等地,身為當地壯族首領的儂智高多次率眾抵禦交趾李氏王朝入侵。

儂智高為了抵禦李氏王朝,建立了大曆國,同時儂智高向北宋中央上表請求歸附,希望北宋中央能以官方名義給他官職統率當地壯族人抵禦越南李氏王朝。

但是北宋中央當時拒絕了儂智高的歸附,主要原因在於當時儂智高的大本營廣源州實際上是北宋時期嶺南邕州的羈縻州之一。何謂羈縻州,就是這些地方僅僅是在名義上的歸附,北宋朝廷在那沒有駐軍,沒有稅收,不管民政,更沒有任免官吏的權力,其實這些羈縻州多數時期都是在周圍幾大強國之中互相依附,屬於典型的牆頭草。

而廣源州正是如此,因為當時越南李氏王朝比較強盛,廣源州在名義上也曾歸附於過李氏王朝,所以李氏王朝攻掠廣源州,在北宋中央看來屬於狗咬狗,是越南李氏王朝自己內亂,如果北宋接納了儂智高的歸附,那麼就相當於成了儂智高對付越南李氏王朝的一把槍,北宋還得花錢派兵去參與儂智高與李氏王朝戰爭,所以這很明顯是賠本買賣,因此北宋不肯給儂智高當槍使。

北宋在當時既要西面跟吐蕃和西夏打仗,北面還有契丹威脅,雖然仁宗時期北宋與契丹關係得到了最大緩和,但是契丹依舊是北宋不得不防的虎狼之國。如果北宋同意了儂智高歸附,那就代表著北宋還要在南面對越南歷史上最強盛的李氏王朝開戰,這樣多條戰線同時開戰,即使現代的美國也吃不消多戰線同時開戰,更何況當時的北宋。所以北宋必須拒絕儂智高內附。

儂智高多次請求歸附遭到北宋拒絕,同時又要不停抵抗越南李氏王朝入侵掠奪,於是儂智高在家鄉安德州正式建立南天國,號稱仁惠皇帝。

最終儂智高打跑越南李氏王朝後,決定舉兵反宋,儂智高在公元1052年四月正式舉兵反宋,攻克邕州(現今廣西南寧),同時儂智高改國號為大南國,多次率軍擊敗圍剿的宋朝軍隊,割據嶺南。

最終儂智高叛亂震動了北宋中央,仁宗皇帝當即派名將狄青和楊家將後人楊文廣率軍前往嶺南剿滅儂智高。

名將狄青出馬又加上楊家將的楊文廣,當然馬到功成,次年也就是1053年正月儂智高徹底被狄青擊潰,兵敗之後據傳說儂智高逃亡到大理,後不知所終,據傳聞他是在大理遇害了。

後世很多人都認為儂智高不是中國人,認為他是越南人,因為北宋沒有接受其歸附,所以很多人都費解身為越南人的儂智高為什麼能號召壯族人反宋,其實根據史料記載,儂智高是純正的中國人,他祖籍安德州,常年活動於廣源州,這兩個地區不管從古代還是到現代,都是中國的領土,只是因為這兩個地區當時屬於北宋羈縻州,儂氏家族也曾經接受過越南李氏王朝冊封,所以大家都以為儂智高是越南人,實際他本身就是壯族人,家族世代為壯族地區的首領,屬於是壯族地區的豪門家族,所以說他是越南人純粹是無稽之談。


小島知風


儂智高是北宋年間壯族農民起義的領袖。無論是廣西還是雲南文山州一帶的壯族地區,許多民間文化現象無不與儂智高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繫。  儂智高與“布儂”  在雲南文山州及廣西西林縣東南部一帶的壯族,他們一直自稱“布儂”。“布儂”是壯族大家庭中的一個重要支系,與西林縣境內其他壯族支系無論是在語言、穿著方面還是在其他風俗習慣等方面,均有著明顯的差別。在“布儂”民間,自古以來一直有著許許多多關於儂智高的傳說。“布儂”人認為,他們的祖先是北宋年間跟隨儂智高從靖西、德保縣一帶遷移過來的。

“布儂”人之所以自稱“布儂”,據說是為了紀念其首領儂智高。據史料記載,北宋皇佑年間,儂智高在安德州(今靖西、德保一帶)建立“南天國”,公開反叛大宋朝廷,後來在邕州崑崙關一帶(今南寧市郊)被狄青率領的官軍擊敗。失敗後,儂智高率領部屬逃往雲南,並在文山州一帶定居。據瞭解,靖西、德保縣一些鄉村的壯族,其語言、穿著及許多風俗習慣,都與“布儂”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雲南境內一些學者經研究亦認為,雲南境內的“布儂”乃從外地遷移而來的。 在廣西、雲南交界的西林、廣南和富寧等縣,許多村寨都有營盤山,營盤山上都曾經修築有古營盤。據不完全統計,在西林縣,就有皿帖、木頂、那佐、弄汪、洞堅、八達、普合、鬥米、那務和馬蚌等地有營盤山。許多營盤山上的古營盤,直到清朝末年還保存得比較完好。而木頂的古營盤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人們還能見到殘破的營門。據說,這些古營盤都與儂智高有關。   儂智高當年在邕州崑崙關一帶被狄青率領的北宋官軍擊敗後,曾帶領其部屬逃到了雲南。在雲南文山州一帶,儂智高憑藉雲貴高原山高林密的險要地勢,組織壯族農民起義軍與前來追剿的官軍進行了殊死抵抗。據說他把起義軍分散融入各地之中,然後號召各村寨在山上修築營盤,在營盤裡修建屋舍,蓄存糧食和飲用水,備足石頭、滾木等。倘若發現官軍前來進犯,人們便敲擊銅鼓、吹奏牛角,招集男女老少統統躲進營盤裡。這樣做,一方面是實行堅闢清野,讓官軍無論來到哪個村寨,都找不到食物,令其餓死或者退軍。另一方面則為了有效地抗擊官軍。如果官軍敢於爬上山來進攻,則令人們往山下扔石頭和滾木,以此殺傷官軍。對此,官軍一般都束手無策。後來,雖然儂智高領導的這場壯族農民起義運動最終還是失敗了,但各地的營盤卻仍然保存了下來,形成了壯族民間一種歷史文化現象。
儂智高與壯族民間的上門入贅習俗  在壯族民間,男子到女方家上門入贅的現象十分常見。有些村寨,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上門入贅的男子。根據壯族民間的這種風俗習慣,凡上門入贅的男子,生育了子女之後一般都要隨母姓,有的甚至連其本人都要改隨女方姓氏。而家裡的神臺,亦只擺供女方的祖宗。壯族民間的這種習俗,據說也與儂智高有關。   據有關專家學者考證,儂智高的子女十分眾多,除了有十來個男孩子外,女孩子亦有好幾個。據說儂智高的女孩基本上都是招姑爺上門入贅。例如,儂智高有個女兒名不詳,後來就隱居於雲南廣南縣阿科附近的壩美村(現已開闢為“世外桃源”旅遊區),她就是招婿入贅的。如今,在壩美村她的子孫中,尚有十二戶隨她姓農。  另外,在廣南、西林縣一帶的壯族民間,傳說儂智高是廣南人,其母阿儂與一隻九尾狐狸精幽會後生下了儂智高,說是儂智高本人亦隨的母姓。由於儂智高的母親以及他的女兒們都招婿入贅,因此男子到女方家上門入贅這種風俗習慣便在壯族民間世代沿襲了下來。這種招婿入贅現象,民間俗稱“歐貴”。只是這種“歐貴”婚俗,一般在西林馱娘江流域一帶比較常見,其餘地區哪怕是壯族民間亦不多見。 
在廣西西林縣與雲南廣南縣的壯族民間,尤其是在兩省(區)交界處的壯族民間,流傳著許許多多關於儂智高的傳說。例如,在西林縣那勞鄉的洞堅村附近,有一座營盤山,據說是當年儂智高率領壯族農民起義軍在這裡抗擊過北宋朝廷的軍隊。在西平鄉皿帖村的那羊寨,有一片約一華里見方的田峒,其形狀有點像馬踢。據民間傳說,這是當年儂智高留下的馬踢印。而在雲南省廣南縣的阿科附近,有一座墨線山,據說是當年儂智高在這裡劈山建造都城時所留下的印跡。此外,民間還傳說,儂智高其實並沒有死,他在阿科的一個山洞裡枕著一個鋼製的枕頭睡覺,要等到鋼枕頭睡斷了,他對北宋朝廷的反抗才能成功。另外,民間還有關於“儂智高天子”這樣的故事傳說等。


紫霄塵浮


宋代的儂智高,在中國、越南、泰國等國的歷史論著中,分別被說成是: 中國人,壯族;越南人,儂族或岱族;泰國人,泰族;老撾人,佬族。在這些民族當中,一直流傳有關於儂智高的各種傳說和神話。有的更將他視為崇敬的神、有的說是始祖。

儂智高的國籍等雖然在國內也有一些爭議,如周維衍教授就曾認為,北宋時期廣源州屬於交趾管轄,儂智高在廣源州做官,因此,儂智高是交趾臣民。但這顯然與現存的歷史記載不符,儂智高確是中國人,也是壯族歷史上的著名將領,壯族一直將他視作英雄。


壯族少女

中國、越南、泰國曆史上的記載

在中國,關於宋代依智高的記載不僅見於正史、古籍、地方誌等,還有流傳的各種傳說。官修的有宋代的《宋會要輯稿》、元代《宋史》等,而《夢溪筆談》、《續資治通鑑長編》、《涑水記聞》也見相關記載。

早在公元1277年,即越南陳聖宗紹隆十五年,越南的第一部史書《大越史記 》,則詳細記載了儂智高早期的活動。在其後越南的史書上,如《越史略》等也多有記載。而在越南的儂族和岱族的族譜上,更有他們是儂智高的後裔的記載。

在越南高平省至今仍有三座儂智高廟,一座位於省會高平鎮的和安縣永光鄉板銀村,另兩座位於廣淵縣。這也成了某些學者所稱的,儂智高是越南人的證據之一。若按這邏輯,唐代楊貴妃在日本山口縣也有廟宇,能說她是日本人嗎?

在泰國,流傳有不少的神話。泰國的專家學者曾指出,在這些神話裡虛構的神,其原型就是儂智高。而泰國的《泰撣族系考》更是直接引用暹羅譯文版《五虎平南》中的記載,“南蠻王儂智高者,將兵進侵中國,陷九城而圍廣州。宋仁宗命狄青討之。大敗其眾,智高走死大理 。 此南蠻者,即系泰族 ” 。

泰國有儂智高的傳統劇目和歌舞劇,還舉行儂智高學術研討會。儂智高在泰國有著很大的影響,尤其在泰北,泰國人認為他是泰民族的英 雄。

廣西靖西通靈大峽谷,據說這裡有儂智高的藏寶洞

儂智高生平

宋初交趾立國,宋朝承認越南是自治的藩屬國。而儂智高的父親儂存福,原為儻猶州知州,後來又殺存祿並武勒州(今廣西扶綏),殺廣源州(現越南高平省廣淵)酋豪而並廣源州。

宋仁宗天聖年間,交趾李朝積極向北擴張。據《越史略》記載,天順十八年(公元1027年),李朝以其太子李德政兵侵宋朝七源州,佔領文州,侵佔宋朝的領土。 而儂存福自從被廣西轉運使章頻罷遣,不受其地後,成了無所依託。

儂智高在公元1025年,出生於儻猶州(今廣西靖西縣湖潤鎮坡州一帶),公元1039年,其父儂存福在廣源州建立“長其國”,自稱“昭聖皇帝,並封其長子儂智聰為南衙王。

同年,交趾李朝大舉入侵當時仍屬宋朝的廣源州,俘虜儂存福、儂智聰父子,並以此迫使儂智高歸附。當儂智高被迫獻112兩生金後,李朝仍將儂存福父子二人殺掉。

儂智高為報父仇,於公元1041年起兵反抗交趾李朝。起兵獨力對抗李朝入侵長達7年之後,感到單憑自己的力量難以取勝,迫切要求歸附宋朝,遭宋朝拒絕。而在擊退交趾入侵後,儂智高再次要求歸附宋朝。


身著傳統服飾的越南女性

此時的宋朝北方吃緊於遼和西夏,害怕此舉得罪於交趾李朝。雖儂智高一再降低條件,第一次,求補田州刺史,宋廷未答應;第二次,請當得到地位更低的教練使,仍然得不到批准;

第三次,只求北宋朝廷賜予袍笏官服,作為宋官的象徵,宋廷依舊不同意;第四次,只求每當宋朝舉行南郊大典時,貢金千兩,換取同邕管互市的待遇,宋廷照樣沒有允許。

在外受交趾侵擾,內為宋王朝所拒絕的情勢下,儂智高於公元1052年4月,率眾起義反抗宋王朝。儂軍攻佔邕州後,建立“大南國”,稱“仁惠皇帝”。繼而揮軍南下,圍攻廣州城。因城固未克,儂智高率兵退回廣西,在崑崙關被宋朝將領狄青率部擊潰,起義失敗。

儂智高出生地無可爭議

儂智高出生地之爭,是在認同依智高的國籍是中國這個史實的前提下,對儂智高出生地的不同看法。如黃現璠認為儂智高生於當時屬於中國領土邕管所轄羈案州的廣源州。

而在1986年出版的由肖德浩、呂孟禧等編撰的《千古南疆》一書裡,竟在“儂智高禍起廣源州,狄漢臣夜度崑崙關”一章中,聲言“依智高是越南高平人”。這顯然是在歪曲歷史。



廣西靖西安德鎮,儂智高“南天國”遺址

其一,儂智高出生地在廣源州,依託的只是其自小隨父在廣源州生活。廣源州為宋朝所設置,屬宋朝統轄。且廣源州(今越南高平省部分地區)一帶自秦、漢直至宋元豐年間,一直就是中國領土。據《夢溪筆談》記載,“廣源州,本邕州羈縻。”儂智高父母均為中國國籍,儂智高當然是中國人。

其二、據《夢溪筆談》記載,儂存福並廣源州後,天聖七年歸附宋朝,宋朝“授其邕州衛職”。儂智高出生地在儻猶州(今廣西省靖西縣),而不是廣源州。儂智高作為廣源州首領,只是繼承其父儂存福之職。另據《宋會要輯稿·蕃夷》記載,“初依存福知儻猶州”。這說明,儂存福原先就生活在儻猶州。

儂智高最後的結局

據《宋史·狄青傳》記載,儂智高與狄青交戰後,在戰場上“有衣金龍衣者,眾以為智高已死,欲以上聞,青曰: 安知非詐邪?寧失智高,不敢誣朝廷以貪功也。” 宋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儂智高起事失敗後,逃到了大理國。

據《小云南書》記載,“智高至南詔,為南詔所殺。” 當宋朝得知儂智高入大理後,即派軍隊前往,而此時的大理國眼見宋兵逼近,自知無法抵擋,只好殺儂智高並“函首歸獻”。這從大理五華樓發現的宋元碑看,也印證了這種說法。

結語

雖然在越南、泰國的歷史上均有記載,但被壯民族視為英雄的儂智高,是地地道道中國人的事實不容置疑。


夜不閉戶深耕半夜


沒什麼區別,就是宋朝時期嶺南百越的首領。

儘管現在嶺南百越原住民的身份戶口有了明顯的族群劃分,但在古代就沒有區別。

嶺南的儂智高、徵氏姐妹、冼夫人……都屬於現在兩廣原住民祖先的首領,只不過冼夫人識時務者,所以被朝廷封為“譙國夫人”。

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宋朝廷派狄青與孫沔、餘靖領軍三萬餘人,從桂州(今廣西桂林)南下至貴州(廣西貴縣)。狄青強悍的騎兵部隊讓儂智高義軍大吃苦頭,儂智高節節敗退。狄青在邕州俘獲了黃師宓、儂建中、儂智忠等將領,並將其梟首邕州城下。

建武十八年(42年),派伏波將軍馬援、伏樂侯劉隆和樓船將軍段志率漢兵八千和交阯兵萬餘共兩萬軍隊和兩千艘車船,水陸並進,南征交阯。二徵和諸將發兵到浪泊(今越南仙山)與馬援軍激戰,因力單勢薄,敗退錦溪(今越南永福省安樂縣)。次年(43年)5月馬援擊敗二徵,二征戰敗而死,繼而在九真消滅二徵餘部都羊。(《後漢書‧馬援列傳》:“明年正月,斬徵側、徵貳,傳首洛陽。”)


鳥言夷面


儂智高是北宋少數民族起義首領,他是起義的發起者。他在一個叫儻猶州的地方建立大曆國和交趾的李朝相抗衡。在同李朝抗衡的同時,他向宋朝表示臣服,希望求得一個職位,可以震懾和聯合各個部落,用來組織反抗交趾的掠奪。但是遭到宋朝的拒絕,於是就在他自己的家鄉安德洲建立了南天國,稱自己為仁惠皇帝。他曾多次打退交趾的入侵,再三請求歸附遭到拒絕後儂智高起義造反了。 

  當時,韋、黃、周、儂四大姓稱雄於廣源州,在相互的爭奪中,儂姓佔了上風。在宋朝一開始的時候,儂氏就和宋朝皇室交往密切。黨猶州的儂民富是個富豪,在民間威望很高,被宋朝封為司空、御史大夫。等到了儂智高父親的時候,權力就更大了。之後為了取得宋朝的信任和支持,儂智高的父親儂全福註定歸附宋朝。因為儂智高的父親自己自封為“昭聖皇帝”立自己的妻子為“明德皇后”,因為拒絕向交趾奉土稱臣,所以被交趾派兵俘虜了,之後還被斬首了。儂智高為了逃避戰亂是在安德州長大的、

  儂智高因為仕途的不順利又因為親人被殺了,這兩種怨恨都聚集在他一個人身上。便在儻猶州建立“大曆國”。交趾的統治看到儂氏家族居然又有人想要東山再起,就派兵去攻打,儂智高不敵被抓回了交趾的都城中國。之後,李德政看到殺了儂智高的父親都沒征服儂氏勢力,就把儂智高放回去了。儂智高想向宋朝求個官職,但是幾次三番下來,宋國都沒有同意,他就召集部眾說自己得罪了交趾,宋朝又不接納我們,我們已經無處藏身,只有造反了,不久就爆發了儂智高造反起義的事情。

  儂智高民族

  儂智高是北宋中期廣西的少數民族首領。廣西,就是現在我國現在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所以想必大家都已經知道儂智高的民族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壯族的自治區,當然民族是壯族啦。儂智高是一名壯族的首領。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我國五個少數名族自治區之一,也是中國唯一一個沿海自治區。地處於我國華南地區的西部。廣西這個地方聚居著漢族、壯族、瑤族、苗族,是個多民族聚居地,不過多數應該以壯族為主。廣西壯族自治區因為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這氣候孕育了很多珍貴的動植物資源。自治區中奇特的喀斯特地貌,還有許許多多慘藍的古代遺蹟,濃郁的民族風情,是廣西別具魅力。

  說起壯族來,壯族舊稱僮。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一般主要分佈在我國的廣西,雲南、廣東等區域。當然,在國外當然也有分佈,國外主要分佈在越南北部。

  壯族服飾的顏色主要有藍色、黑色、棕色三種。在壯族,男子、女子的服飾,男子、婦女、未婚女子的頭飾各有不同,各具特色。在壯族未婚女子喜歡留長髮,有劉海,通常把左邊的頭梳到右邊,用髮卡固定住,勞作是會把頭髮盤上頭固定。已婚婦女則要梳龍鳳髻。女子喜歡佩戴簪釵,耳環和手鐲等首飾,有錢的用金製得,沒什麼錢的則用銀製得。

  壯族人居住壩區或者城鎮附近的房子一般多是磚木結構,外牆會粉刷稱白灰色。屋簷會畫上裝飾用的圖案。但是如果是住在山區的壯族人,他們的房舍則多數為土木結構,建築樣式一般為半乾欄式和全地居式兩種。

  儂智高起義的歷史意義

  儂智高因為宋朝不答應他的歸附,又因為覺得時間沒有他們的容身之處,便開始起義造反。儂智高起義是壯族人民反抗宋王朝的武裝戰鬥,是一次規模比較大的由壯族的儂智高領導的起義。  

  在儂智高失敗回到邕城,狄青率領軍隊乘勝追擊一直追到城北,就是現在的南寧人民公園這個地方紮營,直面大南國城下。這時候的儂智高已經陷入寡不敵眾的情況了,戰況很是不利,於是不得已之下一把火燒了營房,便逃離大南國帝都邕城,逃回廣源,之後有輾轉流亡到大理,兩年後就死在大理。

  壯族起義領袖儂智高反對趙宋朝廷的起義,可以說是一場反對內外統治的壓迫和剝削的完全正義的戰爭,這次的起義還得到沿途各個民族人民群眾的擁護,至今某些地區還有在流傳著許許多多歌頌當時儂智高反對宋朝統治的詩歌、民間故事等等。這就是最好的證據。

  雖然,起義的最終結果還是以失敗告終,但是這次起義還是狠狠地教訓了宋朝宋仁宗的統治集團。在經過平定了儂智高起義後,當時朝廷更是更改了對廣源等地區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民族矛盾。

  儂智高所說是起義,但是由於儂智高的起義引起的戰亂,在極大程度上損害的都是嶺南漢族的利益,所以在漢族的史書中,儂智高不是一個正面人物,儂智高的起義是被定義為儂智高叛亂,當然在現代歷史觀中,我們應該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

  儂智高墓

  儂智高是北宋安德洲人沒因為成年後一起和他的父親活躍在廣源州,所以被人認為是出生在廣源州。儂智高在儻猶州建立大曆國,還請求向宋朝內附,但是被拒絕,之後起兵反宋,曾多次打敗宋朝派來剿滅他的士兵。之後被狄青打敗,流亡大理後不知所終。 

  北宋期間,壯族首領儂智高率領士兵多次打敗外敵,爭取統一的行為,是廣西以壯族為主各個少數民族為輔的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很久,但是儂智高的功勳還是在如今壯族的各族人名中廣為流傳,如今還是有很多人民用許許多多的方式對他進行紀念。關於壯族民族英雄儂智高的墓葬在哪裡,大家各有各的說法,有的人說“儂智高因為之後流亡大理,所以死後葬在大理了”;有的人說“儂智高的首級被人砍下來送到京城去了”;有的人說“儂智高的兩個貼身護衛,在為了整個民族的安全,犧牲了儂智高保全大家把他葬在某個不知名的山洞裡”;當然更多的說法是儂智高不知所蹤了。

  廣西那坡縣坡荷鄉中山有一座神秘的金山,它是一座由三塊石壁合成孤峰,石壁上下連通。當地的人說這裡是儂智高的藏寶地,在節日的時候回出現珠寶,但是用完的時候要歸還,不然三天內會病死。還有群眾反應說在這個山洞存放屍體,屍體不會腐爛。之後,在出土的文物中有些專家認為這座山可能是儂智高的墓葬。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睿睿美食記


距今九百五十多年前的北宋皇佑年間(1052年),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一次驚天動地的事件——西南邊疆的壯族首領儂智高為反抗宋廷的壓迫,在廣西毅然發動起義,並以雷霆萬鈞之勢,不到一個月就攻陷邕州(今南寧),隨即建立了大南國——古城南寧。

儂智高,世居廣源州(今廣西靖西,田東一帶),其父為當地壯族首領,因不堪交趾國(今越南北部)的欺壓、掠奪,又得不到對交趾一味遷就的宋廷的保護,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出兵反抗交趾,後被擒殺害。

儂智高成年後,繼其父為廣源首領,為擺脫為之深惡痛絕的交趾的控制,曾累次上書宋廷,並獻上鉅額的黃金和貢物,要求歸附。(據《宋史·廣源州蠻傳》)但當時庸懦的趙禎統治集團,卻因怕冒犯交趾,竟然拒絕了儂智高要求內屬的真誠請示。因此,在多次請附未果、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儂智高發動了這次其迅猛程度與聲勢均為宋廷始料不及的大起義


戰鬥大黃蜂


歷史上儂智高是北宋初期在廣西壯族的農民起義軍首領、自建大曆國、南天國,自立為王率眾反抗交趾、為北宋為敵,因此儂智高也被廣西壯族人奉為祖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