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獨:人生的境界

傳 播 藝 術,播 種 幸 福 。

國內、外藝術名家 | 藝術品收藏 | 文學 | 音樂 | 視覺

慎獨:人生的境界“慎獨”一詞,出自秦漢之際儒家著作《禮記•中庸》一書: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所謂慎獨,就是在別人不能看見的時候,能慎重行事;在別人不能聽到的時候,能保持清醒。
最隱蔽的東西往往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質,最微小的東西同時最能看出一個人的靈魂,而慎獨說到底其實就貴在這三個如一。
慎獨:人生的境界
言行如一,為情操
《論語•為政》記述了這樣一段對話:子貢問老師孔子怎樣做一個君子,孔子告訴他:“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先做好你想說的,之後再把它說出來。)
雖是簡單的一句話,但孔子卻用它一語道破了成為君子的要訣之所在,而他自己本人其實就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最好典範。
慎獨:人生的境界儒家以推行仁政為己任,把道德教化作為實現這一理想的重要渠道,而德不僅要言傳,更要身教。孔子作為儒家的一代宗師,不僅建立了一個以仁為核心的完整倫理思想體系,把社會道德規範集於一體,更是幾十年如一日,率先垂範,積極踐行。

如果不先行其言,而誇誇其談,用自己沒要驗證過的理論來教訓、說服別人,往往只會適當其反,正如孔夫子所說的:巧言令色,這樣的人,大多數,都是取於利而鮮于仁。
慎獨:人生的境界心口如一,為良知
心與口是人發語的兩端,按照佛家的觀點,心為善生,而口為妄生。唯有心口若一才是可信之人。
慎獨:人生的境界東漢名臣楊震風雅清正,為官數載一直以公正廉明著稱,一次因公路過昌邑縣,恰逢舊交王密在此任縣令,當夜王密懷揣十金前往館驛相贈,以謝楊震知遇之恩。楊震拒而不受。

王密急切之下說道:“此時深夜,無人知矣。”楊震卻正聲而說:“豈可暗室虧心(暗地裡做些虧心事),舉頭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這就是歷史上傳為美談的“楊震四知”。
慎獨:人生的境界這世間口若懸河、信誓旦旦之人太多,然而真如楊震一般,話從口出後即使無人監督,心卻一如既往遵從己言的人卻是寥寥無幾。
常言道人善之首,即是心口如一。這話正是告誡眾人:口中所言皆應出自肺腑,語出之理也當極盡恪守。
慎獨:人生的境界始終如一,為坦蕩
中國人做事貴在一個“恆”字,而“恆”要的就是始終如一與不忘初心。
無論是三國時劉備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還是元代時許衡的 “梨雖無主,我心有主”;亦或是清代林則徐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對於心中自律的堅守,他們做到了始終如一。
慎獨:人生的境界而始終如一可謂是慎獨中的最高境界,因為它的背後是一個人處事的坦蕩之志。因為長久的慎獨,講求的是內在的定力,是古人常說每天三省吾身的省思,是在無人時、細微處,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

慎獨:人生的境界
慎獨,之於他人是坦蕩,之於自己,則是心安。一個表裡如一的人,事無不可對人言,就少有愧疚、猜疑、顧忌等種種陰暗,心中自然綠意盎然,步步花開。
慎獨:人生的境界

- E N D-

【 國際藝術大觀 】

慎獨:人生的境界。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掃碼關注

我們尊重原創。《國際藝術大觀》所推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 敬請原作者告知,我們會立即處理!

合作、投稿[email protected]

QQ:1762239581主編微信:artsooo

國際藝術大觀 IDgvi-art

旗下品牌 】

收藏國際 ID:shoucanggj

藝術道 ID:yszdao

喜歡請點贊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種讚賞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