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牧場》:看牧民如何在惡劣環境中對抗艱辛和寂寞,樂觀生活


《冬牧場》:看牧民如何在惡劣環境中對抗艱辛和寂寞,樂觀生活

豆瓣評分9.0的《冬牧場》,是被稱為“阿勒泰的精靈”李娟的首部長篇紀實散文,也是作者參與《人民文學》的非虛構寫作計劃而寫的書。她是一位出生於阿拉泰的新銳作家,曾獲天山文藝獎、新銳獎、人民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代表作有《我的阿勒泰》、《九篇雪》、《冬牧場》等。

《冬牧場》主要講述了2010年冬天,她跟隨喀吾圖鄉居麻一家,隨著遷徙的羊群進入烏倫古河南面廣闊的荒野深處,觀察並記錄牧民冬牧場生活的事。此書精彩呈現了阿勒泰最後的“荒野主人”冬季轉場時獨特的生存景觀,讓我們得以清楚地瞭解到牧場生活的艱辛。

下面我將為大家揭示草原牧民在惡劣環境中鮮為人知的生活,看他們如何在艱辛無比時保持樂觀,如何以獨有的方式對抗寂寞,把人生過得原始而有野性。

《冬牧場》:看牧民如何在惡劣環境中對抗艱辛和寂寞,樂觀生活

《冬牧場》作者


01 草原牧民生活紀實:環境惡劣、生活動盪而艱辛

牧民們遵循自然法則,為了保護草原,讓它不被牛羊過度消耗,好好地繁衍生長,他們需要不斷地轉場遷徙。我們看著牧民轉場的場面非常壯觀、瀟灑、浪漫,實則不然。他們轉場的過程是非常艱辛的,不但要面對惡劣的環境和天氣,風餐露宿,還要面對物資的極度短缺與匱乏,忍受飢餓和水荒。

而且,他們平均每四天就要轉場一次,一年遷徙幾千裡。牧民們的轉場實在是一場“生命的遷徙”,其艱辛與困苦,是難以用言語描述一二的。

① 牧民們轉場頻繁,過程看似自由浪漫,實則非常艱辛

在牧民轉場時,需要做一定的準備工作。就拿鞋來說,最起碼要穿大兩個碼的,是為了可以多穿兩雙厚襪子。衣服也要穿得很厚,裡三層外三層。《冬牧場》嬌小玲瓏的作者,在這方面沒有經驗,多穿了大八個碼的膠鞋。她說:“矮個兒穿大鞋相當招眼,像踩著兩隻船一樣,划過來,划過去 。”詼諧幽默的語言中,其實暗藏著牧民生活的艱辛。這不禁讓人想到:天氣是有多寒冷,才需要穿這麼大的鞋?

且看本書作者在轉場中的裝備:

“上身依次是:棉毛衣、薄毛衣、厚毛衣、棉坎肩、羽絨外套、羊皮大衣。

下身從裡到外依次是:棉毛褲、保暖絨褲、駝毛棉褲、夾棉的不透氣的棉罩褲、羊毛皮褲。

再加上皮帽子、脖套、圍巾、口罩、手套。這麼一來,深感在禦寒上完全能做到萬無一失! ”

這麼厚的裝備,脖子給卡得死死的,只能筆直梗著,不能點頭,也不能仰頭,更不能扭頭。而且讓人壓的喘不過氣來,嚴重影響了血液循環,然而卻沒有任何辦法。因為天氣實在是太過嚴寒,一隻能測到零下35度的溫度計,在轉場時卻失去了作用,根本測不到溫度。

轉場的艱辛,隨處可見。中途休息,生爐火時才發現煙囪已經給擠扁了,想找塊石頭砸一砸,在附近尋摸半天,所找到的最大石頭還不如一隻核桃。寒冷的荒野,哪怕找塊石頭都很艱難,何況其它的東西?

作者在文中寫道:

“我都已經睡著了,又突然驚醒,看到他們還那樣一動不動地坐著喝茶……後來才知,這一晚只有我和加瑪能睡覺,兩個男人幾乎一夜不能閤眼。因這次轉移沒有跟牧羊犬,他倆得輪值守護畜群,防狼……而漫漫寒夜難捱,不喝茶做什麼? ”

轉場時,牧民們天天凌晨起身,摸黑出發,頂著寒流趕羊追馬,管理駝隊,拾掇小牛。白天已經辛苦了一天,在寒冷的夜晚,露天而眠。不,眠不得,他們要睜著眼熬一整夜守護羊群,而且轉場的時間,短則三兩天,多則七、八天也不止。

牧民們的生活看似自由、瀟灑、浪漫,令許多人非常向往。藍天、白雲、牛羊,想想都是那麼的美,那麼的浪漫,那麼的自由。可這種美、浪漫和自由下,藏著的是牧民不為人知的艱辛。

這樣的艱辛不是親自體會,說給別人聽,也許都沒有人會相信。可是,這確實是牧民們最真實的生活。

《冬牧場》:看牧民如何在惡劣環境中對抗艱辛和寂寞,樂觀生活

牧民容身的地窩子


②身處荒涼的牧場冬窩子,住簡陋的地窩子,牧民的生活物資極度匱乏

牧民到達轉場的地點冬窩子後,就需要建造容身之處。所謂“冬窩子”,不是指具體的某一個地方,而是遊牧民族所有的冬季放牧區。從烏倫古河以南廣闊的南戈壁,一直到天山北部的沙漠邊緣,冬窩子無處不在。

“進入冬窩子的牧民們,在大地起伏之處尋找最合適的背風處的窪陷地,挖一個一兩米深的 坑,坑上搭幾根木頭,鋪上乾草束,算做頂子,再修一條傾斜的通道通向坑裡,裝扇簡陋的木門,便成了冬天的房子:地窩子。”

地窩子是牧民整個寒冷冬天的容身之處,地方雖然狹小、逼仄,然而卻是嚴寒裡最溫暖的所在,也是牧民們身體依附和心靈歸屬的地方。我們住在百十平的房子裡,哪裡能體會到他們的艱辛?答案是肯定的,恐怕是不能。

其實,“艱辛”二字始終充斥著牧民在牧場的整個生活。他們不但容身之處簡陋,生活上也很艱辛。

他們根本沒有蔬菜可吃,因此很多牧民都缺乏維生素,指甲凹凸不平,扭曲得厲害。 風餐露宿、忍飢挨餓,是他們的家常便飯。放羊時,整天只能餓著,因為食物和水都凍得發硬了,不能入口。饢是主要食物,他們常常把乾硬的饢泡在茶水裡,就是一餐飯。

不下雪時,飲水也成了問題,人畜生命都會受到威脅。即使下雪,他們平常洗衣、洗澡也都是個大問題,因為要去很遠的地方背雪。而且,雪化成的水裡滿是羊糞蛋、馬糞團。可是,就是這樣劣質的雪水,都要省著用,否則連這樣的雪水都沒有。長時間不洗澡,身上發癢時,只好在柱子上蹭。

除了面對生活的重壓和艱辛,還要面對雪災和雪崩。但是,生活的困苦與不便卻沒有打倒牧民,他們忍住甚至挺了過來,把牧場生活的艱辛藐視在腳下。生活在繼續,牛羊在繁衍,他們頑強又勇敢地生活在荒野中。

《冬牧場》:看牧民如何在惡劣環境中對抗艱辛和寂寞,樂觀生活

02草原牧民的精神生活:藍天白雲下遼闊的寂寞

牧場的生活艱辛動盪,牧民們常常身處荒原,幾百裡都難見到一個人影。他們分散獨居,日子寂靜單調,生活艱難且封閉,極少與外界交流,人們大多是忍耐而沉默的。因此,他們的生活不但艱辛,而且也相當寂寞。

文中主人公居麻和鄰居家替換放羊,不放羊的時候,他就把破舊的靴子補好,並且擦得蹭亮,把所有變形的鍋蓋都砸復原。做這些事的時候,他是認真且仔細的,因為這也可以消磨一些時光。在荒野裡,有時候時光是需要浪費的,否則又該怎樣打發漫長的時間?

有時,他也一個人慢慢登上東北面的沙丘,站在最高處,站在明亮廣闊的天光下,久久遙望羊群的動向,長時間一動不動。此刻的居麻,內心的寂寞無法排遣,只能長久地站在那裡不動,任由寂寞啃食自己的內心。

“茶也喝完了,報紙也讀完了,居麻想了又想,把他的鐵盒子從床頭小臺案上端下來,開始第一百零一次清點他的寶貝。 鐵盒子存放著這個家所有較貴重的物品,如強力膠、替換燈泡及大大小小各種螺絲螺帽,還有一大沓表格、字條、欠條之類,統統皺皺巴巴。 ”

一個普通的小盒子,盒子內是一些無足輕重的小東西,居麻竟然把它們當成了寶貝,沒事兒就拿出來清點兒一遍。這是寂寞無聊到了何種程度,才有如此讓人覺得可笑的舉動?可是我們看了,只覺得辛酸。

牧民們在荒野裡,生活中更多的縫隙是用沉默填滿的。沒有網絡,手機也沒信號,沒有書籍,幾乎沒有訪客,除了找尋丟失駱駝的牧民。他們整天與牛羊作伴,沒事做的時候,大家只好沉默,不沉默又該怎麼辦?為了芝麻大小的事,居麻竟然可以專程回一趟阿克哈拉。有時候寂寞真的能逼瘋一個人,因為人總是需要群居的,更需要走進熱鬧的世界裡去生活。

《冬牧場》:看牧民如何在惡劣環境中對抗艱辛和寂寞,樂觀生活

03草原牧民的生活態度:樂觀地生活,從未放棄對美的追求

“破掉的手提袋,兩份皺巴巴的彩版漢文報紙,美術專業的大女兒喬裡潘廢棄了的一張八開畫稿,食品包裝盒裡的一份說明……全都被加瑪細心撫平,以這些有限的材料想方設法地美化 。哪怕一隻廢棄的塑料醬油瓶她也捨不得扔棄——她將瓶頂截去,做成一個筷筒。並且哪怕是如此簡陋的筷桶,她也費盡心思修飾之——她把筷筒邊緣剪成了鋸齒狀。 ”

在有限的條件下,居麻的女兒加瑪還把自己的家儘量裝扮的美麗。這種對生活美的追求,其實是她在惡劣生活中樂觀態度的體現。生活中重要的不僅僅是儀式感,而是發自內心的快樂感和滿足感。活著,不僅僅是為了活著,更是為了追求快樂和美。快樂和美,永遠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

在這方面,她的母親和父親居麻亦是如此。居麻的老婆在轉場時,會換上最漂亮的衣服,哪怕在轉場途中被雨淋的落花流水、狼狽不堪。而居麻呢,請看作者在文中這樣描寫他:

“作為一個鄭重的家,這家裡的生活也是鄭重的。哪怕只是出去放羊,居麻也會花很長時間把靴子擦得鋥亮。如果哪天早上嫂子突然取出乾淨衣服給他替換,他更是高興得唱老半天歌,一直唱到放羊回來為止。 ”

哪怕在生活困苦、環境惡劣,並且沒有人在意,更沒有人欣賞的情況下,居麻依然把自己捯飭的乾淨、整齊,這就是一種生活態度,是樂觀的、積極的生活態度。穿一件乾淨的衣服,對於我們是再尋常不過的事了,但是對於居麻卻是一件幸福而難得的事情,能讓他高興一整天。他們的所需非常簡單,一個微小而美的小確幸,都能令他們欣喜若狂。

用心且樂觀地生活,並對生活保持儀式感,是牧民們對抗惡劣環境的有效手段。一個只停留六個小時的“家”裡,卻依然被他們收拾的乾淨、整齊。“和正式的定居房一樣,食物廚具放在入口的右手邊,那是傳統的角落。碗筷下還墊了只塑料袋。那隻袋子是所有袋子裡最乾淨的一隻,疊得四四方方,整整齊齊……真是個家啊。”

生活可以艱難,但不應該苟且。有時我們沒有辦法改變生活環境,那就改變生活態度。哪怕是細微末節處的改變,也能讓生活變得既有趣兒,又賞心悅目牧民們在艱難、逼仄的荒野生活中,依然保留一顆樂觀進取的心,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對美的追求,這非常難得。有了這樣樂觀的心態,面對任何困難都能處理得遊刃有餘。

《冬牧場》:看牧民如何在惡劣環境中對抗艱辛和寂寞,樂觀生活

結語

牧民們的生活有別於我們常人,他們終年生活在動盪、荒涼、寂寞且艱辛的生活之中,風餐露宿、忍飢挨餓,物資極度匱乏,然而卻始終保持著幽默、樂觀的生活態度,非常令人動容。

“生活給之以痛,也要報之以歌”。人生總有不同的際遇。或繁華似錦,柳密如織;或電閃雷鳴,風狂雨急。但是轉念又一想,逆境也好,順境也罷,都只不過是滄海一慄,過眼雲煙。 正如作者所說:“這是荒野,什麼樣的挫折都得接受,什麼樣的災難都得吞嚥。”他們無法改變惡劣的自然環境,那就改變自己的心態,以樂觀、快樂的心境努力去生活。生活發給他們一手爛牌,他們就想辦法打好它,並且從不怨天尤人、自嘆自憐。

牧民們最可貴的品質,在我看來還有這些:他們珍惜自己賴以生存的草原,併發自內心地熱愛它,不過度放牧,恪守草木平衡的古老準則。自覺保護環境,轉場後駐地和剛到時一樣,乾乾淨淨,空空蕩蕩。而且,他們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它,並且努力去改善它,同時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憧憬。生活雖然很艱苦,但他們在細細咀嚼品味後,卻依然還能砸吧出幸福的滋味。

《冬牧場》:看牧民如何在惡劣環境中對抗艱辛和寂寞,樂觀生活


作者簡介:明月禪露,今日頭條原創作者,優質美文領域創作者,一名用文字治療心靈憂傷的小女子。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從容入世,淡然出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