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米亞645系列膠片單反,哪些值得買?

瑪米亞645這個系列型號不多,橫跨了幾十年時間。不同型號有著源於不同時代的思考,但是有著一樣的靈魂,就彷彿是一個人在幾十年間的不同面貌。

寫這篇文章,主要是想談一談我在用著一系列機器中的感受,如何看待這些變遷。

機型年表

mamiya M645 (1/500s)1975年

mamiya M645 1000s 1976年,升級到1/1000s快門,其他小改動

mamiya M645J 1979年,1/500s快門廉價版

mamiya 645 super 1985年,模塊化設計

mamiya 645 pro 1993年,小改款,對鏡間快門鏡頭支持加強

mamiya 645 pro tl 1997年,增加TTL閃光控制

mamiya 645 E 2000年,pro的簡化型號

mamiya 645 AF 1999,AF時代開始(後略)

瑪米亞645系列膠片單反,哪些值得買?

左→右:M645、M645 1000S銀色與金色限量版、645 super


從M645的誕生談起

想必mamiya在準備開發M645的時候也在思考這麼一個問題:“有沒有這麼一款中畫幅相機,滿足了許多人的需求,但是還沒有被開發出來?”

1975年前,市面上的中畫幅相機主要有雙反(多為66格式,以祿來為代表),單反(也多為66格式,哈蘇潘太康等等),旁軸新聞機(瑪米亞和格拉菲斯等等),旁軸摺疊機(645~69格式,依康、軍旗、福倫達等等)。中畫幅市場多為歐美廠商所有,日系廠商利用電子化和價格的優勢在135上取得了優勢,在新的領域該如何出招?

瑪米亞已經開發了奇葩後背對焦的6系旁軸摺疊機,不走尋常路的C系列可換鏡頭皮腔雙反,巨型健身神器旁軸新聞機,以及除了重量都比較完美的67單反RB。產品線很寬,但是都是全機械相機,這時似乎需要開發一款體現日本優勢“電子化”的中畫幅機器了。這款機器很可能這樣被慢慢地描繪出來:“電子化”、“廉價”、“便攜”、“普及”、“易於使用”。此時被昂貴哈蘇佔領的單反市場還有無限的潛力(不像各路廉價機器大行其道的摺疊旁軸與雙反市場),於是有了這臺開創一個時代的電子化645格式單反機器。

瑪米亞645系列膠片單反,哪些值得買?

M645與當時流行的雙反相比體積差不多


可以想象,在1975年,攝影師們看到M645這臺機器的時候會多麼欣喜:接近於3:2的常規畫幅(不用忍受那些摺疊645的豎構圖),極其明亮、所見即所得的取景器(相比旁軸和雙反),輕便的機身,廉價的可換鏡頭(相對哈蘇的蔡司頭),精確而簡易的測光甚至可以有半自動光圈優先!

在整體設計上,採用可換鏡頭、可換取景器、對焦屏,不可更換後背方案。通過更換片架切換120/220模式。機身內整合了電子控制焦平面簾幕快門、過片上弦系統,幾乎所有的部件都整合在這個”空盒子”的四壁,體積控制十分完美。機身兩側的凹凸也反映了內部結構,這種充滿“結構美”的外形深深地吸引了我這個理工男。如果可以的話,改造為側面開玻璃透視窗一定會非常帥氣。

瑪米亞645系列膠片單反,哪些值得買?

M645的側面,凹凸有致


瑪米亞645系列膠片單反,哪些值得買?

1000s在側面標明瞭型號,更新了卷片手柄


作為一個系列的開山產品,M645卻十分成熟,這可以歸功於瑪米亞多年的不斷開發創新。後續發佈的1000s和初代外形幾乎沒有區別,配件也都通用。隨著不斷更新的鏡頭以及豐富多彩的配件使得M645系統可用性非常高,市場認可度很高,現在的保有量也特別大。

瑪米亞645系列膠片單反,哪些值得買?

1000S套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取景器,圖中為PDS頂


現代化的 645 super

與前代M645相比,super的外形大致相同,但是核心的設計思想中有了極其重要的一點“模塊化設計”。像是要與“過時”的機械感劃清界限一般,super採用了塑料外殼,輪廓不再有體現內部結構的凹凸變化,每一個模塊似乎都是簡單而神秘的現代方盒子。

瑪米亞645系列膠片單反,哪些值得買?

模塊化的645 super


super發佈於1985年,正是IBM發佈PC、索尼發佈CD機的年代,這些“劃時代”產品似乎有著統一的設計元素:直線、方盒子、塑料。super有著和初代幾乎一樣的內部結構(從卡口、反光鏡、上弦過片傳動、簾幕快門等等來看),但是用完全不一樣的語言表達了出來。用戶組裝M645時候感覺到的是傳統機械咬合的美感,而組裝super的時候,有一種玩樂高的感覺。

瑪米亞645系列膠片單反,哪些值得買?

把他們組裝起來!


從具體功能來說,super與M645變化不大:機身最高快門保持在1/1000s,反光板預升、

多重曝光、閃光同步等基礎功能也都在,沒有什麼特殊的;可換後背增加了許多玩法,甚至也有寶麗來後背(雖然真的挺浪費那個畫幅就是了);測光頂有了測光模式切換和曝光補償;電動卷片手柄尺寸變得非常親切。

大量塑料件的使用使得本機重量控制得還不錯,在增加了可換後背這個功能的情況下,總體尺寸比M645稍大,但是重量卻輕微減少。但是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塑料的柔性使得整機的手感不是很堅固,在操作、握持的過程中會有一些嘎吱嘎吱的聲音;上弦過片杆似乎取消了軸承,轉動的手感比M645是一落千丈;塑料外殼在長期使用之後的成色會很難看。當然,這些都不影響使用,super作為當時的高科技產品,非常有時代特色。

瑪米亞645系列膠片單反,哪些值得買?

M645與645super的側面,時代的差異十分明顯


流線化的 645 pro

super發佈7年之後,瑪米亞推出了升級機型645 pro,在我看來,就是把super打磨圓滑又拿出來賣。外形的變化讓人想起尼康的D800,圓滑和溜肩的造型曾經被人們吐槽了許多(我還是喜歡D7000那個有稜角的尼康)。pro相對於super在功能上主要是優化了內部強度,增加了自拍機(聊勝於無)。

PRO TL作為這個系列最後一款手動對焦機器,算是一個終點吧,二手市場的價格稍微高點。不過在我看來,比super沒有什麼實質性進步(也許生產日期比較靠後算個實質性的優點)。

瑪米亞645系列膠片單反,哪些值得買?

一臺裝著super測光頂的pro,可以看出線條的差異


645E

好吧,其實645E才是這個系列最後發佈的一款手動對焦機器。只不過這個應該算是一個廉價小改款,不算正式型號。645E基本採用PRO為原型,但直接做成了不可換後背不可換取景器一體機,也不能使用super和pro的各種手柄配件。如果是單鏡頭套機的話,我們就不用擔心進灰的問題了(這也是優勢?)。取景器與PRO後期配備的型號相同,比super時期的眼平觀感更好,只不過我每次都想拎著個取景器拿機身,太像一個把手了,實際強度不高。

瑪米亞645系列膠片單反,哪些值得買?

方盒子一體機:645E


豐富的配件體系

645系列的機身只提供基礎的功能,附件的多樣性使用戶可以根據需求打造不同的系統。初期(M645和1000S)通用的取景器就有7種之多,分為簡單的兩種腰平(微小區別)、無測

光眼平,CdS眼平、PD眼平、PDS眼平、AE眼平。功能一步步增加,AE眼平終於提供了快門優先的半自動模式。

而初期的手柄至少有三種,至於其他的配件更是不勝枚舉。

瑪米亞645系列膠片單反,哪些值得買?

電動過片手柄,上電池後真挺沉的


瑪米亞645系列膠片單反,哪些值得買?

左手手柄,以機械方式提供快門傳動,可以附加冷靴


瑪米亞645系列膠片單反,哪些值得買?

簡易型左手手柄,記得是兼容C系列


瑪米亞645系列膠片單反,哪些值得買?

後期的左手手柄,提供電子聯動快門與熱靴


瑪米亞645系列膠片單反,哪些值得買?

又拿這張圖說事,pro的電動手柄


瑪米亞645系列膠片單反,哪些值得買?

浪費極大的寶麗來背,土豪專用


從外觀設計

來談談時代變化

中畫幅相機在不同時期,都算得高端消費品,是當時技術工藝的結晶。20世紀70年代之前,在中畫幅外觀上體現的,主要就是金屬加工工藝和飾皮工藝了。

M645機身大部分為衝壓件,精密金屬切削在沒有數控機床的年代還是太奢侈了一點。不過相對的,過片手輪、快門轉盤,快門鎖等採用了帶滾花的金屬件。銀色部分大多是鍍鉻工藝,和暗雅的黑漆相映十分有高級感。飾皮本身的切割精度很高,不過因為年代久遠,許多機器的飾皮會有幹縮的現象。

為了彰顯這種高級感,後來又推出了蜥蜴皮限量版,有金漆和銀漆兩種。金色版本標配80 1.9鏡頭,十分晃眼,真是土豪氣息十足(其實瑪米亞C330、RB67都推出過這種金漆蜥蜴皮版本)。銀色版本相對就低調很多,標配80 2.8鏡頭也不是那麼咄咄逼人。

瑪米亞645系列膠片單反,哪些值得買?


瑪米亞645系列膠片單反,哪些值得買?


到了super時期,就是以科技感和實用為核心了,全塑料的啞光外殼,局部有橡膠或者塑料的防滑塊,沒有任何裝飾(鬆垮而明顯的塑料分縫不算裝飾吧)。整機十分的低調,質感上甚至不如同時期的135旗艦機型,比如尼康的F3、佳能的T90。

瑪米亞645系列膠片單反,哪些值得買?

低調的645super


鏡頭大致介紹

首先,幾乎所有的鏡頭都有C版和N版,個別鏡頭的C版也有過改動,整體來說老款的鏡頭更紮實,顏值較高,新款的鏡頭低調而輕便,並且畫質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我就按焦段順序來簡單說一下我使用過的鏡頭吧。

35 3.5

超廣級別,相比賓得家的35魚眼,這個35顯得更實用也素質更高。轉接135測試的時候覺得分辨率還不錯。以後中畫幅無反會需求這種廉價老超廣。

45 2.8

有77口徑和67口徑兩種,實用起來沒啥差別。素質也還不錯。

55 2.8

掃街的一個好選擇,比較輕便。

70/80 2.8

非常合適的一個頭,分辨率極其高,體積是這個系列裡面最小的。

80 1.9

M645系統的標杆,中畫幅最大光圈。迷人的外觀,極佳的收藏或者轉接價值。不過全開比較軟,有輕微朦朧感。

瑪米亞645系列膠片單反,哪些值得買?

配合80 1.9,M645的取景屏可以達到驚人的亮度


80 4

非常讚的微距,配合專用接環可以達到1:1的放大。微距頭不用說,分辨率極高。

110 2.8

非常合適的焦段與光圈,但是在80 2.8和80 1.9的夾擊下地位比較尬。

145 SF

柔焦機制和美能達那個不一樣,用不太明白。

150 3.5/4

一個廉價的中焦選擇,不過素質還不錯。

210 4

素質很不錯,不過現在玩膠片的人很少會用到這麼長的焦段了。也算是一個廉價的人像頭選擇吧,能達到很強的虛化效果。

300 5.6

同上,不過645上的300真的略尷尬。

500 5.6

逆天的參數,如果能有減焦增光環(收束環)轉接135系統真的就是神器了。實際分辨率也還不錯,接了2X鏡之後還可以拍拍月亮玩。

瑪米亞645系列膠片單反,哪些值得買?

500定安裝在M645上的效果


55-110 4.5

很方便的標變,素質不錯,不過光圈是個問題,會導致取景比較暗。

75-150 4.5

同上,而且體積巨大,重量驚人。

總體感受和購買的建議

M645系列作為中畫幅膠片的入門機器非常合適,達到了非正方形畫幅的機器畫質與體積平衡的最佳點。機身功能穩定,取景器選擇豐富,鏡頭群龐大且素質都很好。

在具體機型的選擇上,如果主要需求是體驗中古相機的奢華質感與機械操作感,那自然M645 1000S是最佳;如果主要需求是輕便實用、低調的實拍,那腰平版本的super會很不錯;如果是以外出風光拍攝為主,不介意不可換後背的話,645E也算是一個很不錯的廉價選擇(不過市場上不常見);如果是收藏的話,1000s的金漆或者銀漆版本、super的大全套等等都很不錯。

鏡頭的選擇上,如果預算不高只選擇一個鏡頭的話,80 2.8標頭是最佳;如果喜歡小廣角的話當然也可以選擇55 2.8掛機;大廣角的話可以在35和45裡面選擇;人像鏡頭自然是80 1.9為最佳;其他的諸如110/145/150/210等等鏡頭用途都比較特殊,會選擇這些焦段的朋友一般也都有自己的具體想法了。

總體來說,選擇80 2.8套機(M645或者645E)入門的話,成本很低,可玩性很高。後續二手轉出去也不會有什麼折損。只不過,上了120畫幅這條船,前面就永遠還有更大的在等著。所以,不來試試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