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村子有多大?農村是大一點好?還是小一點好?

老梁話三農


我是雲南農村的,我們小村共有五六十戶人家,民風淳樸 ,村民都非常善良的,特別是如果哪家的人不在了,都不用去每家每戶通知,大家知道了都會立即放下自己的活計來幫忙,這個送個雞那個送斤米......,真的很令人感動,真的是遠親不如近鄰!農閒時節大家都會聚在一起嘮嘮嗑,交流一些種植養殖經驗,只是學歷低,信息面太窄,好多人奮鬥一輩子還是擺脫不了貧窮的命運!村裡女孩又少,又是全部外嫁,導致現在好多男的都找不到媳婦,都快要變成光棍村了!想想真的很淒涼。現在互聯網發達了,需要很多三農領域達人帶著他們走向致富之路。


昆明良哥818


首先說一下我們村的大小吧,我們村不大,可以說是附近最小的一個村的吧,大概能有100多戶,五六百人吧。因為我老家所在的地方是平原地區,對於平原地區的農村來說,100多戶的農村,可以說是非常小了,在平原地區,平常的農村一般來說都是幾千人,可見我們的村有多小了吧。


接下來呢,我們來討論一下,到底是村子大一點比較好呢,還是村子小一點比較好呢?我個人感覺還是村子小一點比較好,那麼村子小到底有哪些好處呢?接下來我跟大家分享一下。

1.村裡人彼此都認識,關係比較親近。就拿我們村來說,總共就100來戶人,分前後兩個街道,基本上村裡的人相互都認識,都比較熟悉,村裡的老人和孩子每個大人基本上也都知道是誰家的,如果在外面碰巧遇上,對方需要幫助的話,大家都會毫不猶豫的伸出手來,因為他們知道,那是自己一個村子的人,相互幫助是一種本能。如果說村子比較大的話,對村子裡的人不熟悉,在外面遇上可能真的不認識,那就比較尷尬了。


2.大家相互離得比較近,走動起來比較方便。趁著小的好處就是,大家住的相互都比較近,來回串門的話,比較方便,那我們出來說,從東頭走到西頭,最多也就三分鐘,從南頭到北頭,兩分鐘也就可以了,去村裡任何一家去串門,來回走上幾分鐘就可以了,相反如果村子比較大的話,從村子這頭走到那頭,可能要10多分鐘,而且我們那邊有好多村都是緊挨著在一起,而且房子蓋的也都差不多,每個街道也都很相似,去得少的話有時候很容易迷路。

以上的是我個人,關於農村到底是大點好還是小點好的一些看法,可能是我個人習慣了住的小一點的農村,所以感覺還是農村小一點比較好,相信會有很多人住在大農村裡,可能他們感覺大的農村會好一些吧。其實這個問題沒有什麼絕對的答案,只要自己喜歡,我覺得就是最好的答案。


西莊小明


對於這個提問我很想回答,下面我就來說說我的村莊吧。 我出生在安徽北方的一個村莊上,在我的記憶中我小時候很喜歡跟村裡的大孩子一起玩,我們村裡的那些比我大的真的很會玩,我記得他們那時候春天的時候會自己做風箏,然後拿到我們後面的小麥地裡去放,那一放就是一整天,等到最後風箏落下來的時候上面的紙都已經爛掉了,因為他們那時候的風箏都是自己用紙糊的,所以等落下來的時候就不能再放了。

還有就是每到星期天的時候我們會約幾個小夥伴在一起踢毽子;跳繩;還有更有趣的就是玩泥巴,我們會用泥巴做成汽車🚗,還有坦克,總之要做好多好玩的,因為我們那個年代玩具對於我們來說真的有點奢侈。

下面來介紹一下我的村莊吧,我的村莊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我那個村子一共有三排,前面一排,中間一排,後面一排,因為村莊的長度是分為東西兩頭的,我家是在村裡中間的一排, 是比較靠近西頭的,所以我家就叫西頭的。要說村莊大好不好,我想說好,因為村莊大人就多,自然而然小孩就會多,我記得那時候好像放寒假的時候了,有天晚上我們一個村的小孩都在一起捉迷藏,那次好像找一個大孩子,我們真的找了好久好久才找到,我們那時候挨個空的地方搜,最後還是找到了,找到之後我們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突然間好懷念以前的那種時光,無憂無慮,充滿天真,可是已經逝去的青春再也回不來…………


九華山小姐姐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自己都想問這個問題的?那好,我來回答吧!

當然是村裡人越多越好了,大家有什麼事可以互相幫忙,我們家祖祖輩輩都生活在大山裡面,那個小山村總共不到二十戶人家!村裡連接存在的是一條羊腸小道,小山村在幾座山的山頂上,最早的時候連電都沒有,我們寫作業都是點煤油燈的,山裡沒有任何經濟收入,家家戶戶都是靠種地生活,山窩窩裡的耕地不多,所以村裡的青壯年一到農閒的時候都出去打工了,村裡只有老人,孩子,婦女,所有出力氣的活都很難做,女人們沒有辦法,都是好幾個人搭夥才能乾的,今天幫你家,明天她家的!所以大家生活的都很辛苦的,鑰匙碰上村裡的紅白喜事,就更遭了,有事候村長不得不把我們這些小孩子都用上,沒辦法,人太少了啊!

現在人更少,村裡基本都是留守老人了,年輕人都結婚後拼命搬離大山,哪怕到城裡租房子住,為了孩子上學方便,也都想著不能讓孩子在沒有出路啊!留守的老人基本都是自己照顧自己,他們上了年齡,腿腳不方便,所以生活可想而知,能好嗎?現在太多的農村都是基本空了,國家實施了廉租房,經濟實用房的政策,所以夠申請資格的人基本都申請了,誰不想生活的好點呢?老人們不想去城裡,當然有些是子女沒有能力讓老人跟他們住,只能一個月回去看幾次,所以如果人多,就會互相幫襯,不會出現老人去世幾天都無人發現的事了?

真的希望國家能夠力度大一些,針對這些問題,能有好的方針政策,讓老人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晚年幸福快樂,誰不老呢?





農村黃豆豆


作為一個農村長大的孩子,我很喜歡你的這個問題,也對你提出的問題進行了很多的思考! 現在就以我自己村,說說自己的看法

我家是四川宜賓的,說宜賓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說五糧液就知道了吧,我們村不算大,也就一百多戶人吧,一百多戶人說真的不算多,但是我從小到大,自己村都沒跑遍過,很多人也不認識,所以說村子還是很大!

村子大也就有些問題,可能有許多人都不認識,而且人口也不是很集中,分散!但是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土地資源很多,我記得我們每家每戶都有很多田地,幾乎沒有荒地,每年都說豐收,家裡養的牲口也有很多地方放養。我們這裡是一個組挨著一起,相當於一個院子,也挺熱鬧!

有句說的好~地大物博!農村地大,才能物博,才能走更多的資源,如果一個村就幾塊田地,又有很多人,那怎麼辦,吃什麼,種什麼,養什麼?

個人意見不喜勿噴


廣漂小強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農村娃看到這個問題倍感親切。我們村是附近幾個村莊中最大的,人口接近5000人。就我個人的所見所聞大村小村各有優缺點。

首先大村因為村廣人多,所以各項生活基礎建設和場所比較多所以本村老百姓生活便利。我們村有好幾個糧油加工點,所以每天附近的村都會來採購。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大村的村民增加了收入和財富。其次大村因為人多,教育設施和師資力量更完善。因為小村學生生源不足,學校難以生存,都會就近入學到大村學校就讀。第三,因為大村人多,能選拔出更多的人才,節約幹部資源,節省國家財政支出。第四,村子大,土地多,更利於農作物的規模化種植,打造適合當地的特色農業,增加農民收入。不過衛生狀況方面大村不及小村,隨處亂扔垃圾的現象時有發生。而且國家的一些政策的貫徹實施,小村因為人少推行更加快速有效。

總之不管是大村還是小村,村裡鄰里關係和睦團結才是最重要的。只有一個村的人心擰成一股麻繩,才能在新農村的建設中取得豐碩的成果,才能真正讓村民得到實惠,獲得財富!






鄉村小日常


我覺得村子大有大的好處 大村子人多有什麼事情大家可以互相幫忙 人多熱鬧 弊端就是人多了就容易出事情 比如說亂搞男女關係就會影響家庭和諧 多數村子大了人多了分到的田地就少 像在以前還沒有改革開放不可以出來打工 田地少就是最大的問題因為要靠種地吃飯 所以我覺得村子不要太大 村子小人就少點資源就豐富點 就像我們村就不大 田地就多 山也多 我們那裡山都是分到個人 每家人都有好大一片山 以前可以砍樹賣 現在國家出了封山育林的政策不準上山砍樹 每年都會發放封山育林補貼 按面積算山多的人家每年有九千多補貼 少的也有五六千 所以我覺得村子小點更好生存。


湘西小舟


你們村子有多大?農村是大一點好,還是小一點好?

這個提問我比較感興趣,作一個主觀上的認識回答。

村子的大小,先決條件是土地資源,氣象條件、土地是否貧脊、肥沃 ,以及地形地貌條件、物產是否多樣化五要素構成。如果這五個要素符合人類生存的理想,那麼這個村子人口肯定就多,即使身行千里,百億資產都不會忘記落葉歸根;如果不符合人們心目中生存的理想要求,一去就會不復返。

對於其行政區域也並不是越大越好。如果行政區域過大,直接反應出來其五要素就不夠人類生存的理想目標——貧脊、荒涼、山高、氣象條件惡劣,水資源匱乏,物產單一,不符合人類飲食習慣要求。這樣的地區條件,不僅沒有村莊,就是一個家族裡的人都會分散居住。

人類本是群居動物,無奈之下,為了理想中的生存條件,迫不得已只能選擇分散和逃離出生地去求生活——這是本能反應。

從資源上來講,行政區域大的地方,往往也是飲食資源豐富的地方,也最艱苦的地方,特別是山區,抬頭仰望是一片天,低頭環顧全是山,道路不但崎嶇不平,還全是羊腸小道,又窄又險。不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外來人多數行走都很困難……

不說行政管理者難度大,就是本地人想辦一點什麼事到村鄉縣,不是折騰半天就是滿滿的一天。

不管是自然行政村,還是人為的,自然形成的村莊,都要根據實際情況適可而止。否則就會凸顯和搞出許多不必要的弊端和麻煩。


碧海滄雁13556993


這個關係不大。農村說實話基本上都挺大的,正所謂地廣人稀。就拿我家鄉來說,湖北西部山區農村,人口很少,但是我們村地盤地挺大的,有時候隔了幾座山,都還是一個村的,但是卻沒有幾戶人家。

要說村大好一些還是小好一些,這個是不確定。村大,有村大的好處,比如面積大的話,那麼很可能村下面就蘊藏著很多資源,這樣只有一動工,村裡面的人就有錢了。但是,太大了也有不好的一點,就是地廣人稀,人們交流的較少,信息傳播速度也慢了。有時候村民們如果需要個相互照應,也可能不會很方便,而且不容易形成一個大集體,大家都是各幹各的。

總之,好不好,幸不幸福,不是看村的大小,而是看村裡的富裕程度。





樊籠裡的隱客


我們村還是比較大的,現有居民870戶,3872人,在我們鎮上應該是一個比較大的村子.

我感覺農村還是大一點好,這樣熱鬧.

我們村鎮政府所在地,也是集市所在地,逢4.9趕集.雖然離縣城有30多公里,但消費不次於縣城,.

村裡有一所公立幼兒園,一個小學,一個初中,還有一個民辦高中(以前是公立的).

村裡的所有巷道全部硬化,環城街道房屋整齊如畫.

村裡的生活垃圾每天都有集中收取的垃圾車,村中環境優美。

每年過年的時候,70歲以上的老人會收到村委會和一個民辦企業送來的慰問品。

改革開放後,我們村的的發展就很不錯,我上初中的時候就安裝了自來水,社辦企業的發展很好,那會是一家一個鼓風機,那個生產隊一臺東芝電視機,考上學校的還會發放獎學金,我曾經領到150元,我是中專學校.

現在每年的春節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文體活動比賽,七夕節的群眾文化活動也是多種多樣。

習慣了大村子的生活,感覺很熱鬧,村子再大,我都能認識多半個村子的人,因為我的父母經常擺攤賣貨,鄰村的人都認識不少.

最主要的是解放榮河城的戰役,清明節烈士陵園掃墓快要到了!

這麼好的條件,你能不喜歡嗎?

每年的3月18日祭祀后土就要路過我門村,秋風樓值得你去看看.

(出門在外無法拍到照片,下次一定補上)

關注【黃曉紅果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