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事业单位政治知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带来政治知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因为矛盾规律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所以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就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要注意的一点是,要区分好主要矛盾和基本矛盾的不同。基本矛盾是贯穿于各种社会形态的始终,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无论在何时提到基本矛盾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而主要矛盾是会发生变化的,例如当今的中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主要矛盾就不相同了。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论述下第一对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详细掌握生产力的构成,包括实体性要素和非独立的附着性渗透性要素。

(1)实体性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因为他们三个不用依靠别的东西,自己凑一块堆就可以进行生产了。

劳动者:占主导地位,即主要和引导的含义。

劳动资料: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志,随着生产工具的逐渐进步,由以前的石头、木头变成后来的铁器、青铜器,就体现出来社会的生产力在不断的发展。

劳动对象:分为自然物和半成品。

而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2)非实体要素:科学技术、管理等,这些非实体性要素必须依附于实体性要素之后才能进行生产,其中科学技术是最重要的,因为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第一生产力。

2.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它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等。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是最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

详细掌握生产关系的构成: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形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同时也是区分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标志,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说白了就是这个东西归谁,如果归自己所有,就是私有制,我们就是一个资本主义或者封建主义国家;如果贵大家所有就是公有制,我们就是共产主义或者社会主义国家。


福建事业单位政治知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