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瞭解自己家的家庭教育嗎?叛逆初期的孩子是怎樣的情況?

教子更輕鬆


我是在中學教學幾十年的老教師。在學校,我長期負責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所以啊,在工作生活中,接觸到很多很多的所謂“叛逆"的孩子。實事求是講,一個家裡有個叛逆的孩子,肯定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什麼叫叛逆?粄逆就是不講理,不分青紅皂白,你說什麼,他都不聽,都反對。你想想。家裡一共才幾口人。裡面居然有一個專門跟你抬槓的。你說苦不苦?這些孩子,在學習上的最大特點,就是不肯讀書,愛跟老師唱反調。一天到晚惹事生非。有一點必須提醒,提醒大家。一個孩子一旦有了很強的叛逆性,一時半會兒,你要改變非常困難。而時間一長就會在學習上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說白了就是想讀好書很難。所以我們家長要注意的是。要防患於未然。孩子剛有叛逆性表現的時候。就要引起注意,採取適當的措施加以引導。讓他順利的度過叛逆期。特別是,家長不要因為自己的過錯而引發孩子的叛逆情緒。

根據我的觀察研究。一個孩子,之所以產生叛情緒,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家庭的原因。家庭不和睦,父母鬧離婚,多是容易催生孩子叛逆情緒的因素。這個時候,他叛逆就是用這種消極的辦法表達他對父母的不滿。

還有一個原因是孩子自身的。往往是因為學習上遇到困難,他又無法克服。於是他變得叛逆。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樣的叛逆是一個孩子,用這種極端的辦法來掩飾自己的無能。這樣一來,他不做作業,學習差就可以說不是因為他笨,而是因為他叛逆。

如果家裡有一個叛逆的孩子,讓我們找出原因,然後對症下藥。


東方既亮


哈哈哈……我以前不瞭解,現在長大了,知道自己那個叫叛逆。

現在自己是一名老師,但還是改變不了自己在父母面前偶爾叛逆。

其實,叛逆不一定是壞事,是孩子自主意識的萌芽,或者成人獨立思考的開始。

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你只能去影響他,不能去命令他,安排他,對於自主意識強的人來說,很痛苦。最壞的結果是,可能會適得其反,為了叛逆而叛逆,捲入情緒的漩渦。

所以作為家長和老師不要過多幹涉,重在引導,實在不行,就看著他去經歷,成長,再改變,也不錯,這是自我教育的完成。



曹曹大媽是我


我覺得我家大寶已經進入第一個叛逆期了。你不讓她做什麼,她就偏要做什麼。你溫聲細語的給她講道理,人家的耳朵就自動斷電,當做聽不見!你氣急敗壞的怒吼她,她頭一低,淚一掉,嘴一撇說你不愛她![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更不要說打她了,手抬起來的那一刻,你就成為了全家的公敵。

給你舉個例子。我家沙發的兩邊都有大約一平方米的空間。我家小臭妮喜歡做什麼呢?她喜歡在沙發背上爬來爬去,從沙發背上往下跳!每每看的全家都心驚肉跳的。吵她,嚴厲制止她,一點用都不管,人家照樣的跳來跳去!

人一旦叛逆,那他就不會聽進任何勸告忠言,更何況一個小寶寶。我開始改變策略,勸慰自己:她沒有做有害社會的事,如果有危險也是她自己承擔後果而已。我要做的是讓她受到教訓,而又不會造成太大的傷害。我在地上鋪上了泡沫墊,裝在毫不在意但又嚴密的監視她在沙發上的蹦跳。終於她從沙發上掉到了地上,頭磕到了牆。我笑看著哇哇大哭的她溫柔的說:“你要小心一點啊!”果然,從那以後她就小心多了[呲牙][呲牙][呲牙]

實際孩子的叛逆很多都是大人的控制慾得不到滿足。例如她寫字的時候喜歡寫大的字,而你想讓她寫小的字。你就會覺得她叛逆,不聽話。實際上,不管是寫大字還是寫小字,是沒有太大關係的。

很多時候是我們大人需要改變態度,放寬心情,而不是小孩子需要改變!



初中語文趙老師


孩子人生中的三個叛逆期

1. 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

2. 6-8歲時,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

3. 12-18歲時,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最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心理生理發育特點,父母應對的方法也要不同。

我大的小孩讀初中時進去叛逆期,頂嘴、挑釁、故意對著幹都有。這時說教他會認為嘮叨,聽不進去。我後來是說動了他陪我每天晨跑,跑得筋疲力盡時就和他回憶以前自己吃苦學習生活的經歷,後來他就理解父母了。

家庭教育有個過程,要找對方法。


陌巷飛花


13-14歲孩子進入到青春期,青春期之前,孩子對父母都是有一種崇拜心理的,認為父母可以為自己擺平一切,孩子會依賴父母~但到了青春期,這種崇拜會消失一大半,孩子會重新找崇拜的新偶像,比如:明顯、醫生、科學家等~

如果13-14歲孩子開始不太會聽父母的話,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這個時候也是孩子叛逆的初期,父母應該反思自己的控制是不是太嚴厲,不妨聽聽孩子的意見



校長說


家長在孩子面前威嚴掃地,說什麼話孩子都持反對意見,還總說她的觀點是歪理邪說,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摩擦愈演愈烈,矛盾不斷升級。

很多和青春期孩子一起宅在家裡的父母,再看不得孩子生活起居無序,不理他吧感覺是兩個世界,一溝通就電光石火,你河東獅吼話一出口,不僅傷了母子和氣,也將先前精心粉飾的慈母面紗震得支離破碎,和孩子變成了仇人,這和父母的初衷南轅北轍。


永遠的天使832


叛逆期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和家長對著幹,讓他幹啥他不幹啥,他覺得只有和你對著幹,才能發揮他最大的價值,才能得到更多的重視……家長都喜歡孩子聽話,少搞事,但是孩子到一定年齡之後偏偏要和你對著幹,你喜歡他聽話,他就非要和你頂嘴,你說黑色頭髮好看,他第二天就去染了黃色……叛逆期一般在青少年時期,那時的孩子覺得特立獨行是性格,與眾不同才是自我,我就是我,你理解不了的煙火。對待叛逆期的孩子不能硬碰硬,因為這樣難免兩敗俱傷……最好的處理方式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多溝通,尊重孩子的想法,把孩子看成獨立的個體,而不是家長的附屬品。


沫沫De教育


父母不平心靜氣地和孩子溝通,孩子試探性的溝通都會召開狂風暴雨式的訓誡,並且不給孩子任何解釋或平等溝通的機會,其實家長總以為自己比孩子強,從來不和他們平等相處。



哎呀這英語哄哄


叛逆期每個孩子都有,叛逆的程度很大是取決於對於孩子在更小時候的陪伴與教育。

叛逆期不是突然就出現的,而是一個長期的積累,最終顯現出來的。

如果要講初期是什麼樣的?

當孩子在父母面前,快速達成明顯不甘的妥協開始,就已經為叛逆期埋下了種子。

孩子認為是對的,因為三觀都未成熟,對世界對現實的認知是有缺陷的,所以很多想法是不切實際的。但家庭之間往往缺乏溝通,無法給孩子一個讓他信服的解釋,所以都會認為都是錯的,只要他想的是對的。

在低齡階段因為圖省心,經常把孩子關門外等行為,也會加劇叛逆期的到來,而且這種情況下的叛逆表現往往很劇烈。

所以,看待孩子的叛逆情況,我們不能只看孩子怎麼樣,家長有什麼會讓孩子叛逆的行為,才是叛逆的早期表現。


孫權當如孫仲謀


自我意識的開始,不要嘮叨一遍就可以,出現問題讓孩子知道自己哪裡錯了不要非得讓孩子承認!這時候的孩子心裡有數!

總之孩子叛逆期家長少嘮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