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辜負一生的女子,至死未嫁,為其賦詩一首流傳千古


13歲的蘇軾及弟弟蘇轍被父親送到了眉山城西的壽昌書院讀書。因為蘇洵看重書院 老師劉巨,在眉山一帶頗有才名。劉巨的不少弟子都已經成為達官、名士。

劉巨有幾十名學生,就在這青山綠水間,帶領學生上課,吟詩作賦,悠閒自在。面對美景,劉巨賦詩一首,《鷺鷥》就問世了。老師劉巨是隨口說來,並未多加思考,自覺十分滿意。特別是對後兩句:

漁人忽驚起,

雪片逐風斜。

自認為把鷺鷥受驚而飛的情態描繪的十分逼真。但有個學生卻在人群中,指出老師的詩還有一些缺陷。

“詩中有什麼缺點?”老師問。

“依學生之見,這首詩的後兩句雖然寫出了鷺鷥受驚起飛的樣子,但沒能交待出它們的歸宿,不如將它改為:

漁人忽驚起,

雪片落蒹葭。”

這個給老師挑毛病的正是蘇軾。

起初他大著膽子說,後來滔滔不絕。老師劉巨對這一改動大加讚賞。

此時,蘇家三父子已經小有名氣了。


蘇軾辜負一生的女子,至死未嫁,為其賦詩一首流傳千古

16歲時,蘇軾來到棲雲寺讀書。在這裡,蘇軾的才情得到了更好的訓練和發揮。

正是在懵懂年令的蘇軾,也迎來了人生第一位紅顏佳粉,只是太突然,充滿意外。

春日的夜晚,靜謐,美好。

春風暖洋洋地吹著,讓人倍感舒爽。雖然夜已深,但蘇軾的書房裡仍然亮著燈。蘇軾在背誦《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這聲音在夜深人靜之時,也肆意的跑到鄰家去了。

鄰居姓王,是眉山一帶的富豪,在當地頗有權勢。王家有一位千金小姐,年方及笄(剛成年),正可謂花容月貌,溫柔嫻惠。王小姐已經不止一次聽到讀書聲,對這位未曾謀面的讀書人頗為欽佩。隨身丫環告訴她說,這是隔壁的蘇家公子在夜讀,並對蘇家三父子的才名大加讚賞,特別是對蘇軾,格外誇了許多。王小姐,正值妙齡芳華,不禁心生愛慕。

蘇王兩家僅一牆之隔,半個多月前的一場大雨,直接導致兩家的院牆倒塌,還沒有修補。沒想到這為王小姐提供了方便。王小姐跨過倒塌的院 牆,循聲而來。透過門縫,看到一個頗有氣質的少年,聚精會神的在讀書,蘇軾雖算不上帥氣英俊,但氣質不凡。王小姐,春風萌動,推門而入。


蘇軾辜負一生的女子,至死未嫁,為其賦詩一首流傳千古


直至風吹燭火,蘇軾才恍然見到屋中多了一個人。只見一位儀態萬千的少女站在面前,蘇軾大吃一驚。

“你是誰。怎到我房中來?”

“我是您家隔壁的王氏之女,漏夜前來,是聽到了您的聽書讀聲,冒昧拜訪。”

蘇軾思想還是比較保守的,孤男寡女共處一室,多有不便。想要將小姐勸回。王小姐倒是不卑不亢直言相告。

“我早已爺慕您好久,今日是想給您說,想把終身託付給您……”

“這如何是好?”

蘇軾怎麼也不會想到深夜居然有這等好事。

幾番推卻,王小姐態度堅決。無奈之下,蘇軾搪塞說:

“我不想早為婚姻所累,待我科舉及第後,再和小姐談婚論嫁,如何?“

王小姐對蘇軾的話深信不疑,而蘇軾並未把此事放在心上。

時光飛逝。

蘇軾四處遊學,參加科興趣,求取功名,中得進士。之後,一路順意,也按照父母之命,取了妻子王弗。而後宦海浮沉,波折不斷,輾轉奔波,早已把少年的許喏拋到九宵雲外。

蘇軾辜負一生的女子,至死未嫁,為其賦詩一首流傳千古

後因為“烏臺詩案“,蘇軾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此時,家鄉的一位朋友前來拜訪,兩人飲酒作詩,暢談家鄉風情。蘇軾這才想起王家小姐,便 打聽王小姐的情形。

朋友感嘆到,這位王小姐早年曾私定終身,與一知己約定,科舉及第後便來迎娶。十幾年過去了,卻音訊全無。王小姐忠貞剛烈,一直苦守諾言,終身不嫁他人。就在不久前,憂鬱不治,去世了。

蘇軾聽到大為吃驚!誰曾想到自己年少的一句話,卻釀成一場悲劇。難掩心中的悲傷,提筆寫下《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劇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幽人獨往來“,說的正是王家小姐。”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正是表明王小姐非蘇軾不嫁,至死方休的事情。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當年一喏,終成遺憾。唯有這首詩,伴隨早逝的王小姐和她的故事,流傳千古。

文、樹下的皂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