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圖洛書是不是暗示著宇宙的形成?

鬼谷書生


《周易*繫辭上》“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河”指黃河,“洛”指洛水,“聖人”是指上古統馭民眾的帝王伏羲和大禹。伏羲看到黃河中出圖就仿照它作八卦;大禹看到洛水出書就仿照它作《洪範》。

伏羲仿照河圖畫的八卦是一套象徵哲學思想的符號。太極一氣而生天地陰陽,有天地而生四季,四季又產生了八卦,八卦可以判定吉凶,趨吉避凶以成大業。《周易*繫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伏羲仿河圖而畫的八卦又衍生出六十四卦,並有解卦的爻辭,這就是《易經》的主要內容。從《易經》演生出來的學問到宋代就已經有讖諱學、傳學、數學、圖學、注學、章句學等等十六種。從八卦、《易經》及後來衍生出的學問已經難以反推真正的“河圖”具體是什麼。但從八卦及《易經》內容來推測,如果真有河圖,可能就是揭秘天地運行之理的提示。

大禹所作的《洪範》是《尚書》中的一篇。“洪範”即大法,是一篇講政治思想、哲學思想的重要古代文獻。

《洪範》中說禹的父親鯀治理洪水,結果擾亂了皇天上帝所造的五行規律,上帝大怒。鯀被流行,鯀的兒子禹繼續治理洪水,重新採用了疏通的辦法得到了成功。於是皇天上帝就把“洪範九疇”賜給了禹。“洪範九疇”就是漢代所傳的“洛書”,是指治理國家的九種大法,可以使國中臣和睦、國治民安。

所謂“洛書”的“洪範九疇”:

第一:五行,即金木水火土,要順應五行特性做事。

第二:五事,即貌、言、視、聽、思。態度恭敬、言語合乎道理、觀察清楚明白、聽取意見、思考問題要通達。

第三:八政,即食、貨、祀、司空、司徒、司寇、賓、師。就是要注意八件事:農業、商業、祭祀、臣民的交通及居住、教育、司法、接待賓客、軍事。

第四:五紀,即歲、月、日 、星辰、歷數。也就是年、月、日、星辰及曆法。

第五:皇極,即“皇建其有極”,就是天子要建立起至高無上的原則。故宮三大殿的保和殿掛的匾額寫的就是“皇建有極”。

第六:三德,即正直、剛克、柔克。治理臣民要能端正人的曲直,以剛取勝,以柔取勝。

第七:稽疑。就是選擇善於卜筮的人,要會用龜甲和蓍草卜筮。

第八:庶徵,就是要了解八種不同的徵兆,包括:雨、晴、暖、寒、風,根據徵兆按規律辦事。

第九:五福六極。五福是指: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六極是指:一曰兇短折、二曰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六曰弱。

宇廟,四方上下為之宇,古往今來為之宙。《易經》講天地運行之道,《洪範》講古今治理之法。如果真有“河圖洛書”,如果《易經》、《洪範》真是根據“河圖洛書”所作,那麼說它是講宇宙的奧秘也算能說得過去吧。


沅汰


河圖洛書來源神秘,歷朝歷代,有的把它奉為神書,有的把它列為妖書、禁書。河圖洛書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最主流的說法,周易繫辭中寫道: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大意是說:上古伏羲氏時,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龍馬,揹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後為《周易》來源。又相傳,大禹時,洛陽西洛寧縣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流傳下來收入《尚書》中,名《洪範》。上古時代幾千年確實是沒文字,靠神話傳說也對,但至少可以畫圖吧,流傳到現在圖也沒有。又有黃帝、堯、舜帝授河圖洛書的說法,這些都無法考證,但一點可以確認,在孔子之前應該有河圖洛書的說法。

二、第二種說法,就有點打臉了,可惜又是有考據的(圖一)。現在大家都在使用的河圖洛書其實是北宋劉牧所創,事實是這樣,考據過的。他受陳摶流出的河圖洛書的影響,又覺得陳摶的河圖洛書是搞反了,就改成現在這樣。後來朱熹把這幅圖用在《周易本義》最前面,並配了文字說明,作為教學用了。劉牧寫了一本《易數鉤隱圖》,大家可以參考看看,裡面有論述。

三、既然是陳摶老祖流出的,要就一定要看看他的論述,傳說他在華山當道長的時候,受天啟或者奇遇得到了龍圖,畫了21幅圖天地相合的推演圖,但是為了怕洩露天機或所傳非人,這21幅圖就亡佚了,據說雷思齊道長看到過。陳摶老祖的《易龍圖》沒了,但他寫了《龍圖序》流傳了下來。大家可以看看,裡面354個字,字字珠璣,真正讀懂受用無窮,我也是受了啟發才初步領略到河洛的奧秘。

四、陳摶老祖的河圖論是這樣的(也可能是邵雍假借陳摶說的):夫河中龍馬負圖者,非龍也,乃大龜也,背上所負一長畫,二短畫,一點白近尾,九點紫近頭,四綠點在肩之左.........凡九數而七色。羲皇以九位定方,以一長一短而生爻,以三設位而畫八卦。後來大撓氏點明伏羲,一白點要畫在北方坎位,你看這不是活脫脫的洛書九宮八卦嘛。(圖二)

但我有個疑問,伏羲那時候有顏色嗎,後天八卦是伏羲創的嗎,那文王只是重卦和寫辭了。

五、陳摶的洛書論:夫洛龜出書之初,有一白點六黑點在背近尾,七白二黑背在頭,三白八黑在背之左........,羲皇與大撓氏定之以一六在下合於北而生水。這不又活脫脫又是河圖嘛(圖三)。

所以陳摶老祖說他的河圖第一,洛書次之,他說的河圖洛書完全與劉牧的相反,在宋代以後引起相當大的“圖是書,書是圖”的爭論,所以造成現在很多學者認為,現在用的河圖洛書是宋人假借伏羲傳說的偽圖。但有個說法也能支持到陳摶,就是現在的九宮,並不是宋人創立的,而是在先秦時就有了,叫明堂,祭祀時都要按這個規制來。

我的觀點是:不爭論。好用就拿來用,但要以陳摶為主,特別是他的《龍圖序》才是真正講河洛天地之數變化的。





壹圓文化


大家好,我是雲季,專注周易、國學文化辯證實踐應用。有問題可以留言,為您解答!

我對河圖、洛書有專業的研究和應用,河圖、洛書和中國的術數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因為河圖、洛書是中國最早的數字,是古人在當時年代的總結。

河圖、洛書是兩個體系,但又是相通的轉化。河圖是由生數和成數構成,分別是天一生水,第六成之,那麼一直到現在1和6都是五行代表水,也是一直在術數、堪輿中必用,剩下的2、7為火,3、8為木,4、9為金,5、0為土,每一個五行是兩個數,前一個數是生,後一個數是成,正好符合宇宙磁場的有生有果,跟人生和事物都是匹配。


洛書呢?洛書數是模擬人的構造來變現,口訣是戴9屢1,左3右7,2和4是肩,6和8是足。5正好在九宮格的中間。5代表數字土,9代表五行火,1代表五行水,因為九宮格中它們是相對,正好符合天地人三才的宇宙觀!

河圖表現的是先天狀態,而洛書表現事物後天運動的形態,而且洛書無論橫著相加還是豎著、斜著相加都是等於15。正好變現宇宙是由開始生(生數),中間在運動(成數),而結果是定局(洛書總數),所以河圖、洛書形象的闡述了宇宙觀。



初中化學園地


河圖洛書不是暗示宇宙的形成,但是它是宇宙或地球發展到某一階段的星空圖或地球上的大時段!!!

因為宇宙形成是由無極化太極,太極化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化生萬物而來,換成數字叫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玄關,出於老子道德經中,這一系列變化才是宇宙的形成,但河圖對應了四象,洛書對應了八卦,所以它們只體現了一階段的宇宙變化和地球對應。



河圖體現了四象的變化,如果我們從河圖中能找出太極兩儀的軌跡來就能明白連山易的對應的大時段就是河圖,也就明白為什麼伏羲能從太極中中演變出河圖來了,由於地球最初只有南極為土為山,北半為水這是上古地形對應兩儀之時代,當到了四象時代,天地太變,地極發生扭曲,地震,天下大兩,大地下陷等降臨那場大洪水災過後,天下一片水鄉澤國,只有山連山的山頂上可住人,於是連山卦氣時代來臨,同時對照河圖可知中宮之五加入了四方,說明地球上的土四分五裂,由南極分開,北方之一有了五而成了一六共宗,東方之三有了五成了三八為朋南方四有了五而成了四九為友,西方之二有五參入成七才有了二七同道,其時好望角,合恩角與澳大利亞都還有跡可追尋!!!!!!中宮土為演色,為什麼中國人是黃色人種,與中央位重合,特別是中國的黃土高原更是對應著中宮五行土!!!!!!!!伏羲當時也受到了河水中龍馬背上的圖案啟發,而帶領人類穿行於山領,下澤捕魚,觀天星辰而流傳了河圖,古時稱龍圖!!!!!!!!



而洛書則是天象變化運行到了坎離時代,人類增多,山上面積因澤而困,一位劃時段的人物出現了大禹!!!!他得洛水之龜背圖啟發,掘通九河,使堵塞之水流歸大海,整個地球山水如八卦一樣山水分開,一六不在合五,而成八卦,這八卦來源於洛水之龜背,起名洛書!!!!









天玉心宗1492541848


河圖洛書的存在現象究竟表現了宇宙蘊含的什麼奧秘?古往今來有關類似的論述不計其數,但是基本上都是人云亦云,互相傳抄,不見新意,說了也就等於沒說,實際只是為了博眼球,湊熱鬧而已!

本人認為河圖洛書實質是宇宙能量以點粒子空間分佈的方式,把宇宙能量運動的先後天兩層次結構揭示了出來,體現了時空運動僅有的黑洞,白洞兩種結構形式。

河圖,洛書兩種能量結構圖象最重要的不同之處乃表現為兩圖中心分佈數的不同。河圖的中心數是15,為黑洞能量分佈的特徵。洛書的中心數則是5,是白洞能量分佈的標誌。

河圖是一個方圖,顧名思義,實質是銀河中心能量運動結構的表象,其中心的15數是10陰圍5陽,陰陽產生能量差,則10陰內陷收斂下沉,5陽居中受激擾必陽動,從而循環旋極運動出現太極旋渦,此旋渦就是黑洞內斂運動的表象,銀河中心的四條旋臂則是河圖外圍四方粒子數的能量凝聚及象徵。

洛書實質是一個圓圖,象徵太陽系的能量分佈結構,中心的5陽之數則體現為外圍8方數字中心,體現為太陽,專司能量的輻射。此太陽的輻射就是白洞噴發之象。其白洞能量噴射可在洛書九宮數中自然形成8條射線,每條射線的數則都是黑洞內斂生成的15數。也就是說,此白洞噴發的能量世界是黑洞凝聚能量等量的轉換!

現在看來,所謂的河圖,洛書實質就是銀河系與太陽系能量結構分佈的烙印,或者說是黑洞白洞結構能量的展示。河圖洛書連體則體現為宇宙能量運動一循環的過程!

總而言之,河圖,洛書表現的就是一個主題,那就是宇宙能量運動的軌跡!



易境2


智慧不是知識,知識靠學習,智慧靠領悟,這個問題很簡單。河圖洛書並不是暗示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只是和易的思想一脈相承,用樸素的二元論闡述天地人法則的交互變化。

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先哲是不討論的,道可道,非常道。語言是無法表達出道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乾道為陽,尚虛,故創造一個神話生物龍來比喻天道變化無窮,在數則用洛書表現,數理雜亂不規則故可變化無窮。

坤道為陰,尚實,以大地,牝馬為喻,地道應以安貞順天而行,在數則用河圖表現,數理對應規整故可和諧順應。

不要問我數理如何變化,怎麼推演神通,不要自作聰明,無人能知,或許後人能解。什麼推演出的奇門遁甲,太乙仙數,不過是自欺欺人,迷信糟粕罷了。


不為何足道哉


很多人知道《易經》中的一句話叫“河出圖,洛出書”。

現在如果你上網打《河圖》《洛書》,會出現用代表陰陽的黑白相間的點來組成的圖。其實,那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河圖》《洛書》,真正的《河圖》《洛書》至今都沒有人知道究竟是什麼,一直是一個謎。

《河圖》、《洛書》的起源:根本不是上古時代,伏羲所看到的

《河圖》《洛書》究竟起源於什麼時候?有人根據《易經》這句話的記載,認為是源自伏羲氏。其實,除了《易經》之外,《尚書》《禮記》《論語》《管子》都有相關的記載。問題是,伏羲這個人我們現在都不能確定是否存在。

其實,《河圖》《洛書》真正流行起來,是在東漢時期。

這就要涉及到兩漢之際的一個重要思潮,那就是讖緯。什麼是讖緯?所謂讖緯,有點類似於現在的謠言,它是一種通過文字來預測吉凶的手段。

讖,指的是我國上古時期產生的一種有應驗的語言,緯則是配合儒家經書的緯書。漢朝之所以出現讖緯,主要與王莽竄漢有關。

我們知道,秦漢建立之後,尤其是董仲舒獨尊儒術之後,確立了君權神授的理念。王莽作為一個外戚,他想當皇帝,可是找不到合法性啊。怎麼辦?於是就用讖緯的形式來說明,王莽當皇帝是上天授意的,也是之前的聖人早就預知的。

後來,劉秀消滅王莽,建立東漢,也是根據讖緯的思想。於是,讖緯在東漢異常興盛。

由此,就出現了很多相關的書籍。有人就根據《易經》中的這句話,開始不斷對《河圖》《洛書》這種不存在的說法加以發揮。

《後漢書·光武帝紀》裡面說:“宛人李通等以圖讖說光武”。大概《河圖》《洛書》的流行就是從光武帝之後才開始的。

從黃河裡面出現龍,還帶著圖,顯然是神話成分。但是,這種說法卻能表示,統治者治理天下是有秘密法寶的。

《河圖》《洛書》究竟是什麼?有人認為是祥瑞,也有人認為是地圖或者寶石

那麼,《河圖》《洛書》到底是什麼?

根據相關的研究,最早在《尚書》《禮記》《論語》《管子》中的記載,其實只是一種祥瑞,而且《河圖》也不僅僅是單一的祥瑞,它與很多其它祥瑞並列。

比如《禮記·禮運》中說:“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車,河出馬圖。鳳皇騏璘。皆在郊棷,龜龍在宮沼,其餘鳥獸之卵胎,皆可俯而窺也”。

到了漢朝,孔安國作《尚書傳》,才正式把《河圖》與陰陽八卦聯繫了起來,也就是從那個時候才有伏羲受《河圖》影響畫八卦的事情。

比如,有本緯書叫《尚書中候握河紀》就說:“神龍負圖出河,慮棲受之,以其文畫八卦。”

還有本書叫《龍魚河圖》,裡面說:“黃龍附圖,鱗甲成字,從河中出,付皇帝。令侍臣自寫,以示天下。”

意思就是,所謂“河圖”是從黃河裡面,由神龍揹著帶上來的,那裡面蘊藏了天下自然的奧秘,由此產生了八卦。

後來,還有人將《河圖》解釋為地圖,比如《春秋曆命序》就說:“河圖,帝王之階圖,載江河山川州界之分野”。

那麼,我們現在看到的那些黑白陰陽的圖畫,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主要是到了宋代。後來,到了清代初期,乾嘉學派的學者們,如黃宗羲等人認為,所謂《河圖》其實是一種山川地理形勢圖,《洛書》則是記錄天下風俗的。

到了現代,學者們認為,所謂《河圖》、《洛書》其實就是一種寶石,如臺灣學者,顧頡剛的學生陳槃就認為“古傳說中之《河圖》、《洛書》,殆不過寶石之類,《尚書·顧命》雲:‘天球、河圖在東序。’天球亦寶石,《河圖》連類並列。此類寶石,蓋有紋理,似文非文,似圖非圖,在可識不可識之間。”

因此,現在很多人所鼓吹的,什麼《河圖》、《洛書》蘊含宇宙的奧秘,完全是無稽之談。


兮兮說事兒


河圖洛書可以說是宇宙公理,完全可以用現代數學證明。1949年以後已變成另一形態。

先天八卦是消,是太陽運動的軌跡。玄空大卦是乾坤生成。後天八卦是息,由中國地理環境決定。

河洛為時空方圓定位,卦以變情偽。只要把乾坤兩卦的門戶打開,會排仲尼三呈九卦,就會看到中國文化的這套理論非常科學完美。

楊公把河洛和三卦系統運用在了堪輿上,又創造了一套名詞系統用於規範,可以說《地理五經》保留了易經最完整的用法。

當代解易之文字系統,霍斐然先生的《周易正解》為最,解繫辭無出南師其右者,分用陰陽於現實唯曾仕強先生。

另附一段筆者對中國文化的理解:

中國文化的核心是聖人實證演化的文明

中國的古聖先賢研究世界都是從物質和空間兩個方面實證,最後歸於“時空”。只重物質就是現在世界逐利的這個現狀。所以,中國文化中的儒釋道三家都在講空講道講出世後才入世。儒家四書五經講的是這個,道家《老子》,《莊子》,《參同契》《悟真篇》及《清淨經》也是講的這個。佛家的《心經》,《金剛經》,《圓覺經》《楞嚴經》《楞伽經》《法華經》《華嚴經》還是講這個。學了能成佛成道嗎?如無實證,天知道。核心的東西對沒大願的人他不傳,而且"見高於師,堪為徒弟,見與師齊,師德減半",不得真傳實難證到。

學習這些理論並實證大概叫出世,等於《易經》中洛書屬於歸藏部分,證悟後“千佛不指”的大概叫入世,真正成就的那些聖人叫所謂“(佛)菩薩”“(儒)賢人”,相當於佛教七地菩薩的水平,再高就到了孔孟,老莊,世尊那個至高“無師智”的至高無上水平。

易經核心的東西筆者雖不太懂,但皮毛的東西還是知道點。其實,世界文化,最高處是相通的,所謂分則萬殊,歸無二致。瑪雅文明中的金字塔及中國的河洛相通,金字塔是河圖的實體。河圖是立體的洛書,洛書是河圖的平面投影,一個擴張,一個收縮,一收一擴,亦一太極。

伏羲一畫開天,於是,太極兩儀四像八卦布焉。五入中宮,十以成之,八方布焉。所以,孔子說“五、十學易,則無大過矣”,於是,孔聖人述而不作,透出了太極之外的世界。老子描繪了“玄之又玄”太極之內的東西。於是,中國文字,經邦濟世之道,諸子百家之術皆從易經演化而出。堪天輿地更是流行於世。中國文明的核心實由易出,聖人推而廣之。

西方文明更重邏輯推理。西方有些學者一直預測中國經濟要崩潰,中國穩定發展了三十多年,未來還會繼續發展,目前只是四五年週期的一個階段調整而已。如果不用易經的方法,是很難預測出來的。當然,用易經的方法也並非所謂的算卦那麼簡單。

對中國文化理論和現實的關係,南師說過:有理論無事實是經驗欠缺,有事實無理論是水平不足。

一.關於風水

筆者只是風水愛好者,無師承,僅從理論上研究,也毫無經驗,但符合楊公五經,玄空大卦的山水地理,從理論上可推出正確與否。如果楊公的理論從數學上推導不出來,存活不了千年。楊公理論的基礎是河洛和八卦,如果不能用數學計算這些理論,肯定也留傳不下來,佛道證悟也符合易之歸藏和連山之理。可以肯定並負責任地說,目前的高等數學完全可以證明易之數理部分的正確性!

二.對目前風水的疑惑

楊公風水的基礎是易經,易分先後天八卦和玄空大卦,楊公又將八卦分成24山,因推導太複雜,楊公把具體應用編成了口訣,但經千年流傳,一個訣由各家變成百十種。先不談簡單的磁北真北,經幾千年河洛已變,如不用變化後的河洛,風水還會準確嗎?

1.按目前的河洛和玄空大卦,龍真穴的,應驗準確率能到多少?

2.如果有一套大自然形成的真河洛圖,並經同一高等數學公式計算,兩個河洛圖雖然不同,但是,是在同一數學公式下計算出的結果,那麼,應驗準確率是否會更高?


如如自在1


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龐大複雜,在此只能概略的說一點核心的內容。中華人文始祖是盤古,傳說他活了一萬八千歲。《道德經》的作者老子評論盤古是”弗行而知,弗見而明,弗為而成”這三大特異功能的聖人。盤古知道整個大宇中有五百一十八萬四千個座標點,黑點代表鬼,白點代表神(後來將鬼稱為陰,將神稱為陽),每個座標點弧射的範圍或許是一個太陽系,或是一個銀河系,或是一個仙女系等。河圖和洛書就是盤古用來表示這些星系的位置的。河圖和洛書共五十個黑點、五十個白點,一個點代表五萬一千八百四十個小宇宙座標點。後來盤古將它們簡化成太極圖,又從太極圖簡成一豎朝下伸出一豎朝上伸出的曲字。所以,《道德經》中第二十二章就是讚美曲字的,孔子對曲字評論說:”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曲字繼承了太極圖的內容,因此,曲字是一個鬼神糾纏的字。盤古將曲字分離為甲由二字,甲字變成鬼字,由字成申字後又變成神字。鬼字生出(陰)乙丁己辛癸丑卯巳未酉亥,神字生出(陽)甲丙戊庚壬子寅辰午申戍,這二十二個干支又成為六十甲子,六十甲子就是整個大宇宙,如果一天按十二個時辰計算,可以排出五百一十八四千個命運類型,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六十甲子中,因此,六十甲子能夠幫助具體的個人制訂天人合一的行為準則。這一套神鬼學說象一個大象,人們認識這個神學就象肓人摸象,自說自話,又因為一些沽名釣譽的原因,所以,這個神學有十幾個名稱,正確的有《曲》《曲全》《爻》《易》《中》《止》《道》《大象》《一》,剩下的《易經》《周易》《連山易》等名稱不正確,誤導人們千年。這個神學從河圖洛書簡化到太極圖,從太極圖簡化到曲字,從曲字生出鬼神二字 ,又從鬼神二字生出干支,干支又生出六十甲子,六十甲子就是人造版縮小的宇宙,其發展過程是從複雜到簡單 ,從抽象到具體,一脈相承,邏輯嚴密,上下過度堪稱自然順暢、天衣無縫、滴水不漏。老夫經過五十多年的實踐研究,這個神學不僅適用於中國,也適用於新加坡、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因此,老子說:”執大象,天下往”,意思是那一個國家應用這個神,世界就全部歸順它了。《中庸》《大學》《繫辭》《道德經》都是對《曲》的解釋和應用,由於河圖洛書成了萬古之秘,所以,這些經典成了千古之秘。


生命解碼之易學堂


河圖洛書是中華第一經--易經的根本。眾人皆知數學是科學的皇冠,西方數學教父畢達哥拉斯就堅信萬物皆數!自古華夏有門推算過去未來的數學邏輯模型就叫術數,其代表的黃老學者認為天地起於數。西遊記如來說:天開於子,地成於醜,人生於寅。這個更準確的說法:先秦神仙方學--天啟於甲子,地成於乙丑,人長於丙寅。這都是數。

這個天干地支的概念均起於太古河圖、上古洛書。河圖洛書文獻記載非常古久,比如:周代的周易已經看到,但長時間見文字而不見實物圖!至宋代陳摶老道,出示其道家所藏的河圖洛書實圖,近當代有人以為是其偽造,作為得道高人,首先人格是可信的!隨著科學考古進步,當代在遼寧省凌源市考古發掘出一“石耜”,其上有完整的河圖洛書標識,此為新石器時代的產物,距今約5500年,證據一舉打破陳摶造河洛的捏想。另外還解決了個爭論:洛書到底是出於4100年前的夏朝開創者大禹氏,還是其遠古祖宗,華夏人文之祖黃帝,證據明顯示是支持始於黃帝。


河圖成於三皇之首的伏羲,而洛書成於五帝之尊的黃帝,兩者有著傳承關係。那麼河圖的宇宙生成觀是怎樣的呢?這樣的:宇宙起於“一”,正所謂天一生水就是這個意思。

不論是易經,又是道德經,這個都是他們宇宙生成觀的源泉…易經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有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前者的兩儀即天地亦即宇宙,後者一生二的這個二也即天地(宇宙)。


易經:太極與一是一體的兩面;道德經:一是最緊貼道的,是道最直接洐生的一個狀態。所以說此倆經典均是說宇宙源於一。

近代科學宇宙生成論影響力最大的是:大爆炸論。其說我們的宇宙均始於一個無限緻密的奇點!這個就是“一”,你看:河圖竟與現代科學的宇宙生成論,出奇的巧合,說出奇的巧合是因為畢竟於河圖之後一萬後,現代科學提出神粹相同的觀念與理論。愛因斯坦的名言:巧合通常非巧合,巧合是必然!好,答題回應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