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栽種新綠,點亮生活

節日由來

植樹節是按照法律規定宣傳保護樹木,並組織動。員群眾積極參加以植樹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和植樹月,共稱為國際植樹節。提倡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植树节:栽种新绿,点亮生活

一起種樹吧

歷年主題

★2009年: 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

★2010年: 與大樹在一 起。

★2011年: 追求綠色時尚,走向綠色文明。

★2013年: 深入開展造林綠化,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2014年: 擁抱春天,播種綠色

★2015年: 美化環境,清新空氣。

★2016年:追求綠色時尚,走向綠色文明。

★2017年:氣候、人類、社會。

★2018年:履行植樹義務,共建美麗中國。

★2019年:貢獻力量,奉獻綠色,收穫希望

植树节:栽种新绿,点亮生活

節日起源

中國古代在清明節時節就有插柳植樹的傳統,歷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樹是由一位叫韋孝寬的人於1400多年前從陝西首創的。

韋孝寬(公元508- 580年)是西魏、北周時期的一位名將,京兆杜陵(今西安市東南)人。據唐李延壽《北史》列傳第五十二記載,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52年),韋孝寬因軍功被授予雍州刺史。

植树节:栽种新绿,点亮生活

而近代植樹節則最早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荒蕪的平原,樹木稀少,黃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

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當時州農業局通採納了這一提議,並規定今後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

中國的植樹節由凌道揚和韓安、裴義理等林學家於1915年倡議設立,最初將時間確定在每年清明節。1928年,國民政府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週年將植樹節改為3月12日。新中國成立後的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

今天是全國第42個植樹節,受疫情的影響,我們可能無法走向公園、山野去植樹、去賞景,就讓我們把春天種在家裡,這個植樹節宅家抗“疫”。

綠色環保倡議

綠色出行,不亂破壞樹木

用布袋取代塑料袋

疫情期間,減少出行,綠色出行

節省紙張,回收廢紙

節約用電,離開房間時關上電器,拔下插頭

多用肥皂,少用洗滌劑

每年參加植樹造林活動,可以在自己的居室內外種植花草

正確使用和處理口罩、消毒紙巾等抗疫物資

用水即開即用,避免浪費 ,為環保和公共衛生安全貢獻一份力量!

總監製:張建林

監 制:王建峰

責 編:李彥東 編 輯:王 勇 馬 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