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好多知名中醫的年齡都是高齡,這是否和自身知識有很大關係?大家怎麼看?

喜春陽


成為知名中醫不容易,繼承至少十年才能獨立看病,行醫10年年才能形成知己的獨立風格,再經過10年才能被認可,又過10年方能名揚天下。這還得不斷努力,與時俱進,去偽存真,發揚光大。成為一代名醫真的不容易。


但願如此多多


這個行業是靠實踐經驗豐富,和歲月積累起來,年輕的時候坐堂少教人叫他看中醫,有時候看到的旁邊老中醫很多人,但是自己一個人也沒有,這個很尷尬的,我在70年代在中醫院看到的,但是現在呢,這個人已經是老專家了,找他看人很多,我們是認識的,彼此知道的,所以嘛中醫專家是靠歲月磨練和經驗造就的!


審山


民間中醫建議:

1.將衛計委中醫司和中醫藥管理局合併,成立中醫繼承和發展委員會(下稱中醫委),使中醫獨立管理中醫。

2.成立由名老中醫組成的中醫委監督小組,負責監督中醫委的工作,防止偏離中醫正常的發展軌道。

3.廢除以西醫標準管理中醫師的法規,由中醫委按照中醫自身的規律評定中醫師職稱和設置臨床機構。

4.廢除以美國醫藥標準為中醫藥標準的規定,由中醫委制定符合中藥自身繼承和發展的鑑定標準。

5.中醫法頒佈後,由中醫委細化和補充各項中醫法律和規章制度,現行的醫藥法規只適用於西醫藥。

6.將中醫的教育權從教育部移交給中醫委,鑑於中醫藥只是中醫的一個組成部分,將全國的中醫藥大學更名為中醫大學。

7.試點成立純正的中醫院校,設立純中醫臨床專業、剔除中醫院校的無關專業(如營銷等),院校教材主課以《易經》《難經》《針灸大成》《黃帝內經》《黃帝外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醫宗金鑑》《瀕湖脈學》為主,取消無關緊要的教材。在中醫院校和民間恢復師承製,將有中醫特色的師承製申遺。

8.改革中醫院校的招生辦法,將文化課和中醫知識同時用於高招考試,降低師承者和民間自學者的入學門檻,加大中醫院校招生力度,弱化或取消英語晉級考試。

9.汲取日韓的經驗,成立針刺、艾灸、正骨等細分專業或中醫學校,對合格的針灸師、艾灸師、正骨師等其他理療師頒發證書,並准許行醫。

10.建立純正的中醫醫院和診所,借鑑韓國中醫發展經驗,取消中醫院混用西醫輸液等療法,為純正中醫院和院校提供經費保障。

11.恢復民間中醫的行醫權利,撤銷由兩名以上的中醫師推薦的方法,從事多年民間中醫可以經過監定,監控,註冊診所行醫,評價中醫師合格與否要兼顧療效和醫德。

12.恢復中藥店內的坐堂醫師的傳統,恢復師帶徒制度。

      為繼承老一輩中醫先哲的遺願,停止一切以歐美醫學標準為中醫標準的錯誤做法,防止以中醫現代化為幌子削弱和消滅中醫,使中醫走上有中國特色的自我傳承、發展和復興之路。

該建議繼續徵集民間中醫人士想法,並將向國務院提議。


針功夫一次見效


高齡中醫,大多數都是30,40,50,60年代的,那時西醫還沒有佔據中國,法律法規還沒有健全,不管工農還是老百姓都是全靠中醫,醫者父母心嘛,行醫者都是盡到最大的努力醫患者,實在醫不好的患者,又沒有誰會怪罪醫生,就是這樣成就了中醫日積壘索,年長月久,摸爬滾打,百試研究,才造就了今天站在臺前經驗豐富的中醫。

但是當今社會,法律法規健全,又沒有維護中醫的條規,醫傷,醫殘,醫廢,自己承擔,所以讓好多年輕人放棄了學中醫這個行業。



意志念


這個問題的出現有多種原因。

一、成名中醫的養成,需要大量的診療實踐和案例積累。中醫對慢性病防治對症,用藥後要長期觀察、根據病人身體調理情況及時增減藥種藥量,屬於慢工出細活。另外,中醫的大量古老藥方失傳,收集整理和重新挖掘都需要一個過程。

二、中醫的傳承出現斷層。由於西醫或利益團體的打壓,年輕人很少願意學習中醫,導致老一代中醫後續無人,有幸保留下來的,多是老中醫。

三、中醫理論以“辯證施治、陰陽調和”為核心,建國以來主流教育體系忽視了傳統文化哲學和祖國醫學的教育,並且,人生需要一定的歷練才能更深刻理解傳統文化哲學並有效運用到醫學中去。






1.懂保養。

中醫是實踐醫學,無論知識,經驗,積累豐富,自我實踐,受益的肯定首先是自己。知名源於實力,實力源於經歷!

2.中醫是更高級的生命科學,健康醫學。

長壽是最大的明證,比起小白鼠、小白兔,強很多倍!

自己都不長壽,怎麼給人講理?

恰恰我們很多有頭銜的專家教授,一身疾病,還給患者治病,不能說都是累出來的!

3.歷史如此。

對比國內外,同時代中醫和現代醫學的從業者,90歲以上誰更長壽,一目瞭然!

4.中醫治人,西醫治病。

一個以人為本,一個以病為本,當然,兩者都有優缺點,這是必然的,互相補充,共同完善,善莫大焉!

所以,擯棄中西之爭,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發展中國新醫學共同為人類健康造福,這是終極目標。


中醫偉大不神奇


對於這個問題,估計許多人都深有體會。比如去醫院掛號看病,定會選擇專家號之類的醫生,而所謂的專家,並非是剛畢業的小年青,要成長為一名醫學方面的專業者,非三五年甚至一二十年能成的。醫者不僅要有理論方面的紮實基礎,更需要長期的實踐去磨礪,才會有知名度。磨礪卻需要時間,而時間的流逝,年齡也在增長,所以年青的醫者也逐漸成熟。所以患者普遍認為醫生越老越有信任感,醫生年長越有價值,特別中醫猶為突出,中國有句老話:老中醫,少裁縫。


煩得很21


醫生不管中西醫都是老的好,這是醫生的職業造成的。年青人有活力幹勁足精力充沛。可是不是靠這些而是靠經驗和閱力。經過上次非典參加過搶救的醫生,這次應對新冠就得心應手。老的醫生看過病人多,病人的生病情況也各有不同,如果再現同類的病人,憑自己的經驗就解決了。道理就這麼簡單,醫生就是找老旳。、


範岐山


中醫存在高齡問題?

因六十年代,中醫文化的斷層!

出現不慬中醫文化的人管理中醫,改篇中醫文化而失去傳統中醫文化的理論!

不是高齡則會中醫文化!

傳統老醫少卜!是儒家理論!

中醫文化,只要你有悟性,講述傳統中醫文化,能領悟,能理解中醫文化的真正意義,二十歲,也能成名醫。但必須是勤奮,好學的性格!


藍先生易學研究


感覺中醫除了自身的知識素養,更多還要靠言傳身教、實踐和經驗積累,年齡越大越見多識廣,閱歷經驗越豐富,水平自然也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